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傳播遲緩:歷代統治者如何應對“天高皇帝遠”?

文:歷史啟迪錄

信息的傳遞在每一個時代,對於每一個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信息的傳遞標誌了我們與外界的聯繫,使得我們與別的地區有了更加緊密的聯繫。但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信息的傳遞也是政治制度上對百姓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信息傳遞在政治上的發展,對統治者地位的維護有著極高的作用。

封建時期信息傳播不及時,易造成“天高皇帝遠“,秦始皇為加強統治,統一貨幣和度量衡,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穩定國家秩序

在現代社會,信息交流的大數據年代,人和人之間的距離非常近,信息傳播的速度也非常快。但是在中國古代的封建時期,在那個傳播和交流都僅靠人力的時候,信息的傳播也極為重要。

在中國的漫長曆史中,整個國家疆土統一的時候,帝王是如何自上而下的去傳播自己的指令,是十分值得人深究的。如果信息傳遞不到位,就很容易造成國家領土的分裂,使得國家統一局面出現裂痕。因此,信息傳播成為了中國古代統一全國必須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秦朝,中國古代第一次形成了大一統的壯闊局面,秦始皇也做出了很多與歷史上其他帝王不同的事情。在歷史的印記裡,秦始皇是一位冷酷殘忍的君王,他下令“焚書坑儒”,對整個國家的思想進行統一,確立了當時的大一統思想。

信息傳播遲緩:歷代統治者如何應對“天高皇帝遠”?

雖然這種做法過於絕對,但是它對思想的統一管理,信息的傳播有著非常大的貢獻和不可磨滅的影響。這與漢朝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統治者都害怕被推翻,都害怕自己的朝政不復存在。

但是當思想統一過後,人們就會更好的管理,不會對朝政有所異議,對於當時的朝堂王室也就會更加的擁護。對於思想的禁錮也是一種對人民的管理手段,通過思想的傳播,鞏固人民對君王的重視。增加君王在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這是封建時期和很多別的時期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政治手段。

信息傳播遲緩:歷代統治者如何應對“天高皇帝遠”?

在此之後秦始皇還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使得國家各個地區之間交流毫無障礙,增加了各地區的交流。這也就是體現出了信息傳播中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當具體的符號統一後,信息的傳播也會更快更便捷。

例如帝王要求徵收賦稅,如果貨幣尚未統一,還需要演算摺合成不同的貨幣來是多少,大大降低了效率,使得傳播的速度變慢,而貨幣在統一之後,便可以更加快捷的使得賦稅徵收以極高的效率完成。雖然秦始皇在很多事情上並不正確,秦朝的滅亡也可以大大看出這一點,但是他率領全國統一,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等措施,為當時的封建王朝的信息傳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信息傳播遲緩:歷代統治者如何應對“天高皇帝遠”?

在當時的封建王朝來看,信息傳播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傳播的不當和延遲會造成“天高皇帝遠”這種現象,使得遠離天子腳下的人民對地方官盲目的聽之信之,而不知道真正的國家政策。如果地方官貪婪無度,引起人民起義反抗。

很大程度上造成國家處於四分五裂中,嚴重破壞國家穩定和社會秩序,對於當時的統治者更是極大的威脅。因此,信息的傳播在整個封建王朝都是十分重要的。

為更好進行信息傳播,封建時期官方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多樣,並隨著時間的演變,日漸形成完整的信息傳播體系

在封建時期信息的傳播方式主要分為五種,分別是飛鴿傳書、烽火、急腳遞、羽書、驛站傳播這五種。這幾種方式在我國古代的信息傳播方面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封建王朝的信息傳播裡,無論是家人的書信聯繫,還是軍事文件的傳播,都離不開這幾種傳播方式。

可以說,有了這些方式,生活在封建王朝的人們才得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人有聯繫,才使得國家統一更好的進行管理。

飛鴿傳書,顧名思義就是將要傳播的信件信息綁在鴿子的腿上,通過訓練,使得鴿子到達需要運送的地方。鴿子體積小,飛行速度快,對於辨認方向也是天生的一把好手,因此在短距離裡,用鴿子來運送信件是十分方便的。

信息傳播遲緩:歷代統治者如何應對“天高皇帝遠”?

但是鴿子畢竟作為一種小動物而存在,很容易被人攔截,也容易受到自然天氣的影響,造成信息的丟失,同時由於鴿子體積小,運送的信息也不能過多,寥寥數語往往不足以完全表達出信息的全部。

烽火在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周幽王為了博取褒姒的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的舉動導致了他直接在整個國家的信任丟失,從而也造成了周朝的衰落滅亡。

由此就可以看出烽火的重要性,它目標明顯,很容易讓戰士看到,明白戰爭的嚴重性。但是烽火的動作太大,敵方也很容易察覺,同時,烽火所代表的信息太少,有的時候會造成情況的偏差。

信息傳播遲緩:歷代統治者如何應對“天高皇帝遠”?

是宋代特有的一種信息傳遞方式,主要用於國家的公文傳播。由皇帝直接發出,不經過樞密院和門下省,大大減少了手續傳遞,有專人快馬加鞭連夜趕路,直接送到專人手裡。、

這樣的傳遞方式十分具有保密性,但是專人如果被人收買也會造成信息的遺漏缺失,十分具有主觀性。而且這種只針對特定的人而言,不具備廣泛性,只為皇帝和特定人員服務,服務面積非常小,屬於皇帝一人。

羽書在很多歷史文獻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大多用羽毛插在文書上來表達軍事緊急,和烽火一樣都為軍事服務,與其說是一種重要的信息傳遞方式來看,更不如說是一種情況緊急的符號,用來提醒收信人情況的緊急和急迫。

驛站則是在社會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是現代郵局的化身,也是由早期的專人配送信件演變而來。對中國社會的信息傳遞有著非常大的貢獻,在封建社會,中國的信息傳遞技術就已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大多為官員運送公文,有時還可以向官府輸送一些少量的物件東西。

信息傳播遲緩:歷代統治者如何應對“天高皇帝遠”?

在中國古代的信息傳遞方式不難看出,大多還是為了官員和軍事服務,這些傳遞方式在信息傳播的發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現代的信息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些方式的不斷演變的歷史裡,不難看出中國封建時期信息傳播的發展和進步。而中國封建時代信息的傳播方式也正是在這些並不完善的機構中發展起來,逐漸的有了一個完整的體系,這些信息傳遞方式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官方傳播日益壯大下,統治者為加強專制統治,嚴禁官員私下交流,民間傳播方式單一不被官方認可,信息傳遞與政治相掛鉤

在中國古代的五種主要傳播方式中,飛鴿傳書是為了傳播重要的緊急密保,多用來是國家政治上的變化和發展。烽火是為了提醒軍隊戰士們有敵國領兵作戰,要求軍隊戰士們做好準備工作,保護好帝王安危,屬於軍事方面的重要方式。

急腳遞則是皇上與特定人員之間通過專人傳達信息,是皇帝與重要官員大臣的秘密書信,只為王室工作,甚至說是隻為皇帝一人服務。

信息傳播遲緩:歷代統治者如何應對“天高皇帝遠”?

羽書是用來表達戰事的緊急,用羽毛來引起人們的重視,和烽火一樣只為軍事所工作,只代表軍事這一種含義。驛站傳播雖然是中國郵局的前身,但主要還是為官員運送文書,為官府輸送部分物品。在這裡面,民間之間的傳播方式是少之又少。

在漢武帝時期,官員之間禁止私下通信,在《華夏傳播論》中曾這樣寫道:

“它是一個封閉的、樹型的系統,只允許信息在規定的路線內高效地上下流動,保持上傳下達的通暢,信息的橫向流動是受到限制的。漢代官員間相互通信受到限制,尤其是交通王侯,要受到法律制裁。”

表現出了除了皇室內部,普通官員之間禁止交流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一現象的根本是帝王害怕大臣私下結隊成幫,組合成小的同盟來推翻自己的朝政,因此嚴格禁止普通大臣的書信往來,也是禁止他們交往過密,以此來使得當時的統治者受到威脅。

民間更不用說,一切非官方的信息傳播方式都是不被王室歡迎的,因為統治者害怕人民過密來往,交換彼此知道的信息,受到不良用心的人的鼓動從而造成政治產生裂縫,國家統一的局面被打破,影響當時帝王的統治。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的信息傳遞方式並不僅僅只是傳遞信息,也與當時的政治緊密相連,在政治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和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一點在漢代時期表現的尤為明顯。

暢通而及時的信息傳遞方式對於當時朝政的管理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但是出於對政治制度和國家安穩局面的維護,統治者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希望普通官員之間,以及民間有著太多的信息傳播。因為信息傳遞方式的管理不當對於當時的政治而言,也是作為一種極大的威脅而存在的。

參考歷史文獻:

《華夏傳播論》

《漢代儒學與政治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