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梟雄終結篇51、趙光義襲統江山,卻留下一大流弊

趙光義很狡猾,他繼位後粉飾太平,任命其弟趙廷美為開封府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好似自己之後的帝位,也將由其弟趙廷美繼任一樣。四五年之後,他再拿出金匱之盟,以證明自己兄死弟及有多麼正統!這是多麼可笑的自說自話。

五代梟雄終結篇51、趙光義襲統江山,卻留下一大流弊

那個時代,後梁朱溫死,他的兄弟沒繼承權;後唐李克用死後,他的兄弟沒繼承權;後漢劉知遠死後,他的兄弟也沒繼承權;後晉後周那皇位之爭都輪不到兄弟。前推幾個時代,那也是父死子繼,後推幾個時代,也是父死子繼。

趙光義的謊言,連他自己都不信,他是必然要傳位給自己的兒子。

五代梟雄終結篇51、趙光義襲統江山,卻留下一大流弊

趙光義應當是個很厲害的藥理師,能夠掌握身邊人的病理情況,一不小心就可以讓對方被疾病帶走。比如趙光義隨柴榮出征,不久柴榮病亡;蜀主孟昶投降趙宋,被封為秦國公七天後猝死,趙光義扮演了重要角色;與兄趙匡胤喝酒同榻,兄暴疾終;其弟趙廷美憂憤成疾,後來病死了;李煜吃了趙光義的藥也死了。

他穩固了帝位,爾後繼續一統事業。公元978年,在宋朝的政治壓力下,南方的小割據勢力(福建漳泉兩府的陳洪進,割據兩浙的吳越錢氏)相繼實質性納土歸降,移居京都。

公元979年正月,趙光義先派大將潘美等揮師北上,圍攻已給柴榮趙匡胤打得殘喘什的大遼傀儡北漢,後趙光義又於二月再率軍親征,擊退了北漢的父國(遼國援兵),北漢就那麼滅亡了。

趙光義終於在前人的基礎上,結束了自唐末黃巢之亂以來近九十年藩鎮割據混戰的局面,給了老百姓一個安穩太平世。

他也品嚐到了滅人之國的威風,正是意氣風發。他認為自已與趙匡胤是一樣的英明神武,所以同年五月,便學乃兄般不顧眾臣反對,趁伐取北漢大勝之勢,從太原出兵北伐遼國,意圖收復燕雲十六州,以期真正地實現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北伐初期一度收復河北易州和涿州,之後趙光義下令圍攻燕京,實際上燕雲十六州多為中原子民,見宋軍前來光復,許多百姓那是出錢出力作為內應。但趙光義多年長於留後行政而不長於征戰,他無法激發戰士們的志氣,打起仗來中規中矩,硬是圍遼軍於燕京而不克,讓遼軍盼來了援軍。

後來宋軍在人數佔優的情況下,與遼軍在高粱河畔展開激戰,趙光義親臨戰場,結果受傷中箭,乘驢車倉惶撤離,北伐失敗。想學英雄,卻做了狗熊!

趙光義終究只是一個好的藥理師與行政長官,打起仗來還真不行,不過整人倒是很厲害。回軍之後對征服北漢之功不予行賞,反問伐遼失敗之責,太祖趙匡胤子趙德昭為此自殺。那些會阻礙他傳承下去的人,他必然會除掉。他的弟弟、他的侄子們都會死在他的前面,那樣自己的兒子才能繼位。是病死,是逼死,是毒死,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皇上要他們死,他們怎麼也得死,誰叫這個皇帝是趙光義。

此後多年趙光義便不再強於武功,而是坐享江山勤於內治。

公元982,趙光義又學其兄想削除餘下個別藩鎮的實權,把夏州(今甘肅區域)李氏親族一鍋端到京城,準備根除西北這一大盤踞勢力,不料又讓李繼遷成了落網之魚。趙光義認為逃跑的小股匪幫沒什麼能耐,折騰不起來什麼事情,就沒趕盡殺絕。偏又不巧,這李繼遷志向不凡且還很有政治頭腦,面對宋軍追剿,雖屢敗但逃脫了,並且敗而愈勇,而宋廷見李繼遷一打就敗,也更不放心上。後來李繼遷連娶數位當地豪強的女兒作為妻妾,一下子與地方首領成了親戚,勢力漸盛。

五代梟雄終結篇51、趙光義襲統江山,卻留下一大流弊

終於在三年後,公元985年李繼遷會同族弟李繼衝誘殺了宋將曹光實,並佔據銀州,攻破會州(甘肅靖遠),與宋鬧大了;但他向遼國"請降"有了靠山後,大宋又不敢拿他怎麼招了。趙光義見如此情況,對西夏採取了又打又拉的愚蠢縱容之策,讓李繼遷朝宋暮遼兩邊搖擺,勢力一天天做大。經營得有實力後,他就得進盡寸,沒什麼事就劫掠宋境自肥,公元996年甚至囂張到截奪宋軍糧草四十萬,又出大軍包圍靈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軍擊夏,皆敗北,自此西夏正式做大。

他稍做得好的就是,承繼了宋太祖時完善的科舉制度(宋太祖改善唐科舉制度使其更規範公正),並且進一步擴大了科舉取士的規模。這樣的科舉讓不少讀書人有了入仕的機會,讓科舉不再流於形式,也避免了門閥把持為官之途。大唐雖說有科舉但錄用太少、弊病太多以至於許多飽學之士也無法出仕,黃巢就是科舉不中才反唐的。在過去的九十多年裡,讀書是件沒多大用的事情,那時英雄只有用武之地,讀書用處不大。而今新的科舉制度,讓讀書人又有了出頭之日。趙光義曾於得位之初,為了籠絡人心而用的舊臣,現在也可以用自己新徵的人才頂上去了。

後來大宋又出戰過交趾國,且再次北伐過,但都不值得一提地失敗了,唯對內鎮壓農民起義卻是很成功。在宋太宗趙光義手中,成全了不少的外患。

五代梟雄終結篇51、趙光義襲統江山,卻留下一大流弊

燕雲十六州就這麼失去了,慢慢地生活在那裡,中原王朝的子民也死完了,沒死的也給遼化了。當燕雲十六州遼化後,縱使收復了它,那也不是你的了,你反倒會變成可恥的侵略者。但是,大宋無燕雲地區就好比宮殿沒了門鎖與城牆,盜寇隨時可取。趙光義錯失了收復燕雲最好的時機,對此他只能顯得寬柔,因為他戰不勝。他領軍能力上的不濟,導致了他不喜攻伐並且也不願用強將,從而在他手上形成了一股重文輕武的風氣。遺憾的是,趙宋的後人竟也一脈相承地繼承了這流弊,重文輕武始終於大宋一朝。漢唐皆有徵服四方擴張之志,唯宋之志以苟安為宜。

五代,那個以武為尊的亂世,終在趙光義手中結束了。但,真正成就這偉業的卻是宋太祖趙匡胤,是宋太祖給了老百姓一個太平時代,給了趙光義一個皇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