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40個常考易錯知識點

常錯點1

錯誤地認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鹼性氧化物。


辨析

酸性氧化物與非金屬氧化物是兩種不同的分類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鹼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而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鹼性氧化物,如Al2O3是兩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錯點2

錯誤地認為膠體帶有電荷。


辨析

膠體是電中性的,只有膠體粒子即膠粒帶有電荷,而且並不是所有膠體粒子都帶有電荷。如澱粉膠體粒子不帶電荷。


常錯點3

錯誤地認為有化學鍵被破壞的變化過程就是化學變化。


辨析

化學變化的特徵是有新物質生成,從微觀角度看就是有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生成。


只有化學鍵斷裂或只有化學鍵生成的過程不是化學變化,如氯化鈉固體溶於水時破壞了其中的離子鍵,離子晶體和金屬晶體的熔化或破碎過程破壞了其中的化學鍵,從飽和溶液中析出固體的過程形成了化學鍵,這些均是物理變化。


常錯點4

錯誤地認為同種元素的單質間的轉化是物理變化。


辨析

同種元素的不同單質(如O2和O3、金剛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質,相互之間的轉化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


常錯點5

錯誤地認為氣體摩爾體積就是22.4L·mol-1


辨析

兩者是不同的,氣體摩爾體積就是1 mol氣體在一定條件下佔有的體積,在標準狀況下為22.4 L,在非標準狀況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常錯點6

在使用氣體摩爾體積或阿伏加德羅定律時忽視物質的狀態或使用條件。


辨析

氣體摩爾體積或阿伏加德羅定律只適用於氣體體系,既可以是純淨氣體,也可以是混合氣體。對於固體或液體不適用。氣體摩爾體積在應用於氣體計算時,要注意在標準狀況下才能用22.4 L·mol-1


常錯點7

在計算物質的量濃度時錯誤地應用溶劑的體積。


辨析

物質的量濃度是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衡量標準是單位體積溶液裡所含溶質的物質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計算物質的量濃度時應用溶液的體積而不是溶劑的體積。


常錯點8

在進行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質量分數的換算時,忽視溶液體積的單位。


辨析

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質量分數的換算時,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的單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單位是g·cm-3,在進行換算時,易忽視體積單位的不一致。


常錯點9

由於SO2、CO2、NH3、Cl2等溶於水時,所得溶液能夠導電,因此錯誤地認為SO2、CO2、NH3、Cl2等屬於電解質。


辨析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研究的範疇是化合物, 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電解質必須是化合物本身電離出陰、陽離子,否則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導電性作為判斷其是否是電解質的依據。


如SO2、CO2、NH3等溶於水時之所以能夠導電,是因為它們與水發生了反應生成了電解質的緣故。


常錯點10

錯誤地認為其溶液導電能力強的電解質為強電解質。


辨析

電解質的強弱與溶液的導電性強弱沒有必然的聯繫,導電性的強弱與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小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有關;而電解質的強弱與其電離程度的大小有關。


常錯點11

錯誤地認為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越多,氧化劑的氧化能力越強;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越多,還原劑的還原能力越強。


辨析

氧化性的強弱是指得電子的難易程度,越容易得電子即氧化性越強,與得電子的數目無關。同樣還原劑的還原性強弱與失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與失電子的數目無關。


常錯點12

錯誤認為同種元素的相鄰價態一定不發生反應。


辨析

同種元素的相鄰價態之間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但能發生複分解反應,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應中H2SO4表現強酸性。


常錯點13

錯誤地認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質子、電子和中子構成的。


辨析

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質子和電子, 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 如1(1)H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


常錯點14

錯誤地認為元素的種類數與原子的種類數相等。


辨析

(1)同一種元素可能由於質量數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種類數要大於元素的種類數。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種核素,如Na、F等。


常錯點15

錯誤地認為最外層電子數少於2的原子一定是金屬原子。


辨析

最外層電子數少於2的主族元素有H,屬於非金屬元素。


常錯點16

錯誤地認為離子鍵的實質是陰陽離子的靜電吸引作用。


辨析

離子鍵的實質是陰陽離子的靜電作用,包括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兩種作用,離子鍵是這兩種作用綜合的(平衡)結果。


常錯點17

錯誤地認為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辨析

(1)只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才能稱為共價化合物。


(2)離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價鍵,如Na2O2中含有非極性共價鍵,NaOH中含有極性共價鍵。


常錯點18

錯誤地認為增大壓強一定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辨析

(1)對於只有固體或純液體參加的反應體系,增大壓強反應速率不變。


(2)對於恆溫恆容條件的氣態物質之間的反應,若向體系中充入惰性氣體,體系的壓強增大,但是由於各物質的濃度沒有改變,故反應速率不變。


(3)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必須是引起氣態物質的濃度的改變才能影響反應速率。


常錯點19

錯誤地認為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就會增大。


辨析

平衡常數K只與溫度有關,只有改變溫度使平衡正向移動時,平衡常數才會增大,改變濃度和壓強使平衡正向移動時,平衡常數不變。


常錯點20

錯誤地認為放熱反應或熵增反應就一定能自發進行。


辨析

反應能否自發進行的判據是ΔG=ΔH-TΔS,僅從焓變或熵變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是不準確的。


常錯點21

羥基就是氫氧根


辨析

看上去都是OH組成的一個整體,其實,羥基是一個基團,它只是物質結構的一部分,不會電離出來。而氫氧根是一個原子團,是一個陰離子,它或強或弱都能電離出來。所以,羥基不等於氫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羥基,不會電離出來;硫酸中有兩個OH也是羥基,眾所周知,硫酸不可能電離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離子,能電離出來,因此這裡叫氫氧根。


常錯點22

Fe3+離子是黃色的


辨析

眾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黃色的,但是不是意味著Fe3+就是黃色的呢?


不是。Fe3+對應的鹼Fe(OH)3是弱鹼,它和強酸根離子結合成的鹽類將會水解產生紅棕色的Fe(OH)3。


因此濃的FeCl3溶液是紅棕色的,一般濃度就顯黃色,歸根結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導致的。


真正Fe3+離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黃色的。將Fe3+溶液加入過量的酸來抑制水解,黃色將褪去。


常錯點23

AgOH遇水分解


辨析

我發現不少同學都這麼說,其實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為“—”就認為是遇水分解,其實不是的。


而是AgOH的熱穩定性極差,室溫就能分解,所以在複分解時得到AgOH後就馬上分解,因而AgOH常溫下不存在,和水是沒有關係的。


如果在低溫下進行這個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這個白色沉澱的。


常錯點24

多元含氧酸具體是幾元酸看酸中H的個數。


辨析

多元酸究竟能電離多少個H+,是要看它結構中有多少個羥基,非羥基的氫是不能電離出來的。


如亞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個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結構中,是有一個H和一個O分別和中心原子直接相連的,而不構成羥基。


構成羥基的O和H只有兩個。因此H3PO3是二元酸。當然,有的還要考慮別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來解釋。


常錯點25

酸式鹽溶液呈酸性嗎?


辨析

表面上看,“酸”式鹽溶液當然呈酸性啦,其實不然。


到底酸式鹽呈什麼性,要分情況討論。


當其電離程度大於水解程度時,呈酸性;當電離程度小於水解程度時,則成鹼性。


如果這是強酸的酸式鹽,因為它電離出了大量的H+,而且陰離子不水解,所以強酸的酸式鹽溶液一定呈酸性。


而弱酸的酸式鹽,則要比較它電離出H+的能力和陰離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陰離子的水解程度較大(如NaHCO3,NaHS,Na2HPO4),則溶液呈鹼性;


反過來,如果陰離子電離出H+的能力較強(如NaH2PO4,NaHSO3),則溶液呈酸性。


常錯點26

H2SO4有強氧化性


辨析

這麼說就不對,只要在前邊加一個“濃”字就對了。


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體現在整體的分子上,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幾乎沒有(連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還弱得多。


這也體現了低價態非金屬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價態的強,和HClO與HClO4的酸性強弱比較一樣。


所以說H2SO4有強氧化性時必須嚴謹,前面加上“濃”字。

//////////

常錯點27

鹽酸是氯化氫的俗稱


辨析

看上去,兩者的化學式都相同,可能會產生誤會,鹽酸就是氯化氫的俗稱。


其實鹽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氫和水的混合物;而氯化氫是純淨物,兩者根本不同的。


氯化氫溶於水叫做氫氯酸,氫氯酸的俗稱就是鹽酸了。

//////////

常錯點28

易溶於水的鹼都是強鹼,難溶於水的鹼都是弱鹼


辨析

從常見的強鹼NaOH、KOH、Ca(OH)2和常見的弱鹼Fe(OH)3、Cu(OH)2來看,似乎易溶於水的鹼都是強鹼,難溶於水的鹼都是弱鹼。


其實鹼的鹼性強弱和溶解度無關,其中,易溶於水的鹼可別忘了氨水,氨水也是一弱鹼。


難溶於水的也不一定是弱鹼,學過高一元素週期率這一節的都知道,鎂和熱水反應後滴酚酞變紅的,證明Mg(OH)2不是弱鹼,而是中強鹼,但Mg(OH)2是難溶的。


還有AgOH,看Ag的金屬活動性這麼弱,想必AgOH一定為很弱的鹼。其實不然,通過測定AgNO3溶液的pH值近中性,也可得知AgOH也是一中強鹼。

//////////

常錯點29

寫離子方程式時,"易溶強電解質一定拆",弱電解質一定不拆


辨析

在水溶液中,的確,強電解質(難溶的除外)在水中完全電離,所以肯定拆;而弱電解質不能完全電離,因此不拆。


但是在非水溶液中進行時,或反應體系中水很少時,那就要看情況了。


在固相反應時,無論是強電解質還是弱電解質,無論這反應的實質是否離子交換實現的,都不能拆。


有的方程式要看具體的反應實質,如濃H2SO4和Cu反應,儘管濃H2SO4的濃度為98%,還有少量水,有部分分子還可以完全電離成H+和SO42-,但是這條反應主要利用了濃H2SO4的強氧化性,能體現強氧化性的是H2SO4分子,所以實質上參加反應的是H2SO4分子,所以這條反應中H2SO4不能拆。


同樣,生成的CuSO4因水很少,也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也不能拆。(弱電解質也有拆的時候,因為弱電解質只是相對於水是弱而以,在其他某些溶劑中,也許它就變成了強電解質。如CH3COOH在水中為弱電解質,但在液氨中卻為強電解質。在液氨做溶劑時,CH3COOH參加的離子反應,CH3COOH就可以拆。這點中學不作要求.)

//////////

常錯點30

王水能溶解金是因為王水比濃硝酸氧化性更強


辨析

舊的說法就是,濃硝酸和濃鹽酸反應生成了NOCl和Cl2能氧化金。


現在研究表明,王水之所以溶解金,是因為濃鹽酸中存在高濃度的Cl-,能與Au配位生成[AuCl4]-從而降低了Au的電極電勢,提高了Au的還原性,使得Au能被濃硝酸所氧化。


所以,王水能溶解金不是因為王水的氧化性強,而是它能提高金的還原性。


//////////

常錯點31

錯誤認為溶液的酸鹼性不同時,水電離出的c(OH-)和c(H+)也不相等。


辨析

由水的電離方程式H2O===OH-+H+可知,任何水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OH-)和c(H+)總是相等的,與溶液的酸鹼性無關。

//////////

常錯點32

酸、鹼、鹽溶液中,c(OH-)或c(H+)的來源混淆。


辨析

(1)酸溶液中,c(OH-)水電離=c(OH-)溶液;鹼溶液中,c(H+)水電離=c(H+)溶液。


(2)鹽溶液中,若為強酸弱鹼鹽,c(H+)水電離=c(H+)溶液;若為強鹼弱酸鹽,c(OH-)水電離=c(OH-)溶液。


//////////

常錯點33

錯誤認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會越大。


辨析

Ksp和溶解度都能用來描述難溶電解質的溶解能力。但是隻有同種類型的難溶電解質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來判斷其溶解度的大小;若是不同的類型,需要計算其具體的溶解度才能比較。


//////////

常錯點34

錯誤地認為原電池的兩個電極中,相對較活潑的金屬一定作負極。


辨析

判斷原電池的電極要根據電極材料和電解質溶液的具體反應分析,發生氧化反應的是負極,發生還原反應的是正極。


如在Mg—Al—稀H2SO4組成的原電池中,Mg為負極,而在Mg—Al—NaOH溶液組成的原電池中,Al作負極,因為Al可與NaOH溶液反應,Mg不與NaOH溶液反應。


//////////

常錯點35

在電解食鹽水的裝置中,錯誤地認為陽極區顯鹼性。


辨析

電解食鹽水時,陰極H+放電生成H2,使水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OH-濃度增大,陰極區顯鹼性。


//////////

常錯點36

錯誤地認為鈉在過量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2,在適量或少量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


辨析

鈉與氧氣的反應產物與反應條件有關,將金屬鈉暴露在空氣中生成Na2O,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2


//////////

常錯點37

錯誤地認為鈍化就是不發生化學變化,鋁、鐵與濃硫酸、濃硝酸不發生反應。


辨析

鈍化是在冷的濃硫酸、濃硝酸中鋁、鐵等金屬的表面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反應的進一步進行,如果加熱氧化膜會被破壞,反應就會劇烈進行。


所以鈍化是因發生化學變化所致;鋁、鐵等金屬只在冷的濃硫酸、濃硝酸中發生鈍化,加熱時會劇烈反應。

//////////

常錯點38

錯誤地認為,金屬的還原性與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有關。


辨析

在化學反應中,金屬的還原性強弱與金屬失去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與失去電子的數目無關,即與化合價無關。


//////////

常錯點39

錯誤地認為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辨析

乙烯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後產生二氧化碳,故不能達到除雜目的,必須再用鹼石灰處理。


//////////

常錯點40

錯誤認為任何情況下,c(H+)和c(OH-)都可以通過KW=1×10-14進行換算。


辨析

KW與溫度有關,25 ℃時KW=1×10-14,但溫度變化時KW變化,c(H+)和c(OH-)不能再通過KW=1×10-14進行換算。

高中化學40個常考易錯知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