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談中國當代書法,有一位人物,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那就是劉炳森先生。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晚年劉炳森,1937-2005,生於上海,祖籍天津武清

談起他的名字,練過書法,且年齡稍長點的,大概都如雷貫耳吧。這位津門書家,有那麼一二十年,他與他獨具一格的“劉體隸書”,風靡全中國,飲譽海內外,號稱“有漢字的地方就有劉炳森書法”。

他的書法,也因風格獨具,被許多推許為足以開宗立派的書壇巨擘,其隸書就被稱為“炳森隸”。

一度,京城的街頭巷尾,遍佈“炳森隸”牌匾,即我所在的武漢其實都滿目皆是;以往,每戶北京人家都擁有他的書作——老式本子封皮上的“戶口簿”三字就是劉先生所寫;

據報道,劉先生編著的20餘種書法冊,總髮行量已達千萬冊;現如今,我們的電腦字庫,裡面的“華文隸書”字模,共6700餘字,也是出自他筆下;

如果不是當年溘然長逝,第五屆中書協總舵之位,劉先生也是勝券穩操,只待告示的。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劉炳森書法.出自《隸書古體詩詞選》,2010年出版

這種風光程度,是頂級明星待遇,在當代書壇能比擬的,找不出三位。據其回憶文章可知,劉先生出身赤貧家庭,4歲時其父就病逝,靠母親夜以繼日的採棉種豆,得以度日,得以苦讀,後來有此成就,有此名聲,委實不容易。

過去,啟功先生慈悲喜捨,四處題字,自嘲“就差公廁沒題了”,劉炳森那可是真寫過的。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啟功

當年,有一篇藝術圈八卦文章講過,某日有同行跟劉先生開玩笑,“你的大名難道能題遍中國所有地方嗎?比方說廁所”,怎料劉先生一臉嚴肅回應:“我確實給北京的廁所題寫過‘廁所’二字”。

有人說,當代書壇,啟功行書、田英章楷書,及劉炳森隸書,是民間愛好者中的三大“網紅”,真不好說是誇大其詞。

甚至,因為紅的發紫,在藝術圈的“山寨”行業,他一度都居功巨偉,給無數落魄藝術人才帶去生計。

西安書院門步行街,圈中人戲稱名家字畫仿賣“聖地”,我前些日還聽過那一位老闆閒談,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各店生意就數劉炳森最火。風頭之勁,甚至蓋過了範曾、啟功、舒同、賈平凹這“高仿書法F4”。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過去“戶口簿”三字即出劉炳森之手

許多人據此認為,他是當代中國隸書第一人,是書壇實至名歸的大師。如果說多數人的意見就意味著真理,那麼劉炳森先生確實是當之無愧的泰斗。

論影響力與知名度,當代書壇難有能出其右者。至少在隸書方面,這種受歡迎程度,委實還沒有一位書家可與劉老師較勁。

在太多朋友心目中,“炳森隸”甚至意味著“隸書標準”。我剛上大學那會,興之所至要練隸書,跑到街頭買到的第一本字帖,就是劉先生的。

只是,後來被某老師見到,享受到一通數落的關照,才有了點警惕。

要說實話實說,劉先生所賴隸書,不管如何受大眾熱捧,都無法說是“大師”,而且很難說值得取法。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譽為“新中國第一店”的北京市百貨大樓匾額也是劉題

一方面,劉炳森以隸書鳴世,可連這份屬於本色當行的字體,他都很難說當代最好。比如,他的同輩人中,同出天津的龔望先生,以及老臥關中的陳澤秦先生諸位書家,也以隸書名家,我就以為水平遠逾劉炳森。

更不要說,要跟伊秉綬、趙之謙、鄧石如、趙之謙等前賢較短衡長了,根本沒有可比性。

不少朋友沒有注意的到的是,劉炳森雖早在1970年代就以隸書出名,可他早年,卻是不折不扣的科班畫家——就連其子劉學思,其實都是專攻山水的。當初,老作家張中行給他的散文集《紫垣秋草》作序,說“如果我有加冠之權,他的帽子就不只書法家一頂”云云,是誇讚也可以看作是點題。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1962年前後,於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就學時

他是中年以後,才將大部分精力集中於書法之上的——劉先生的隸書向有“美術字”的爭議,我以為根源就出在他畫家意識上。中國畫家,是靠“線條”安身立命的。

天分奇高者,諸如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張大千諸咖,將此筆法運用於書法,足以別開生面,巍然大師。即如沈鵬,雖然弗如遠甚,但他的草書,之所以能夠在當代也佔有一席之地,肯定也與他畫家出身有關,蓋善用線條是也。

而另一方面,一旦才情不夠,畫家的科班訓練,也往往會給書法“跨界”帶來無形無限的桎梏。

尤其是搞工筆寫實一路的,平素訓練就是中規中距缺少變化,這層手法與意識,搬來操持書法,極容易最終走向僵化,形同“美術字”。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當代人中,劉炳森、範曾兩位“大師”,其實都是現成的顯例。不客氣地說,就是反面典型。

而且,書法圈中人大概都能心知肚明,劉炳森先生能在書壇風光無限,很大程度上與他顯耀的社會身份息息相關。

他北京美院國畫專業的學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的頭銜,中書協副會長的要職,尤其是全國政協常委的高位,不只讓他書作錦上添花,更使世俗中人趨之若鶩。

再往後,很多文化素養欠缺的大款們附庸風雅,盲目捧追,競相高價收藏,名望愈加水漲船高了。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故宮展出其早期國畫

書法圈有句名言,“有的是以人名字,有的則是以字名人”,劉先生很大程度上屬於後者。記得老報人羅孚就有文章暗示,劉炳森當年膺選中書協副會長職,很多同行就不信服。

我素日翻閱一些雜書,也發現不少名家,諸如黃苗子、華人德等,有時常閃爍其詞嘲笑他的。

還有一個流行說法,是啟功在世時就對他書風不滿意。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1988年,迴天津

連帶著,還有對他人品也嘖有煩言的。著名書家曹寶麟, “蘭亭獎”一等獎獲得者、中書協學術委員,在2006年時,也就是劉炳森去世一年之際,就發過一篇《我看劉炳森》的文,自稱“並無宿怨,無非發不平之鳴”,措辭極其嚴厲,指其為人“陰鷙驕橫”、“弄權舞弊”云云,對其書法也多揶揄。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曹寶麟,1946年生於上海,無錫人

這篇“起底”,毫不掩飾地指控劉先生“醜惡面目”種種,未免攻訐之嫌,且略過不表。好事朋友不妨自行參看,咳咳。另一方面,是更為重點的,也是多年來爭議最多的,就是“炳森隸”問題多多,實力和名望都太虛高。

可以說,劉炳森先生的隸書,從問世起來,始終都在書法界倍受爭議,而且正反兩造,非常極端化:愛之者,稱其恪守傳統,抵制“亂來”,理念足嘉,書風也平穩工整,不激不厲,是“醜書”的反面,當代巨擘無疑;

貶之者,認為其字單調死板,行筆、結字、用墨、章法一無可取,流為“工藝美術體”,乃今世“俗書”代表。

他的擁躉,主要是民間大眾。而批評的聲音,大體出自書協同行。這些人普遍認為,“炳森隸”固規矩儼然,可輕靈飛動太缺。就筆法來論,有“美術字”之嫌,于格調而言,又不免落為俗氣。

許多專業看法表示,劉炳森不僅不配“大師”之位,其“炳森隸”甚至都難稱書法,“那種單一與死板,造成北京牌匾文化品位都普遍下降”。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汪曾祺,1920—1997

早在1990年代初,當“炳森隸”剛流行時,兼精書畫且一貫溫柔敦厚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就專門寫過一篇批判文章,題為《字的災難》, 對當時流行的劉炳森與李鐸的字,意見非常負面。他認為,劉炳森等人的字,張掛於各大街頭,“五顏六色,金光閃閃”,所反映出的,只是京城中人“一種浮躁的文化心理”。他的津門後輩田蘊章,曾屢受劉炳森提攜,可在前些年的採訪錄中,也不懼忘恩負義之譏,公開“炮轟”。稱劉炳森“常年應酬”,“沒啥時間去臨帖”,所以字過於油滑;在隸書方面,“在國內現實當中不過中上等水平”;說他的顏體字,“更是中下等水平”,對前輩幾乎全盤否定。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田蘊章

田蘊章還認為,劉炳森學養太欠缺,“就是古典文學和書學諸方面”,“基礎不深”,“導致了他的字偏俗”,“行家們一看就知道,意境不夠深,不夠高”。我個人意見,也以為若要推尊劉炳森先生為“大師”亦或“巨擘”,確實過了。我看“炳森隸”,與看“田楷”一致,八字可概其弊:“唯睹匠人,不見大師”。

劉先生這人吧,也許奮勉有加,可要命在於,藝術最亟需的創造力,他始終都缺乏。劉炳森隸書,淵源當自《華山廟碑》,可謂寫得爐火純青,不愧硬功夫。

可因才情與創變能力有限,中年以後就不斷重複自己,再後來到底走向了“美術字”化,變成了概念化的東西,自縛手腳。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早年劉炳森先生一家.故宮西角樓

炳森隸,最顯著特徵,即規矩謹嚴、方正平板、千字一面,狀如算子,其實也是其核心病症。在各類書體中,隸書結體用筆是最為簡單,但好的隸書,最講究的是“古樸邃深,金石氣味”八字,大手筆恰是可以帶著鐐銬跳舞,融各體於一爐而千變萬化,而後自出機杼,出神入化的。

炳森隸恰去了隸書之精髓,“古”、“樸”缺乏,且少金石氣,過分呆若木雞,充滿匠氣感與流俗氣。看上去又滿又大,可缺乏虛實變化,線條粗細對比一味地平穩,飛白全斷,韻味與精神稀釋嚴重。

我們的書聖王羲之先生,曾留下《題衛夫人〈筆陣圖〉》一文,文字不多,可道理說的很明白:書法這東西,“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平齊,便不是書法,但得其點畫耳”。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劉炳森《明北京城牆遺蹟維修記》

王老師這話說得挺刻薄,他是譏諷有些同行,不過把點畫組合在了一起而已,根本說不上“書法”。很可惜,“炳森隸”恰中其弊。說起來,劉先生的這層尷尬與評價分裂,與眼下的“田楷”,不僅境遇相似,問題也很類同。即其字與田英章楷書一樣,極契合大眾的書法審美觀:工整、美觀、流麗,俗人第一眼就會得很好看;而太多專業同行,則難免反感,覺其單調死板,甚至千篇一律,複製性強,寫個上萬字,每字都能雷同。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圖:1980年代與書法界同仁:後排左二劉炳森、左三李力生、左五韓紹玉、左六楊再春;前排左一李鐸、左二趙家熹、左三陳大章、左五歐陽中石、左七夏湘平

可以說,炳森最大的矛盾在於:能夠服“眾”,卻很難讓專業同行推崇,並願意去臨習的。

連“田楷”,被人如此詬病,都有無數徒子徒孫;可“炳森隸”,也只能算是某個特定時代的流行書風而已,通俗是夠了,可難尋後繼者。

這種狀況,就像劉德華周杰倫與巴赫莫扎特的境遇:前者,現下擁躉再多,數十年之後必然銷微衰壞。而後二位,只要人類不滅,必然有鐵粉為之沉醉低吟。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臨去世前書寫的精品《金剛經》

想劉炳森先生去世不過10來年,事實已經在不斷驗證了:“炳森隸”在其“主人”謝世之後,畢竟隨之日益消沉了。畢竟,書藝優劣與否,作者是否夠格稱大師,是要憑作品說話的,是得有專業意見去評定的,更是要和時間賽跑的。不是說,眼下名氣大的,切合一時潮流的,就一定是大師之類。

比如,要說名氣,年紀稍大一點的朋友,大概還有些印象:在1980年代,滬上的任政、浙江的單曉天,那也是書壇一代明星,名望、群眾基礎也不比劉炳森差。現如今,印刷字體中的行書,就是出自任政的手筆。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任政,1916—1999,浙江黃岩人

彼時前後,對他們諸位,大眾也是“大師”來“大師”去膜拜。可才不到30年呀,有多少群眾,還記得他們倆大神呢?只是,話說回來,全面否定劉炳森,一味地批倒“炳森隸”,貶黜為“美術字”,也是不公正的,不客觀的。大概誰也不會去否認,劉炳森先生是極用功的書家,其書法功底也是極好的,且實際不止是雅擅隸書,顏體、歐楷他委實都鑽研頗深。並不難看出,炳森隸儘管乾枯,可在書法造型上,還是依然以“攲側妍媚”為美的,根底實還是二王以來帖學一路,不過變而為隸體罷了。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與故宮同事.左一位陳少梅的夫人馮忠蓮

而且,劉先生的書法,因為不僅隸體專攻,楷書、行書都有深入涉獵,功底並不潦草,所以“炳森隸”自有其匠心獨運處。他這類書家,是典型的天資平庸,但功力深厚一類,當多著意其“深厚”一面。

比如,“炳森隸”風格顯著不說,具體筆法上,我意其橫劃的起筆、收筆、運筆,乃至處理線條的乾淨,佈置空間的明朗等,都值得後學借鑑。

字體如人貌,有偏嗜者則有深惡者,蘿蔔鴨梨各有所愛,立場決定結論,實不宜一否到底。藝術上的是非功過,是任人評說,可最好還得有公心,務戒極端偏至。

是的,有人指出點毛病,並非壞事,最壞事的事,是淹沒在所謂的讚揚聲中,猶如皇帝的“新衣”,有錯不知過,眾人不指過,貽誤多少後學。可若一味意氣用事,以貶損前輩為能事,又有何驕傲可自矜呢!

劉炳森是當代隸書第一人嗎?田蘊章:美術字,俗!真是這樣?

2017年12月,故宮.劉炳森紀念展

總體而言,劉炳森先生是當代有標誌性的書家,成就雖離“大師”二字尚遠,可也不失為一代名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