李隆基政变时,坚决杀掉的三个女人都是谁?为何如此狠心?

成喜英


皇家自古以来便没有狠心残忍一说,权势之争是这个世界真实演绎的人情冷漠,李隆基之所以要杀了这三人,无非就是她们干涉到了自己的前途运势。

当然也不能排除更深层次的原因,男人之间的权力斗争最为残忍,但女人之间的战争也从未消停,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掉罪魁祸首。

本来是李唐王室的基业,却因为种种机缘巧合落到了武则天手里,自此两者之间的争端就并没有少过,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揭晓,三位受害者的真实身份,与李隆基最终的矛盾点在哪里。

一号受害者:韦皇后

为皇后作为唐中宗李显的老婆,在当时武则天的大周帝国被推翻之后,整个李唐王室也迎来了复辟的荣光。为了弥补曾经所受的那些亏欠,唐中宗对于自己的这位夫人也是恩爱有加,为了弥补,也是任由她开心就好。

然而此时的韦皇后却显得有点过于贪心了,物质方面的穷奢极欲,也止不住权力的诱惑,开始涉足政治,不仅对当时拥护唐中宗继位的大臣,设计陷害,而且与当时上官婉儿的相好武三思,关系甚是暧昧不清。

二号受害者: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就是韦皇后的女儿,她俩也算是同一阵营,毕竟历史上脏唐乱宋的说法也并非不无道理,尽管当时的安乐公主是武三思的儿媳妇,但也丝毫不影响韦皇后与武三思厮混。

母女二人直接架空了唐中宗李显的权利,当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掌权,甚至有了谋杀太子李重俊的想法。因为韦皇后也当女皇帝,而且安乐公主对于权力的渴望,并不比母亲差到哪里。

三号受害者: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实际上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也就是武则天的女儿,当时武则天对于这个女儿的栽培也没少花心思。

但是显然,太平公主更希望李唐王室崛起,所以并没有步入母亲的后尘,还是与当时唐睿宗李旦的儿子结为同盟。

太平公主个人私生活比较混乱,但这并不代表他在其他方面的掌控力就不足,毕竟由于母亲的影响,也为她进一步扩充了势力范围。

局势分析:

当时整个朝廷中紧张的局面,也形成了一种均势,韦皇后、武三思和安乐公主作为一波,另一波则是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结成的同盟,当然他们最终的目的,都是关于皇权的争夺。

韦皇后母女先行动手杀死太子,后来又毒死自己的丈夫中宗李显,所以最终就变成了韦皇后与李隆基等人的较量,尽管当时韦皇后想当女皇,但是还是拗不过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最终被杀死在政变当中。

身为政敌,相信李隆基杀死安乐公主与韦皇后就不难理解了,但是他又为何杀死自己的姑姑呢?

不得不说是太平公主是在宫中实在太无聊了,当时母亲让她研习政治,她死活不感冒,现如今和李隆基一样打下了天下,却成为激发她心中从政欲望的契机,所以当时不管李隆基的态度反应如何就那样公然插手政治。

何况当时还是李隆基父亲执政期间,自然俩人也摩擦不断,毕竟武则天开辟了女皇帝的历史先河,自然太平公主也压抑不住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毕竟李隆基明白即使他当了皇帝,也要受制于自己的姑姑,政变过程当中他亲自见识到了自己姑姑的党羽实力,自然不敢轻易就放松警惕,所以先在私下里铲除了姑姑的党羽势力,才进一步下达诏令,赐死了自己的姑姑,以绝后患。


大国布衣


李隆基一共发动过两次政变,其中第一次政变,是由他联手太平公主共同发动,即唐隆政变。这场政变中,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后,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及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三个女人被杀。其中,上官婉儿被杀还充满谜团,笔者个人分析,其中蕴含阴谋,为数年后的先天政变,打下了伏笔。

要弄清楚这个复杂的关系,必须先从唐隆政变之前的神龙政变谈起。

神龙政变,两个女人联手做掉一代女皇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新春的气息还没散尽,大周帝国的皇宫就爆发了一场政变。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在这场政变中被迫退位,逊位于太子李显,大唐帝国正式恢复。时年,女皇八十一岁,此刻,她正病卧在床。

这场政变,就是著名的“神龙政变”。政变中,女皇的心腹男宠张宗昌、张易之被杀,其他的一干心腹人员,大多在当天下狱或被诛杀,唯独缺了两位重量级人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

政变过程中,武则天晚年最重要的两位助手,神秘失踪了。按常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此时应该不离左右地侍候在武则天身边。当然,断头台上,也应该有她俩与二张作伴。

不过没多久,她俩再次出现了,出现在唐中宗李显的封赏名单中。上官婉儿进“昭容”,掌敕书诏令,母郑氏封沛国夫人。太平公主增号“镇国太平公主”,食邑五千户;给卫士,环第十步一区,持兵呵卫,僭肖宫省;开府置官属,视亲王。

旧主被废,她二人非但没有受到清算,反而平步青云,显赫远超当年。显然,在神龙政变中,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在武则天背后捅了一刀,李显上位,她俩功不可没。

难怪,以武则天的精明,朝中眼线遍布,张宗昌、张易之、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就像武则天的四大护法金刚,将朝政牢牢把控在手,即便玄武门掉下一缕蜘蛛网,也逃不过女皇的眼睛,张柬之怎么就能堂而皇之地策反禁军,兵围迎仙宫?

原来,武则天花费一生心血,培养出来的两大高徒,竟然是内奸!

上官婉儿心里说:别怪我,当年是你害得我家破人亡,我母女俩被罚入宫廷为奴,那时候我尚在襁褓。小心翼翼伺候你近三十年,违心地赔笑脸、说奉承话,为了生存我迫不得已。是你教给我什么叫政治家的权谋,是你亲自给我示范了一个女人的强势活法。现在我要毕业了,我亲爱的老师,我要做您的好学生,踩着你僵硬的躯体,迎接我的新生!

太平公主心里说:别怪我,亲爱的妈妈,当年您一手摧毁了我的幸福,那时,我还是一个只懂得憧憬爱情的小女孩。几十年来,我眼看着一个又一个亲人倒在你的手下,我很害怕,你血淋淋的手爪,下一个目标就是我,尽管我知道你是爱我的,但这份爱,跟您的政治热情永远无法相提并论!是您把我从懵懂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心冷似铁的政客。现在我要毕业了,我亲爱的妈妈,我要做您的好学生,踏着你悲切的呼号,迎接我的新生!

武则天玩了一辈子鹰,结果被自己一手调教的两只雏鹰,给啄瞎了眼!

唐隆政变,三位被诛杀的女人

李唐光复,新的朝政格局形成,伴随然来又是新一轮政治斗争。这一次,围绕李显周边,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政治集团,一派以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为核心,一派以韦后和安乐公主为核心。两大集团为了朝政的控制权,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有武则天打样,后面就有人跟着干杯,韦后第一个表态:学习婆婆好榜样,我要努力当女皇!安乐公主紧随其后:支持大唐变母系,我的目标皇太女!

这样的话,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会被灭族,但大唐言论自由,谈谈自己的理想有何不可嘛!上官婉儿就对为皇后母女的伟大理想,表现出了极高的崇敬:我愿做你们的粉丝!这一次,上官婉儿与她“同门师妹”太平公主,站在了两个阵营。为了增强团队的粘合度,上官婉儿还将自己的情人武三思,献给了韦皇后共享......

景龙四年,被一群女人折磨得快要发疯的李显,决定不完了,他突然弃世远行了。也有说法是,他是被为韦后和安乐公主,用一碗下了料的汤“赶走”的。

李显一死,两大阵营离决裂的那一天,又近了一步。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分别代表两派势力,合作完成了一份唐中宗遗诏:由温王李重茂为太子,韦氏与相王李旦共同辅政。双方相互妥协,达成一个平衡。

却不料,第二天宣旨,惊得太平公主和李旦目瞪口呆:韦氏知政事,李旦为太子太师。变成韦氏一人独掌朝政,李旦被当做贡品,隆重挂起!

这事有点蹊跷,皇帝驾崩,两派势力共同起草的圣旨,就这么轻而易举被掉包了!太平公主和李旦就这么幼稚?为什么起草的诏书不当场加盖印玺,并下发?史书也没交代,玉玺究竟在谁的手上,上官婉儿扮演了什么角色?都是糊涂账!

圣旨被掉包,让太平公主和李旦意识到,如果再不铲除韦后一派,接下来他们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实际上,中宗李显那会儿,太平公主和李旦就被韦后的爪牙宗楚客陷害,如果不是御史中丞萧至忠求情,他俩就已经被推上断头台。

一个月后,唐隆政变爆发,两派终于摊牌了。韦后与安乐公主没能实现她们伟大的理想,被发配到李显身边作伴去了,就是不知道那边是否流行女皇和皇太女。李旦在太平公主的支持下,荣登九五,是为唐睿宗。

不过,让太平公主意想不到的是,她的“同门师姐”上官婉儿,被她的新盟友李隆基砍了头!让太平公主惋惜不已。史书没交代太平公主为何惋惜,只是说她拿出五百匹绢的钱,派人祭奠了上官婉儿。

李隆基为什么杀上官婉儿?他的理由是:“此婢妖淫,渎乱宫闱,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不过,这个说法有点冠冕堂皇,自打武则天在李唐子孙中,植入了“伴性遗传”,女人们都“妖淫”,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凭什么单单指责上官婉儿?

要说“渎乱宫闱”,更是荒唐,上官婉儿第一时间出示了,她与太平公主共同起草的原版圣旨,显然调包的事应该是韦后搞鬼。

李隆基不听解释,匆匆忙忙下令,就地处斩上官婉儿。等太平公主闻讯赶来时,上官婉儿已经香消玉殒。

上官婉儿之死,隐藏的谜团

如果说,韦后和安乐公主是李旦的死对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的主要目标,就是诛杀她俩,那么还有两个难以理解的问题:太平公主为什么痛惜已经变身政敌的上官婉儿?李隆基又为什么迫不及待地杀掉上官婉儿?

对这两个问题,史书闪烁其词,没有定论。2013年,上官婉儿的墓葬被意外发现,一方墓志铭震惊世人,据记载,上官婉儿因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曾经几次以死相谏。对她的死因,用了一句“亡身于仓卒之际”,非常玩味的一种说法。

这一切,似乎掩盖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那么这个真相是什么呢?很可能是上官婉儿的真实使命,她恐怕是太平公主,埋在韦后身边的一枚棋子!这个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神龙政变后,一对师姐妹没来得及击掌相庆,就对下一步的政治形势做了深入探讨。研究的结论让她俩觉得很不乐观,于是太平公主对上官婉儿说:我要洗脚上岸了,姐姐你还得受点委屈,继续扮演余则成,潜伏在韦后身边呐。

在武则天身边演了三十年余则成,上官婉儿轻车熟路,对她来说,宫廷就是最好的生存之地,况且还有好姐妹的相托。于是,上官婉儿成了韦后的“忠实信徒”,跟太平公主成了“死对头”。

不过她的这个身份,被李隆基窥破了。李隆基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这个女人太可怕了!几乎可以肯定,唐隆政变后,李旦登基,上官婉儿还会继续留在宫里,那还会继续扮演太平公主的耳目。自己跟姑妈太平公主摊牌是早晚的事,到那时,两个女人里应外合,我纵使三头六臂,也未必是对手。

必须乘机除掉她,提前砍断太平公主的臂膀!于是,他不顾上官婉儿出示的证明,甚至不等她说明,自己是太平公主安插的钉子,更不能等来太平公主,匆匆下令就地处决。

太平公主吃了一个闷亏,上官婉儿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了。三年后,李隆基针对太平公主的“先天政变”爆发,失去内援的太平公主倒在“姑侄斗法”中,被李隆基逼得自尽身亡。

李隆基变身唐玄宗后,为了掩盖,他在“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中,某些不太光明的东西,刻意修改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政治投机派的上官婉儿。

不过,不管怎么篡改历史,历史的痕迹不可能被完全清除,从沉重的年轮里,我仿佛能看到,上官婉儿凄厉的眼神......


寻根拜祖


这三个女人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是: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


李隆基杀韦皇后是为了自保。

韦皇后是唐中宗李显的妻子,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和陪着李显渡过了一段苦难的日子,在武则天死后,李显做了皇帝,她就做了皇后,她想效仿武则天做女皇帝,一人把持朝政,暗地里并想干掉李隆基等人,却被李隆基发现,发起了一场兵变,先下手为强,将韦皇后杀死在宫中。



李隆基杀安乐公主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因为她生活不检点,有辱皇家颜面,二是因为她她卖官鬻爵,权倾朝野,她的势力与母亲韦皇后的势力对李隆基都很不利,三是她的野心很大,也想玩弄朝政,对李隆基绝对是个威胁,基于这三方面原因,安乐公主必须杀。



李隆基杀太平公主是为了稳固朝政。

太平公主本是李隆基的亲姑姑,而且当初在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若没有太平公主的内应,他们很难找出准确时间攻破皇宫杀死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按照常理说,李隆基不该杀她,可李隆基做上皇位后,这位姑姑也想效仿武则天自己亲揽朝政,暗地里就掀起了一场夺政风波,她本以为李隆基年轻,不好掌控,却发现这位侄子的能力已超出她的想象,她暗地里派人监视李隆基,暗中培养自己的党羽,李隆基发现自己一再忍让也不能让这位姑姑收手,只好自己出手把她撵出城外,太平公主狗急跳墙,联合上官婉儿,窦怀贞等人一起合谋想废掉李隆基,被李隆基发现后先下手为强,抄了她的家,她当时跑出后,自己又回来领了死罪。


作者阿云西瑛


唐玄宗李隆基坚决要杀掉的三个女人是: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

首先把人物关系撸一撸,李隆基、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都是李唐宗室,且都有亲戚关系,但生在皇家,所谓的血缘关系,远远也比不上利益关系,而且政治斗争都是你死我活的利益冲突。



韦皇后是唐中宗李显的妻子,是武则天的儿媳妇,是李隆基的伯母,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是唐中宗李显的同母弟弟。

安乐公主是韦皇后与唐中宗李显的女儿,是李隆基的表妹,两人是同一年出生的。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是韦皇后的小姨子,算起来是李隆基的姑妈。



李隆基就是后来的唐玄宗,他的父亲是唐睿宗李旦,母亲是窦德妃,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个儿子。伯父是唐中宗李显,伯母是韦皇后,祖父是唐高宗李治,祖母是武则天。

武则天在当皇太后时期,把李隆基的伯父皇帝李显废为庐陵王,把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立为傀儡皇帝,即唐睿宗,等到李隆基5岁时,武则天登基为帝,建立武周,他的父亲李旦也被武则天废为皇嗣,即皇太子。



由于父亲被废,李隆基在皇宫之中也被软禁了七年之久,直到武则天晚年,他的伯父李显被立为太子,他的父亲李旦被封为相王,李隆基才开始在宫中担任官职。

原本唐朝皇帝之位是轮不到李隆基来做的,但是在武则天晚年,发生了一系列的宫廷政变和政治斗争,经历了两场政变后,李隆基成为大唐帝国的太子,随后不久即位皇帝,在李隆基登上皇位的过程中,先后有三个女人被杀,就是: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



首先是神龙政变,神龙政变是以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为首的朝臣,杀害武则天宠信的张易之、张昌宗及其党羽,逼迫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的政变,由于政变的目的是让武则天还政于李唐宗室,因此得到了李唐宗室的大力支持。

政变成功后,李显即位为皇帝,大封参与政变的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五人为王,因此五人遭到韦皇后及武三思等人的嫉妒,韦皇后在唐中宗李显表面诋毁五人,这五位参与政变的功臣下场都不太好,张柬之、崔玄暐被贬官后病死,敬晖、桓彦范、袁恕先后被杀。



由于唐中宗李显性格软弱,朝廷大权落入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而韦皇后想学自已婆婆武则天的做法当皇帝,大肆打击政敌。

安乐公主的丈夫是武崇训,武崇训是武三思的儿子,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因此武三思、武崇训及韦皇后结成一党,打击唐中宗李显的太子李重俊,因为李重俊不是韦皇后所生,矛盾升级后,李重俊发动兵变,杀死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想去杀韦皇后的时候,由于在玄武门受阻,李重俊被手下士兵倒戈所杀。



李重俊被杀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更加骄横,韦皇后为了想当女皇,联合女儿安乐公主下毒毒死了自已的丈夫唐中宗李显,韦皇后与安乐公主的行为引起了李唐宗室的极大愤怒,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为首的李唐宗室发动政变,杀死了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成功的夺回了政权。

而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成为李隆基政变首先被杀的2个女人。



政变成功后,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被立为皇帝,李隆基成为皇太子,但由于李唐一直有女人参政的习惯,因此太平公主也自恃政变有功,强行干涉朝廷政事,但李隆基已是太子,当然再容不得别的女人干政,因此与太平公主开始产生矛盾。

太平公主与皇太子李隆基的矛盾越来越大,也让皇帝李旦显得不安,因此李旦干脆将皇位传给李隆基,自已做了太上皇,但仍握有部分大权,而太平公主与身为皇帝的李隆基矛盾终于暴发,双方开始兵戎相见,都想除掉对方。



最终李隆基先发制人,先诛杀了太平公主的党羽,最后赐死了太平公主,就是太上皇李旦出面求情,李隆基也不许可,最终李隆基成功平定太平公主之乱,坐稳皇位。

而太平公主就成为李隆基政变过程中被杀的第3个女人。

李隆基为何如此狠心?



很简单,政治斗争就是你死我活,李隆基不杀她们,她们就会杀了李隆基, 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没有任何亲情、血缘可讲,直到杀尽一方为止,而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就成为李隆基夺权路上的牺牲品。

唐朝在武则天去世后,发生了一系列为了争夺权力的宫廷流血政变,直到李隆基时代才正式稳定下来,并创造了后来的“开元盛世”。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李隆基的果敢杀戮,才导致唐朝后期的盛世和稳定。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时,坚决要杀掉的三个女人便是韦皇后、安乐公主还有昭容上官婉儿。


为什么要杀掉这三个人呢?是因为这三个人是乱唐的罪魁祸首。唐朝尽管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艳绝伦的盛世局面。但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骨肉相残的宫廷政变和战乱。自从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其兄长太子李建成和其弟齐王李元吉之后。唐朝就注定与宫廷政变结下了孽缘。

唐朝在武则天与李治两圣临朝之后,便激发了武则天对于权力的欲望和兴趣,因此在唐高宗李治去世之后,武则天尽管将皇位先后传给其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但是又将两个儿子全部废掉,于公元690年登基为帝。改大唐国号为大周。自己则称则天大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公元705年,也就是神龙元年,年迈的武则天病重早已经卧床数月而无法正常上朝听政。宰相张柬之协同其他高官与太子李显一道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迅速让位给太子李显,还政于李唐子孙。避免武则天将大唐王朝的皇位传位于其娘家的侄子武三思。保护了大唐王朝的龙脉延续不断。


然而李显登基为帝之后,十分宠爱其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韦皇后。同样李显由于长期遭受其母亲武则天强势的压迫和胁迫。因此李显的性格十分懦弱且优柔寡断!因此李显在当上皇帝之后,关于朝廷上的政务十分听从其妻子为皇后的意见和建议,同样十分宠爱女儿安乐公主。这一点与其父亲李治颇为相似,只可惜李显并没有其父亲唐高宗李治的政治智慧和魄力。而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因此武三思与韦氏结成了政治联盟。从中负责沟通的便是昭容上官婉儿。


公元710年,登基为帝仅5年的李显突然间暴毙。享年54岁。而李显曾经指定的接班人太子李重俊在三年前因为不愿忍受韦氏和武氏集团的擅权专制和压迫而发动政变,尽管太子李重俊杀死了武三思父子,但是最终被其父亲唐中宗李显以谋反罪赐死!

因此唐中宗李显的突然暴毙。世人将唐宗宗李显的暴毙这一事件中的种种谜团都指向了其皇后和亲女儿安乐公主,因为唐中宗李显去世之后最有利的便是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


唐宗宗李显去世之后,韦氏扶植李重茂登基为帝。定年号为唐隆,而自己则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并且将皇宫卫队以及重要的职能都交给了韦氏子弟。韦皇后想要学习其婆婆武则天称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此时朝中一些大臣都在上书请求韦皇后学习武则天,顺应天意直接登基为帝。而韦皇后也在暗中秘密部署各类权力调整。为皇后之所以不敢直接登基为帝的原因就是畏惧相王李旦及其儿子。毕竟相王李旦曾经做过大唐王朝的皇帝,是武则天与李治仅存的儿子。在朝中拥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朝臣支持。


于是韦皇后想要发动一场打击李唐实力的政变。想要借机对李唐子孙进行一次打压!而韦皇后的阴谋计划传到了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耳朵里,于是李隆基决定先下手为强。将自己以前在朝中积累下来的资源和人脉迅速聚集起来。并且获得了左右羽林军的支持。

公元710年夏日的夜晚,主要与领军与李隆基一同杀入皇朝之中。率先闯入皇城之中的士兵先后斩杀了韦皇后和正在梳妆的安乐公主。后来昭容上官婉儿带领工人前来觐见李隆基。李隆基也将上官婉儿斩首祭旗。天亮之后,李隆基迎接其父亲李旦进宫。自此唐隆政变大局已定。


我们可以看到在唐隆政变发生的当晚,李隆基及其手下的人便先后斩杀了韦皇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之所以李隆基及其手下的人不愿放过这三个女人是因为这三个女人野心极大,几乎想要颠覆李唐王朝的统治和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以绝后患,于是李隆基不得不斩草除根。杀死了整个韦氏集团成员。

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女性权力最大的一个历史时期。同样这一时期的上层女人也暴露出了极强的权力欲和野心。最终成为了唐隆政变的被杀对象。


珞珈山的猫


题主这个问题简直是搞脑筋急转弯,这三个女人是谁?是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还是他姑姑太平公主?这儿已经是四个女人了。只能把韦皇后、安乐公主母女俩放在一起说。

一、武则天晚年到李隆基坐稳皇位前,前后不到十年间,大唐王朝政变不断。李隆基就发动了两次,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李隆基搞的两次政变,一次叫做唐隆政变,在他伯父唐中宗死后,和他姑姑太平公主一起发动,从而灭了他伯父唐中宗一族,把皇帝的宝座抢到了他父亲唐睿宗这一系。另一次叫做先天政变,已经当了皇帝而没实权的李隆基单独发动,灭了他姑姑太平公主一族,逼得他老爹唐睿宗完全隐退,李隆基开始完全掌控帝国大权。

李隆基当真是搞政变的大师,可事件的道理循环往复,他晚年,最终也因为一场不明不白的马嵬事变(多半也是一场政变),不但失去了最心爱的女人,也丢掉了权力。

好吧,由李隆基发动的两场政变中,唐隆政变中李隆基杀掉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以及大唐才女上官婉儿,先天政变中杀掉了太平公主。

二、李隆基为什么要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史书记载是,唐中宗的皇后韦氏有当女皇的野心,有可能颠覆李唐的社稷,而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和他妈韦皇后一起毒死了唐中宗。因此,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的行为,属于拯救国家、清除毒妇恶女的正义之举。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有没有野心且不说,单说他们毒杀唐中宗就大有疑问,唐中宗不但是韦后的老公、安乐公主的老爹,还是韦后和安乐最有力的保护者,毒杀唐中宗对她们有什么好处?仅仅因为唐中宗不立安乐为皇太女?这在情理上是说不过去的。

至于这两个女人的野心,那发动政变的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就没有野心吗?

事实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所诛杀的,不仅仅是韦后和安乐公主,而是唐中宗这一系的所有势力。

说到底,李隆基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是为了夺权,夺取大唐帝国的最高权力。其他什么韦后、安乐弑君的罪名、相当女皇的罪名,终究是查不清楚了。

三、李隆基杀上官婉儿的原因最扑朔迷离!

上官婉儿一生的悲剧,就是她和李家、武家、韦家几个帝王后妃家族纠缠得太深造成的。她爷爷上官仪因为反对武则天被杀死,她被没为奴,却又因为才华得到武则天的赏识,被提拔为内宰相一样的人物。后来,她又随着唐朝的拥戴者而反武,结果被唐中宗任命为昭容(到底只是女官,还是后妃,这也说不清楚),说是韦后的党羽,但也有人说他是太平公主安插在韦后身边的奸细。最后,在唐隆政变中,被李隆基斥责为妖孽而杀死,太平公主还为她很是惋惜。

其实吧,朋友们都在猜测,这个上官婉儿到底是谁的人。因为他的墓志铭被发现,这种争论就更多了。

历史记载,唐隆政变中,上官婉儿拿出诏书来,证明自己是李唐皇室的人,是反韦的,想求李隆基饶她一命,但李隆基却毫不留情。

其实,历史的事实早已经是欲盖弥彰。什么叫是李唐皇室的人?难道韦后就不是李唐皇室的媳妇儿?唐中宗之子李重茂(被李隆基不认可的皇帝)就不是唐朝本该正统的皇帝?毕竟人家韦后还没当武则天,当时的皇帝还是他李家的,上官婉儿又何须证明自己忠于李家?

因此,上官婉儿拿出的诏书,多半只是证明她是忠于相王(李隆基之父唐睿宗)、太平公主的,而不是什么忠于李家。正因为如此,李隆基杀掉上官婉儿,无外乎是上官婉儿知道得太多了,上官婉儿拿出的诏书恰恰证明了李隆基等人发动的政变一场相王系、太平公主系针对他们哥哥唐中宗系的夺权行为,失去了其冠冕堂皇的正义性。李隆基又怎能留着上官婉儿?

四、先天政变中,李隆基杀尽太平公主一系,并非只是杀太平公主一人而已

在先天政变中,李隆基杀太平公主,无外乎是为了消除太平公主等人对他皇位的巨大威胁而已。然而,让太平公主制约李隆基,其实应该是他老爹唐睿宗的真实想法。唐睿宗让位给李隆基后,却还牢牢掌控着朝廷权力,让听从太平公主命令的人占据宰相高位,早说明了这个问题。

因此,李隆基杀太平公主(他爹睿宗曾大力向其求情),不但有消除太平公主对他威胁的目的,其实也有当初唐太宗玄武门后派尉迟恭向李渊请命这种事相类似的目的。果然,先天政变后,睿宗彻底退隐修道去了。


星火辰


但凡宫廷政变,通常都是伴随着杀戮进行的,不杀了以前的掌权人及其死心追随者,如何建立新政权呢?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掌权的韦氏集团,扶持父亲李旦继位当皇帝。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必杀的三个女人分别是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因为这三个人掌控着朝延大权,是政变的首要攻击目标。宫延政变历来血腥,美丽之花皆生长在血土之中,韦氏家族凡高于马鞭的男性皆被处死。

武则天晚年在神龙政变中还政李唐,退位后将皇位传给李显,李显懦弱无能,大权旁落韦皇后。早年李显被流放,生活清苦,他觉得愧对女儿安乐公主,于是十分溺爱安乐公主,给了女儿十分多的特权。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的违法行为也不加制止,反而大加纵容。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把控朝政,毒杀皇帝李显,逼死太子李重俊,韦后眼看就要当女皇了。

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对韦后十分不满,因为韦后的权利欲望跟武则天一样,但是能力却远远不及武则天,如果韦后当了皇帝,那么李唐天下将万劫不复。李隆基控制了皇帝的亲军万骑,趁韦后准备登基大典之时,发兵攻入皇宫之中,一举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三名元凶首恶。其他韦氏家族的男性,旦凡身高高于马鞭的就是处死,其余流放蛮荒之地。政变后,李旦成为皇帝,李隆基成为太子,太平公主则经常指导朝政,大权在握。

李旦跟他哥哥李显一样懦弱无能,大概因为有一个强势的母亲,且被母亲怀疑、监禁、流放过有关。太平公主自恃扶立李旦有功,于是经常干预政事,升迁官吏,但是精明强悍的太子李隆基让她十分不安。李旦感觉到了妹妹太平与儿子李隆基的矛盾越来越深,于是他禅位帝位给李隆基,自已当了太上皇。最终李隆基命家丁三百人诛杀太平公主的党羽,并逼迫太平公主悬梁自尽,这场政变史称先天政变。可以说李隆基是踩着四个强权女人的尸体登上最高权力的,他也结束了唐朝武后以来的后宫干政传统。


大秦铁鹰剑士


公元710年,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联手发动了“唐隆政变”,直接把韦后的小团体从肉体上毁灭了,被杀的除了韦后,还有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

他这样做是狠心吗?不是的,第一是出于局势需要,第二是因为个人情感。

李家子弟最恨的两件事:女人当政,武姓!韦后小团体把这两件事都犯了,李家子弟能让她们好过?不能!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武三思。

(上官婉儿)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唐隆政变是对“神龙政变”的延续,神龙政变不太彻底,只把女帝赶下台,却没动武氏家族,武三思依然在朝中握有大权。

武则天在位时,韦后和武家是仇敌,但为了掌握权势,她竟然在上官婉儿的引荐之下,和昔日的对头武三思私通,一人在宫内一人在宫外把持着朝政,可笑的是,李显头戴绿帽子却一无所知,和这表哥兼亲家关系特别好,任他在宫中来去自如。

在此顺便说一句,上官婉儿在李显上位后被封为昭容,她早和武三思不清不楚,也就是说李显头上的绿帽不是一顶,是两顶。

武三思想得很长远,他要的可不是眼前的权势,而是将皇位弄到武家,为此,他怂恿儿媳妇安乐公主当皇太女,安乐公主早被宠坏了,她因为早年和父母同甘共苦,所以特别受李显夫妇的宠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是大唐第一公主。

(安乐公主)

她本就想效法祖母武则天,听武三思这么一说就更火热了,直接和李显说要做皇太女,李显别的都能给,唯独这个可不行。因为不能答应这件事儿,他觉得内心有愧,反而对安乐更好了。

看出来了吧?李显就是个傻白甜,但他儿子李重俊可不傻,他不是韦后生的,当时已被立为太子,但安乐公主是嫡公主,不怎么把他放在眼里。现在武三思和安乐公主直接威胁到他的地位,他能不怒?一怒之下联合了大臣把武三思一家给杀了!

这哥们儿胆气是有了,但计划不怎么周全,头脑也不怎么清晰,你先杀武三思干嘛呢?应该先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才对嘛,没了这两个人武三思还能蹦跶起来?现在好了,先杀武三思,再想入宫杀韦后母女时她们已经有了警惕,来不及了!只得逃往终南山,路上被部下杀了。

在韦后和安乐公主的要求下,李显竟然还用他的头颅祭奠武三思!并追封武三思为梁王!糊涂到他这种程度的皇帝,真的少见。

(韦后)

但就算他对韦后和安乐言听计从,她们还是觉得不够,安乐亲自下手毒杀了父亲!其心之狠毒,难以言表!

之后韦后立庶子李重茂为皇帝,自己当上了临朝理政的皇太后,这走的路线和武则天很像,但不是每个女人都能成为武则天,没有那样的智慧和手腕,最终只能害了自己。

她们这么张狂,李家子弟又不是死的,没过多久李隆基就和太平公主发动了政变,他可比“神龙政变”中的张柬之他们果断得多,直接把韦后和太平公主、上官婉儿都给杀了!

张柬之等人和李重俊先例在前,李隆基可不会对敌人心慈手软。他纵护的是李唐的统治,支持的是男性主政,所以后来太平公主干政,他也是毫不犹豫的赐死了太平。

(小太平)

可能是杀的女人太多,最终他心爱的女人也被别人逼死了。不知道这算不算种因果?


缥缈峰下一粒沙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除去了韦皇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当然也有其他的女子,但是择其要者说之,也就是这三位女子了。

为什么要除去韦皇后,这是因为韦皇后他毒杀了唐中宗,唐中宗李显发动政变做上了皇帝,而他的妻子就是韦皇后,而韦皇后的婆婆是武则天,对于武则天她是十分的崇拜,于是他也想效仿武则天。



可惜武则天的手段她终究是学不了的。武则天知道从后辈中的弱者下手,而韦皇后竟然动自己的丈夫,还在唐中宗还在的时候就和武三思私通,即使是从道义上,大臣们让她掌了政也是不合适的。


所以李隆基上位之后,立马就将这个堵死了自己叔叔的韦皇后给处理了。

至于安乐公主呢?她是韦皇后的忠实追随者,至于上官婉儿,她也是抱了韦皇后的大腿,而且这三个人都还做了许多事情,例如卖官牟利,还有扰乱秩序等等。


所以作为皇帝,需要仁政,但是也要雷厉风行的性格,优柔寡断可不行,对于她们这些人杀一儆百,还有处理罪魁祸首都还是需要的。


是阿维啊


唐朝在我国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无论是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公认的世界强国之一。

李隆基(武则天孙子)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统治时期,随着李隆基的成年以及武则天的去世,此时大唐的皇帝是唐中宗李显(李隆基叔叔)。李显在位的时候,任用自己的老婆韦皇后,贪污腐化,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当时的李隆基年轻有为,但权利有限,于是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李隆基姑姑)结成政治上的联盟,成功诛杀韦后集团。随着韦后集团的覆灭,李隆基拥戴自己的父亲做了皇帝。就是后来的唐睿宗李旦。与此同时李隆基也被立为太子。后期由于权利之争,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李隆基姑姑)的政治联盟破裂,导致双方剑拔弩张,最终李隆基凭借手中权利以太平公主(李隆基姑姑)涉嫌谋反为名将其杀死。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李隆基与这三个女人的恩恩怨怨。



中宗李显一生经历两次皇位得失,人生可谓起伏跌宕。从第一次被其母亲武则天被废,到第二次重新登上皇帝宝座,在李显的内心深处应该是非常感谢他的老婆韦皇后,毕竟在李显被软禁的十四年里,是韦氏不离不弃的陪伴,帮助其度过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因此重新上位的李显重用韦氏家族情有可原。

随着李显的重新登基,韦皇后当然也是一步冲天,手中权利与日俱增。逐渐开始提拔重用韦氏家族成员。以致最后大唐江山的大部分权利都被韦皇后家族掌握。并且韦皇后勾结上官婉儿和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在朝中结党营私,大搞权钱交易。使得朝廷上下腐败盛行。

韦皇后为人歹毒凶残,而且野心勃勃,妄图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在后期,利令智昏的韦皇后为了自己的权利,和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一起把唐中宗李显毒死,妄图窃取更大权利。后来被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一起发动政变,斩杀韦皇后和其家族成员以及党羽上官婉儿,武三思等等,避免了大唐江山再次陷入没落之路。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除掉韦皇后,随即废了韦皇后儿子的皇位,拥戴李隆基父亲李旦做了皇帝。此时的姑侄两个在政治利益上基本处于平衡时期。后来随着李旦立储一事,两个人在权利上的平衡点被打破。本来太子按照祖训应该是李隆基的大哥来做。但是李隆基大哥非常仁厚,坚辞不受,于是李隆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子。权利的天平倒向了李隆基一侧。

李隆基手握重权后遭到太平公主的嫉妒。姑侄两人政治联盟开始出现破裂。太平公主利用手中权利曾一度联合部分朝中大臣上书皇帝李旦,以李隆基不是长子为名,要求废掉李隆基的太子地位。不过在皇帝李旦的斡旋下才未得逞。后来太平公主多次对李隆基实施暗杀活动,最终都被李隆基有惊无险的瓦解掉。随着双方矛盾的深入,皇帝李旦内心深感不安,为了大唐江山社稷的稳固发展,皇帝李旦决定二次退位,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李隆基。

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太平公主深感不安,遂和朝中大臣密谋推翻李隆基的政权。怎奈年富力强的李隆基先发制人,迅速控制了太平公主,并赐其自尽身亡。随着太平公主极其党羽的全部铲除,李隆基的皇权宣告稳定。至此大唐逐渐走上辉煌盛世的时代。


李隆基上位过程中相继杀掉韦皇后,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原因一方面是维护大唐江山社稷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为了掌握大权排除异己罢了。

(文中图片依次为韦皇后、上官婉儿、太平公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