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享】春回大地,雷雨天氣逐漸增多,氣象專家為你科普如何防雷!(文章轉發自邗江發佈)

  “春雷響,萬物長”這句諺語就是說的驚蟄節氣,而今驚蟄已過,春回大地。雷雨天氣同時也漸漸增多。邗江地處中緯度溫帶地區,每年春夏季都會遇到一定的雷雨天氣,歷史上也有過因雷擊而造成人畜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災害事故。今天記者就來到邗江區氣象局防雷減災中心,聽聽這裡的防雷專家介紹一下有關雷電知識,讓專家為大家科普如何有效地做到防雷減災,消除僥倖麻痺心理,保障人類生產生活防雷安全。

【微分享】春回大地,雷雨天氣逐漸增多,氣象專家為你科普如何防雷!(文章轉發自邗江發佈)


哪種雷電危害性最大?


  其實,雷雨天氣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不陌生。相關氣象資料顯示,邗江在每年4月開始就進入雷電多發季節。平均記錄到的雷暴日每年約在40至50天左右。歷史上,邗江就曾經數次收到因雷擊造成人員傷亡、建築物損毀、配電房電氣擊穿、家用電氣擊壞的雷災上報。2018年夏天,蔣王街道四聯村就發生一次雷擊事故,造成村民家裡房頂損壞,供電設施和多件家電被毀。因此防範雷擊,實在不可以掉以輕心。

  邗江區氣象局防雷中心耿建宇介紹,雷電是大氣中的放電現象,每次放電的時間很短但電流強度很大,釋放的熱能可以使局部空氣溫度瞬間升高1—2萬攝氏度,強大的電流、炙熱的高溫、猛烈的衝擊波以及強烈的電磁輻射等物理效應,使其在瞬間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一般產生於春夏季對流發展旺盛的雷雨雲中,因此常伴有狂風暴雨,甚至還會伴有冰雹和龍捲風。氣象上稱雲間放電多為片狀雷,雲地之間的放電多為線狀雷,球形雷為彩色火焰狀球體,自天空降落時,聲音較小,沿著房屋孔洞和未關閉的門窗進入,民間常稱之為滾地雷,還有聯珠狀、蛛狀閃電等。就其聲音而言有炸雷、拉磨雷。其中直擊雷會對人和建築造成危害,而雷電電磁脈衝則主要影響電子設備和通信計算機網絡系統。雲閃由於是在兩塊雲之間或一塊雲的兩邊發生,所以對航空危害較大。

  “以我們遇到雲地閃電為例,當雷雨雲在雲體中下部上聚集強大負電荷場,而云底下部相對的地面人和物變成正電荷中心,雲底和地面形成強大電場。電荷越積越多,電場也就越強,雲霧大氣會發生電擊穿,氣體分子游離產生大量離子,並有氣體發光現象,稱之為閃電,產生光柱,幾次閃擊後形成了閃電通道,所以有的時候是一個建築物或者一座鐵塔,或者是空曠地方的一個人,都有可能被閃電擊中。”


【微分享】春回大地,雷雨天氣逐漸增多,氣象專家為你科普如何防雷!(文章轉發自邗江發佈)


打雷時,人要做好哪些防範?


  據介紹,在閃電過程中,形成的衝擊波會產生強大的電磁脈衝,通訊設施和金屬管道等會產生電流感應,雷電喜歡尖端放電,空曠之處,人和物體容易成為放電的對象而遭來雷擊,建築物的頂端和稜角處也容易遭受雷擊,金屬物體和管線都有可能成為雷電的最好通路,所以儘量避免在室外停留,不要站在大樹和高大的廣告牌下,不宜使用有金屬尖端的雨傘,在室內也要儘量遠離金屬物。不要上網不要打電話、看電視,儘可能切斷電器電源,不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微分享】春回大地,雷雨天氣逐漸增多,氣象專家為你科普如何防雷!(文章轉發自邗江發佈)


企事業單位建築物如何避雷?


  “防雷減災,主要側重於防。事實上,不少因雷擊而損毀的建築物,都是因為沒有預留或安裝防雷裝置所致,有的則是因為防雷裝置和電氣設備沒有安全接地,直接造成事故。所以,在平時的防雷減災檢查中,我們都要深入現場,對建築物防雷給出必要建議。”防雷減災中心工作人員說。

  根據氣象部門的要求,化工製藥、煙花爆竹存儲、學校、重點文物保護場所、燃氣充裝站、大型通信設施、水利設施等地方,都是氣象部門防雷減災的重點監控區域。防災人員介紹:“像化工製藥企業,生產藥劑的反應釜就是安全重點監控部位。再如易燃氣體充裝站,一旦發生雷擊事故,會引燃易燃易爆氣體,後果不堪。這些部門,除了氣象防雷減災部門的每年例行檢查外,單位自身也要做到常規巡檢,保持防雷裝置的完好無損,消除安全隱患,把防雷減災落實在每一個細節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