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葉有道碑》

《葉有道碑》,全稱為《唐故葉有道先生神道碑並序》,亦稱《葉國重碑》。清光緒年間修的《處州府志》卷末有載:玄宗時,李邕為處州刺史。邕以詞翰名世,法善求邕為其祖有道先生國重作碑,邕從之。文成,並請書,弗許。一夕夢法善,請曰:“向辱雄文,光賁泉壤,敢再求書。”邕喜而為書,未竟,鐘鳴夢覺,至丁字下數點而止。法善刻畢,持墨本往謝,邕驚曰:“始以為夢,乃真耶!”後人所傳李邕因夢覺,“至丁字下數點而止”,故此碑又稱“丁丁碑”;還因傳葉法善夜追其魂而書之,俗謂“追魂碑”。志書把碑文的產生,說得撲朔迷離,神妙玄乎。

【原文】

唐故葉有道先生神道碑並序栝州刺史李邕文並書

昔者,誕發老君道純天地,生得夫子身負日月。且時宰不宗,主人勿用,矧乎埋照後谷,潛盤窮山,幽姿蛻於塵容,素尚胤於仙類。豈辟命行矣,爵服縶之而已哉!公諱國重、字雅鎮,南陽葉縣人也。自少典錫,羨高辛、纂緒、陶唐、重熙、后稷、邁種、文王之胤,乃食於沈尹戍之子載。封於葉,受氏享國,大哉,邈乎! 

逮乎祖乾昱克壯,其猶永孚於德,墐戶習隱,塞兌億坤,碩膚長材,通理博藝,雖安車累至而堅臥固辭。故慶祚克開,眉壽維永矣。 

厥考道興,性守宮庭,道敷邦國。居鬼從地,率神從天。受籙以怛之,飛符以北之。扼魍魎之邪,劉臺臺之祟,有足奇也。至於揮札落紙、引弓貫革,特起五部,廣推大餘,侯誰嗣哉?

先生靈承道宗,異聞訓誘,弱喪文貌,幼尚純篤,仙骨有象,童心不萌,專精五龍,遍遊群嶽。聰以知(拓本為“達”)遠,明以察徽。達死生之佔,體物氣之變。嘗以(拓本無“以”字)靜貞動耗,息影歸止,雲臥北(或譯作“松”)壑,林巢仙居,人絕不鄰,道阻且右,獨往幽勝,永歌隱淪,放閒保和,習虛致靜。捃五石之髓,擷三芝之英。時哉不留,歲聿其逝,緇發純漆,韶顏渥丹,事適玄洞(拓本為“同”),神與道媾,唯寂唯寞,不飲不食,數十載於茲。

乃升聞帝庭,駿發皇眷,簡才受命,降尊加禮,將之以文馬,速之以暢轂。先生盱眙長揖,握手高謝曰:自昔帝舜登庸,德輝允鑠,光武繼統,吏道孔嘉。且薛方逢萌備外臣之禮,虞仲夷逸終處子之業。豈垢俗疵物,偏貢介性;將探道慕類,坐致奇齡。使者蓄而然之,疑申遂行之旨,乃周覽廬室,躬省倉廥,考畤人之疆畝,訊家童之作業,皆儉以遵約。安能維始味不甘口,色無養目?信以為著誠去偽,敢守難奪。順風可即強起,曷至焉?遂虛覯覆命慚嘆:聞列朝廷企其高、渴其道、聆嘉聲而屬想者,豈勝言哉?有司以天元書缺星度官,弛亡五德之運、謬四時之分,荊鬼越祥不知所況,子亥母癸烏識其原。皆乘遽遠尋,請益傳受。可謂繩誠列而曲直徵,衡誠懸而輕重立。粵唯博物君子,豈伊小說鯫生?

嗚呼!天不持久,人將復歸。頹年迫於期頤,遠志屈於摧落。卜兆幽石,託墳清林,逸人不追,國士靡憲,泉石沮色,鄉縣失聲。豈無他人,唯子之故。

胤子慧明,贈銀青光祿大夫歙州刺史。公岡(或譯作“罔”)替厥徭,代增其業。啟秘籙之高妙,揚玄津之洪波。道微若聲,心麼(通“么”)若氣。吹律煖(同“暖”)谷,運歷知天。屢下辟書,終不應命。

孫子景龍觀道士鴻臚卿越國公,幼得父書,早傳成法。夤念有訓,邁跡自身,讀天下之書,備方外之術。火滌淫祀,劍誅群妖,恩開五君,名動四國。其入也,排金鎖、謁紫庭,為帝傲吏;其出也,法玉京、坐元寺,作仁宗師。故能大匠道門,冢卿朝右,禮食軒座,寓直禁廬矣。常以理氣自強,登老益壯,雖暮景急節,而純孝孔哀。是獻封章,願拜墳墓,有軫帝念,載形王言。神札以飛,傳瑞乃發,群公帳餞,列蕃郊迎,朝草有輝,鄉人皆慶。枉以末技揚於孝心,唯先志以追遠,立豐碑以紀德,夫何間然!其詞曰: 

宗門素履,家代隱仙。道一相孕,薪火交傳。黃公術在,赤水珠聯。道開幽鍵,性與真筌。一門累祖,四世百年。抗跡巖谷,消聲天地。卓爾遐舉,藹然高致。麝以臭焚,珠以明墜。人則有心,徵亦不至。保身匪媮,全樸為利。孝孫增業,明闢順風。志常無忝,事或不同。徵賢朝滿,舉逸山空。曷由高枕,克謝代工。測微達變,盡規納忠。皇眷雖渥,孝思亦深。章服粲粲,傳駟駸駸。載違廷闕,是展墳林。紀石追遠,昭銘率心。孝終事立,榮沒寵今。遐超古始,永憲江南。開元五年歲在丁巳三月七日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李邕《葉有道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