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老人靠“绝活”给儿子买车买房!却说就算失传我也不传给他俩

6旬老人靠“绝活”给儿子买车买房!却说就算失传我也不传给他俩

中国有句古话:好汉不干打铁活,懒汉干不了。说到打铁,你们会想到什么呢?想必想的最多是炽热与黝黑。看那长燃的炉火和滚烫的铁锤,还有身经百战的钳子,在打铁师傅和徒弟的轮番操作下,叮叮当当,火星四溅,终于捶打成了剪刀、剑、菜刀等等。尽管现在工艺发达了,但还是有一些身怀绝技的打铁匠以此谋生。今天咱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打铁匠。

在以前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开过药铺打过铁,给个县官都不换”。因为这两个行当在古代是非常赚钱的,卖药的自然不必多说,打铁的在古代也相当受欢迎,因为没有现代机器工艺,人们要用铁器必须去打铁铺。

6旬老人靠“绝活”给儿子买车买房!却说就算失传我也不传给他俩

在史料中,靠打铁发家也是有记载的,据说汉朝一位名叫卓王孙的人就是靠打铁发家,他的女儿就是典故“文君当垆”中的卓文君,当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但司马相如家徒四壁穷的叮当响,卓王孙自然不希望自己心爱的女儿嫁给他,可卓文君不顾反对,与司马相如私奔了,卓王孙即便有万贯家产,但没有给女儿一分钱。而当时卓王孙的打铁坊规模非常大,光是童仆就有八百多人。可见打铁行当在古代还是颇有钱景。

早年丧父,拜师学艺

今天咱们的主人公和爱人一生以打铁为生,大家不要小看这个生计,通过努力,他们给两个儿子在县城买了房子,且娶了媳妇。不过,大家问起有没有把这门手艺传给两个儿子的时候,老汉立马摇头说,就算失传,也坚决不传给儿子。这位匠人的名字叫樊三丑,由于家境贫寒,从小丧父,他又是家里的老大,迫于无奈,很小的时候就外出谋生。

16岁的时候,有幸跟了一位打铁师傅,随后就开始学习打铁,那个年代我国农业主要用的工具都是铁匠完成,且在当时生产队组织农业生产需要的工具比较多,所以打铁在当时非常受欢迎。

6旬老人靠“绝活”给儿子买车买房!却说就算失传我也不传给他俩

樊三丑深知学习一门技艺的重要性,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有钱赚有饭吃,

不仅能补贴家用,说不定他还能靠此娶妻生子,所以他非常刻苦,每天早上四点就起床了,晚上十点才睡觉,他认真学习钻研打铁技术,不管是选料还是具体操作,他都全心投入,用了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就出师了。

喜结连理,与爱人一起打铁谋生

随后,他便日夜不停努力工作,十几岁的樊三丑有干不完的力气,一想到多打点铁就能赚更多的钱,他更有精神。尽管皮肤被火烤的黝黑,但通过打铁他也练就了好臂力。他每天除了和铁打交道,还与炉火打交道,所以也练就了火眼金睛。炉中的铁温度达到多少,无需测量便能知一二,除了温度,还有尺寸,他也是技艺超群,仅凭眼力,便能分毫无差。

在打铁人们中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打铁匠从来不打老婆,虽然干的活很粗,但对老婆他们细心着呢。樊三丑努力了两三年,经人介绍,认识了自己的妻子,二人一见钟情不久后便喜结连理,据说当时花了40块钱的彩礼就娶到老婆。他的老婆不仅长相漂亮,关键是很能干,

当时有邻居戏称樊三丑“铁屋藏娇”,乐的他干起活来更是有使不完的力气。

6旬老人靠“绝活”给儿子买车买房!却说就算失传我也不传给他俩

婚后的樊三丑干劲十足,和老婆一起开了一家打铁铺。这对夫妻配合的非常默契,樊三丑掌钳,老婆打大锤。他用强壮的左手拿钳子将加热好的铁器夹紧,再进行90度或者180度的大反转,接着用右手锤来指挥大锤进行击打,这期间的轻重缓急,全部用手锤指挥,这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非常难,中间需要很多技术成分。

女的任务则是拉风箱,等铁烧好的时候,她再拿起大锤进行捶打。此时会响起有节奏的锤点,这种长年久月的操作使他们配合地天衣无缝堪称绝技,虽然他们打铁只是为了生计,但让人不由得想起古代锻造宝剑的场景,比如干将和莫邪,这么一想更增添了浪漫的文艺氛围。

除此,一位女人干这样的活儿,让人不忍心生怜意,不过也让人肃然起敬,不管什么行当,都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六旬老人给两个儿子买房买房娶媳妇,但绝不传授打铁技术

后来他们生育了两个儿子,通过一生积蓄,他们给两个儿子在县城各买了一套房子,一人还配了一辆车,同时还娶到了儿媳妇。儿子们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是也学了新手艺。

大儿子在汽车修理4S店当修理工,二儿子则是学的修理电脑的技艺。为什么不想让孩子们学打铁技术呢?

6旬老人靠“绝活”给儿子买车买房!却说就算失传我也不传给他俩

樊三丑说现在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铁器质量也非常好,不仅效率高,且不需要多少人力,虽然现在依然有人需要手工铁器,但是需求比以前少了很多,如果再让儿子们继承这门手艺,不一定能有钱赚,关键是这个行当非常辛苦,皮肤被烤的黝黑,冬天的时候满手都会皴裂,别提多难受。

樊三丑还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铁是一种对体力有着高要求的活儿,工作环境差,火烤烟熏,而打铁师傅的脖子极黑,和乌鸦作比较都毫不夸张,所以一般的人都不愿意干这个行当。更不愿自己的孩子再去干这一行。

的确如此,老人们常说人生最苦的三大行当是乘船、打铁、磨豆腐。炉火将打铁匠的脸庞映地通红,火星与汗珠夹杂在一起飞溅开来,有的汉子们还会在击打的时候发出呼哈的声音,虽然荷尔蒙十足,但着实辛苦。

樊三丑作为父亲,自然是替儿子们的未来考虑,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不管他的选择如何,在曾经的打铁坊里,有着曾经奋斗的身影和不眠的希望,而那时火红的钢铁,在他们的眼里,时而像一条火龙,时而又像一团火球,在激动人心的锻锤轰鸣的伴奏下,在他们手中翻腾、飞舞,如此壮观、震惊的场面,光是听一听都觉得很厉害,若在去现场旁观,定会令人瞠目结舌。

而正是樊三丑这类人一生的坚持和专注,才铸就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匠人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