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当今的什么地方?

宝宝最摇摆


在各个版本的《封神演义》中,除了故事中的主要任务,都会不可避免的提到朝歌和西歧这两个地方。一个是殷商的都城,另一个是西周的发源地,这两个地方作为奴隶制王朝不可或缺的版图,闪闪发光了几百年。



朝歌一曲,有国殷商。作为奴隶王朝难得繁华的十里‘长安’,历经盛世武定时期,又经历武乙、帝乙时期,最终败在了商纣王帝辛的手上,被周武王一举歼灭。而朝歌除了是商朝的豪华之都,也是司马懿的老巢,更是东汉刘秀的发源之地。

商朝的迁都简直是家常便饭,朝歌是最后稳定下来历经四代帝王的国都。除去之前的迁都,武定时期在沫乡建都,后来改为沫邑,之后又再次迁都为北濛,后来改名为朝歌,这才安定下来。


殷商的朝歌历经82年,被西周歼灭之后,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后又为了便于对商朝遗民进行管辖,封纣王之子武庚进驻朝歌管理。不得不说西周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随便分封一个人都行,却偏偏选择了商纣王的儿子,果然没有几年武庚造反,虽然失败了,但是也牵连了朝歌的繁华。随后朝歌成为卫国的都城,但是昔日繁华只能在梦中相见。

而利用西周的分封制图册不难查到,卫国的都城也就是朝歌在如今的地图上显示河南省鹤壁市。因为作为都城朝歌经历了491年,丰厚的文化底蕴逐渐累积,成为河南省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名城。


而西歧不像殷商,多次迁都,西周的发源地就是在岐山。周朝先祖为了躲避戎狄的干扰,以岐山为根据地,而岐山又位于殷商西边,故称为西歧,又因为有一座名为凤凰的山,故称为凤凰岐山。西歧不仅仅是西周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是华夏儿女的发源地,炎黄子孙的黄帝就在此处生息。之后周幽王荒淫无道,导致天下局势大乱,西周破灭。为了求得一丝生存之地,周平王东迁都洛阳。

周平王为了甩掉蛮夷之人,派遣秦人作战,并且许诺蛮夷除去之日,也就是岐山作为贺礼之时。当然秦人也没有辜负周平王所希望的,不仅收拾了蛮夷而且将西边笼络到自己的名下。之后秦国兴起,便开始于西歧。

从周平王迁都洛阳可以看出,西歧应该是位居函谷关一带,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关中地带,确切位置在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作为西周的都城繁华了400多年。


总结起来就是,商朝多次迁都最后定在了朝歌,利用西周分封制版图查找,朝歌也就是现如今的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而西歧因位于商朝西境故而得名。再结合周平王东迁洛阳,导致西边民不聊生甩锅秦国,因而西歧成为了秦国发源地,从秦国的版块领土结合如今的版图,可知西歧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也就是所提到了古代的关中地带。


小镇月明


古代的西岐,在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附近。而朝歌在今天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附近。

如今这两个地方大致相距有800公里,开车的话可能八九个小时就能到,而古代的伐纣大业则是从各项准备开始,一步一步推进用年来计算。而在小说里,则有封神演义的各种传说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神奇传闻。


河青文化


随着时代发展,很多地名也发生变化,历史上中国各地有很多好听的地名,这些地名也都非常有名,不过后来,这些地名很多都发生改变,不在叫原来的名字,这不得不说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比如在商周时期,就有两个非常出名的地方,一个名叫朝歌,另外一个叫做西岐。这两个地方分别是商朝与周朝的核心统治区,也是当时天下的核心,不过后来,这两个地方就在地图上消失,也没有以这两个名字命名的地方了。

那么在当时的西岐和朝歌,是现代的什么地方呢?

首先来看西岐,这里是周部落的发源地,正是从这里开始起步,周人创立了自己的王朝,西岐位于岐山脚下,因此才有这个名字。在周朝建立之后,武王等人把国都放在镐京,西岐这个地方不在是国家的核心地区,后来当西周灭亡,西岐彻底就消失。

打那之后,再也没有关于西岐的说法,曾经的西岐,就是如今的岐山县,岐山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炎帝的发祥地,也是周人的起源地。

周人在这里孕育出发达的周文明,一开始他们是依附商人,可后来随着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强,周人开始向东发展,最终成功把商灭掉。不过周灭商之后,他们没有真正向东部发展,还是留在西岐等地。以这里为核心建立自己的政权,可随着周的衰败,西岐也渐渐被荒废。陕西有很多出名的古地名,西岐在这里面也不算太有名的,最出名的就是西安,也就是当初的长安,其实西岐离着长安也不算太远,这也是当初周武王选择在长安等地建都的原因。

正如同商与周对立一样,西岐与朝歌,就是这两个政权对立的象征,朝歌位于中原腹地,是现在河南省鹤壁市的淇县,如今这里还保存着不少朝歌的遗迹。这里曾经是商王朝的都城,不过在商朝的历史中,他们曾经换了很多的都城,这里也是他们最后一个都城,后来著名的纣王,正是在这里被周人灭掉,商朝也就此结束。不过在商朝被灭亡之后,朝歌仍然掌握在商人的手里,周选择用分封制度拉拢人心,也给商人优厚的待遇,准许他们建立自己的诸侯国。

可惜商人的辉煌,还是随着商王朝的衰败一去不复返,之后朝歌再也没有被当做国都,也渐渐走向衰败。根据后来的考古,在鹤壁等地也发现很多朝歌的遗迹,其中还发现著名的鹿台遗址,在这个周围,被认为是朝歌城的旧址。

和西岐不同,朝歌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商王朝创造了非常发达的文明,靠着这些文明,他们征服天下,朝歌也就此成为天下的中心,现在来到这里的遗址,我们还能够感受到曾经商王朝的发达。

这两个地方都孕育出发达的文明,它们的位置也很有意思,一个是位于西部,一个是位于中原腹地。这俩处都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也都与黄河有着很大的联系,古代的文明要想发展,必然是要围绕在河流附近,可在商周之后,这两处地方也就没有被重新当做国都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后来的王朝有更好的国都,他们自然就不会考虑这些曾经的旧城。

当初武王在灭掉商朝之后,也会对这些地方进行一番洗劫,朝歌受到很大的打击,后来在春秋时期,还曾经发生过外族入侵的事情,宋卫这些国家都遭到严重打击,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乱,朝歌城也被彻底毁掉。西岐也是一样,在幽王时期爆发的犬戎入侵,彻底终结西周的统治,也把镐京和周边的地区都给摧毁,因此后来这两个曾经的大城,都已经没有办法重新建都,只能是被遗弃。


猫眼观史


朝歌是殷商后期的首都,对于朝歌的位置历来是有争议的,因为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有个朝歌,而且有摘星台等建筑,很多人都认为殷商的朝歌就是现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的朝歌了。


但是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这个朝歌从来没有挖出来过殷商的文物,反而河南安阳市挖出来了特别多殷商时期的文物,现在都放在殷墟博物馆之中,相信对于殷墟博物馆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所以安阳市也是极有可能就是殷商的首都朝歌的。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这个也是小编很认可的,那就是殷商的朝歌就是淇县的朝歌,但是这个不过是个陪都,商王只是偶尔来这里住几日罢了。而安阳市才是真正的殷商首都,所以殷商时期的文物大多都是在这里出土的!



而岐山没有什么争议,应该就是陕西省的岐山县,这是个龙兴之地,不仅五帝中的炎帝在这里起家,而且周文王也是在这里起家的。由于封神演义的影响,提起来西岐可能就会想起来武王伐纣的故事了。

历史上确实有武王伐纣这件事情,但是和封神演义中说的并不是一回事。殷纣王绝非昏君,周武王也没有那么多神仙相护。就连姜太公姜尚也是存在争议的,因为姜尚是七十多岁才出山相助周文王的,而在那个时期七十岁多半是要入土为安了,不可能成为王佐之才的。


唐朝的长老


西岐和朝歌是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西岐是周朝的龙兴之地,朝歌则是商朝的国都,那么西岐和朝歌属于今天的什么地方呢?




我们先来说说西岐,西岐是上古商周时代的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西岐是周朝的龙兴之地和发祥之地,从周太王公亶父迁岐,到周平王东迁洛邑,在长达近400年的时间里,西岐一直都是周朝的中心。

商朝末年,周氏族的部落领袖公亶父(周武王祖父)率领族人由彬县、旬邑一带迁至岐山,岐地成为周人最重要的发展栖息之地。周灭崇(今西安市鄠邑区)之后,周文王姬昌又将都城迁至镐京,西周建立后,西岐被一分为二,东部属周公旦所辖,西部属召公奭所辖,由周王朝直接管辖。



(周公故里,凤鸣岐山)

关于西岐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叫凤鸣岐山,也是当代一个著名的京剧剧目,西周晚期著作《诗经·大雅·卷阿》有云:“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讲的是有一次周文王在岐山,遇见一只凤凰落于附近的山上栖息鸣叫,文王心喜,以为是瑞兆,将山命名为“凤凰山”,将山下的村落叫做“凤鸣镇”,如今岐山县的行政驻地就在凤鸣镇。

西岐在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便很快没落,而朝歌则在商朝时期繁华了上百年。



(图援引头条作者地图帝)

朝歌,是商朝的国都,由商朝杰出的君主武丁呕心建立,朝歌原来叫沬邑,纣王时期扩建殷都,大兴土木修离宫别馆,改名为朝歌。朝歌最鼎盛繁华的时候,就是在商纣王统治期间,史载“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是上古时期最大的城市。

朝歌,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是商朝的国都,城池极尽繁华奢靡,周武王率领大军从西岐攻打朝歌城,纣王在牧野与周武王展开决战,结果兵败回到朝歌,纣王看到城外旌旗飘扬,周军密布,知道大势已去,但又不想被俘受辱,就在后宫穿上镶满珠宝的衣裳,一把火烧了鹿台,然后在鹿台投火自尽,商朝宣告灭亡。



商朝灭亡后,武王以商朝国都朝歌封给纣王之子武庚作为他的封邑,以承殷商之统,但是武庚后来走上了叛乱之路,被周武王毫不犹豫的派王师消灭了,朝歌被攻下,武庚身死,不仅宫殿被焚毁,连百姓都被迫迁离,昔日繁华的商都朝歌,至此就成为了废墟。

西岐和朝歌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城市,西岐的兴盛和朝歌的衰败,代表着两个朝代的更迭,西岐在西,朝歌在东,正好对应着西周和殷商。


大国布衣


答:现在大家对西歧和朝歌这两个地名感兴趣,主要是受许仲琳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

您看,该书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就提到了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因力大无穷,在帝乙游于御园飞云阁塌梁之时,托梁换柱,得立为太子,并在帝乙死后继承其位,都朝歌。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朝歌就是商纣王的都城。

但这是错误的。

商朝历史长达五六百年,期间曾多次迁都,有史料可查的有亳,敖,相,邢,庇,奄,殷这七个地方,大部分都在河南境内。

不过,殷是商朝最后一个都城,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因为,《竹书纪年》在讲到商代中期盘庚迁都于殷的时候,是这样表述的:“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也就是说,从盘庚到商纣王被周武王伐灭时,商朝始终都是以殷为都城,时间长达273年。

也正因如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这殷就是现在河南安阳的殷墟所在。

那么,许仲琳在著作《封神演义》时,为什么会把朝歌写成商纣王的都城呢?

许仲琳并不是乱写,要知道,根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是始于在牧野决战的。

这场牧野大战的战场在哪里呢?

经考古专家考证,古牧野就在今天河南新乡境内。

《史记》写,“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纣王兵败后在一日之内就退回了朝歌,然后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古朝歌城遗址就在现今河南鹤壁市下辖的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因城西朝向歌山,故称“朝歌”,据牧野才70多里,而安阳在古朝歌城遗址往北120多里。

要满足纣王兵败后一日退回,似乎朝歌更符合史实。

并且,现在经过考古研究,古朝歌城遗址附近有纣王建造的摘星楼遗址,还有纣王墓。

所以,纣王就是死在朝歌。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何纣王不待在都城,而在朝歌抵抗周武王大军呢?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对殷墟进行大规模考古挖掘之后,考古专家证实:殷墟没有城墙!

殷墟没有城墙,显然不利于直接的军事防御。

而朝歌城墙遗址至今犹存,其部分遗存城墙犹高约10米,顶宽约130米,基厚约150米,城垣东西宽4里,南北长6里,城周20里,总面积24平方里。

朝歌城垣既然这么巍然壮观,纣王当然会选择驻守在这儿进行抵抗了。

即从这一意义上说,朝歌也可以算成商朝的“陪都”。

那么,许仲琳把朝歌写成了商纣王的都城并不奇怪。

说过了朝歌,再来说说西岐。

“西岐”的叫法,其实是个不确切的称呼。它的正确叫法,应该叫“岐山”,在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附近。

之所以被叫为“西岐”,只因其位于中原地带的西面而已。

岐山不仅是周人的起源地,也是炎帝的发祥地。

商人信鬼神、好占卜,周文王崛起,抓住了商人这一特点,编造出“凤鸣岐山”的传说,说自己在岐山看到了凤凰。

“凤鸣岐山”的谣言越传越广,得到了很多人的相信。

这样,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得以顺利与数百个诸侯国组成盟军,共讨纣王。

不过,周朝建立后,建都在镐京,后来又在周平王时代迁都洛阳,岐山渐渐不为人所知。


覃仕勇说史


很多人对西岐和朝歌这两个地名非常感兴趣,大多是因为受到《封神榜》的影响,《封神榜》里面的纣王荒淫无度,残害忠良,当时处于西岐的西伯侯为了黎民苍生,开始了兴兵伐纣,最终在周武王的带领下,一举击溃商朝,拿下了商朝首都超歌,建立西周。

但是很多人对此很有疑问,那就是神话故事里面的西岐和朝歌这两个地方,放在当今应该是什么地方呢?

《史记》层明确记载了周武王姬发趁着商纣王国都城朝歌兵力空虚,带着重兵去攻打朝歌的事情,因此在古代朝歌和西岐两个地方是真实存在的。

商朝时期迁都很频繁,朝歌是纣王帝辛时期的都城,也有一种说法是陪都,但是不论怎么说,朝歌在帝辛时期都是商朝最重要的政治中心,而商朝的最后一次迁都也是发生在帝辛时期。

当代历史学者和考古者认为朝歌就是在当今的河南省北部鹤壁市境内的淇县,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朝歌时代的遗址,包括纣王自杀身亡的地方鹿台遗址、摘星台、纣王宫殿遗址等。

而西岐在当今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坐落在岐山脚下,关于岐山,还有“凤鸣岐山”的传说,传说周文王在岐山附近居住的生活,看见凤凰在岐山栖息,这一“凤鸣岐山”的吉兆,被后人称为西周将要兴起并且取代殷商的征兆。

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选择了在当时的长安建立都城,后来西岐逐步荒废,这个地名也就不常用了,据考古专家考究,只有在现在的宝鸡市岐山县境内,还能寻觅到一丝丝有关“西岐”故地的影子,有周公庙、凤雏遗址等。

时至今日,虽然西岐和朝歌两个名字早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很多关于对《封神榜》神话小说的渲染以及艺术演绎,使得后世人对西岐和朝歌两个地方增加了更多的神秘感。


小聪历史客栈


西岐与朝歌,这两个地方我们从封神演义中熟知,这两个地方都孕育出非常发达的文明,它们的位置很有意思,一个在西部,一个是在中原腹地,这两个地方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明地,位于黄河流域,古代的文明若想要发展,是离不开水源的,长江流域,尼罗河流域都孕育出古代文明出来。

西岐是周朝的发源地,周朝人在创立周朝的时候,位于岐山脚下,因此命名西岐,位于朝歌的西边,曾经的西岐,在周朝灭亡之后,便没有了西岐的说法,但是如今的岐山县,还是周朝的发源地,具有很深的历史价值。


朝歌是商朝的发源地,位于中原交通要塞的地方,是现在版图上的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因为的商朝的首都朝歌,因此保留着不少遗迹,商朝的末代大王纣王,因为荒淫无度,使得人民不满,推翻了商朝政权,商朝就此结束,周天子开始了周朝的通知,开辟了分封制度用来笼络商人,给予了丰厚的待遇。

本文由@林生观历史原创,如果您看完本文之后对您有帮助或者喜欢,可以点击红色+号关注“林生观历史”,我会每天为您更新分享更多的历史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都可以在下方评论和我互动,林生感谢大家的阅读。


林生观历史


首先更正下本问答题目中的“歧”字应为“岐”。历史上,周朝因“西岐”的稀奇来凤而兴,商朝则因“朝歌”的朝朝歌舞升平而亡。这两个独具历史深奥意义的地名究竟是今天的哪里呢?经考证:当时周朝开国君主周武王所在的“西岐”位置,正好就在今天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县。导致商朝败亡的商纣王所在的“朝歌”位置,则在今天河南省鹤壁市的淇县(或鹤壁市的新区)。

▲ 商周史话

“西岐”与“朝歌” 被《封神榜》严重激活的地理名词

“西岐”与“朝歌”这是被《封神榜》炒热的两个地名。

在人们心目中,“西岐”是当时以周武王姬发为代表的正义的政治力量所在的朝政中心,代表了新兴的大周王朝。而“朝歌”则是以当时虽为正统江山,但却大行倒行逆施之策,残暴无道的商纣王所代表的腐朽政治力量的朝政中心,代表了气运将息的没落商朝。而《封神榜》也正是围绕着这么一正一邪的两股政治力量,就“西岐”与“朝歌”的较量来展开全篇。

▲ 《封神榜》:商周遗韵

“西岐”地名发源:“凤鸣岐山”圣人出 “百鸟朝凤”天下兴

为何周朝会将自己发祥地的政治中心叫做西岐呢?因为在当时的西岐境内有座山叫做岐山,而周文王在此居住的时候,看到有凤凰在山上栖息,所以当时因“凤鸣岐山”之象,岐山被以堪舆专长的周文王视为:有圣人将出,而“百鸟朝凤”的灵山。因此,地依灵山之名,故被叫做西岐。

如西周晚期的《诗经·大雅·卷阿》就提到:

“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尽管现在的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凑巧,或者当时此山正好有长得类似于凤凰的鸟类曾居于此,但这对当时的周文王来说,的却可以拿来当作游说天下鼓舞人心的说辞,从而为能够名正言顺的“替天行道”扶周灭商制造“神示”。

▲ 凤凰鸣矣 于彼高岗

毕竟,在那时候,凤凰在人们看来,一直被视为中华大地的吉祥鸟,凤凰(或龙)的来朝,必然代表着某地将兴、天心所归,再加上当时文王大行仁道,而商纣王却荒淫无道、暴虐昏庸,导致朝政一片昏暗,这些正好给周文王扶周灭商计划的顺利实施赢得了一场漂亮的“攻心”战。


▲ 凤鸣岐山

另外,在西周文化中,凤鸟纹常常被刻在一些器物上,由此可见,西周时期,凤凰对人们来说所喻指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朝歌”地名起由:商纣王大扩殷都 耽于享乐视为朝歌

为何商纣王时期商朝的政治中心商廷会叫做“朝歌”呢?总之,这个名字咋一听上去有点给人歌舞升平的感觉在里头呢?确实没错。其实,在“朝歌”命名历史事件的原始意思里面确实包含了这一层含义。

最初,商朝的政治中心并不在朝歌这个地方,而是在殷。商王盘庚时期,他将商朝的国都迁于殷,因此商朝也常常被称作殷商。此后,经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个帝王,他们都以殷为商朝的首都,只是在商纣王(也就是帝辛)时期,一开始国都也是在殷,而且他一上台也是个十分精明能干的君王,可是到了后来,商纣王开始变得骄傲自大,恣于享乐,他将殷都扩大至于沫邑,大修离宫别院(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称为朝歌。朝歌的繁华用历史记载的原话就是:“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 朝歌夜弦五十里 八百诸侯朝灵山

有关朝歌在当时的具体位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以武庚殷馀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这里的“商墟”说的正是当时朝歌所在的位置,大致在黄河和淇水的中间。以今天看来,此地实际正是河南省鹤壁市的淇县,当然也有说法是说在鹤壁市的新区位置。

缘何曾经给人印象特别好的“西岐”今天没有了?

周朝的兴盛,起于西岐。西岐在西周的历史上一直存在,而岐山,不论是从周太王迁岐到周平王东迁,近400年间,岐山一直都是作为西周的中心而存在。

▲ 西周政治中心迁徙图

后来,随着西周的灭亡,西岐的地名也渐渐从历史上淡出,再后来,这里的地名随着历史变迁几经废改,最后改来改去,山还是那座山,叫做岐山,当然,当时的西岐啥也不叫了,干脆直截了当地叫成了今天的“岐山县”(直接以岐山命名了),而那里别具做法,蛮具风土人情的面条也直接叫成了“岐山哨子面”。 那么请问,当初的西岐如今在哪里?很好找,岐山在哪它就在哪!

曾经夜夜笙歌唱衰商廷的“朝歌”为何也没有了?

关于“朝歌”地名在地图上的消失,这得从周武王伐纣之后说起。

在武王伐纣平定天下之后,因当时的战争并未波及朝歌城垣,周武王为了昭显仁德之师顺心天下,他大行“分封制”,因此朝歌之地被分封给纣王之子武庚,以此延续殷祀。

在周武王姬发驾崩后,其子周成王姬诵尚且年幼,他当时年仅13岁,并不具备掌断国事的能力,而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因此担负起辅佐成王代其掌管国事的职责,此事引起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极为不满,因此,在管叔、蔡叔等所制造的“周公想篡位”的谣言的撺掇下,他们串联武庚起兵进行反叛。

▲ 朝歌遗址出土物件

后来,周兵因此攻下朝歌,武庚身死,百姓被掳,宫殿被焚为灰烬,朝歌从此成为废墟,并悄然消失在历史的地图里。

结语:

尽管今天,“西岐”与“朝歌”这两个原始地名已经不能从地图上找获,但他们存在的曾经给世人留下的历史意义,以及这两个名字给世人的隐喻并没有因此而随之消亡。总之,人们都知道,《封神榜》的横空出世,总体格调也是在唱衰“朝歌”,唱响“西岐”。 今天,不管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这两个地方是今天的哪里,它们都给人们留下无尽遐思。


淳帧通安


导语:商朝在我国民间的存在感却很强,归根结底,是因为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家喻户晓。而在姜子牙封神的故事里,西岐和朝歌这两个地名几乎贯穿故事始终,这也让不了解商周历史的人,也知道商周时期,存在过西岐和朝歌这两个地名。

这两个地方分别是商朝与周朝的核心统治区,也是当时天下的核心,不过后来,这两个地方就在地图上消失,也没有以这两个名字命名的地方了。

首先来看西岐

历史上的西岐可不简单,它是周王朝的发祥之地,对周王朝来说意义非凡!据历史考究,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周人的祖先是皇帝曾孙帝喾,本来他们的祖先居住在姬水一带,因此以“姬”为姓!后来,周人受到西边的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迁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

周人迁徙到岐山之后,此地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国力迅速恢复壮大。并且周与商有了联系,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周与中原王朝的老大商建立了同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周就是商的小弟,受商王朝的保护,但也要给商王进贡以及听从调遣。当时,周的政治中心在岐山,又在商的西边,因此岐山又被称为“西岐”。

关于岐山,有“凤鸣岐山”的传说:

传说周文王在岐山附近居住的时候,看到凤凰在岐山栖息。

这一“凤鸣岐山”的迹象,被后人视为西周将要兴起并取代殷商的征兆。

中华先民自古以来对于堪舆风水之所较为信奉。比如满清之时,清朝封锁关外,禁止关内百姓前往关外,理由是关外的长白山为满洲的圣山,关系到大清国的气数,因此,为了防止有人破坏大清的气数,清朝封禁了关外。

在周朝建立之后,武王等人把国都放在镐京,西岐这个地方不在是国家的核心地区,后来当西周灭亡,西岐彻底就消失。

古代西岐:中国陕西省宝鸡市岐山


我们在来说说朝歌

朝歌:谜一样的都市

商王盘庚时期,将商的国都迁于殷,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个帝王以殷为都,商纣王执政时期扩大殷都至于沫邑,大修离宫别馆,并因城西朝歌山,改沬都为朝歌。在作为商纣王的国都时期,朝歌达到鼎盛,历史记载朝歌非常繁华:

“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西历公元前1046年,周朝周武王率领数百个诸侯国组成盟军,讨伐商纣王。关于商朝失败的原因,在当下众说纷纭——有认为这是商朝的内鬼勾结周朝密谋推翻纣王,最终过火导致商朝灭亡;也有认为这是商朝主力在东部征伐东夷,导致国内兵力空虚的缘故,而传统史观则认为这是商纣王不得人心的缘故。

总之,归根结底,商朝灭亡了,商纣王在朝歌的鹿台自杀身亡。

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完成了政权更迭!战争结束后,周武王姬发以纣京师封纣子武庚为诸侯,以续殷祀,武庚就居住在他父王的宫室里。后武庚叛周,周兵攻下朝歌,武庚身死,宫殿被焚,百姓被掳,顽民被迁,从此朝歌成为废墟。

朝歌现在位于今天河南省鹤壁市境内,并且考古工作者在鹤壁市境内,发现了大量朝歌时代的遗址(现尚有纣王宫遗址、淇园、三海子、摘星台、鹿台、淇水关、折胫河、三仁祠、箕子庙等历史遗迹)。

总结:这两个地方都孕育出发达的文明,它们的位置也很有意思,一个是位于西部,一个是位于中原腹地。这俩处都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也都与黄河有着很大的联系。但是和西岐不同,朝歌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商王朝创造了非常发达的文明,靠着这些文明,他们征服天下,朝歌也就此成为天下的中心,现在来到这里的遗址,我们还能够感受到曾经商王朝的发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