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是不是真的有孟姜女哭長城一事?

Shuai為愛停留


“孟姜女哭長城,千古絕唱有誰知。梁山伯祝英臺,千古絕唱唱到今……”

一直很喜歡這首《千古絕唱》。

孟姜女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小時候我媽就經常給我們講這段故事:

有一對恩愛小夫妻範喜良和孟姜女,剛結完婚就遇到秦始皇徵民兵修萬里長城。夫妻二人依依惜別,不想範喜良這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孟姜女千里尋夫,去給範喜良送冬天穿的衣服,結果沒找到人。原來範喜良勞累過度已經倒在了工地上,屍體被砌進了城牆。

孟姜女知道後,沿著長城開始哭,哭了三天三夜,哭到埋範喜良的那片城牆,結果城牆瞬間倒塌了,範喜良的屍體露了出來。

孟姜女哭倒長城的事讓監工很震驚,遂將她抓起來帶到了秦始皇面前,本來很生氣的秦始皇一見孟姜女清麗的面容,竟想佔為己有。

孟姜女提出了三個條件,只要滿足這三個條件,她就會嫁給秦始皇:一、給範喜良立碑、修墳;二、秦始皇親自披麻戴孝給範喜良送葬;三、大海三日遊。秦始皇一一做完,滿心等著和孟姜女成婚,結果孟姜女跳了海。這個故事歌頌了孟姜女和範喜良忠貞不渝的愛情,發洩了對當權者勞民傷財修長城的不滿。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有原型的,記載在《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齊莊公攻打莒國,第一戰失敗了,第二天又戰,齊國讓杞梁、華周擔任先鋒,本來莒人想賄賂兩人休戰,不聽,莒人進攻,杞梁戰死了。然後齊莒握手言和,齊莊公讓人把杞梁屍體回臨淄,在郊外遇見前來迎接杞梁屍體的杞梁妻,齊莊公便向她弔唁。杞梁妻不卑不亢的說:

“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

意思就是:我丈夫若有罪,國君不必弔唁,若無罪,家裡尚有破地方,不應該在郊外弔唁。齊莊公自認考慮不周,就親自到杞梁家裡弔唁。故事到這裡本來就講完了,然而,它又一次次被演義,孟子在《禮記·檀弓》中將其演變為“杞梁妻哭夫”。

到了劉向的《列女傳》中,進一步添加了“投淄水”的情節:

杞梁死後,杞梁妻成了無依無靠,抱著杞梁的屍體在城下哭了十天,城倒了,等葬了杞梁,杞梁妻投了淄水而死。

就這樣一步步演化,故事從春秋時期到了秦朝時期,從臨淄到了長城下,更是把秦始皇強行扯了進來,越來越誇張。等到明朝,徵民兵修長城,百姓苦不堪言。杞梁妻的故事徹底變成了孟姜女哭長城。

而杞梁妻的故事逐漸不被人熟知,取而代之的是廣為流傳的孟姜女哭長城。


尚宮女史


我和我前女友是初戀,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分手了,6年沒聯繫了,,現在都各自成家了。一次我在我家附近遛彎,我突然發現一個溜娃的女的背影很像她,心一下子跳的很厲害,於是上前看看,當時我都不知道怎麼說,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我們互相對視了幾秒,眼角都流出了眼淚,真的是她!蒙了一會我們聊了幾句,我才知道她家就在我家對面的萬科買了房子。不知道這是不是上天的安排讓我們相遇,我們現在偶爾還聊幾句,但再也回不到從前了[流淚]


範江東201949570


孟姜女的故事是眾所周知的,小時候,媽媽總是給我們講這個故事。一對恩愛小夫的範喜良和孟姜女,剛結婚就秦始皇徵民兵修復了萬里長城的夫婦二人都依依不捨,範喜良再也沒有回來了。孟姜女千里向範喜良送來了冬裝的結果,沒有找到人的原來的範喜良太累了到工地,屍體被城牆建造的孟姜女知道之後,沿著長城哭泣,三天三夜,哭了,我哭了到範喜良那城牆。結果,城牆瞬間倒塌,出現範喜良的屍體的孟姜女讓萬里的長城哭泣,捕獲她在秦始皇前被帶走,原來非常生氣的秦始皇看到孟姜女的清麗的臉,居然有自己有。孟姜女提出了三個條件,只要滿足這三個條件,她就嫁到秦始皇:一、範喜良碑、修墓;二、秦始皇自行包裹,範喜良;三、海秦始皇一完成後,與孟姜女結婚,飛出了成為孟姜女的大海。這個故事演唱了孟姜女和範喜良的忠節不變的愛情,傷害了權力者的工人,修復了長城


愛閱讀的人類


故事是有原型的,那段長城確實也是孟姜女哭倒的。

蝴蝶效應你應該聽說過的,細想孟姜女哭長城也應該是屬於那類。事情經過大概是這樣的:相傳秦朝時,秦始皇建長城時,勞役繁重,青年範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剛新婚三天,範喜良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左盼右等孟姜女等來了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出發尋夫,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可去哪找啊!到了長城腳下,她發現根本不可能找到屍骨,她傷心啊💔!從哭到呻吟。快暈倒時,有人推了推她,說你快看,原來和她丈夫一起修長城的人偷偷在幫她挖找範喜良,好好的晴天突然雷聲大作,下起了傾盆大雨。在長城上哭了三天三夜的她,長跪在地,哭喊到“蒼天啊還我丈夫”這時長城下面被挖掘的部分突然坍塌,露出了範喜良的屍骸,孟姜女安葬範喜良後於絕望之中投海而亡。

長城坍塌是因為一起修築長城的人對孟姜女的同情而共同挖掘其丈夫屍骨,再加上暴雨的原因造成的。

所以說是孟姜女哭倒了長城也不為過。




洗不白的豬


《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聽過了。

小時候在村口的老槐樹下,時常有一兩個拉著二胡的盲人說評書,有時也會講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

《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歷史傳說故事,從他們口中講出來的時候,年幼的我很是不解和痴迷。

覺得孟姜女好可憐呀!還有,城牆該是多麼不結實呀,怎麼一哭就塌了呢?

年少不更事,讀懂已非少年。

故事來自生活,又濃縮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也不例外。面對現實的殘酷,勞苦大眾無力反抗統治階級。只好藉故事抒發心中苦悶的情感,以及對殘酷的封建統治者壓迫的痛恨。

故事很精彩,寫的是孟家有位美貌善良的姑娘叫孟姜女。她在後花園偶遇了一位青年範喜良。

當時正值秦朝時期,秦始皇修築長城動用了大批的勞役。 由於勞役繁重,很多人飢寒交迫而死。範喜良正是為了逃避抓捕而躲入了孟家的後花園中。

二人一見傾心,孟佳的父母見範喜良老實醇厚,便把女兒嫁與他。不料,剛剛新婚三日,範喜良便被抓走去修築長城。

苦等丈夫,不見其歸來的孟姜女,看到已至寒冬,想起丈夫單衣出行,心痛不已,於是縫製了禦寒的衣服給丈夫送到長城去。

一路上受盡苦難,當她終於趕到長城腳下時,聽說她的丈夫已經勞累而死,被砌入了長城裡。

萬里迢迢趕到長城,卻連丈夫的屍骨都見不到的孟姜女,悲憤交加之下,嚎啕痛哭,直哭了三天三夜。

哭聲驚天地而泣鬼神,八百里長城竟在她的哭聲中轟然倒塌,露出了她丈夫範喜良的屍骨。

孟姜女安葬了丈夫之後,跳海而亡。

故事愴然悲壯。


飛燕說吧


孟姜女的故事原型來自於《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中的“杞梁妻”的故事:

齊侯帶兵攻打莒國,令杞梁(或叫杞殖)和華周做先鋒,但是被莒國打敗了,杞梁也被莒國人殺死了。齊侯回國以後,在郊外遇上了杞梁的妻子,就派人在原地悼唁杞梁。杞梁的妻子卻覺得她夫君為國戰死沙場,齊侯這樣悼唁實在太隨便了,就說:“我丈夫杞梁有罪嗎?如果有罪的話,就不配得到悼唁;如果無罪的話,他還有家宅在,臣妾不能接受在野外悼唁他。”得知這番話後,齊侯就乖乖的到杞梁家裡,恭恭敬敬的再悼唁他一次。

杞梁妻為了維護丈夫的尊嚴,出言頂撞齊侯,成為了古代貞節烈女的典範。她的事蹟屢屢被後世的許多大名人引用。《禮記·檀弓下》講道:

蕢尚的親人出殯,魯哀公派使者來悼唁,雙方在路上相遇了,蕢尚就在地上畫了一個殯宮的圖案,然後讓使者在裡面悼唁。曾子便引用杞梁妻的事例來批評蕢尚甚至比杞梁妻還不懂禮儀。

但是杞梁妻的故事和孟姜女的故事仍然相差非常遠。《左傳》中記載的故事沒有出現最重要的哭夫的情節。最早將哭夫和杞梁妻聯繫在一起的文獻是《孟子·告子下》,其中記載:“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

後來,西漢文學家劉向在《列女傳·齊杞梁妻》將哭夫描寫得更具體,並出現了哭塌城牆的情節:

齊杞梁殖之妻也。莊公襲莒,殖戰而死。……杞梁之妻無子,內外皆無五屬之親。既無所歸,乃就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內誠動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遂赴淄水而死。

《烈女傳》中雖然還保留杞梁妻斥責使者的行為,但故事的重心已經轉移到哭夫上面了。最後還講到杞梁妻投淄水而死,這也與孟姜女自沉鴨綠江的說法相去不遠。

這裡哭塌的還不是秦長城,是無特指的城牆。西晉崔豹在《古今注》卷中說,杞梁妻哭倒的是杞都城城牆。而南北朝時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卷二十六“莒子之國”條中說杞梁妻哭倒的是莒國的城牆。杞梁是攻打莒國時死的,杞梁妻哭倒莒國城牆在邏輯上講得通,但實際上一個女人如何抱著丈夫的屍體跑到敵國城牆下去哭呢? 這些都只是後人附會上去的想法。

孟姜女的故事大致完備是在唐代,唐末貫休在《雜曲歌辭·杞梁妻》寫道:

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
築人築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
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
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
疲魂飢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

在這首歌辭中,被哭倒的城牆正式定型為秦長城,杞梁的死因也從戰死變成了修築長城而死,屍體被埋進長城裡,這些都與孟姜女的故事完全吻合了。

“孟姜女”的名字取代“杞梁妻”也差不多是此時。唐五代時期敦煌曲子詞中有一首《搗練子》寫道:

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歸。造得寒衣無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但究其根源,“孟姜”一詞最早見於《詩經》當中,是美女的代名詞。如:《鄭風·有女同車》:“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古代中國女性地位極低,沒有名字。杞梁妻雖然是故事的主角,但從《左傳》開始一直都從夫,被叫做“杞梁妻”,而沒有名字。這樣對講故事者始終很不方便,到了唐五代人們大概再也忍受不了“杞梁妻”這種叫法,所以創造出了“孟姜女”這個名字。

而民間傳說又對孟姜女這個名字做了一番解釋,說:

古時候有一戶姓孟的人家,在自己家裡種了一棵冬瓜。後來冬瓜藤長到了隔壁姓姜的人家家裡去了,並結出了瓜。兩家人為了爭奪這隻瓜而爭吵不休,後來決定劈開,一家拿一半。結果劈開一看,裡面竟然有個女娃娃。兩家人便決定共同撫養她,並給她取名叫做孟姜女。

而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也從“杞梁”演變成了“杞良”“喜良”“萬喜良”。


妖怪博士潘神


孟姜女哭長城是一個民間故事,講述的是秦始皇嬴政為修長城大量徵用民工做苦力。孟姜女的丈夫就是被徵用者之一。

由於長時間見不到丈夫,離家去見丈夫。到了長城邊沒見到丈夫,得知丈夫以死,被澆駐在長城裡面。悲從心生,在長城邊大哭七天七夜。長城都被她的悲傷和吼聲震倒。

其實孟姜女這個故事是千千萬萬個跟孟姜女一樣的家庭的真實寫照


莫傾晨


《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之一,其他三個分別是《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

從和它並列的這三個故事大概也就能猜到,《孟姜女哭長城》這事兒多半是假的。但是,猜測並不能當做證據,沒有強說服力。

那文獻中到底有沒有和“孟姜女哭長城”相似或者相關的記載呢?有的,如果一步步追溯上去,找到“孟姜女”的原型,對比這一故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脈絡。

這樣才能更有說服力的證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假的。

“孟姜女哭長城”的完整故事出現在何時,有何重要線索

這個故事最初的完整體在唐朝時期,是說孟姜女因為丈夫杞梁修長城而死,所以對著長城哭,崩掉了已經修好的長城,找到了丈夫的屍骨。並且明確表示,故事就發生在秦代。

這一故事講述最早出現在貫休的詩歌《杞梁妻》裡:

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築人築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疲魂飢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

貫休的用意很明顯,就是抨擊“秦之無道”,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將這一故事的背景放在了秦代。

除此之外,隋唐時期也是第一次出現了孟姜女曾經給丈夫送過“寒衣”的情節,之前的故事裡沒有發現這一橋段。

此時的丈夫還是叫做“杞梁”的,之後在戲曲演繹中出現了不同的說法,比如:

杞良、範杞良、範希郎、範喜郎、萬喜良

但是,戲曲很多都是方言演唱,發音本來就不太準,這些名字讀起來都是和“杞梁”差不多,所以可以認定,就是從“杞梁”轉化來的。

根據這一線索,就知道,“孟姜女”的故事原型其實是“杞梁妻”。

那麼,“杞梁妻”的故事又是什麼樣的呢?

漢代文獻裡,對於“杞梁妻”故事的講述,以及添加的情節

“杞梁妻”的故事在漢末三國時期,曹植曾經在《黃初六年令》裡提到過:

杞妻哭梁,山為之崩。

是講,傳說杞梁之妻痛哭杞梁的時候,精誠所至,感動上天,山都為其崩毀了。這是三國時期的一種說法。不是崩長城,而是崩山。

“崩城”的記載見於西漢劉向的《說苑》之中:

昔華周、杞梁戰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為之崩,城為之厄。

這一條應該是劉向自己的創作,漢代“讖緯”盛行,經常會出現這些奇異景象。這也是第一次出現“崩城”的內容。

除此之外,劉向在《列女傳》裡也創造了“杞梁妻”投淄水自盡的內容,但後來也出現了“望夫石”的傳說,結局太多,比較混亂,所以“孟姜女”的結局一般都不再講述了。

不過可以發現一個現象,起碼在漢代的時候,“崩山”還是“崩城”還沒有定型,但肯定不是“崩長城”,也沒有出現以此來諷刺“秦之無道”的內涵。

先秦典籍中的“杞梁妻”,故事內容與時間節點迥異

繼續向前追溯,“杞梁妻”的故事就到了其發生的年代。

《孟子》當中,對這一故事有過一句很有趣的話:

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

是說,杞梁妻的哭聲其實不是在其夫戰死之後才出名的,而是這種“哭”本來就是齊國的一種習俗,只不過杞梁妻的“哭功”比較深厚而已,在當時很有名氣。

這種說法比較特殊,其他與故事的本體沒有什麼太大的關聯,但它對“哭”的解釋也可作為一種參考。

《禮記》當中同樣有對“哭”的另一種解釋:

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

這裡可以很明確地看到,“哭之哀”其實只不過是一個形容而已,是說杞梁妻看到齊侯運來她丈夫的靈柩之後,哭得很傷心。而這個傷心的程度,就被後世生髮為“崩城”、“崩山”、“崩長城”了。這些效果與“餘音繞樑”、“響遏行雲”等等描述其實是一樣的,都是誇張一下而已。


同時,《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中對這一故事的解釋更為生動:

齊侯歸,遇杞梁之妻於郊,使吊之。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齊侯吊諸其室。

這裡的故事只是在強調,杞梁妻不願在郊野之地祭奠其丈夫,因為這不合禮制。這一番拒絕的說辭,彰顯的是“禮制”的作用。

這個時候,秦始皇還沒有開始修建長城,自然也就不會有“崩長城”的情節,甚至此時連“哭”的情節都還沒有呢。

所以說,“孟姜女哭長城”這一故事,一層層向上追溯,理清其發展脈絡,就能發現,原故事與後來的流行版無論是人物、情節還是內涵寓意都是大為不同的。

那自然就能知道,如今流傳的故事其實是假的。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我是待曉兒,專注於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待曉兒


孟姜女的原型應該出自於《左傳》中“杞梁妻”的故事。話說齊公帶兵攻打莒國,杞梁為先鋒,結果戰敗,杞梁被砍。齊公回國,在半路遇到了杞梁的妻子,齊公有點尷尬,於是就派人在原地弔唁杞梁。杞梁妻見狀,就有點火,我男人為國捐軀,戰死沙場,你堂堂一國之君,這麼對待自己的部下,是不是有點太隨便太過分了。於是她便說到,我老公犯什麼事可嗎?齊公講沒有。那沒有為什麼不能回老家正兒八經的弔唁呢?這幾句話懟的齊公沒話講,只好回老家恭恭敬敬的弔唁。這個也就反映了烈女的錚錚鐵骨,不光跟長城沒搭邊,甚至跟哭都沒搭邊!

其實最早將哭和杞梁妻聯繫在一起的應該是《孟子》。杞梁之妻,欲哭其夫,而變國俗。到後來劉向的《列女傳》描寫哭塌城牆的事。杞梁戰死後,杞梁妻無牽無掛,抱著自己的丈夫在城牆邊哭了十天十夜,城牆都塌了,她也跳河自盡了。發展到這,其實跟大家傳唱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就相當貼近了。

孟姜女的故事完備的階段其實是在唐代,貫休寫道: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築人築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疲魂飢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到這裡,正兒八經的長城才出現,之前的版本最多也只是城牆,跟秦長城不搭邊。杞梁的死也從戰死變成了修長城時死去,被埋在長城裡。這時候杞梁妻的故事才跟孟姜女的故事完全吻合!

孟姜女這個名字真正取代杞梁妻是在唐五代,那時的人再也忍受不了被人傳唱的錚錚烈女居然沒名字這個事實。於是就變成了孟姜女,也就是美女的意思。

對於這個名字,民間還有一段傳說:古時候有一戶姓孟的人家,在自己家裡種了一棵冬瓜。後來冬瓜藤長到了隔壁姓姜的人家家裡去了,並結出了瓜。兩家人為了爭奪這隻瓜而爭吵不休,後來決定劈開,一家拿一半。結果劈開一看,裡面竟然有個女娃娃。兩家人便決定共同撫養她,並給她取名叫做孟姜女。而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也從“杞梁”演變成了“杞良”“喜良”“萬喜良”。





M豆


這個故事沒聽說過但小時後看過電影版的。電影中說有一對老夫婦年近半百卻無子女,忽有一天,老翁在自家葫蘆藤架下聽到有嬰兒的哭聲從一葫蘆內傳出,於是夫婦兩用刀把葫蘆切開,卻見一女嬰置於其中,說來也怪,那女嬰也不同一般人,轉眼沒幾年便出落得亭亭玉立,夫婦給她取名孟姜女。夫婦兩給孟姜女擇有一夫婿明曰範啟良,範啟良婚後與孟姜女十分恩愛,如膠似漆。沒過多久,秦始皇統一六國,到處抓捕壯丁修築長城,當然也包括範啟良。而後寒冬將至,孟姜女親自縫製衣裳並孤身前往長城看望心上人,可到了長城卻得知心上人死亡的消息痛哭流淚,誰知前面的城牆坍塌露出了心上人的屍骨。看見城牆倒塌的官員當即把這事情告知於秦始皇,秦始皇讓官員把孟姜女帶到他面前,當秦始皇看到年輕貌美的孟姜女,當即就對孟姜女說“你夫婿既已死,你不如從了我罷”,孟姜女本就是剛烈之女,當然不會答應屈於強權,於是跳河自盡,至於故事真假,我現在都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