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荆南四郡后刘备不借南郡而是南下夺取交州七郡,是不是更好?

一梭烟雨江湖行


交州当时是瘴疠之地,交通困难,人口少,没什么资源可以开发,去那里干什么?


四川達州


什么感觉?你这个说法有一些南辕北辙的意思!

而且还是那种最正宗的南辕北辙,我先说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吧,就是以前有一个人的想要去,我也忘了是哪个国家了,反正那个国家呢是在男方,结果这个人往北方赶车,旁边的人就说了,你想去南方,你为什么不去把车头调到南方去呢?就是叫你赶紧掉头哇,结果这个人就说了我有足够的粮食,我的马跑得足够的快,我的车足够的好,你说有这么些要求,我能不跑到南方去吗?

也就这个人的车有点儿问题嘛,有点儿问题,粮食有点少,不然麦哲伦就真的没机会了!

当然开个玩笑,我们说一下刘备夺取荆南四郡以后为什么不去打交州的七郡,而是选择去跟孙权合作拿一个南郡呢?

诸葛亮的《隆中对》大家都听过吧,其实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诸葛亮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帮刘备东山再起,讲实话天下能够分得土地,基本上都被曹操孙权这俩人给封了,能够获得的生存的空间也只剩下荆州,益州和汉中这三块土地!

最好的打算就是能把这三块土地攥在手里面,这才有称雄天下的资本,如果没有呢?那你就就算是失败了!

打天下是需要粮食的事,需要人口的是需要军队的,你空有文臣谋士,你没有资本,你怎么才能够起家呢?你想想汉献帝人家手里面能人异士多吧,多,(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个个都死心塌地的!可是谁有真正的本事能够在曹操手底下翻出浪花了?为什么没资本啊?没土地呀?没军队啊,这怎么跟曹操去比呀?

当时整个中原大地所有的经济中心人口中心全在北方,南方也就那三个点,荆州,益州还有一个江东!可是和北方相比,这个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想要称雄天下必须要去北方掠夺土地和人口,没有这条理论基础,诸葛亮的《隆中对》,你就算把这三个土地全给占了,你没有人口支持你还是一个空壳子!在这之后魏国通过不断的发展将自己的军事和政治实力不断的累积起来,最后通过泰山压顶的方式把蜀国给活活好干了,这个就是最好的证明!

说实话,称雄天下你就必须得去抢夺那些战略地点,要么是交通四通发达之地,要么就是人口稠密的地方。你如果抢了其他地方反而成为了你的累赘!

南郡,几乎可以算是整个荆州最重要的地方!没有之一!当时曹操在占领荆州以后,刘表的儿子刘琮曾经跟曹操说过,说荆州其他的地方都可以支撑曹操军队一年的军饷,唯独这个江陵也就是南郡的首府,拥有着整个荆州一半以上的钱了,当时刘表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曹操未来可能会攻打荆州,所以他把很多的战略物资全部囤在了南俊!就是这个江陵城在这之后,关羽大意失荆州,也是因为这个江陵城被孙权给攻占下!

想要获得荆州的人口,想要获得荆州四通发达这样一个便利的地形,你就必须得获得南俊,经南四圈那都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县!别看这土地很广,但是人口不多,而且能人异士也偏少!你要真想靠着这四个地方去争夺天下,那你是脑袋被驴给踢了!

至于说交州!这个地方比金南四郡还要穷!孙权当初对付山越的时候,费了老鼻子劲儿才把三月给摆平了,但是对付胶州只发了一封书信,人家就乖乖投降!这是什么?这就是差距,你要真的想把金兰四卷拿下来以后再拿荆南四郡这点兵力去攻打胶州,然后再把人口更少的胶州给拿下来作为你的一个基地,你要复兴汉室,你就必须得像北方去打你这土地越打越男方这是几个意思?你说你这是不是南辕北辙?刘备去攻打益州,这还算得上是曲线救天子,你要真的去攻打交州七郡,那估计诸葛亮都看不起你!


漩涡鸣人yy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相对于交州,刘备集团更在乎益州!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三国初期人口分布图
当时的背景:公元208年赤壁大战之后,刘备仍然无立足之地,于是派赵云,张飞分别率领六千士兵攻取了桂阳郡,武陵郡.自己攻下了零陵郡.关羽只率领手下五百校刀手去攻取长沙,幸好有魏延斩杀太守韩玄和黄忠一起投降.



夺取之后刘备为何不南下夺取交州七郡,原因如下:

1,刘备集团的战略决策-隆中对,修养生息,守住荆州智取益州,三分天下。 2,当时刘备的兵力极限就是半个荆州,基本是半投降状态夺取了荆南四郡。如果南下取交州,交州地域宽广,需要很大的兵力,战争一旦陷入焦灼,吴国背后插一刀就完蛋了。何况刘备已经打定主意入蜀,蜀地可比交州强多了。何必要把熊掌丢出去腾空位装个玉米? 3,\t时间也不允许,210年刘备刚借南郡,孙权就南下吞下苍梧郡,211年刘备入川,孙权吞下交州七郡。 4,应该与孙吴有利益交换,刘备获得了入蜀的通道,夺取益州。刘备放弃对吴巨的支持,坐视孙权收取交州。

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出,谢谢!


明月西西


在刘备的创业历程中,选择南郡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很多人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刘备宁可放弃长沙和桂阳这两个郡,以及江夏的部分控制权,就为了要走南郡。

南郡对刘备真的就这么重要吗?如果刘备当时舍弃南郡,将兵马南下直奔交州,是否可以打下更多地盘?

交州远离北方政权,当时在士燮手里,依旧是相对独立的一个集团。有点类似于当年赵佗建立吴越国的规模,刘备占据这里再迂回夺取南郡,岂不是更妙?

01夺取交州,刘备至少有三点受益。

刘备集团一文不名,之前根本就不成气候。在赤壁击败曹操以后,他才逐渐崛起。之所以崛起如此之快,是因为他基本继承了刘表的家业,成为了荆州最大的土豪。

这个时候刘备向孙权借走了南郡,因为这是当时荆州的核心城池,占据南郡,也就宣告了自己拥有荆州的控制权。

作为交换,刘备将江夏送给了孙权,毕竟江夏更靠近孙权的地盘,所以孙权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其实当时刘备南下夺取交州,会有更多受益。

  1. 第一,刘备集团占据交州,孙权占据南郡。来自北方曹魏的所有压力,都将会是孙权一个集团来承担,刘备可以保存足够的实力。
  2. 第二,刘备夺取交州以后,根据地的纵深更广,不仅有益州的山川,也有交州的茂林,这些地方都是易守难攻的地盘。
  3. 第三,刘备不拿下南郡,就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去镇守这个地方。南郡是四战之地,每一家的诸侯,都想要夺取,是一块烫手山芋。

由此可见,刘备能够夺取交州的话,对集团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再说了,交州虽然地广人稀,但是靠近边境,且有过长期独立的经验,是非常适合建立诸侯国的一个地方。

而且交州地处孙权腹地之南,对孙权来说是压力,对曹操来说却没有太多的影响。刘备和曹操完全可以将孙权消灭,从而双方对敌。

权以交阯县远,乃分合浦以北为广州,吕岱为刺史。交阯以南为交州,戴良为刺史。又遣陈时代燮为交阯太守。岱留南海,良与时俱前行到合浦,而燮子徽自署交阯太守,发宗兵拒良。良留合浦。交阯桓邻,燮举吏也,叩头谏徽使迎良,徽怒,笞杀邻。---《三国志》

由此可见,孙权的生死之地,根本不是荆州,而是在交州。这么说刘备的选择是错的了?难道他就真的没有考虑过交州?

02拿下南郡,才能真正成为荆州之主。

刘备集团是一夜之间强大起来的吗?当然不是,那么为什么他能够迅速壮大,甚至连孙权都感到害怕呢?

其实刘备集团之所以壮大的如此之快,主要原因是刘备继承了刘表的政治遗产。刘表死后,将大位传给了小儿子刘琮。

刘琮并不争气,他带领荆州将士归顺了曹操。而曹操南下的时候,荆州的这帮人才,做出了三种选择。

  1. 第一,荆州的豪族俊杰们,选择跟随刘琮归顺曹操。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蔡瑁、张允等人,他们是荆州土生土长的豪族,而且蔡瑁和刘琮还有亲属关系。
  2. 第二,荆州的其他豪族,选择跟随刘备共同对付曹操。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刘备在荆州三年,交了很多好朋友,得到这些人的支持,有利于刘备壮大他的实力。
  3. 第三,荆州的少数人才,选择逃离荆州,有的前往东吴,有的则前往益州。前往益州的代表人物就是李严,后来成为刘备的托孤重臣之一。

这三种选择的背后,其实就是三国力量的分配。其实不少人才都归顺了曹操,归顺刘备的人最初并不多。可是在刘备和孙权击败曹操以后,很多人才又从曹操那儿归顺了刘备。

所以刘备是赤壁之战最大的赢家,他不仅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也基本上全部继承了刘表遗留下来的遗产。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三国志》

这个时候的刘备,意气风发,就连孙权都让他几分,举荐他为荆州牧。荆州牧不能在公安治理荆州,所以刘备必须要拿下南郡,才能像一个合格的荆州牧。

由此可见,刘备夺取南郡,那是因为他对自己有信心。已经得到了刘表的大部分财产和资源,为什么不拿下南郡,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荆州之主呢?

03拿下南郡以后,刘备有更长远的规划。

夺取南郡比夺取交州,显得更加重要。那是因为刘备已经占领了荆州绝大多数的地盘。当时荆州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江夏部分地区、南郡部分地区已经全都归了刘备。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三国志》

刘备完全具备了成为荆州之主的条件,只要夺取南郡,那他就能名正言顺地成为合理合法的荆州牧,这当然是刘备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刘备拿下南郡,还有更加深远的计划。可能这一点,就是诸葛亮需要为刘备规划的了。

  1. 首先,刘备拿下南郡以后,也就拥有了北伐曹魏的基地。
    当时的南郡是荆州重镇,北上便是曹魏关卡,所以是北伐的绝佳位置。
  2. 其次,刘备夺取南郡以后,对孙权也是有威慑力的。如果刘备占据荆州大部分地盘却没有南郡的控制权,那他就不足以震慑孙权,因为荆州各地一盘散沙,不适合统一管理。
  3. 再者,荆州豪族们大多数在南郡有家室,刘备夺取南郡,也就是保住了这帮人的家业。这些人对刘备,自然是感恩戴德,会从资金到人力物力上更加支持刘备。

这么来说,刘备拿下南郡,似乎比拿下交州更加有利。如果拿下交州充其量,只能偏安一隅。而当时意气风发的刘备,会知足吗?当然不会。

总结:刘备不惜用长沙、桂阳,换取南郡的统治权。

南郡对刘备的重要性,已经言明了。在孙权眼里,他打赢了赤壁之战,却只得到了江夏这一个郡的控制权,这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孙权便找刘备讨说法,本来是用江夏和公安换来的南郡,可是这个时候刘备刚刚打下益州,准备进攻汉中,无暇顾及荆州。

孙权不依不饶之下,刘备的确也恼怒了,不惜带兵从益州直奔荆州,打算和孙权开战。结果汉中被曹操拿下了,刘备只能回去夺取汉中,结果就将长沙和桂阳的统治权,都交给了孙权,以此换取南郡的安宁。

那么这笔买卖划算吗?如果从资源上来说,肯定是不划算的,毕竟白白丢了两个郡。可是从大局上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因为这样做既平息了孙权的兵马,又保住了南郡这个北伐基地,还能够有时间夺取汉中这个益州门户。


江湖小晓生


第一,刘备借南郡和孙权派兵接管交州,是一笔地盘交易。刘备若先取交州,他再想借到南郡就不大可能了。


根据《资治通鉴》和《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娶孙权妹妹是公元209年12月,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率千余人进入交州是公元210年6月左右。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权以妹妻备——《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八》

建安十五年,(步骘)出领鄱阳太守。岁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三国志·步骘传》

从时间上看,逻辑很清晰:孙权先嫁妹,再派兵接管交州,孙权和刘备之间存在一笔地盘交易。也就是刘备拿交州换南郡。

这个逻辑推论有没有依据呢?

有的,而且有两点依据。

第一,东吴与交州虽然有陆路连接,但当时陆路难走,物资运输艰难,只能走水路。而走水路又不能走海路,因为当时孙权的水军还不具备跨海远洋能力(孙权的水军进化为海军是控制闽地,具备海船制造技术之后的事),所以步骘领命去交州时,其实走的是湘江水道。而步骘走湘军,必然要经过刘备的地盘。刘备如果不同意借道,孙权的人马根本到不了交州。

PS: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灵渠,打通了湘江和漓江(珠江支流)的联系,使得长江的船只可以走水路进入珠江流域。



第二,交州北部的苍梧郡太守吴巨是刘备的好朋友,而漓江又流经苍梧郡,刘备如果不先给吴巨打招呼,孙权的兵想进入交州,几乎是不可能的。

(鲁肃)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江表传》

所以说,刘备借南郡和孙权派人接管交州就是一笔地盘交易。



第二,这笔交易亏不亏呢?

很显然,刘备不亏。理由有三。

①:刘备借南郡后,可以以其为基地,顺长江西进,谋取益州。而夺益州后,与曹操争雄于中原,这才是刘备费尽心思打天下的初衷。也就是说,在刘备的长期规划中,取益州的顺位要排在取交州之前。

②:赤壁之战后,刘备和孙权的地盘划分非常复杂,存在大量的插花地。比如武陵郡在常人印象中是刘备派张飞取的,但实际上是黄盖带兵攻取的。所以刘备借南郡并不仅仅只是借一个南郡而已,他在借的同时,还要解决孙刘在荆南犬牙交错的地盘问题。把双方的地盘归属捋清楚。如不然,荆州的地盘还没有捋顺,又去打交州,刘备不仅很难做大做强,而且还有战线拉的太长,被孙权趁虚吞并的危险。



③:事实证明孙权过早的取交州,是一笔赔本买卖。

东吴自己编撰的《吴书》对步骘入交州吹得很厉害,但是“进入”和“统治”是两码事。

因为当时刘备的势力已初见规模,具备了与孙权一起携手北上的实力,而曹操在赤壁之后也把重心放在了西北,准备向汉中的张鲁和关中的西凉军阀下手。这个时候,孙权应该集中精力对曹操保持压力,伺机而动,就算不出兵北伐,也要对曹操保持持续性的威慑,使曹操不能分心处理各地事务。

事实上,曹操在公元211年的就对马超韩遂动手了。而当时的孙权呢?由于交州的两个小地头蛇吴巨(刘表旧部)、钱博(交州前刺史张津旧部)不服,孙权不得不对交州投入了更多的力量,导致曹操在打残马超、韩遂等关中诸侯期间,东吴一直都没有精力趁虚北上征伐淮南。

等到关中诸侯悉数被灭后,孙权感到更加的势单力薄,为了自保,他又抽兵北上,频繁对北用兵。而他真正彻底搞定交州,是十几年之后的事了。(公元226年)



当然,孙权火急火燎的去取交州,也有他的苦衷。毕竟刘备离交州更近,而且刘备在交州更有影响力。如果是让刘备先下手了,孙权就麻烦了。

总的来说。刘备借南郡,而不取交州绝对是明智之举。

一来,交州是当时的边缘板块,其本地势力不能争天下,只能旁观,并不是急需要消灭的对象。若刘备能夺得天下,交州自然会投降;若不能,他取了交州也没用。相比于交州,南郡明显更有战略价值。

二,刘备若对交州动手,不仅会引起本地势力警觉,使其要么转入对抗,要么投向孙权而惊动孙权。刘备当时有求于孙权,与孙权决裂绝不是明智之举。


Mer86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出这种问题的人,应该还不清楚当时的时代背景。刘备就那样的实力,还没有能力北上与曹操抗衡,能够得到荆州一大半地盘,已经算是运气了,再想更进一步,即使是诸葛亮也难以在短时间快速发展,别忘了,旁边还有一个江东。


有人就问了,江东不是和刘备是盟友关系吗?可是还是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如果刘备占据了西川,倒是还可以一直和孙权做好朋友,可是刘备占据了荆州,与孙权有着利益的冲突,这就不行了。兄弟还明算账呢,更别说这种弱势的“盟友”关系了。

所以说刘备能够稳住荆州这一大片地盘,已经是不错了,至于开拓,不是往北,也不是往南,更不是往东了,那只有一条路,那就往西。事实上,早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的《隆中对》就说过,先占据荆州,后夺取西川,然后再是天下。这条战略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了,至于后来中途发生了变故,我们暂且不提。



有人说南边不是也可以开拓吗?可问题是南边有什么?除了荆南四郡以外,还有什么?难道是交州郡?别看玩笑了,那个地方,没必要花费时间精力去夺下,那时候的岭南地区严格意义上来说,还算是蛮荒之地,拿下来也没有什么作用,只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得不偿失。


青史回声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引言:这个问题感觉真的挺复杂的,魏蜀吴三方势力都是对南郡虎视眈眈,赤壁之战虽然曹操败北,但荆州最重要的南郡和襄阳还是在曹魏手里,但是经过东吴周瑜一年的苦战南郡曹魏守将曹仁,最终还是将南郡拿下了。

周瑜死后,刘备向孙权借南郡,孙权本不愿将南郡借去,孙权在鲁肃的建议下还是借给了刘备以减轻东吴独自面对强大曹魏的压力。题主问的是刘备拿下荆南四郡后刘备为何借南郡而不去夺取交州七郡,看似交州有七个郡而南郡就一个郡,刘备是不是在做亏本的生意?我从南郡的地理位置、对魏蜀吴三家的重要性以及交州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下原因。

南郡的地理位置及战略意义

一、南郡的具体位置。

三国时期荆州处在东西南北的中心和要冲上,同时又是长江天堑的中流,所以荆州的地理位置决定荆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荆州下辖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郡。荆州包括荆北和荆南,荆北主要是襄阳和江陵,荆南有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 赤壁之战前曹操平定荆州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南郡的郡治在江陵县,今湖北江陵 ,因此江陵也称南郡。

其中最关键的要属南郡,江陵是南郡郡治所在。赤壁之战后,周瑜下一步的计划攻打南郡,打的就是江陵,当时由曹仁驻守,曹操已经败退回北方了。后来曹仁抵抗不住周瑜的猛攻,退守到襄阳。

二、南郡的战略意义

01、 可以向北威胁襄阳,以夺取整个江汉地区,威慑曹操的中原;关羽北伐围攻襄阳和樊城正是出于这个战略方针。

02、 可以全据长江之险,保护下游的整个东吴地区的安全。

03、 可以作为下一步进军巴蜀的基地,为日后占据巴蜀、汉中,形成南北对峙打下基础。

04、 可以切断南方四郡与北方曹魏的联系,今后即可传檄而定南方四郡.

其中第二点和第三点对东吴至关重要,周瑜打下南郡后,是想以江陵为核心从而占据整个荆州。同时第一点和第三点对刘备来说更是不可缺少,刘备不仅是要整个荆州,更是要图谋益州,从而可以实现两路北伐中原,就是诸葛亮在隆中对所构想的一样。

相对于曹魏来说,南郡也是非常重要的,但面对孙刘联盟的猛烈攻势,曹操也知道早晚守不住,所以命令曹仁守不住的时候退守更重要的南阳郡重镇襄阳,襄阳是中原的门户,曹操更是派重兵来拱卫襄阳的安危。

相对于曹魏来说,荆北的襄阳更加重要,而对东吴和刘备来说,南郡、江夏郡的地理位置是非得不可的,至于荆南四郡只是让刘备多了一些人口的土地,战略位置并不是很重要。

交州也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位于西南边陲 与刘备图谋益州的时间对不上

交州的地理范畴包括今中国广西和广东、越南北部和中部,最早是秦始皇派兵占领岭南地区后,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末南海郡尉赵佗建立南越国。汉武帝派兵剿灭南越国后,分其地为七郡,设立交址刺史监察各郡,这是交州最早的雏形。

交州在区域划分上是与扬州、益州、荆州接壤,三州也都有通道前往交州,于是北方争夺交州能够对这南方三州进行战略包围,而拥有三州(扬、益、荆)其中之一的,在得到交州后则可以让其成为自己的大后方,巩固自身的统治,壮大实力。

当时的交州虽偏居一偶,但并非人们想的那般全是荒凉之地,前面说过秦汉时期已经在开发和发展,由于中原动荡,在士燮的统治下,成为相对而言和平安定的地区。当时还有一大批名士(刘巴、许靖、许慈等)从中原迁居于安稳的交州,他们带来了先进的耕种方式与手工业生产技术,加上交州本身物质资源丰富,其实交州也慢慢形成了一富饶之地。对于这样一个物质供应地、战略策应地,我想任何一方势力也不会视之不见。

如果拿交州和南郡甚至以后的益州来比,刘备肯定会选择益州,这样才符合刘备图谋天下的志向,先战荆州、再图益州、最后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刘备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刘备并不是不想再交州有所发展,只是时间上也来不及,实力也暂时不允许,两者取其重,南郡对于刘备集团是势在必得的,而交州可以缓一缓。

而孙权也是趁着刘备西征益州之际,派遣大将步骘为交州刺史。交州成了东吴的势力范围。士燮将儿子收至东吴为人质,并每年贡献当地宝物以维持其政权。虽然史书上未记载刘备是否放弃交州来交换南郡,但从孙权的所作所为不排除这种可能。

总结:从刘备借荆州开始,就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刘备向东吴借荆州,实际上借的就是南郡。襄阳面积比较大,城池深,便于防守,刘表掌控荆州的时候,就是把襄阳作为治所来抵御北方的袭击。而江陵作为一个后方大本营,起到补给作用,便于掌控荆州四方。所以刘备无论花怎样的代价都是要拿到南郡,周瑜生前并不同意借南郡,而是主张扣押刘备,从而吞并刘备。

在周瑜死后,鲁肃从全局考虑,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孙刘联合共同抗曹。鲁肃从长远的战略角度考虑应该借荆州给刘备。一是曹操的势力太强大了,东吴虽然刚刚占有南郡,但恩德信义不如常年待在荆州的刘备,让刘备去安抚百姓,可以稳定荆州的局面。二是减轻了东吴独自一方面对曹魏的压力,当时东吴的主要战场已经从南郡慢慢转移到东关濡须一带,让刘备在江陵面对曹魏,东吴有更多的精力去经营东线一带。

相对于交州而言,南郡的战略意义更大,包括后来诸葛亮平定南中后派李恢前往交州,也是想在交州有所发展,只可惜未后来与东吴结盟,放弃了这一打算。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一:交州的人口、开发问题

三国时期的广大南方地区大部分都处于未开发地区,人口数量远远不如北方的中原地区,所以占据中原的曹操才能以一敌二的同时对付蜀汉和东吴政权。交州的人口和城池都数量稀少,攻占下来不划算。

二:交州的地理位置

交州位于整个南方的最南端地区,又地广人稀环境险恶,在古时都是流放犯人的地区,可知地理环境是多么的恶劣。要是去攻打交州路途遥远不说而且还不利于后勤保障。

三:军事问题

当时统治交州的士燮已经臣服了东吴,交州也算是东吴的领地。蜀汉和东吴正结盟对抗曹魏政权,要是出兵攻占交州会和东吴决裂从而爆发战争。

所以刘备才会借南郡而不是出兵攻占交州七郡。


六等三侯


用至今没摘帽的贫困县的某个村里的一栋350平小破楼,换你一套50平北京二环学区房,你换吗?房产的价值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地段”,古代领地也一样,不是土地越大越好,更重要的是位置和战略价值!


汉朝分天下为十三州,上图比较好的展示了各州的大小(司州为晋时改名,本称司隶,是京畿重地,由雍州、冀州、豫州三州部分土地划分出来的)。从土地大小来看,北方九个州明显小于南方四个州。为什么会划分得这么不均衡?因为各州的划分是根据人口而非土地大小界定的。南方四个州大,因为南方人口少。北方九个州小,因为北方人口多。在古代,人口意味着生产力,意味着经济。所以,北方九州要明显强于南方四州。南方在汉代,基本就是蛮荒之地,地势多为山地丘陵,无法进行大面积耕种(江南也没有后来的富庶)。


可能有人会说,那跟这个问题有什么关系?荆州、交州都是南方的。虽然都在南方,但还真是不一样的!因为汉末战乱,北方土地、城池受到严重损害,许多百姓南迁,进入了荆州、益州、扬州居住。所以这三个州,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其中发展尤为突出的,就是荆州。因为荆州与北方的雍州、司隶、豫州都接壤,是最多的。尤其是司隶,包括汉朝二都长安、洛阳都在其中,董卓焚毁东都洛阳,迁都长安,后来西凉军又在长安内乱,京畿重地原本最为富庶,现在那些百姓全都南逃到荆州去了。你说,一下吸收了这么多人口,荆州能差吗?真可谓“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啊!


荆州一共七个郡,最北为南阳郡,稍南一些为南郡(靠西与益州接壤)、江夏郡(靠东与扬州接壤)。最南方四个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也就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获得的。荆南四郡已经是差不多蛮荒之地了,只有北面这三个郡真的是发展不错。况且,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思想,刘备的目标是要以荆州为基础,再西进益州,候天下有变,两路出兵,共取中原。所以,无论从富庶的角度,还是战略要地的角度,南郡都是非要不可。


再看交州呢?也就是现在两广加上越南一带,在当时而言,绝对的蛮荒之地,真叫“鸟不生蛋”。因北方大乱南下的百姓,到了荆州、益州、扬州大多也就停了,虽然也偶有到交州的,与荆州、益州、扬州相比,真的少得可怜。更多能去交州的,都是在其他地方实在混不下去的亡命之徒了。比如刘备在寄居荆州时,因为与蔡夫人、蔡瑁姐弟结仇,几乎无法立足,这时候想到实在不行就到交州做流寇去了。看看,去交州那是做流寇!正常人谁去啊?

交州在汉末是士燮为首的士家人历代占领,但实际上能力也有限,匪患横行,加上地理环境多险恶,真是个烫手的山芋。而刘备有了荆南四郡,虽然土地不小,但已经有点蛮荒,处理起来都费劲。在益州没有拿下的时刻,哪有心思去管更荒凉、更偏远、更穷更乱的交州?


为什么最后交州让东吴拿走了?因为东吴实在没事干了。刘备“借”南郡后,不断发展势力,最后西征益州。因为吴蜀同盟尚未决裂,所以东吴不能从刘备背后捅刀子,而北上合肥打曹操也一直失利,所以,一时间面临了没有地方可以拓展疆土的尴尬局面,又不能故步自封,只好把目光向南方的交州投去,虽然交州不是什么好地方,至少聊胜于无吧。

就这样,建安十六年,在刘备西征益州之时,东吴派遣大将步骘为交州刺史。士燮向东吴表示臣服,让儿子入东吴为人质,东吴也承认了士家在交州的世袭权力,加封其为左将军。从此占领了交州。其实,如果东吴当时有更重要的地方占领,也不会去打交州的主意。


伊耆角木


诸葛亮死前有咳血症状,我判断是肺结核病要了诸葛亮的命,这也要了蜀国的命,彻底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进程。

2013考古成果显

司马懿章也发现

卧龙寓居已不见,

襄阳多次把城迁。

现襄阳城是阴宅,

刘表族坟里面埋,

对照阴宅找卧龙,

亮家不在古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