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此文选自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 作者:刘寿堂


2018年4月28日,沃兴华的一封致歉信掀起了书坛的浪潮,信的内容如下:"沃兴华书法展"原定于5月5日在四川成都开幕,听说有许多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届时要前往观看,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展览不能举办了,我很无奈,只能向大家表示歉意,望相互转告!沃兴华写“丑书”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唯独在2018年掀起了书法江湖的波澜。这是为什么?主要原因还在于叫停沃展的是代表官方机构的省级书协。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古今历史上都有的审美观念的冲突大问题,这个矛盾在2018年达到了临界点。我们看唐朝,李世民提倡王羲之书法,按道理王献之是他儿子,应该可以容忍吧?但是作为官方机构的审美倡导当然不行,乃至孙过庭也跟着在审美方面出现了偏差“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惑疑焉。”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沃兴华书法作品)


率先声援“丑书”的当为《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先生,他以著名学者、书法家、《中国书法》杂志前主编的的身份发声:“是哪根筋给扭了?四川书法界无文化、无骨头,何至于此也?”他对雅昌艺术网谈到本次事件的看法:“我听见沃兴华先生成都展览取消的消息,我首先感到吃惊。就个人来说,沃兴华是最近三十年来,我们国家的代表性书法家之一,学术研究都是当代书坛的骨干力量,做出了贡献。所以他的书法创作也是一个标志,是一个实在的书法家样本。创造就需要有一批敢于创新的人,继承传统,坚持创新。”对于沃兴华的艺术创作,刘正成抱有欣赏的态度。刘正成的发声,注定了“丑书”事件将成为2018书坛的焦点事件。这个导火索其实是刘正成帮助点燃的。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沃兴华书法作品


堵肯定是堵不住的。这不?沃兴华还有一大帮追随者呢!紧接着,网友们又翻出了被誉为“丑书”之源的沈鹏先生、被誉为“俗书”之祖的刘炳森先生两位双料导师的弟子——曾翔的吼书。曾翔于2016年5月27日被石金成誉为“用生命书写”的吼书,可是把“抹、擦、揉、搓、砸、拖、戳、抵、翻、滚、绞、绕、扑”等动作都用上了,毛笔有的动作,吼书有;毛笔没有的,吼书照样有!曾翔当然不甘沃老师受委屈,据说他怒了,含泪刻了100方“沃展叫停”的陶刻,以此来声援沃兴华。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曾翔书法作品)


然后,“书法文献”微信公众号于2018年6月9日相继推出《沃展叫停之后·当代名家临沃兴华书法微展》,居然一共推出了二十位书家临摹沃兴华“丑书”展览。凭着这股“狠劲”,你不服“丑书”可不行啊!

请看著名书法评论家、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的作者王世国先生是如何看待沃兴华的“丑书”创作:“(沃兴华《李白一首》)作品表现出来的基调仿佛是一个初学者的笨拙、粗野、破败。这的确是数千年传统中从没有过的状貌。沃兴华身为复旦大学教授,有着很高文化素养和传统书法功力,却是一心想把字写‘坏’,想要以丑拙谋得意趣。……那些荒率破败的笔画、扭曲变形的字形,都是为了他理想中的审美秩序(章法、关系)所做的精心摆设,导致笔画之间气脉断绝,全篇空有一个笔墨与空白精心安排的皮相,没了内在生命的气息。”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沃兴华书法作品)


紧接着,邵岩又推出了他的“射书”, 网上这么评价:他的一段“射墨”书法的视频,引起大家关注,大家之所以如此关注,不是书法本身,可能更是因为他的标新立异,他的离经叛道,想象一下,一位长须飘飘,仙风道骨的书法家,手拿护士的大针管,迈着太极八卦步,身影飘过,射出一道黑影,而帮助拉宣纸的则是背后一排美女们。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风。邵岩自信地说,“射书”高于书法!有人好奇,邵岩好好的毛笔不用,为啥用注射器?他自己解释,毛笔老得“添墨”——写几笔就得停下来捋顺一下笔锋,注射器一次注满墨汁后中间不用停顿,这样可以“一气呵成”,“气韵不断”。网友戏称:你是清华池的教授吧!美术批评家刘骁纯曾评说:“就邵岩而言,20余年历经数变,万变所不离者是线——迅雷闪电的线,瞬间爆发的线,笔断意连、首尾相顾、绵延相续、自在延伸、一挥而就的线,落笔如出拳,射墨如运剑。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邵岩在作“射墨”书)


在《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助理、编辑部主任朱中原看来,关于“射墨”,作为艺术家的个人艺术行为无可厚非,但对于整个艺术或者说书法来说,并不值得效仿。“而且邵岩自己也没有明确说他的‘射墨’就是书法。中国书法要具备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笔墨纸的元素,而且必须是以汉字作为书写载体,而‘射墨’使用的是注射器,呈现出的也并非汉字。”因此,如果大众是以书法的视角去评价邵岩的“射墨”,则有失偏颇。不过,大众之所以对邵岩提出批评,首先是将他作为书法家来对待的,那么大众的批评又可以理解。当然,邵岩是一个书法家,但他同时还是一个艺术家。邵岩如果以这种方式来表现书法,我认为很不妥,但如果作为艺术家,则无可厚非。朱中原先生的观点可谓理性而中肯。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邵岩书法作品)


很快,四川美术学院的张强教授又刷新了“丑书”记录,只见他手持毛笔扭过头来,屏蔽自己的视线,任凭笔墨在一张被美女扯动的宣纸上肆意流淌;另一些画面上,他更是直接在穿着白绢的女性身上挥毫泼墨,一顿操作下来,美女脸上、身上沾满了墨汁。张强自命为“天才”,他说:“一个天才的东西是不能教的,学生学会了就没有意义了,很容易,谁都会学,但是这个作品的难度在于,在我之前没有人这样做,是思想的难度。”于是乎有书友评价到:总有一些跳梁小丑自命不凡,自鸣得意,夜郎自大,井蛙观天,过去之世自然不乏此等鼠辈,而今有过之无不及。再于是乎有网友给“丑书”进行了分类:1、大喊跺脚型。2、倒立型。3、蒙眼型。4、头发作笔型。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张强在创作)


王冬龄教授书界更不陌生,他老人家早就将“报纸、街头、美女、广场”等作为书法创作的媒材。于是乎,“乱书”便横空出世了。网名为丹青飞狐的公众号曾以重复三次:“王冬龄疯啦!”为标题抨击“大学教授、书协领导王冬龄”玩“疯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丹青飞狐这么形容王冬龄:为了博人眼球,王教授真是费尽了心思,几乎是三月一小炒,五月一大炒;三日以小招,五日一大招。各种套路,各种招数无所不用其极。王冬龄能在地上“舞”,也能在墙上“舞”;王冬龄能“跳”得很高,也能“坐得很稳”;王冬龄可以坐在厚厚的“竹书”上,也能坐在薄薄的“纸书”上;王冬龄“玩”女裸书法,也“玩”男裸书法;王冬龄“玩”裸跑书法,也“玩”裸睡书法;王冬龄的书法既有“阴阳平衡”,还有“一腚朝天”;王冬龄会“写实”,也会“写意”;王冬龄自己跳来跳去,也让少男少女跳来跳去;王冬龄的书法时而一堆黑虫子,时而是一堆黄虫子;王冬龄的“线虫”时而出现在太庙,时而出现在展厅。王世国先生对王冬龄教授的创作是这么说的:“‘唯今是尚’的王冬龄与‘与古为徒’的众多欣赏者,不在同一频道上,彼与此缺乏共同的审美标准和文化语境,结果只能是‘鸡同鸭讲’。这很容易引起人们书法欣赏的混乱和焦虑。”王世国先生对王冬龄教授的草书斗方《粤西民歌》更有具体赏评,姑且摘录一小段:“这幅作品的四周没有留出明显的空白,而是满幅‘出血’……显然,这种心齐独特的章法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书法,的确带来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达到了预期效果。王冬龄不仅要在章法形式上而且在书写内容上,也要突破传统书法的文雅,不避‘淫词艳语’,就是要使书法世俗化。”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对自己家门的教授倒是欣赏有加:这个乱不是杂乱的乱,而是对我们一般书法的一个超越,一种新的内在的自由,我们仍然在这种书法当中可以感觉到中国书写的很多内在精神的东西,所以我称他,他实际创造了当代艺术的一种新的样式,实现了书法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超越性的觉醒和独创。”笔者旅居杭城时,曾听过王冬龄教授的课,亦常看到其常穿一件蓝色夹克出现于美院之小径,感觉到其在生活中十分平常随和,今日之“乱书”,想必实在是“艺出有因”也!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王冬龄在创作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王冬龄书法作品)


当然,网友们可是有自己评价的自由:随着自媒体的到来,眼球经济占据主流,内容越低俗,举动越怪异,越能吸晴一片,一些不甘寂寞者纷纷出场,一次次的刷新人们的眼球,挑战爱好书法的人的承受极限。于是乎,曾翔亮出“狮子吼”,王冬龄挥帚到处走;年富力强如跳蚤,老当益壮似小丑;古灵精怪耍一遍,赛过猴子翻筋斗。

面对2018年“丑书、吼书、射书、盲书、乱书”等现象,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有话说。他指出:“在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这个新的平台上,为切实提高书法工作者职业道德素质,为营造书法界昂扬向上,风清齐整的健康发展环境,努力工作”。开班仪式上,中国书协还发布了《新时代书法工作者“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倡议书》。是啊,时代审美风尚总是要在不断螺旋的选择中向前发展的。苏主席凭书协第一把交椅的宝座,纵然是在2018年留下了稳健型“描书”的尴尬,也要对冒进型“丑书”的蛮横说不!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苏士澍书法作品)


如何评价“丑书”?诸君可读一读楚默先生出版的《中国书法丑书论》,可以看看姜寿田先生对“丑书”的观点,还可以阅读王世国先生的“八公山人”微信公众号关于诸多“丑书”家的书法评论文章。姜寿田先生认为:历史上所谓的“丑书”如明末部分书家,是国家出现问题,分崩离析时才走向“丑书”,丑首先是一种真情流露,是边缘化,不是主流;二是奇而不是俗;三是丑必须有道德关怀,甚至和崇高联系在一起。当代所谓的丑书,离这个标准还太远,根本配不上“丑书”的美名。王世国先生直言:“当代丑书背离时代精神。这些(丑书)作品单个看似尚险弄奇,新鲜刺激,很有个性,而一旦把它们摆到一起来看,你会发现它们都有鲜明的共性:一派断壁残垣、荒坏破败的模样,仿佛‘集体无意识’,千人一面。”为此,王世国先生也为“丑书”点出了方向:“一个时代的书法家应当以自己的笔墨传达和表现出时代精神。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书法家能否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刘勰)’创作出给人以美感、让人看了心情愉悦而不是令人作呕的书法作品。”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姜寿田书法作品)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王世国书法作品)


朱中原先生对于大众对“丑书”的审美偏差给予了恰如其分的分析:“即使是专业书法圈人士对于书法的理解和认知都会有不同和偏差,并不是成为专家之后你的审美判断就没有任何问题了,更何况对于并不太懂书法的普通大众,出现差异性的认知实属正常。不要说没有多少传统文化积淀的社会大众,就是有很深国学功底的大学中文系教授和博导,科学家,也很多都不懂书法。所以,对于社会大众不懂书法,不必苛求。”关于如何更好地提升大众的审美水平,朱中原先生给出了如下建议:“其实提高书法审美没有那么复杂,就是按照古人的私塾教育方式学习,必须要先入门,先摹后临,掌握基本的书法笔法,不管是大众还是专业人士,都要打好书法的基本功,所谓的基本功,就是掌握笔法。笔法不对,书法等于零。如果说有捷径的话,以古人为师,就是最好的捷径。除此以外,别无他途!不过,这里所说的以古人为师,并不单纯是我们通常说的临帖,更重要是最大程度还原古人的书写方式。”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朱中原书法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陈洪武也注意到了大众舆论对书法现象的种种评价。他认为:“书协对于书法审美与大众书法的普及需要自我反省,应该建立有效的宣传通道。”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陈洪武书法作品)


什么是“丑书”?如何评价“丑书”?普通大众眼中的“丑书”无疑包含着“江湖杂耍”和具有艺术创新的“丑书”,而书法圈内眼中的“丑书”无疑是剔除了“江湖杂耍”。只不过,如何分清“江湖杂耍”和“艺术丑书”,恐怕书法圈内也还是没有形成共识的标准。不管怎样,2018年的“丑书”横闯江湖已成定格,沃兴华自己说“丑书是俗书的天敌”。看来,对“丑书”更深入确切的评价恐怕还得留给未来。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本文作者刘寿堂书法作品)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刘寿堂,江西赣州人,现居东莞。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友声书社社员、岭南书法研修学院副院长、东莞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黄品功书法艺术工作室导师、《书法界》《岭南书法通讯》特约编辑和撰稿人。师从著名书法家、理论家、批评家郑荣明先生。)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丑书”横闯书法江湖(2018中国书坛年度观察系列之十二)

关注艺寿堂(翠竹轩)头条,请扫二维码!欢迎转载,敬请著名作者,感谢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