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明朝始於公元1368年,由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創立,亡於公元1644年,前後歷經16帝,17朝(其中明英宗朱祁鎮二次登基),國祚276年。

明朝皇帝,各個奇葩,有大肆誅殺功臣的明太祖朱元璋,有因肥胖而亡明仁宗朱高熾,有30年不上朝的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有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明朝是中國陶瓷史上一個重要發展階段,而景德鎮瓷器產品佔據了全國的主要市場,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業時代特徵的是景德鎮瓷器。景德鎮的瓷器以青花為主,其它各類產品如下釉彩、釉上彩、鬥彩、單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明代景德鎮瓷器是非常輝煌的,尤其是青花瓷,可以算得上是明代瓷器的代表 。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受篇幅限制,整個明代將分成上下兩篇文章介紹,本篇為上篇,介紹前面八朝】


【1】 朱元璋(1328—1398年),字國瑞,濠洲鍾離(今安徽省鳳陽)人。家貧寒,17歲的時候父、母、兄相繼去世,孤無所依,入皇覺寺為僧。25歲追隨郭子興部,與元兵及各路起兵者長年作戰。後稱吳國公、吳王。1368年定都南京,年號洪武,明王朝從此開始。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明太祖朱元璋 - 洪武帝

明洪武一朝,未發現任何帶年款的官窯器。民窯也極少見,僅見有青花書寫“福”、“壽”款者。此外,江西省玉山縣發現“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紀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識刻劃在罐腹,系罕見的具有明確洪武年款的器物。

1.明洪武青花竹石靈芝紋盤

高8.1釐米,口徑46釐米,足徑26.7釐 米。盤折沿,弧壁,圈足。裡外青花裝飾。內底菱形開光內繪竹、石、靈芝 紋,開光外繪卷草紋。內壁繪纏枝牡丹、石榴、菊花、山茶四季花卉紋。折沿 上飾青花拔白(即青花地留白裝飾)忍冬紋。外壁繪纏枝菊紋,近足處繪蓮瓣 紋。圈足以內無釉露胎,呈火石紅色。  此盤形體碩大,青花色調淡雅,青 料聚集處有凝滯的黑斑,紋飾構圖疏朗簡潔,盤心主題紋飾中的竹、石象徵著 文人士大夫的高風亮節,靈芝則代表長壽,寓意吉祥。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明洪武青花竹石靈芝紋盤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底部放大圖

2.明洪武青花纏枝花卉紋碗

高16.5釐米,口徑40.5釐米,足徑23釐米。  碗直口,深弧壁,圈足。內外青花裝飾,內底一週回紋內繪折枝牡丹紋,內壁繪纏枝菊紋,口沿內外分別描繪浪花紋和纏枝靈芝紋,外壁繪纏枝牡丹紋,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蓮瓣內繪朵花紋,圈足外牆繪回紋。圈足內施白釉。無款識。  明初洪武時的青花瓷器器型大都延續元代風貌,此器就與元代樞府釉碗造型接近,但又有向後來以秀美取勝的永樂碗形演變的趨勢。此碗造型碩大規整,線條比元代碗形更顯圓潤,所繪紋飾筆法嫻熟,線條流暢。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底部放大圖

3.明洪武青花暗刻龍花果紋大碗(民間收藏,有待驗證)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青花暗刻龍花果紋大碗 - 民間收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內底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底款圖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2】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繼位為帝,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諡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諡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廟號惠宗,諡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後世稱為明惠宗,清乾隆元年上諡號為恭閔惠皇帝,簡稱惠帝。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明惠帝朱允炆 - 建文帝

1.大明建文年制青花蛐蛐罐(民間收藏 有待驗證)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民間收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底款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底款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3】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南直隸應天(今江蘇省南京市)人。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世稱永樂大帝,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明成祖朱棣 - 永樂帝

1.明永樂鮮紅釉盤

高4.2釐米,口徑19.3釐米,足徑11.7釐米。  盤撇口,淺弧壁,圈足。通體施紅釉,盤口顯白色胎骨,足內施青白釉,無款識。  此盤造型規整,胎薄體輕,紅釉色澤鮮豔純正,是永樂朝官窯紅釉瓷作的典範。  明代永樂紅釉素有“鮮紅”之美稱,此時的紅釉瓷器繼承了洪武朝紅釉器製作的工藝成果,施釉均勻,釉面瑩潤,燒成火候恰到好處,釉色鮮紅明豔,完全改變了洪武朝紅釉瓷紅中泛黑的不純色調。  器物的口沿映出白色胎骨,是因為燒製時,釉層在高溫熔融狀態下自然垂流,致使釉層變薄,顯露出胎色,這種現象俗稱“燈草口”。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明永樂鮮紅釉盤 -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底部放大圖

2.翠青釉罐

翠青釉罐,明永樂,高8.5釐米,口徑8.8釐米,足徑12.3釐米。  罐廣口,短頸,溜肩,鼓腹,淺圈足。裡外及圈足內均施翠青釉,釉面瑩亮潤澤,色調清新淡雅,口邊和足邊積釉處呈青綠色。無款識。  翠青釉是明代永樂時景德鎮官窯創燒的一種色澤溫潤、釉色青翠如嫩竹的青釉,為永樂朝所獨有。均造型規整秀美,胎體緻密,厚薄適中,通體青釉素裹,不另加裝飾,釉面玻璃質感強,釉中隱含密集的小氣泡。常見的器物有蓋罐、高足碗等。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明永樂翠青釉罐 -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3.青花壓手杯(花心)

青花壓手杯(花心),明永樂,高4.9釐米,口徑9.2釐米,足徑3.9釐米。  杯體如小碗狀,口微撇,折腰,豐底,圈足。內外均繪青花紋飾。杯心有葵花一朵,花心署青花篆體 “永樂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繪朵梅,腹部繪纏枝蓮紋。  壓手杯是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創制的新型瓷杯。此杯製作精細,形體古樸敦厚,青花色調深翠。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內底款識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4】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長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年號洪熙。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明仁宗朱高熾 - 洪熙帝

1.大明洪熙年制青花釉裡紅瓷器(民間收藏 待驗證)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民間收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款識細節圖

2.明洪熙年制紅釉青花開光西廂記人物雙耳瓶(民間收藏 待驗證)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民間收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款識細節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5】朱瞻基(1399—1435年),即明代宣德皇帝。自號長春真人,明仁宗長子,在位十年(1426—1435年),廟號宣宗,諡號章皇帝。朱瞻基是明朝較有作為的一位帝王,性格活躍,修養深厚,雅尚翰墨,書法出自華亭沈氏兄弟,而能夠於圓熟之外以遒勁出之。尤工繪畫,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等無不臻妙。常將自己的畫作賞賜給重臣,並於其上書年月及受賜者姓名。在位期間著力經營畫院,成績斐然。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明宣宗朱瞻基 - 宣德帝

1.青花海水蕉葉紋尊

青花海水蕉葉紋尊,明宣德,高15.1釐米,口徑16.5釐米,足徑10.9釐米。  尊廣口,扁圓腹,圈足。通體繪青花紋飾,頸部繪蕉葉紋,腹部繪海水波濤,海水上為如意雲頭紋。足底青花雙圈內有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蕉葉與海水紋是宣德青花瓷器上的常見紋飾。瓷器紋飾以寫實與圖案化佈局相結合,自然而和諧。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款識放大圖


2.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合碗

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合碗,高7.4釐米,口徑17.4釐米,足徑9.3釐米。  碗敞口,折底,圈足。碗外青花紅彩飾海水龍紋,以青花繪雲及海水,紅彩繪雙行龍,下腹部飾凸起的弦紋兩道。碗裡光素無紋飾,中心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這種類型的合碗應有蓋,此碗失蓋。  宣德青花加彩器物比較少見,此碗造型秀美,為當時首創。所繪龍紋下輔以海浪紋飾,愈顯生動。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款識放大圖

3.青花藍查體出戟法輪罐之蓋

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法輪罐之蓋,明宣德,高6.5釐米,面徑20.5釐米,底徑21.5釐米。  蓋面飾4朵雲紋,間以5個藍查體梵文,是佛教種子字。蓋之外壁飾海水紋,蓋內頂面環圍九9枚蓮瓣紋,每瓣之上各書一藍查體文字,中央雙線圈內從左至右篆書“大德吉祥場”五字。  此應為宣德青花出戟法輪罐之蓋,罐身已失。此物是景德鎮專為宮廷燒製的佛事用具。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款識 “大德吉祥場”

4.明宣德汝釉蟋蟀罐

仿汝釉蟋蟀罐,明宣德,高11.2釐米,口徑13.6釐米,足徑13釐米。  罐口底徑度相若,直口,深弧腹,玉璧形底。外壁施天青色仿汝釉,釉面瑩潤,開細碎片紋。外底署青花楷書 “大明宣德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在明代,景德鎮窯仿燒宋代名窯瓷器始於永樂時期,仿汝釉只見有宣德時期的製品。宣德仿汝釉器有雞心碗、盉碗、菱花式洗、蟋蟀罐、盤等,釉色有淡青和天青色,施釉肥厚勻淨,開細小紋片,釉面橘皮紋明顯,外底多署當朝年款。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款識放大圖


5.鮮紅釉盤

鮮紅釉盤,明宣德,高4.2釐米,口徑20釐米,足徑12.5釐米。清宮舊藏。  盤撇口,弧壁,圈足。通體施紅釉。圈足內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盤造型規整,胎薄體輕,釉色純正,是宣德紅釉瓷的代表作。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款識放大

6.明宣德青花三友四季花卉紋筆盒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上海震旦博物館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款識細節圖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0000000 == 承上啟下的正統、景泰、天順青花瓷器 = 0000000】

  正統、景泰、天順時期,天災人禍不斷,致使景德鎮的制瓷業受到嚴重影響,但並未停止燒造。由於迄今為止,尚未發現署有正規官窯年款的這三朝瓷器,因此長期以來,人們對這三朝瓷器的認識模糊不清,於是曾有“空白期”的提法。後來隨著實物資料的不斷出土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人們遂對這三朝瓷器的真實面目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發現其前期繼承宣德青花瓷器風格,青花髮色較濃豔,圖案佈局較繁密;後期則開成化青花瓷之先河,青花髮色淡雅,圖案佈局更加趨於疏朗。




【6】朱祁鎮(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母為孝恭章皇后孫氏。 宣德十年,正式即位,年號正統。主少國疑,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操持,任用“三楊內閣”主理朝政,發動麓川之役,導致綜合國力耗損。正統八年,正式親政,勵精圖治,寵信王振制衡文官集團,導致宦官專權。 [1] 正統十四年(1449年),御駕親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發生土木堡之變,兵敗被俘。孫太后聯合兵部侍郎于謙,扶持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贏得北京保衛戰勝利。 [2] 迎接明英宗回京,安置於南宮。景泰八年(1457年),策動奪門之變,廢殺明代宗和少保于謙,復位稱帝,改元天順。任用賢臣,聽取納諫,仁儉愛民, [3] 追贈胡太妃為恭讓皇后,釋放建文帝后代,廢除宮妃殉葬制度。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明英宗朱祁鎮 - 正統帝/天順帝

1.明正統青花松竹梅紋罐

青花松竹梅紋罐,明正統,高33釐米,口徑17.5釐米,足徑17.5釐米。  罐直口,短頸,豐肩,鼓腹,腹以下漸內收,圈足。造型端莊飽滿。通體青花裝飾。頸飾忍冬紋,肩飾纏枝牡丹紋,腹通景繪月映松竹梅紋,輔以花草、坡地、靈芝等。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素底無釉。無款識。  明代正統朝,瓷器的製作無論是造型、紋飾,還是青花色澤,所體現的時代風格均與宣德晚期署款的官窯器接近,是宣德制瓷風格的延續,但在生產中又有所演變和創新。正統青花瓷器所用青料有兩種,一種為永樂、宣德時期使用的進口青料,青花色澤濃豔;另一種為國產青料,呈色較淡,為灰藍色,這一時期使用國產青料開始居多。造型則直接繼承宣德器物,器形飽滿,瓶、罐類大形器與宣德時期相比差異不大,只是器物口部在正統時期略收,與宣德時器口部外撇稍有不同;器身線條方面,正統時線條變化比較平緩,宣德時線條起伏明顯。紋飾佈局方面,正統器青花亦是宣德青花的延續,瓶、罐多采用三段式佈局方法:即肩、腹、足三部分。永樂、宣德時瓷器上出現的雲氣紋在正統朝被廣泛使用,一般亦採用外粗線、裡細線的畫法。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2.青花攜琴訪友圖梅瓶

青花攜琴訪友圖梅瓶,明天順,高32.5釐米,口徑5.4釐米,足徑10.5釐米。  瓶小口,頸部上收下闊,豐肩,長腹下收。通體青花裝飾。肩飾海水紋及海馬紋,腹繪攜琴訪友圖,近足處飾海水紋。素底無釉。無款識  明代天順時期的青花瓷器具有本朝的特點,以此件青花梅瓶為例,當時的的青花有濃豔的深藍色和泛灰的淡藍色的變化,此器採用的是進口青花鈷料,色澤濃豔,並帶有黑色結晶斑。畫面運筆自然,採用一筆勾勒,特別是中鋒運筆所繪流雲與人物有獨到之處,顯示出較高的繪畫水平。青花圖案不似宣德之暈散,亦不象成化之纖細,帶有一種飄逸感。而畫面中的人物多逆風而行,冠帶、衣衫拂揚,神情悠然。足前是疾風下的勁草,背後是雲氣掩映的峻嶺山林。所繪雲紋,粗重豪放,呈靈芝形,並有層層的小圈密佈於雲氣的一側。這種特殊的流雲紋,既與明代初期的疏簡風格不同,又與成化以後的圓柔風格有異,其時代特徵較為突出。天順青花瓷器在胎體及造型上也體現出時代特色,一般胎體較成化時期厚重,形體較宣德時高大,此瓶也無例外,風格古樸敦厚。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底部放大圖

3.青花麒麟翼龍紋盤

青花麒麟翼龍紋盤,明正統,高10.7釐米,口徑52.4釐米,足徑28.7釐米。  盤口微撇,淺弧壁,圈足。內外青花裝飾。內底繪一麒麟駐足於松柏、山石與蕉葉間,麒麟所佔空間很大,幾乎佔滿盤裡心。內壁繪四行龍穿行於雲海之間。外壁繪纏枝蓮紋。素底無釉。無款識。  明正統時期的青花呈色及畫法與明初已有所不同,不見明初那種普遍出現的鐵結晶斑。麒麟,作為古代一種祥瑞動物廣泛出現於明代各時期的瓷繪之中,它是古代人們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象徵著吉祥幸福。而紋飾中麒麟與龍紋組合在一件器物上,在永樂、宣德青花瓷器中卻比較少見。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4.青花波斯文三足爐

青花波斯文三足爐,明天順,高11.5釐米,口徑15.3釐米,足距14釐米。  爐呈筒形,唇口,平底,下承以三足。內光素無紋飾,外青花裝飾。口沿處繪青花單線連續回紋一週,爐底邊有兩條青花絃線橫越三足。腹部以青花料書寫有三行波斯文,取自波斯詩人薩迪的詩集《果園》。譯文為:“年輕人啊,要敬主就應在今天,明朝人老青春一去不還。只自己守齋還不算真主的穆斯林,還應分出食物賙濟貧人。如今你心無煩擾,身體有力,身在寬廣球場應把馬球猛擊。為政萬萬不可刺傷平民百姓的心,欺壓百姓就是在掘自家的根。謙遜的智者宛如果樹一棵,掛果越多枝頭越加彎曲。”內底署青花 楷書“天順年”三字款。  這件筒式三足爐造型比例適度,胎體厚薄適中,修胎規整。釉面白中閃青。波斯文字書寫流暢,既起到裝飾的效果,又以優美的文字內容表達了製作者的思想境界。“天順年”三字書體既具有宣德以來的渾厚風格,也初具成化一朝的矜持面貌,尤其是“天”字,逼肖成化“天”字罐上“天”字的書法。另外,此爐也是文獻上“天順丁丑(1457年),委中官燒造”記載的實物證明。此爐由香港著名收藏家楊永德先生在1988年捐獻給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內底款識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5.明天順青花波斯文筒式三足爐

高11.7、口徑15.3釐米。腹外壁青花書波斯文字三段,系節選自波斯詩人薩迪《果園》詩集。內底有“天順七年(1463年)大同馬”款,內壁有“大同馬氏書”字樣。這是一件有明確紀年的明代“空白期”的標準器。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山西省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內底款識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7】朱祁鈺(1428年9月11日—1457年3月23日),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玄孫,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母為賢妃吳氏,年號景泰(1450年—1457年)。宣德三年(1428年),冊封郕王。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英宗兵敗被俘。在兵部侍郎于謙和孫太后支持下,即位為帝,尊奉明英宗為太上皇。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勵精圖治,重用於謙等人,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擊退瓦剌的入侵,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推動明朝政治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明代宗朱祁鈺 - 景泰帝

1.青花八仙慶壽紋罐

青花八仙慶壽紋罐,明景泰,高35.3釐米,口徑21.5釐米,足徑20釐米。  罐直口,短頸,豐肩,鼓腹,腹下漸收,近足處外撇,足邊斜削,淺寬圈足。通體青花裝飾。頸繪菱形錦紋,肩繪雲鶴間雜寶紋。腹通景繪八仙慶壽圖,老者中有執杖者、下棋者、觀棋者、執板者、吹笛者、進香者等。童子有的持物,有的執傘,有的執果盤。人物處於山石、小橋、流水的環境中,並有鶴、鹿、松等相伴,空中為大片靈芝狀祥雲,圖案寓意長壽福祿。近足處繪海水江崖紋。青花色澤濃重偏灰,釉面泛青,並有明顯的開片紋。素底無釉。無款識。  明代景泰時期的青花瓷延續正統青花瓷的風格,造型敦厚,釉面青白,青花色澤藍中泛灰黑。其紋飾佈局疏朗,畫風緩柔,圖案形象概括,繁簡得當,但畫面整體卻略顯簡潔,空間較大。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8】朱見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1464至1487年在位),原名朱見濬,後更名朱見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長子,母孝肅皇后周氏。 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後其父朱祁鎮被瓦剌擄去,叔父朱祁鈺受命監國,朱見濬被立為太子。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鈺將朱見深廢為沂王,改立朱見濟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奪門之變而復辟,朱見深再次被立為太子。 朱見深英明寬仁,在位初年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平反於謙的冤案,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時代風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寬免賦稅、減省刑罰,社會經濟漸漸復甦。 但是在位期間任用奸邪,不能說沒有缺陷。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明宣宗朱見深 - 成化帝

1.青花麒麟紋盤,高6.5釐米,口徑34.5釐米,足徑22.2釐米。   

盤撇口,弧壁,圈足。砂底無釉,有褐色斑點,俗稱“糊米底”。盤裡口飾雙 弦紋,盤心青花雙線圈內繪兩隻奔騰追逐的麒麟及朵雲紋。盤外壁繪首尾相逐 的麒麟,間以朵雲紋。外口沿楷書“大明成化年制”橫行六字款。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大明成化年制器身款放大圖


3.明成化鮮紅釉盤

明成化鮮紅釉盤,高5釐米,口徑20.9釐米,足徑13.5釐米。  盤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因形似鳥窩,俗稱“窩盤”。盤裡及足內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溫銅紅釉。紅釉釉層肥腴,呈色鮮豔,燦若天然紅寶石。由於釉層氣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紋,使入射光線發生散射,視之柔和悅目。圈足外牆積釉處紅裡透黑,宛如青蝦之背。口沿因高溫燒成時釉料熔融、垂流而顯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圓潤的白邊。胎體較厚,外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款,色澤淡雅,頓挫有力。  明代鮮紅釉瓷器以永樂、宣德時產量最大,質量也最好,此後因技術等方面的原因,生產漸入困境,產量銳減,成功之作很少見。至嘉靖時,雖然宮廷一再催燒鮮紅釉瓷器,但由於燒造難成,有關官吏不得不請求以容易燒造的低溫礬紅釉取而代之。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款識放大圖

4.青花團花紋臥足碗 

青花團花紋臥足碗,明成化,高5釐米,口徑13.7釐米,足徑6.9釐米。   碗淺式,敞口,臥足。底釉白潤細膩,碗外口邊飾青花弦紋2道,腹部繪6朵圖案式團花,團花以青花雙勾方法繪製,青花呈色淡雅。足底青花雙圈內雙行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成化青花器物以各式小碗、小杯居多,青花原料採用國產的平等青,色澤淡雅,與白潤的釉質和小巧的器形相配,自成一種清新淡雅之風格。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款識放大圖

5.鬥彩怪石花蝶紋罐  

鬥彩怪石花蝶紋罐,明成化,高10.5釐米,口徑10.8釐米,足徑9釐米。  罐直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淺圈足。通體鬥彩裝飾,於坡地上描繪怪石牡丹和怪石月季各兩組,相間排列,輔以飛舞的蝴蝶。全部圖案均在釉下以青料勾勒輪廓線,釉上填塗紅、黃、綠、紫等彩,給人以清新亮麗之美感。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形體飽滿,釉質白潤,畫意生動。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款識放大圖


6.鬥彩寶相花紋蓋罐

鬥彩寶相花紋蓋罐,明成化,通高19.7釐米,口徑7.9釐米,足徑8.4釐米。  此罐為目前所見成化鬥彩罐中形體較大者。直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淺圈足。通體鬥彩裝飾。肩部與頸部分別繪如意頭紋和蓮瓣紋。腹部繪六組團狀折枝蓮託寶相花紋,團花間隔處上、下間繪對稱朵雲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附蓋並非原偶,查《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可知,此罐上的蓋子當為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陶官唐英奉旨所配。檔案中稱之為“成窯五彩荷花罐”。蓋頂繪佛杵紋,環以相間排列的朵雲和朵花,周邊繪如意頭紋。  此罐造型娟秀,與靈動活潑的團狀圖案相配,可謂相得益彰。所施釉上彩以紅、綠彩為主,局部使用黃彩,給人以清麗優雅之美感。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款識放大圖

7.成化鬥彩雞缸杯

鬥彩雞缸杯,明成化,高3.4釐米,口徑8.3釐米,足徑4.3釐米。  杯敞口微撇,口下漸斂,平底,臥足。杯體小巧,輪廓線柔韌,直中隱曲,曲中顯直,呈現出端莊婉麗、清雅雋秀的風韻。杯外壁飾子母雞兩群,間以湖石、月季與幽蘭,一派初春景象。足底邊一週無釉。底心青花雙方欄內楷書“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款。  此雞缸杯以新穎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裝飾、精緻的工藝而歷受讚賞,堪稱明成化鬥彩器之典型。其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白釉柔和瑩潤,表裡如一。杯壁飾圖與型體相配,疏朗而渾然有致。畫面設色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鮮紅、葉綠、水綠、鵝黃、薑黃、黑等彩,運用了填彩、覆彩、染彩、點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線並平染湖石,以鮮紅覆花朵,水綠覆葉片,鵝黃、薑黃填塗小雞,又以紅彩點雞冠和羽翅,綠彩染坡地。施彩於濃淡之間,素雅、鮮麗兼而有之,收五代畫師黃荃花鳥畫的敷色之妙。整個畫面神采奕奕,盡寫生之趣。  此杯是明成化朝景德鎮御窯廠燒製的宮廷用器,明清文獻多有所載,頗為名貴。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款識放大


7.成化鬥彩海水龍紋“天”字蓋罐

鬥彩海水龍紋“天”字蓋罐,高13.3釐米,口徑8.7釐米,足徑11.2釐米。罐短直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圈足,蓋平頂無紐。罐外施鬥彩紋飾:肩部及近足處飾仰覆蕉葉紋,腹部飾海水雙龍紋,蓋頂飾海水龍紋。   此器胎體細膩潔白,釉汁瑩潤平滑,紅、綠、黃諸彩搭配,諧調亮麗。罐蓋與罐體的色彩和紋樣有別,是清雍正時期所配。罐底青花楷書“天”字,故有“天”字罐之稱。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器物底部


放大看看明代各朝瓷器底和款識(上)

款識放大圖



明初的洪武時期、建文時期、洪熙時期以及空白期的的帶款瓷器尤其是官窯款比較少見,如果藏友有的話,不妨發圖補充更正賜教,大家共同學習分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