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跑铅时,铅坠轻一点和重一点对垂钓影响大吗?

石头钓鱼記


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跑铅?对于台钓来说,跑铅是无奈之举,能不跑肯定不跑,因为跑铅就意味着钓钝,与台钓追求灵敏相悖。只要是跑铅,无论什么跑铅,灵敏度与悬坠是没法比的。

但是有些特殊的鱼情,又会让钓鱼人不得不跑,比如中上层小杂鱼特别多,钩饵到不了底,我们需要大跑铅或者滑铅快速穿过杂鱼层,又比如底层小杂鱼拱食,我们又不得不钓小跑铅来过滤掉这些杂口,还有走水情况等等……,然而,跑铅已是无奈之举,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又会在跑铅这种方法上追求相对的灵敏,比方说用短子线,比方说用双铅等。这也可能就是题主提这问题的意思吧。

至于跑铅时的铅坠轻或重,先又得看你是准备用什么方法跑铅。

如果是小跑铅,那么当你的浮漂选定了,那小跑铅的铅坠重量也就定了,因为小跑铅指8字环触底,铅坠也就基本等同于浮漂的吃铅量,你加大铅坠重量就不是小跑铅了。当然,可以换不同吃铅的浮漂来小跑铅,那小铅与大铅,小漂与大漂,在灵敏度上的区别与悬坠时大漂与小漂的区别基本相同。

如果是大跑铅,那又有跑的程度不同,铅坠重量小于浮漂吃铅量3倍左右的,基本上都属于是大跑铅范畴,从小跑铅往钝一点的大跑铅一直到铅坠快躺下的过程中,随着铅坠的加重,线组的灵敏度肯定是越来越低的。因为鱼要拖动铅坠啊,有人可能说了,我打开上方的太空豆鱼不就不用拖动坠而直接拖动浮漂了吗?这只是想当然,我才发布的视频完美的演示了这个过程,在铅坠倒下之前,鱼拖动鱼钩,主线是不会在铅坠内滑动的,只会让坠跑。

当铅坠加到很大,浮漂吃铅量3倍以上,这时铅坠完全躺底了,鱼拖钩的作用力是真的直接传到浮漂上去了,不过要说主线能完全自由在铅坠内滑动,而坠不动,估计铅坠还要大,不过这个过程中,坠再加大,对于线组的灵敏度上应该没什么影响了,主要取决于浮漂了。

当然如果水情鱼情逼迫你非得用滑铅,而鱼口又不是很猛的话,那就尝试一下双坠跑铅吧。因为双铅在大铅坠的情况下,相对的保留了灵敏度。


江钓人狂龙


滑铅滑铅钓法适应于闹小鱼,但水下有成鱼和鲫鱼类。其操作如下:1-- 把大号漂转为小号 {漂型长漂身,稳定性好的底钓漂} 2-- 把钩号加大1--2号。 3--子线 缩短原子线一半 4--在原来铅重的基础上,再加重2--3倍重量。 5--铅皮座上太空豆上推5--7 公分。 注意事项:准确的抛竿,铅坠和饵入水,漂在半空等,铅坠到位后,再将漂放下,浮漂迅速下沉后会马上复位,浮漂的目数越少信号会越多。 原理:增加铅坠的重量使饵迅速下沉,可以适当避开小鱼,把饵准确的抛到钓点,让浮漂及时露出钓目,抛竿技巧应当灵活把握,只要下沉中不被小鱼截住,铅坠和浮漂形不成平衡关系了,这时的铅坠就是下沉和压线的作用,鱼吃饵拉动的是整个浮漂的浮力,这就是重铅换小漂的道理!拉饵钓滑铅注意拉好饵后,要在用手轻搓一下饵,目的让它完整到底,使用滑铅钓法当鱼口少时,提杆也要保持一定的节奏! 跑铅在实际的垂钓过程中除了调整浮标、更换钓组、调整饵料的比重、状态……以适应鱼情、鱼讯之外,“跑铅”也是一种应对之法。我所接触过的“跑铅”有四种形式:即“大跑铅”、“底坠跑线”、“小跑铅”与“活铅”。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这四种形式的用法:一、“大跑铅”我认为“大跑铅”类似于早些年的传统钓--铅坠是平卧于水底的。浮标的调整较为简单,只要铅坠能把浮标全部拉入水中即可。注意!是全部拉入水中。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让铅坠能够平卧于水底。“大跑铅”的子线一般都不长(10公分左右)且柔软性要好,这样有利于鱼的吞食和快速的传递鱼讯。“大跑铅”又分两种形式:死坠与活坠。死坠顾名思义就是固定、不可活动的铅坠,如带转环的铅皮座。多用于手杆垂钓大型的鲤、草、鲶、黑鱼和长竿短线钓法(俗称“大炮”)。活坠就是可以在大线(主线)上滑动的铅坠,如通心坠、台钓铅皮座(如图A两边需用太空豆来固定的那种)等。多用于手海和投竿(海竿)。“大跑铅”的特点:1、调钓方便、操作简单、钓组的要求不高。2、能有效的避免杂鱼闹漂、小动作几乎没有。3、鱼讯明显且和中鱼率的对应关系好,所上之鱼多是“死口”鱼。4、利于初学者、视力弱者使用。5、属钓极顿范畴,易丢口。说句玩笑话就是“毫无灵敏度可言的一种钓法”。但它的适用面广、适于冬钓和易获“大物”的优势仍为众多喜休闲、野钓的钓友所钟爱。平时钓友们也可在杂鱼巨闹、糗大鱼时不妨试试此法,或有意外之惊喜。二、是“底坠跑线”。也就是平时大家常说的“跑铅”--是钓友们广泛采用的一种底钓老鱼、糗鱼的方法。它与“大跑铅”的不同之处就是铅坠是竖着“站立”于水底的,较之“大跑铅”也要灵敏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无钩离底调平水(或N目),钓目一般设定在0.5~2目(或〈N+0.5〉~〈N+2〉目)之间,子线易短(10公分左右)且柔软度要好(便于及时有效的传递鱼讯)。“底坠跑线”钓法有点儿像是传统钓的改进型,它的特点是:1、钓目越接近调目就越灵敏,反之就越迟钝。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即使将钓目定在浮标视目杆的根部,铅坠在水底也是“竖立”不卧的--钓友们有兴趣的话,不妨在鱼缸或试标桶中求证一下。2、浮标的小动作少,有一定的抗闹性(杂鱼闹漂)。3、鱼讯沉稳、中鱼率较高。4、适用于有杂鱼闹窝的水域和垂钓老鱼、糗鱼。以上两种方法都是铅坠直接到底,我斗胆把它们归类于传统钓--故灵敏度会大打折扣,适用于休闲、野钓使用。也就是说“大跑铅”与“底坠跑线”适用于钓生口鱼、老鱼和糗鱼,但对于轻口鱼、滑鱼和涮口鱼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随着“悬坠底钓”(俗称“台钓”)的引入和众多钓坛前辈、高手们的不断努力,悬坠底钓逐渐派生出许多各具特色的钓法,如针对离底的“一标深”、中层水域的“浮钓术”;上层水域的“打水皮”(钓翻身)……等等。各具所长也各有千秋,既相互关联又略有不同。相信钓友们对台钓都会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和运用之法,我就不再多说了。既然说到了“跑铅”,我就再介绍一下专门针对轻、滑、涮口鱼的“小跑铅”和台钓中对付“乱口”的“活铅”钓法。三、“小跑铅”。换成“跑小铅”这种说法可能更有利于大家理解。它是在台钓的基础上,根据特殊鱼情所采用的一种把铅坠整体拉高,而只让“8字环”触底的应对方法。具体操作就是:带钩离底调平水(或N目),然后去掉钩子察看此时浮标为几目,假设为2目(或〈N+2〉目),这时再将铅坠整体上移10~15公分左右,最好是不挂钩找底(原因我会在后面提到),找底时让浮标露出〈2+0.5〉目(或〈N+2+0.5〉目)。找好底后拴上钩子抛入(子线要软、长15公分为宜),留意此时的浮标露出几目,若无变化为最好;若浮标的目数变大--说明子线有撑力,可适当下移浮标至〈2+0.5〉目(或〈N+2+0.5〉目)--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挂钩找底”的原因,然后挂饵抛出,若浮标目数基本不变--既为实底,开钓!若浮标目数有变化则说明:底可能为虚底--开始时找成“过底”了!目数变大则下移浮标;目数变小则更换饵料的比重,用轻点的。总之,尽量保证钓目为〈无钩时的半水目数+0.5〉为宜。“小跑铅”的特点:1、能够有效的过滤掉轻、滑、涮口鱼的索食讯息,主抓“死口”和“走口”讯息,中鱼率会大大提高。2、减缓了饵料到底前的下降速度,铅坠整体上移相当于延长了子线的长度,加大了“摆幅”-- 动态效果明显了、诱鱼效果加强了,便于引鱼追饵而下,多次试探、吞食--被擒!:)…… 3、“8字环”就相当于是在“长子线”上加了一小块铅皮,增大了鱼讯,使我们能准确的捕捉到提竿中鱼的讯息。“小跑铅”钓法是竞技钓手所必备的一种保底本领,在特殊的鱼情状况下(如冬季大棚赛),“小跑铅”技术的好坏,很有可能是决定“生死”的关键。当然,此种钓法也可适用于休闲、野钓,只是它不抗杂鱼闹的弊端令人堪忧。不过,大家可以试试“子母坠”( 即在“8字环”上加适量铅皮,使之成为“子坠”,用法同“小跑铅”)。我在冬钓时经常采用此法,自我感觉效果不错。还有就是现在我们经常看到许多钓友在垂钓过程中,不让“8字环”到底,也会把铅坠整体上移,其实这就是钓“慢鱼”时的一种应变,跟“小跑铅”特点中的2、3条一样是为了加大中鱼的机率。四、“活铅”。顾名思义,就是说铅坠是活动的。操作方法是:把锁固铅皮座的太空豆分开一定的距离(一般为2~3个铅皮座长),让铅皮座能够在两个太空豆之间来回滑动。“活铅”可适用于各种钓法,要用时只要“放开”锁固铅皮座的太空豆即可。不过使用“活铅”最好的时机是杂鱼接口频繁和鱼多乱口的情况。原因就是当我们把锁固太空豆放开之后,铅坠就几乎“失去”了它平衡浮标浮力的作用--我是指鱼在吞饵的瞬间。也就是说鱼在吃食拉动浮标出现鱼讯的瞬间,铅坠是处于“失重”状态的,鱼嘴的力是直接作用在整个浮标上的,此时的浮标是处在“最钝”状态,这时只有一定大的鱼用一定大的力才能使浮标产生讯息,所以“活铅”能过滤掉许多假讯息,但也容易丢口。只有在鱼多密集、“乱口”的情况下,“活铅”的优势才会显现出来。不过,我常常在垂钓鲤、草、鲢、鳙等大型鱼类时使用,为的就是要过滤掉小鱼讯息和鲤、草等大体型鱼在索饵时胸鳍、尾鳍划动产生的水流对浮标的影响。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这四种“跑铅”各有优缺利弊;鱼情不同,用法也会不同,这就需广大钓友们来共同丰富和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