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在英国给娃看孩子


鄂尔多斯1980时装问:

然后呢?

山西人在英国给娃看孩子

这个标题是这样看的:

山西人在英国给娃看孩子,然后呢?然后,他东瞧瞧,西望望,就把他看到的左邻右舍的生活给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

这篇文章的推荐者,老家的老朋友小云姐说,其间充溢着人性的美和光辉。

咱们往下看——

本文作者丨成健生

左邻

六月的阳光明亮强烈,毫无阻挡地照射着英伦大地,如茵绿野上蒸腾着彩色的氤氲,镶嵌着无数白色,黄色的小花。路旁村庄高耸的哥特式教堂建筑,五彩的玻璃窗户熠熠生辉。

从萨佛伦沃尔顿镇驱车四十英里高速公路,穿过圣尼兹镇中心热闹的街道,横跨一道年代久远的桥梁,桥下水面上嬉戏着一群群天鹅和野鸭,河道中穿行着大大小小的游艇和帆船。

距离河西岸一英里处,我和女婿来到女儿一家即将入住的新居所,一栋联排两层建筑,左边的第二户。

令我惊讶的是楼上楼下我巡视一圈,无论客厅餐厅,还是卧室卫生间厨房,每个房间都打扫的干干净净,玻璃一尘不染,我带的扫帚簸箕根本派不上用场——原来的住户在搬走时已经收拾好了,连前后花园的草坪都用割草机收拾的清清爽爽;散发着青草特有的香味。

山西人在英国给娃看孩子

带小外孙回家

女婿qiang告我,这在英国都是如此,他们搬家也按规矩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这让提前做好打扫卫生准备的我心有不甘,我打开水龙头,准备清洗毛巾,把墙壁再擦拭一遍。不料水龙头根本就不出水,我和女婿仔细检查,看问题出在哪里,否则过几天搬了家没水就乱套了。

检查一气没发现毛病,qiang判断有可能前房主把总水阀关了。水阀在室外马路边的便道旁,分不清哪个是自己家的,只有求助邻居了。

qiang就近来到左边第一家敲门,我也凑了过去,虽说英语一窍不通,但和新邻居见见面,混个脸熟,相互也有个照应。

门开了,是个头发全白了的老头,身材魁梧,腰有些佝偻。我看不出老外的年龄,估摸着这位老兄比我岁数要大一些。qiang 说明来意,老头很爽快地走出门,指点我们打开了水阀。qiang表示感谢,我也微笑向他致意。

他家门口突然走出一个高大的女人,站在门口呆呆地望着我们,她的丑陋让我吃惊,就像电影《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样子,前额和颧骨突出,深陷其中的一双小眼睛爆凸出来,痴痴地瞪着,厚厚的嘴唇大张着,淌着口水,褐色的长发乱蓬蓬地披在肩上。

邻居老头看见我俩在注视这个女人,皱了下眉头,不知和qiang嘟囔句什么,便匆匆往回走,他搂着女人的肩膀,和颜悦色地说着话,就像哄孩子似的,女人顺从地和他回屋去了。

qiang告诉我,老头说那女人是他女儿,患先天愚型综合症。我很惊讶,英国的医疗技术很发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种病在出生前就能筛查诊断出来,做人工流产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不把她在出生前就早早处理掉呢?

“基督教徒和我们的理念不一样。”qiang摇摇头:“基督教义要求教徒们,珍爱生命,善待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爱护所有人,与人为善,不做恶事。他们认为只要孕育了生命,不论好坏,上帝赐给的就应该善待。所以在英国很少有人去堕胎。”

我明白了,但心里还是不以为然,难道这个生命从出生起就把自己和父母带入困境,懵懵懂懂了此一生就应该吗?看来我和基督徒的理念还是有差距的,但我非常赞赏他们对生命的爱护。

山西人在英国给娃看孩子

记得前几年,还是在海默小镇居住的时候,春雨下个不停,我打着伞出门准备去超市购物,途经一条小街,见前面有几个老太太围在路边,在低头关注着什么。

我好奇地走过去,看到其中有两位是合用一把伞,地上支着一把伞,伞下面卧着一只瑟瑟发抖的灰色鸽子,翅膀无力地耷拉着。几位老太太神情都很焦急,一会儿抬头望望路上,一会儿又低头看看鸽子。

鸽子在这里太多了,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四处找食,从不怕人。也许是养尊处优惯了,几乎个个都是肥肥大大。

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开了过来,车上下来位穿白大褂的男士,他弯腰把鸽子双手捧起,仔细观察后,从车里拿出一个鸟笼,把鸽子小心翼翼地放进去,他向几位老太太鞠躬致谢后,带着鸽子走了,老太太们也各自散去。

一只生病的普通野鸽子,居然惊动了这么多人,兽医居然开车出诊,我被这场面所震撼,印象深刻。

一个星期后,我和妻子,女儿女婿和刚刚满月的外孙搬进了新居,qiang每天早出晚归,开车去五十英里外的公司上班;女儿休产假和刚升级当姥姥、姥爷的我们老两口一起照看猴宝宝(外孙属猴),其乐融融。

孩子整天除了吃奶就是酣睡,没有多少服务机会。闲的无聊的姥姥下手对花园进行开发改造,种薰衣草、玫瑰花,还种了生菜、西红柿,我自然是干活的主力。

左右邻居家的后花园是用一米高的木板墙相隔,有什么动静一目了然,时间长了,我对左邻老头一家的情况了解就更多了。

老头晚上不在这里住,几乎每天都是早早就从镇的最东头住处开着他的奥迪车过来,忙忙碌碌,帮女儿做饭收拾家,把花园伺弄的花团锦簇,非常漂亮。

他女儿能做简单的家务,会把洗干净的衣服晾晒在绳子上,还会用胶皮管给园里的花草浇水。没事做的时候,就像个孩子似的,木木的跟在老头后面,走那跟那,寸步不离。每天一直到很晚的时候,老头才会离开。

我心存疑问:为什么老头不住在女儿这里?成天早早晚晚跑的多辛苦啊,遗憾的是语言不通,无法交流。

喜欢与人交谈的qiang与老头几次隔墙聊天,我的困惑得以解除。原来老头女儿的生母是希腊人,在英国工作期间和老头相识,他们同居并生下了这个女儿,女儿还不到一岁时,她的母亲独自回国就再也没有回来。

几年后,老头带着女儿结婚,妻子又生下健康的一儿一女。女儿渐渐长大了,参加了在学校智力残疾班的特殊教育,生活慢慢能够自理。

成年后,政府又为她提供了廉租房。每周给她发放残疾人生活津贴和护理津贴近两百镑。老头退休之后,另外的一儿一女都已经独立成家,无须牵挂。他的妻子也非常支持他照顾女儿。

我暗暗感慨:一个残疾人生活无忧,与社会的保障和包容,家庭的关爱与奉献,缺一不可啊!

右邻

右边的邻居比我们晚入住一个星期,是一对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女。

男孩高高大大,浅黄色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文雅又帅气。女孩苗条秀丽,皮肤雪白,金黄色的长发披在腰部,眼睛也是蓝色的,也戴着眼镜。

他俩在后花园里经常相拥亲吻,眼镜显得有些碍事。在楼上窗户里俯瞰窥视的我,经常避之不及。

女孩每天一大早开着她的红色甲壳虫小车上班,傍晚回来。男孩几乎不见他出门,只是女孩回来时,为她开后花园门才露一下面。

山西人在英国给娃看孩子

他俩好客,星期六、日经常邀请一些朋友来家里玩,在后花园里开派对,吃烧烤,伴着音乐在草坪上跳舞,非常热闹。

女孩热情大方,交际接待;男孩守着烧烤炉,供应吃喝,弹着吉他为大家助兴。两人配合默契,感觉是一对非常合适的爱侣。

一次,女儿抱着外孙在园子里晒太阳,被女孩看到,隔墙与女儿聊起天来,聊得热火朝天。她很喜欢猴宝宝,美丽的蓝眼睛望着这个小不点黄皮肤男孩问个没完没了。

交谈中得知她是位教师,在贝德福德市的一所小学教书。男孩在一家公司搞软件设计,不需要到单位坐班,在家工作。

日子像刮风一样快速的向前跑着,外孙也在迅速的成长,很快就是半周岁了,胖乎乎的脸蛋,黑亮的眼睛又圆又大,坐在小床上,虎头虎脑、人见人爱。笑声悦耳,哭声嘹亮,吃喝拉撒的琐事也多了起来。

右边的邻居最近一段时间比较安静,周末的派对不见开了,花园里也看不到他俩的身影,连那辆漂亮的甲壳虫也不见了踪影。

秋天的阳光难得珍贵,吃罢午饭,小外孙也喂饱了奶在他的小屋里睡着了。我和妻子过几天就要回国了,坐在楼上房间落地窗户前的沙发上,享受着阳光的沐浴,一起和女儿悄声商量着走之前的一些事情。

马路上开过来一辆白色的路虎越野车,它停在这栋楼前,引起我们的注意,车上下来的是有些日子没见的右舍女孩,还下来一位谢顶的老头,戴着墨镜站在车前。

女孩进屋没多长时间,推着一个旅行箱出来了,后面跟着是那个男孩,也推着一个大号的旅行箱。男孩和老头招手致意,把两个箱子放到路虎后备箱里。男孩神情有些抑郁,默默地望着女孩,女孩上前拥抱男孩,轻吻他的脸颊。

谢顶老头走了过来,亲昵地搂住女孩,然后打开车门把女孩送上车,这显然是老爸和女儿。老头握了一下男孩的手,另一只手拍拍男孩肩膀,坐回车里,驱车而去,男孩低着头回家了。

山西人在英国给娃看孩子

“这是分手了?”我问女儿.

“看这样子,应该是。”

“就这么简单?”惋惜之余我也有些惊讶。

“同居就是这样,合得来就长期在一起,合不来就好合好散。我的同事里,父母是同居关系的还有好多呢!”女儿解释。

这让我大吃一惊,也不能理解。

“英国的国教是基督教,踏入教堂举行婚礼对教徒来说是神圣的事情,是受到上帝祝福的,一般是不会有离婚的事情发生。现代社会中,男女相处出现问题的很多,为了信仰,也为了不受家庭关系的束缚,英国普通百姓最初的婚姻状况就是同居。每个国家各有不同的国情。”女儿给我们老两口临走前又上了一堂英国国情课。

同居在我们国家是不被法律承认的一种行为,也没有任何法律保障,现在城市中的年轻人开始流行这种方式。而在英国早已是普遍现象。

这是世界发展趋势?还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呢?孰对孰错我无从辨别。

对门

我们的外孙就要满周岁了,我和妻子隔年四月再次来到英国。

周末早上六点多钟,天已大亮,我出门遛早,湿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深深呼吸着,双臂做着伸展运动,漫步朝南面的草坪走去。

这块草坪大约有三百多平米,平平展展,非常适宜人们运动和休闲,像这样的场地在这里比比皆是。

一只足球滚到我脚前,“morning!”一声清脆的童音好像在跟我打招呼,我抬头看前方,草坪中央一个穿蓝色T恤、短裤运动服,腿上套着足球袜的小姑娘在向我招手致意。

“morning”我回应着,虽说不懂英语,但这些耳熟能详的问候语,我还是能应对的。我向前一步,用左脚内侧轻轻地把球踢给小姑娘,并快步向她走去。

“thank you!”小姑娘大约十岁上下,瘦削雪白的脸上有淡淡的雀斑,蓝色的大眼睛,金色的睫毛,金黄色的头发束在脑后,窄窄的肩膀,细长的四肢。

山西人在英国给娃看孩子

她接到球,用脚尖把球挑起来,开始用脚背颠球,她熟练地双脚轮流颠球,能连续做几十次不犯错,控球能力很强。

然后她又做膝盖颠球,这个动作她做的不熟练,经常失误,球滚走了,我就为她捡球,踢上两脚,也想找回当年在中学踢球的感觉。

虽然语言不通,我们一老一小用肢体动作做沟通,在草坪上玩起了攻防大战,小姑娘进攻,我来防守,你追我逐,玩的不亦乐乎。一直到女儿找来叫我吃早饭才罢休。

通过女儿了解,小姑娘叫蒂娜,上小学五年级,就住在与我们住房比邻的马路对面一座独栋三层小楼里。

我的旅居生活多了一项乐趣,那就是每逢周末和蒂娜相约的足球活动。几周后,蒂娜突然爽约没来,我有些怅然,因为下周我们一家也要出门外出旅游十天,蒂娜来找我可如何是好?

小孩子难免忘事,老人家可不能打诳语。

十几天后,我们从西班牙度假返回,从机场驾车中午回到家,在家门口意外地看到了蒂娜,她坐在轮椅上,右腿上打着石膏绷带,在马路对面微笑着向我招手。

推轮椅的是位瘦高的中年女士,与蒂娜长的相似,应该是她的妈妈。

我吃了一惊,连忙和女儿一起过去问候。原来蒂娜在学校参加足球比赛时,她奔跑在前面带球攻门,被对方后卫一个凶猛的抢断撞倒,右小腿骨折了。那天我在草坪等她,她却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了。

虽说体育运动难免会有身体受伤的情况出现,特别是冲撞激烈的足球运动。但是蒂娜小姑娘家家,受这么重的伤,出院待在家里不能动,伤筋动骨一百天,又影响上课学习,我很心疼她。

一周后的清晨,我在草坪快走活动完毕,站在家门口的草地上琢磨着为苹果树剪枝,眼瞅着马路对面走来蒂娜一家人。

山西人在英国给娃看孩子

蒂娜走在最前面,她背着双肩书包,身穿白色短袖衬衣,粉色格子短裙校服,胳肢窝下架着双拐,受伤的右腿微微向后弯曲着,依靠左腿一步一挪地向路边停放的蓝色雷诺轿车走着,她微笑着点头向我打招呼。

紧跟着蒂娜的是她妹妹,个子稍矮一点,长的一模一样,衣服书包也一样。再后面是一个五、六岁的胖乎乎男孩,穿白衬衣和灰色短裤,应该是弟弟,也背着书包。这分明是要上学的节奏。

蒂娜走到汽车左面副驾座前,把左手的拐杖靠在车旁,腾出手拉开车门,身体背朝车座,低头弯腰慢慢坐到座椅上,然后两手捧着右腿轻轻挪到车里,身体完全坐好后,伸手把两只拐杖放回车里,再把车门关好,这些动作完全是自己完成,旁边的妹妹、弟弟一下也没有过来帮忙。

走在最后面是瘦高的爸爸和妈妈,他俩微笑着关注着孩子们,根本没有伸手的意思。

爸爸开车拉着孩子们走了,妈妈开着另一辆红色小车上班了。

我钦佩蒂娜父母的教育方式,心里暗暗为蒂娜喝彩,为她加油!由衷的祝愿她早日康复!

山西人在英国给娃看孩子

(左一为作者)

成健生,网名老成。1952年生人,毕业于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曾经下过煤窑炼过钢,退休前在中国煤炭博物馆工会工作。

曾在大家赵树理网站、《煤炭博览》、《当代矿工》等媒体发表文章。出版有《我们也是太阳》、《曾经绝望》《五拐巷故事》等著作。

山西人在英国给娃看孩子

交由老家山西V平台原创首发的作品,可以接受“打赏”了~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