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美電影喜歡用季來播放?

下飯娛樂醬


歐美電影為什麼喜歡用季來播放,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歐美電視劇成熟的產業鏈來決定的。


首先一點我們要明白的是,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它都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元素,那就是商業性,如果一部作品,不掙錢,那麼對於投資人來說都不是好的作品。而電視劇和電影又有不同的情況,電影就一年個小時,而電視劇不同,裡面有太多的元素會影響收視率,那麼怎樣把風險降小,利潤增大呢?歐美影視劇形成了一套完美的電視劇產業鏈。怎麼個完美法呢?這裡我那國產劇與之做對比。

首先,歐美劇不採用一開始就把整部劇編寫出來的方法,那是不是一季一季的把劇本寫出來呢?其實也不是,他們基本上是一週播放一集,一集大概就是一個多小時。比如週六播放一集之後,看收視情況,然後開始製作下週的戲碼。這樣的好處是,能靈活掌握劇情的發展,但是危險是很喜歡爛尾,因為開始要埋太多的伏筆,這樣才能扣人心絃,但是後來不太容易收場。


而國產劇,還是按照電影的套路,一開始找演員的時候,就是一整套劇本拿過去,那麼這部劇好不好,就是一刀切的概念,完全沒有什麼變通性。而且製作上,也是比較粗糙的。

接下來最為重要的一點來了,美劇的演員其實的開始拿的報酬並不多,很多人納悶,美劇中演員真的演的很好,怎麼可能報酬不多呢?是這樣的,很多歐美劇,演員開始拿的出場價並不高,大部分錢都投入到電影製作了,但是演員們會有收視分成,也就是說每一個演員都擔負著作品掙錢的責任,如果作品不賣錢,那麼自己就掙不到多少錢。你說,演員們能不努力嗎?


而國產劇就不同了,一開始就講好了價錢,有些明星一集就是幾十甚至上百萬,一部幾十集的作品,他們就拿到了上千萬的報酬,但是作品的收入,他們完全不用管,因為自己的錢已經到了手裡。這樣做大大加重了投資人的風險,同樣演員們沒有壓力,得不到鍛鍊,更重要的是還有不少的演員也不敬業,甚至很多影視作品嚴重撲街,但是演員們依然掙得很多。

從這些層面來看,美劇的製作方法還是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好了,簡單的說這些,美劇在很多地方還是值得學習的,大家有覺得呢?元芳,你怎麼看?


解影神叨


首先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國外電視劇所說的“季”,這個時間一般指每年的九月中旬到第二年的四月下旬。體育比賽稱為賽季,舞臺劇稱為演季,“季”幾乎貫穿了美國的娛樂界。

關於國外電視劇為什麼都是按季播出,整體可以劃分成兩大板塊來分析。第一原因來自於觀眾。第二個原因則源自美劇的製作方式與電視臺。
“季”之所以從九月開始,就是因為九月天氣漸涼,人們會減少外出活動,選擇窩在家裡看電視的觀眾會增多。
因此,電視臺受觀眾作息影響買劇都是按季買,電視劇製作也都是按季來,畢竟劇拍完要人買才行,電視臺可是閃閃發光的金主大大。
國外電視臺與國內電視臺有非常大的不同,國內電視臺都屬於國營,而國外基本都是私人電視臺。
雖然國外私人電視臺都是獨立經營,有足夠的自由和話語權,可是上頭還有一個監管機構FCC。FCC在美國負責所有的廣播,電視,電信等。
FCC對電視行業有一個規定:要求晚間黃金時段15%以下的節目都是自制的。這就意味著電視劇要找大的電視公司來做節目,然後根據節目的走勢來決定播出價格。
在這種情況下,“季”是最能滿足這種操作條件的,這也是國外電視劇季播的一個原因。
反觀國內的大環境,因為電視劇發行有嚴格的審查制度,所以電視劇都是全拍完,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時間通過審查。
過審後,電視劇一口價整部賣給電視臺播出,電視劇只要賣出去,對片方來說就是贏了。播出後的口碑,收視率等不定性的風險因素後期都是由電視臺承擔。
因為國內國外完全不同的監管模式與電視臺經營模式造就了國外的季播和國內連續劇日播。
先前說了國內的電視劇只要賣掉後邊承擔風險的是電視臺,但是在國外,電視臺是不願意承擔電視劇風險的。
在每一季的電視劇進入冬歇期時,電視臺高層會查看電視劇在季播當中的表現,只要收視率不過關,電視劇會立馬被砍掉。
因此,電視劇在滿足季播的條件下,選擇邊拍邊播的方式來降低自身風險。邊拍邊播的好處就是,編劇可以隨時根據觀眾的意見和劇集播出後的反饋及時調整劇本內容,以便更好的迎合大眾。
在這條產業鏈中,觀眾的作息習慣影響著電視臺,電視臺的安排又影響著電視劇的製作,國外的季播模式在國內其實很難被複制。

Da白剪輯


首先,歐美電影中的第一季,第二季並不是指的中國的四個季度。其實這個季指的就是一年,說白了:電影的第一季就是要播放一年的意思。


歐美和中國的國情不同。美國的電影工作拍攝時間是從九月份到次年的五月份。每星期只播放一集。一年下來的話,只有25集。這25集也是隨時拍隨時播,這樣的話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按季度播放的投入成本的投入量比整部劇的成本投入量少,而且如果播放出來後劇情不佳,口碑不好時也可隨時腰斬,避免過度的損失。

這樣的話有人會問,那麼美國人6、7、8月就沒有娛樂節目嗎?這三個月美國人要看什麼節目,其實這和我們中國一樣。播放一些經典的節目。要是《還珠格格》啊,《西遊記》!簡直是番茄的最愛。


而且在美國的話,6、7、8三個月是美國人的假期時間,同胞們就會一起旅旅遊,吃吃燒烤。進修學習,很少有人宅在家裡。看電視睡覺。

總之,樓主所說的歐美電影為什麼喜歡用季來播放,只是因為國情不同和電影止損罷了。。


林清影說


很多老外也不明為什麼美劇的播放以Season為單位,英劇以Series為單位。“季“的概念差不多是這樣的。

普遍的答案是Season這個術語來源於戲劇界,舞臺劇、歌劇、芭蕾劇都是以“Season”代表演出季,也就是一個時間段內上演的劇目,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制。

不過像美劇的演播季的確很有“季”的特徵,秋季檔的劇每一季有22集,一般是從9月到次年5月,每一季的上半部分一般是10-13集,播放三個月後迎來冬歇。在間歇期(Hiatus),電視臺高層可以拿到收視調查數據和觀眾反饋以評估新劇的價值,是續訂還是砍掉就看11月的數據啦。中間的空白會由一些季中劇(mid-season replacement)和重播老劇填補,《實習醫生格蕾》其實最早是《波士頓法律》季中劇,因為評價高被髮展出來的。得到預定的劇集會在1-2月迴歸,4-5月結束,接近一個季度的長度。

過去夏季檔會被電視臺看做垃圾時間,不過現在電視臺開始注重這個檔期,推出了不少原創劇。這點要歸功於USA和TNT這些有線臺挖掘了這個市場,雖然夏季的整體收視率會下滑,但他們發現觀眾不會因為天氣原因不看電視的。

美劇還有一個樣片季(pilot season)。製片人會在1-4月為秋季上檔新劇進行前期試拍,這些Pilot會被送到電視臺高層手上,還會舉辦小規模的試播。到5月的時候,電視臺將會排定秋季檔的播出表,決定哪些Pilot適合延展成一季,選中的新劇還會向潛在的廣告商進行展示。

這樣英劇用Series就好理解多了,人家每年只播放6集實在離“季”的長度有點遠,另外播放也不像美劇有沒有固定時間。英國主要有兩家電視臺,BBC和ITV。BBC是付費的,所以節目中間不插播廣告,大概因為沒有競爭和廣告的壓力,創作的隨意度比較大,一部劇通常也就1-2個編劇,沒有美劇那種龐大的編劇團隊。

美國的環境就大不一樣了,為什麼9月會成為新劇密集開播的時間?美劇製作模式歸根結底是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因為廣告金主車企會在那時發佈新系列,進行大量的廣告投放,而新劇會最大程度刺激收視率。

相比之下,收費的有線臺的“季”要短很多,創作人員傾向於質量而非長度,所以一季一般在10-13集。

不是所有的劇集都是一週一更,日間肥皂劇是一週五集,年終不休,一部肥皂劇放上40年,集數都過萬了。另外重播劇也會一週播放五集,“重播”對製作方差不多是無本萬利,但要獲得重播資格起碼你得放了四季,必須有88-100多集數了。


每日囧圖


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的:

首先歐美的電視劇一集的時長基本都比較長,普遍都在1個小時左右,長的甚至有1小時20分鐘,以一季大概7集來算的話,時常都多達8個小時了,要知道美劇中間,前後還是沒有廣告的,滿滿的乾貨。不像國產劇也就40分鐘,中間再插入點廣告,就衝這點就應該能理解美劇的內容要大的多多,拍攝的時間請問你的問題是不是提錯了,應該是歐美電視劇吧?如果是的話那我簡單來說一下歐美電視劇喜歡用季來播放主要是有也長。以美劇《行屍走肉》來說的話,它一集就是將近70分鐘,一季基本上就是6集,所以光一集的時長就達到了420分鐘,好幾部電影了。而且光一集的拍攝時間基本上都得要10天左右,還不包括前期的準備時間!

其次就是美劇很多都是邊創作邊拍攝,沒有原版可以改變,這點就是很考驗編劇的功力的時候,需要他們跟得上拍攝的時間進度,一旦劇本跟不上拍攝只能停滯,要知道美劇基本上都是沒有廢話,劇情也是乾脆利落。不像國產劇沒事把老劇翻拍以下,要不然情侶談戀愛吵架能吵個2集。

最後就是投資者,資本家都是逐利的,誰也不能保證投了這麼多錢拍出來的電視劇就一定能火,一定能夠被人民群眾所喜愛。所以不能不拍個幾集看下市場的反映,反映好了,繼續拍,否則見好就收,即使止損!像美劇《海報突擊隊》就因為評分下滑而斷更了。

所以說雖然歐美劇每季一等就是一年,而且一季也就那麼幾集,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無論是劇情跟拍攝都是挺用心了,都是能讓廣大觀眾有等下去的慾望的,這一點是很多國產劇要好好學習的地方!


芃芃小影院


歐美電視劇不同於國內肥皂劇,事前策劃,劇本版權,演員,外景製作等,投資很大,製作精良。如果象亞洲肥皂劇一樣幾十集邊拍邊改,一但收視率不理想,會面監很大市場風險。一季多至10集,少至3,4集。播後通過收視反饋,決定下季投資,和劇情發展,培養忠粉。不失為成熟的投資風險控制方法。這也一方面說明了為何美,英劇比國產劇更有受眾。寧缺勿濫。

多說一句,國內電視劇應感謝廣電總局對英,美外國電視劇的播放限制,依靠港臺低成本電視製作的經驗,粗糙濫制的神劇,辮子宮鬥劇,家庭關係虐心劇才大行其道。


波濤9595


我個人感覺是因為成本預算的問題,假設投資方在第一季投資了一筆錢,收視率和廣告收入都不錯,他們會考慮繼續投資,如果不成他們就沒比較投資第二季,這樣一來分季播出可以減少投資損失增強回報率,另外增加劇情懸念


觀測者隨便看看


美劇他是根據收視率來決定是否拍攝續集,而且,美劇基本上都是邊拍邊放的。基本都是看收視率,收視率不好就直接砍掉。比較商業化。

中國的電視劇大部分都是拍好了直接一天兩集的放。不過現在內地劇,如愛情公寓,因為反映比較好,所以也有拍攝第二季。


獅子愛睡覺


可以根據收視情況隨時調整,當然是為了賺錢唄😄


任鐵峰3世


這應該是美國的市場問題,就像我國電影集中在節假日播一個道理,只能說是市場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