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李戴的“空城計”,該還歷史真面目了


1 羅貫中以假亂真


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流傳了數百年。但其中一些事實被羅貫中加以改編,甚至張冠李戴了。


張冠李戴的“空城計”,該還歷史真面目了

羅貫中

只因劉備是漢朝後裔,被奉為“正統”和正義一方,羅貫中於是“揚劉抑曹”——曹操在他書中是永遠的“黑臉”,一直被他當做挾天子令諸侯,無惡不作的“亂臣賊子”,所以書中的他完全是反派壞蛋,必然做盡壞事,好事沒他的份兒。

其實,曹操此人並非一黑到底,也不是個頭腦簡單的魯莽之人。他既有殺伐果斷心狠手辣的一面,也有聰慧過人機敏靈性的時候。

諸葛亮作為蜀國軍師,則被羅貫中描繪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他把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一些事也放到諸葛亮身上——比如說人們最為熟悉的“空城計”:


張冠李戴的“空城計”,該還歷史真面目了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

諸葛亮當時屯兵於陽平,他把部隊都派出去了,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城中。這時忽聽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攻城。諸葛亮虛懷若谷臨危不懼,他一方面傳令大開城門,還派人去城門口灑掃;另一方面他自己則登上城樓,面容平和端坐彈琴,態度從容琴聲不亂。司馬懿率軍來到城樓下,見此情形心中頓生疑竇。他判斷城中必有伏兵,因此再不敢貿進,堅決下令退兵。

實際上呢,諸葛亮並沒有做這件事。三國時代“空城計”的主角卻是曹操,時間也要向前倒退39年。

有人追溯歷史,說空城計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用過。但我覺得相距甚遠的歷史,羅貫中未必查找那麼仔細,他更應該從同時代就近找案例吧?

2 史書記載的背景

根據《三國志.魏書》和《資治通鑑》記述,當年曹操與陶謙決戰奪取徐州的時候,後方出了大亂子——好哥們兒陳宮和張邈背叛了他。

張冠李戴的“空城計”,該還歷史真面目了

陳宮

張冠李戴的“空城計”,該還歷史真面目了

張邈

據說,陳宮是因為看到曹操殺了張讓一家頗感氣不過,覺得這廝不值得再追隨下去。張邈呢,則是因為袁紹屢次讓曹操殺了他。雖然曹操一直不允,但張邈心裡天天擔驚受怕呀。畢竟袁紹那會兒還跟曹操好著呢,官渡之戰還是沒影子的事兒。張邈想,這兩個大佬曾經是好得幾乎穿一條褲子的發小,說不定酒酣之際一句話就要了自己的小命…….

這兩人自知沒本事與曹操作對,於是就想借助呂布的力量。呂布這人誰都知道有勇無謀,是個有奶便是孃的“三姓家奴”,很容易受人指使,三句好話就把他說暈了。

恰好這時呂布才從袁紹那邊過來,因恃功倨傲被袁紹趕走。二人急忙對他好一頓恭維奉承。呂布這個愣小子頓時被二人吹捧得飄飄然,感覺自己拿下曹操輕而易舉,於是欣然答應。

張冠李戴的“空城計”,該還歷史真面目了

荀彧

張冠李戴的“空城計”,該還歷史真面目了

程昱

於是,陳宮和張邈公開反叛曹操,迎接呂布擔任兗州牧,且唆使兗州大部分郡縣倒戈。幸好有荀彧和程昱在後方積極為曹操運作,才使得鄄城、範縣、東阿這三個縣仍在曹操手中。曹操回來後激動地說,謝謝你們,我差點就無家可歸了。

曹操與呂布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戰鬥。有一回曹操差點被呂布手下的士兵活捉。

3 真材實料的“空城計”

古代戰爭,軍中糧草是大事。某一天曹操把部隊派去收割麥子。此時,呂布卻來攻城了。曹操一看心中不免大吃一驚。但他很快就穩住情緒計上心來(也許他此時想到了春秋戰國時的空城計)。

呂布率軍來到城下。他看到城門大開,裡面的軍士們嚴陣以待。城樓上曹操安詳穩坐,身旁竟是一群花枝招展的女眷。他一邊狐疑著,一邊又向城外望去。只見西邊有一條大堤,南邊有一片茂密的樹林。他懷疑曹操一定在這裡有埋伏。於是對部下說:曹操多詭詐,我們不要進入伏擊圈。然後下令退兵十餘里。

這才是三國年代裡貨真價實的“空城計”。

張冠李戴的“空城計”,該還歷史真面目了

曹操

張冠李戴的“空城計”,該還歷史真面目了

呂布

這一事實告訴我們,曹操並非魯莽衝動之人。關鍵時候,他還是很會動腦子的。

話說呂布回去之後,第二天再次前來挑戰。這時的曹操才布兵排陣,把自己的一半士兵埋伏在堤後,另一半的士兵暴露在堤外。當呂布軍隊逼近時,曹操先命堤外部隊挑戰。兩軍廝殺一陣後,堤後伏兵登上大堤殺出,步兵與騎兵一齊衝鋒,大破呂布的軍隊。

之後,呂布不得不向東到徐州投奔劉備。他和陳宮以及張邈最後都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一千多年過去。因為《三國演義》的流行,我們不知有曹操大戰呂布的真“空城計”,卻只知諸葛亮大戰司馬懿的假“空城計”……

現在終於真相大白。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右上方關注我——虞思桐

******

如果你想知道有關三國和曹操的真實故事,不妨看看下面這套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