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是福,总吃亏就是傻

导读:总是吃亏,不知反击,他人将不再尊重你。

01

李晓萌刚进单位,事事不懂,事事吃亏。苦活累活是她干,争功抢功没她份儿,好话表扬都得不着,批评指责均是她背锅。李晓萌时常觉得委屈,回去跟爸妈诉苦,爸妈一辈子都是老实人,对李晓萌的倾诉只有一句话:“吃亏是福,女儿,将来就好了。”

“对,吃亏是福。”李晓萌也这样安慰自己。她想:自己这么努力,这么单纯,日子久了,单位的人一定会看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一定会尊敬自己爱护自己,对吗?

答案是:不对。

李晓萌一如既往地辛苦工作,大量吃亏,却没有换来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如今,虽然办公室已有新人,但是打扫打水之类的脏活还是她来做,因为新人是90 后,根本不肯吃那个亏。李晓萌做的时候也没有人表扬她,大家都当作是应该的,偶尔一天没有做好,大家就都说:“李晓萌怎么回事,都没有打开水,这人太不像话了!”指责她的人当中,也包括那个新人。

还有更令人苦恼的事情。项目出了问题,以前都是李晓萌背锅,她从来不解释,默默地替团队承担,如今虽然又进了几个菜鸟,但是谁也不肯背这个锅,出了问题批评还是落到李晓萌头上,大家众口一词:“就是她!”而有了好的机会,比如出国公差、留学之类的,李晓萌之前从不争,领导也从不会想到她,晚进单位的人都已经去过了,她还是没着没落的,守着办公室里坐苦板凳。

这个世界怎么了?不是说吃亏是福吗?可我吃了这么多亏,福在哪儿呢?李晓萌恨不得要学屈原问天了。

吃亏确实有好处的,吃几次亏之后,会增长见识和经验,可以避免下一次再吃亏,也可以看透人心与世情,变得更加成熟练达。但如果只知道一味吃亏,不知道变通,不知道成长,不知道看透,静静地等着“福”砸到脚面上,那就等去吧,这辈子可能都在吃亏,“福”离你远远的呢。所以,吃亏是福,但总吃亏,就是傻。


吃亏是福,总吃亏就是傻

想清这一点,是李晓萌某次拿到了领导们碰头会的会议录音。做会议记录是个苦活,人人都不爱做,就丢到了“爱吃亏”的李晓萌这里。这次的“亏”李晓萌吃得很成功,她听到录音当中非常重要的段落。

录音里领导们正在讨论关于年底评优级奖的问题,评优这种事情,往往是论资排辈与工作成绩、人际关系相结合的产物,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李晓萌都是合格的,尤其是论资排辈方面,这么多年李晓萌从未争抢,甘于“吃亏”,所以同期同业绩的许多人都上去了,李晓萌始终“待字闺中”。今天果然有领导提出李晓萌的名字了,但其余领导似乎都愣了一下,然后给出了统一的意见:

李晓萌还是算了吧?挺不错的,真的,但是……怎么感觉她缺个心眼呢?

此外领导们还有另外一个意见:不给李晓萌评优,估计她也不会计较的,但是那个××× 就不行了,前段时间强烈提出来应该评她了,所以还是先考虑她吧,省得她来闹。

李晓萌惊呆了,那段录音她反复听了很久,直到听得涕泪横流。她终于明白,自己所谓的吃亏,已经不再是领导眼中的好品质,而是一种缺心眼的表现。而且,正因为她在屡次吃亏当中都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抗争意识,所以领导们也拣软柿子捏,优先考虑那些有脾气有个性的员工。

那天晚上李晓萌想了很久。然后她关掉录音,放弃了会议记录,选择了辞职。在她离职的时候,单位领导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似乎像她这样的人是永远不会有脾气、有变化、有选择的啊。

也许有一天,大家会怀念李晓萌在的日子,那时候办公室窗明几净,开水间里永远有充足的热水和茶包,小绿萝总是被浇灌得生机勃勃。但对于李晓萌来说,那些怀念都不足以弥补她吃亏这么久的损失,那么多的奋斗与付出,都白费了。

她傻,真的。所以以后,她决定不再那么傻了。


吃亏是福,总吃亏就是傻

如今李晓萌已经是南京某大型民营企业的高管,年薪是我等小公职人员想也不敢想的数额。我们一同吃过几次饭,她为人亲切,我也就乐于将自己刚入职场的小苦恼说给她听,她听完之后非常坚定地跟我说:“别软弱,该争就争。”当时我惊呆了,这与我常年混迹于机关的老爸所传授的经验完全不同啊,与我国温柔敦厚的礼教风气也不同啊。看我不服,李晓萌就给我讲了她的故事,真是字字血泪,我也在她的血泪中真正明白了“争”的含义。

李晓萌说:“幸好我今天成功了,不然想起那些往事,我多冤?现在想想,也挺好。成功以后再回头,再苦都不算苦了。”

02

所以,让我们好好讲讲吃亏这件事。

我们能避免吃亏吗?不可能。生活中处处都有亏等着给你吃。买东西会吃亏——有句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工作会吃亏——旧人欺负新人是职场的无声潜规则;就连婚姻生活也可能会吃亏——婆婆对你提的要求再不合理,你也得给她面子不是?

所以,亏,我们吃不吃?当然要吃。

第一次走进工作岗位,如果你抱着那种“宁死都不吃亏”的想法,那受伤的是你自己。吃亏是一种成长的重要途径,别人教给你的东西,讲得再细再精也不如自己栽一个跟头体会得那么深,所以吃亏可以让我们有效地总结经验教训,在短时间内最快地成长——前提是要带着脑子吃亏。

此外,吃亏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途径,作为某个领域的新人,如果你一点亏都没吃过,很容易给别人造成一种“高深莫测、心机深重”的印象,从而让别人对你大面积设防,如果适当地吃一点亏,会给旁人制造帮助你接近你的机会,拉近彼此的距离,这就是示弱的艺术了。

关于示弱这一点,诚然要多讲一些。某协和医院的生命学教授告诉我:“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如果所有思维活动都能像解剖这样精确就好了,可惜不可能。”确实不可能,比如有这样一种奇怪的心理:有个人的两个朋友都被抓起来了,其中朋友A 给予过他巨大的帮助,是他永生难忘的恩人,朋友B 则是接受过他的恩惠,视他为自己的导师。现在这两个朋友都面临生命危险,而此人只能救一个,你猜他会救谁?


吃亏是福,总吃亏就是傻

从常理讲,应该救A。因为A 对此人有恩,现在是报恩的时候了。但此人救了B。在他的内心深处,接受过他帮助的人,比给予他帮助的人,更能带给他亲切感。

同理,其实吃亏也是给我们身边人一个帮助我们的机会。吃亏之后,大家会觉得你值得同情,并非不能结交的圣人,给予你帮助之后,在与你的相处当中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位置,是拉近人际关系的好方法。同时你多吃几次亏,大家也会觉得你是个实在人,并非工于心计,更愿意与你结交。

也许这才是老辈人说“吃亏是福”的真正含义。

但是老话提供的含义总是太模糊了,点到为止,后来人如果不多加思索就会陷入误解。于是有人一辈子都在执着地吃亏,觉得吃亏是福,总有一天福会到来。每次吃亏都没有带着脑子,在同样的地方栽倒一万次,福还会来吗?当然不会。

此外,吃亏是福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别计较。有时候单位发东西,某人多拿了,你少拿了,就会有人劝你“吃亏是福,算了吧”。这样的亏可以吃,因为太多的计较真的没有必要,尤其是物质上的计较。

不过,并非这亏吃完就算了啊,如果某人次次都多拿你的东西,真的不能继续忍下去,那样只会给某些恶习难改的人造成“你好欺负”的假象。

总而言之,吃亏不可避免,也并非坏事。但我们要有意识地减少次数。同样的亏别吃第二次,同一个人给你的亏别吃第二次。这需要我们每吃一次亏都总结一次经验,找到不再吃亏的方法。这样吃的亏,才真是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