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自從倭國“白江口之戰”戰敗後,對大唐朝開始畢恭畢敬,再也不敢造次,倭國為了積極,吸取唐朝文化,先後多次派出,龐大人數的使團,學習唐朝的制度和文化,即著名的“遣唐使”。

倭國政府不斷,派人到唐朝學習,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團,成員多達百人以上,各行各業從業人員皆有,全方位學習大唐帝國。

有時人數甚至達六百有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華夏民族,與倭國大和民族,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

唐朝的諸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建築形態、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通過遣唐使們傳入倭國,對倭國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學習唐朝的數百年間,倭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城市奈良、最早的銅錢“和同開珎”、第一部成文法典《大寶律令》、第一部“真名”字典《篆隸萬象名義》等都是仿唐朝而成,倭國的政治文化,幾乎全是唐朝複製品。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據說倭國使團,每次皆隨船攜帶有,大批本國的奇珍異寶,乃是受倭國天皇所託,以上貢於大唐天子,可謂是價值連城。

大唐乃禮儀之邦,朝廷規定以禮相待外國使團,由於使團屬於外來使者,使團登上大唐國土之後,當地官員皆會好生招待,並安排他們食宿,隨後再上報給朝廷。

朝廷批准後,會先讓使團主要領導成員,包括大使、副使及判官、錄事等,入長安覲見大唐帝國皇帝,地方官員再規劃安排,他們到長安的行程,並派兵同行,以確保使團成員人身安全。

而使團多數人,一般會先留在登陸時的州府,隨後分批入長安,或在大唐各地考察和學習。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貞觀”,是指大唐帝國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貞觀元年”既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執政的第一年。

太宗分天下為十道: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和嶺南道。

河南道轄有一府、二十九州,共一百二十六縣,海州隸屬於河南道,乃二十九州之一。

海州作為古海港,乃是當時唐朝最大港口城市之一。

海州乃是“長安”之東最便捷出海口,地理位置絕佳,交通發達對外貿易頻繁,很多外國使團,都選擇在這裡登陸。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此時海州刺史,為鄂州江夏人“李邕”主政海州,是這裡的地方官,管理此地軍政日常事務。

此人有惡習貪圖享樂,喜好貪財,吃喝嫖賭樣樣俱全,平時待人攝威擅勢,時常為了聚斂財富,大肆搜刮地方豪紳錢財,且魚肉當地百姓,並向求官者收取賄賂,且老奸巨猾心機深重,可謂兇狠至極,又膽大妄為,實乃心狠手辣之人。

且收養罪大惡極的,亡命之徒達數百人,其中不乏民間武林高手,平時皆以門客自居,數量眾多的門客,行為與地痞流氓之輩無異,時常仗勢欺人,對當地百姓加以欺負。

海州刺史李邕,還勾結地方海盜,進行各種形式的海上劫掠,積累橫財無數,遇到反抗他之輩,皆都殺人滅口,實屬危害一方的貪官汙吏。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每次倭國遣唐使,基本都是通過海州港登陸,然後才徑直西去長安,長此以往當地人,逐漸皆知一個事實,那便是每次倭國人前來,都會隨船攜帶眾多珠寶金銀。

這一次,登陸船隊又是倭國使團,他們乘坐著十艘大船乘潮而來,並已經陸續靠岸。

消息傳到海州府衙,海州府總管李霸天,隨即彙報於李邕道:據府內密探稟報,此次登陸倭國船有十艘,每艘船裡皆裝載,數目龐大的奇珍異寶,並比以往更甚,可謂價值連城,如能設計謀得此些寶物,下半生定當衣食無憂,就算每日大肆揮霍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隨即總管李霸天小聲耳語,告知他得此寶之法,李邕聽後欽佩讚許至極他所提之謀略,頓時喜笑顏開,連著幾聲喜眉笑目,自言自語道:“甚好、甚好、甚好......”。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此次倭國使團成員達五百人之多,還聲稱攜帶有,倭國天皇的親筆書信,要西去長安覲見,大唐帝國皇帝。

海州刺史李邕,遂依據相關法規流程,將倭國使團成員,全部悉數安排到,當地擁有高圍牆的“海州會館”,船上未讓留有任何看護,十艘大船看護之人皆換為唐人。

海州會館位於朐山腳下,雖不似宮廷內飾裝的那般奢華,但卻也是雕樑畫棟、富麗堂皇,乃逍遙自在之處,實乃青樓妓館也,庭院內屋佔地極廣,能容千人娛樂玩耍而不擠抗,院裡房間數達千間,晚上屋內燭光燈火輝煌,千間燈火燦若繁星,是達官顯貴、風流才子時常光顧的地方。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海州會館門口,街道兩旁是茶樓,酒館,當鋪,作坊等商鋪應有盡有,街道向南北兩邊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較寧靜的郊區。

以高大的海州會館“鴛鴦樓”為中心,兩邊排屋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修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

寬闊的大街上日夜行人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騎著毛驢逛街的,有駐足觀賞山景河景的,人聲鼎沸、魚龍混雜。

無數文人墨客、風流雅士,置國事於不顧,每日皆來往穿梭於驛館,整日吃花酒,作豔詩,男子都想在此留有足跡。

天色漸漸晚了,薄暮的夕陽餘暉淡淡地普灑在,紅磚綠瓦與那顏色鮮豔的,樓閣飛簷之上,給眼前這一片,繁盛的海州城晚景,增添了幾分朦朧和詩意。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海州會館內,除有表演絲竹管絃、輕歌妙舞以及,陪酒的眾妙齡女子外,還有一位才貌雙全、見多識廣、能言善道的女主持人,當時被稱之為“都知”,名曰孫知雅。

只見孫知雅才貌雙全,秀目粉靨,身材高挑,纖細的腰身,頗為婀娜多姿,且能熟練運用倭國人語言,能與倭國人流暢溝通。

在海州城內,能找這般容貌口才,且善知倭國語言者屈指可數,實如大海撈針,故李邕才讓她,脫穎而出擔此大任。

除了容貌舉止,能豔壓群芳,且口才絕佳,善於周旋於各類不同品性,客人之間運籌帷幄,且時常講點香豔笑話,或者把館內曾發生過的,豔醜羞答之事告知眾人,以增加活躍,整個場子的氣氛,倭國人笑的是前仰馬翻,其樂融融。

孫知雅能使,參會者皆大歡喜,且她能說會唱,善詩知文,博古通今,八面玲瓏能對各類人,面面俱到顧及眾人周全,出眾語言能力能鎮住全場,全在於她的才識與靈慧。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因李邕包了海州會館全場,且笑臉相迎,對使團成員殷勤好生招待,奉上山珍海味美酒佳餚,還有當地妙齡女子相陪,並表演歌舞以助興,把使團成員伺候得是非常周到,還安排他們,觀看本地戲曲:“淮海戲”。

倭國使團成員,會館內聽妙齡女子吟詩唱曲,看女子跳舞彈奏,與姑娘們喝酒愉快玩耍,讓茫茫大海漂泊數月,心情非常低落的成員,倍感驚喜欣慰,彼此間玩耍的非常盡興。

聽異鄉大唐女子孫知雅,用倭國語言道出,那些知人間冷暖,也懂愛恨情仇的話,那是多麼美好的記憶,人生得意須盡歡,頓感人生是多麼順意,眾人內心已達巔峰之態。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對得此盛情款待,使團成員受寵若驚,有些成員追憶往昔,受苦受累時候,與現今對比之差別甚大,面露傷感之態。

其中有人從未,有過此體驗,竟然觸景生情感激涕零,喜極而涕,故使團成員未有生疑,並未有防範之心,只知享受此刻歡愉,而陶醉其中,無知愚昧的感動,無法讓加害者良心發現,去回心轉意,拯救受害者的生命,只是待宰的羔羊罷了。

殊不知中國古代,官場文化博大精深,無事獻殷勤非善意也,遣唐使們全方位,研學大唐近二百年,卻對與人處世的精髓並未略知,古井無波奈何雨落乎,暴風雨前片刻寧靜,難料未來兇險。

每次渡海數月前往大唐,均經歷九死一生,遣唐使們,為倭國發展壯大貢獻頗多,曾經漠視個人生命的珍貴,如遇不測最終,只能選擇無奈的逝去,如今得此盛情,竟對未來美好生活,無限嚮往之。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時辰已過良久夜已深,倭國使團成員,大部皆已喝的醉氣醺醺,有人已經不勝酒力,歪歪倒倒站立不穩,看似悉數皆酒足飯飽心滿意足。

隨即海州刺史李邕下令,用鎖具把入口大門關上,禁止他們隨意出入,如有倭國人起疑問起,就謊稱是為他們人身安全著想,因他們所處異國他鄉,以防止有歹人夜間行兇。

此時眾人皆沉浸在,酒香美色歌舞昇平中,只見滿桌“觥籌交錯無虛妄, 推杯換盞訴真衷”,眾人對此處境滿眼竟是不捨,哪裡還有人在乎船上之物。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當晚李邕派海州府,總管李霸天攜家丁、門客、族人等一批他信任之人,乘著夜色悉數,將十艘船上的珍寶,皆轉運到偏僻之處收藏起來,隨後將船開到離岸邊甚遠的深海中,逐一擊破船身,把十艘大船皆沉於海中。

次日五更天剛過不久,天才矇矇亮而已,李邕既派人到驛館謊稱:“昨晚巧遇百年,未曾遇到的大風暴,掀起滔天巨浪不斷衝擊海岸,今日再看船隻悉數皆失蹤,派人苦尋良久,均未得見船之蹤跡,目前船已不知去向”。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聽得海州會館裡的,倭國遣唐使們面面相覷、目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眾人心裡雖有疑惑不解,但並未有人敢反駁查因。

礙於忌憚大唐帝國的國力,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選擇默默承受,在時光的縫隙中傾聽來自靈魂的聲音。

現今倭國使團在大唐國土上,只奢望力求自保一行人的性命,沒有什麼能比生命瞬間逝去,而讓人黯然神傷的事,自是不敢再提任何要求。

只能老老實實地,呆在驛館之中從長計議,使團領袖阿諛奉承於李邕,且對他言聽計從,一切聽從他的安排,倭國人悔恨懊惱不已,真乃“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李邕隨即草擬一封充滿謊言的奏章,立馬派人快馬加鞭到長安,向皇帝呈上奏章:“稟聖上,海州刺史李邕,在此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數日前,海州地界到來倭國使團五百人有餘,擁船十艘,李邕見之秉承大唐乃禮儀之邦,遂安排驛館並奉上酒菜款待之,但半夜巧遇大風暴,掀起滔天巨浪,船皆破損下沉,臣不才,不知如何是好,忘聖上定奪”。

接到李邕奏章後,朝廷未有怠慢,沒過幾日便回覆道:“對因此事遇險倭國使者深表同情,命令李邕為使團,購置尋找足夠數量大船,以備使團成員回國,每人按官職逐一均派發,數量可觀的盤纏,備足夠糧食、足夠淡水,派善習水性者護送倭國使者回國”。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李邕接到聖旨後,與海州府總管李霸天研習良久,發現有兩處疑點:其一,朝廷並未有調查,此事真偽的意願,其二,朝廷並未有提,讓倭國使者入到長安覲見聖上。

此時李邕大喜過望,感慨真乃天助我也,遂與總管再生一計,準備殺人滅口以絕後患,讓此事永無真相大白之日。

隨後,李邕搞來數十艘大船,又集合本門五百餘名,善習水性且心狠手辣的亡命之徒,把弓箭唐刀等武器皆暗藏於船艙底部。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出發前,亡命徒們向李邕辭行,李邕說出數番意味深長的話來:“此番前去日本國,海路漫漫甚是遙遠,風高浪急提心吊膽來去需數月,船上生活極其,枯燥無味且擁擠不堪,滿心滿念時刻,擔心船的安危,需祈禱風平浪靜,才能平安歸我大唐,如使團突遇不測,爾等可早日榮歸”。

故此特批,你們此行可見機行事,做事時可自行決斷,切不可茫然不動腦筋,爾等妻兒老小還在家等待,切不可渾渾噩噩拖許久時日,以命去搏擊大海數月,事成之後每人到手賞金,足夠下半身衣食無憂。

亡命徒們當然知其意,故互相對目相視,個個露出奸詐狡猾的笑容,數人惡狠狠地做出,刀抹脖子的手勢,心裡磨刀霍霍,默唸著終於可以大開殺戒。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倭國使團也甚是倒黴,未曾想碰到心狠手辣,老謀深算的海州刺史李邕,歷經數月九死一生的海上顛簸,千辛萬苦才來到大唐。

未曾想大唐皇帝未見到,也未學到任何技能,連海州地界都未出,船卻無故失蹤,所載珍寶皆如人間蒸發般消失了蹤影,而如今又被打發回國,實屬鬱悶至極,但卻也無可奈何,來的可是大唐帝國,感慨弱國無外交。

倭國使團的成員嘀嘀咕咕,全員悉數非常不情願地上了船,此次大唐之行感覺似如笑話,設想無數方案以對危機,卻遇此未料之事,此時此刻才如夢方醒。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啟程後,船隊在海上走了數日,某夜月黑風高、風平浪靜之時,五百餘名大唐亡命徒拿出武器。

趁那五百餘名倭國使者,酣睡中沒有防備,全部將其捕殺。

隨後,將他們的屍體全部沉入海中,然後掉轉船頭,回了海州。

最後李邕未曾想,此事終究還是,紙包不住火暴露於世,因罪大惡極,李邕與兇手最後,悉數被朝廷處以極刑,於午時三刻之時,斬殺於朐陽門外廣場。

此事差一點形成重大外交事件,經過此事往後,倭國朝廷於次年,正式宣佈停派遣唐使。

而且每次遣唐使耗費巨大,加上路程艱辛,始料不及的危險無處不在,令使臣們視為畏途。

況且倭國經過遣唐使們,二百多年的吸收,移植大唐帝國文化,已基本上完成改革,為倭國後來崛起,奠定了夯實的基礎,倭國崛起指日可待。

連雲港大唐朝刺史海州城內設宴款待日本遣唐使

作者:午時一刻家居,序言:未完待續,預知下回,請持續關注頭條號:午時一刻家居,作者費時記錄整理古時海州地區傳說,把此地風土人情展示於當下,不渲染鬼故事嚇人,只想展示古海州的璀璨文化、源遠流長(此成語出自唐代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誌銘》)人傑地靈、群賢畢至的風采。讓作為古海州地區百姓倍感無限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