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操盤手弓偉的交易感悟--(轉自守拙對衝研究)

中國第一代操盤手弓偉的交易感悟

在2000年之前炒手圈子裡,第一個五年是弓偉,第二個五年是何俊,第三個五年是553。

從哲學角度,弓偉的10條感悟:

  1. 要麼缺心眼,要麼死心眼,這兩者容易成功。

  2. 主觀、客觀、必然,絕大多數人都想把這些全照顧到再做決策,因此絕大多數的決策都在市場中失敗了。

  3. 分析師一直都在分析,就是沒有行動,於是沒有成功。所以,分析師要成為操盤手很難。

  4. 對有些人來說,黑天鵝的反面,就是巨大的利潤。

  5. 一些讓人成功的道理,簡單而明顯,但是很多人即使聽到、看到,就是做不到。於是很多人的成功,讓人覺得很神秘;很多人的挫折,在外人看來,很可笑。

  6. 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要看你的定義有多長。所以,活在當下。

  7. 很多時候,交易員想的、說的和所做的,相差萬里。

  8. 當一個人生活艱難的時候,只能到低檔菜市場買菜,質量沒法保障;生活好了之後,就會到高檔超市買菜,上當的概率就會很低。所以,窮人總是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9. 人的情緒處在一個持續喜悅的狀態中,若被擊中痛點,會瞬間崩潰。所以,在短時間內賺了大錢之後,非常危險。

  10. 認清一個市場或一個品種背後真正的受益者。

  從具體的交易方面,弓的12條交易感悟

  1.我個人把交易看作是一種工具的運用,交易的成敗取決於對工具使用的熟練程度和工具的種類多少。

  我個人把交易看作是一種工具的運用,交易的成敗取決於對工具使用的熟練程度和工具的種類多少。

  “熟練程度”就是我們說的交易技巧與能力,每個人的差異很大,甚至一個人在不同的交易時間也會不同,人們常常引用“木桶理論”,盛水的多少取決於木桶最短的一塊木板。交易方式中的缺點就是短板,交易者唯有不斷修正短板,才能讓自己的交易離成功更近。

  2.能夠收穫到什麼樣的果實要看你手裡有多少根竹竿,最長的那根竹竿又有多長,我們且稱其為“竹竿理論”。

  去果園裡打果子,能夠收穫到什麼樣的果實要看你手裡有多少根竹竿,最長的那根竹竿又有多長,我們且稱其為“竹竿理論”,和前面講的木桶理論截然相反。交易品種就相當於竹竿,而盈利就相當於果實。

  3.在大的市場波動面前依舊能夠保持自己對市場的客觀分析,對自己的判斷與決策有充分的信心執行。

  4.資金分配主要是要把握好度,我不總是簡單遵從一種資金分配模式。

  對於一般的交易機會,我會把槓桿比例降下來。市場連續幾天都出現明確的突破行情,我在這些交易上都是重倉出擊,但走過一段時間以後,還是要把槓桿比例降下來。

  我認為交易的風險來自兩個方面:槓桿比例與持倉時間這兩個因素,它們是乘數的關係。很多時候,我們做出的判斷在特定條件下是準確的,但是因為"不確定性"的存在,隨著持倉時間的延長,越來越多新的因素會插入進來,干擾我們判斷的結果,所以在我的策略中,我會有意識地縮短持倉時間來規避不確定性對我的影響。

  5.我遵從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並非每一次可能的交易機會都會讓我不放手,“放棄”有時候意味著更多選擇的機會。

  6.我不預測不僅因為市場不可能預測到每一步,更因為預測只能讓交易者失掉客觀性,失掉平常心。

  7.無論交易機會還是分析方法,對於交易而言,他們的選擇都非常重要。

  8.懂得尊重市場,能夠做好充分準備,正確看待取捨關係的人,就可以看作是一個合格的交易者。

  9.目前為止,我沒遇到過什麼交易系統可以長期地幫助交易者盈利,交易的最好方式一定是變化的。

  10.交易其實跟其它生意是要求專著和投入,它需要的時間/精力投入絕對,不比其它的生意少,道理就是這樣。

  11.投資是很貼近我們生活的東西,應該說是一種常態,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成功投資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理論。

  12.成功的交易者不神秘,他們只是做得更多、更久、更熟悉所作的事情而以。

  一、要懂得尊重市場

  學會與市場進行信息的互換,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市場。這是首要的也是必須的。

  有很多朋友問我對市場的看法,明天黃金會怎麼樣?歐元會怎麼走?我通常都回答:"我不知道!",這並不是我有意藏寶,而是真真正正地不知道。我不預測不僅因為市場不可能預測到每一步,更因為預測只能讓交易者失掉客觀性,失掉平常心。

  我遇到很多交易者都會因為預測市場,為了捍衛自己的面子而失掉靈活心態,最後遭受虧損。這些見證時時提醒我停止預測,等待答案的出現。我們常講的順勢交易也是建立在心中沒有主觀定式的基礎之上,一旦你有了對走勢的主觀預期,那麼無論交易計劃還是止損控制都難以保證正確執行。

  二、為各種可能做好充分準備

  就像我們做學生時老師跟我講的,一次測驗的超常發揮,往往是我們對這門課程所做的考試準備已經非常充分了,而非能力突然提升所致。這在交易中同樣適用,多變的市場中,如果交易者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都瞭然於胸,自然也就會取得驕人的業績了,我喜歡交易也是因為它給了我不斷學習的機會。

  三、有舍有得,有所為有所不為

  對取捨的正確認識。無論交易機會還是分析方法,對於交易而言,他們的選擇都非常重要。從辯證的角度來看,當你從100個當中選擇1個的時候,就是放棄其它99個,因而我看待選擇,不選才是更多的選擇。懂得尊重市場,能夠做好充分準備,正確看待取捨關係的人,就可以看作是一個合格的交易者。

  在交易中,人性的貪婪會膨脹起來,大部分交易者都抱有不切實際的盈利預期。我的經歷讓我有機會見識很多頗具財力也非常聰明的交易者。他們寄希望期貨市場能讓他們一夜暴富,可是最終都兩手空空地從這個滿是機會的市場離開了。前一段炒得沸沸揚揚的萬科總裁王石也講過:超過30%的利潤萬科不做,因為國際上同行的平均利潤水平也如此。萬科懂得放棄不切實際的利潤預期,通過長期經營在市場中做大做強。交易的利潤也來自長期穩健的積累。

  關於利潤預期,也可以用"守株待兔"理解。很多交易者在過去2年的非常態市場獲得了超額收益,在樹下等到了一隻兔子,於是期望在後面的市場裡還能等到這樣低風險的容易的收益。我認為投資者在熊市入市反倒是好事。經歷了艱難的市場才會讓投資者對這個市場有個合理的預期。

  傳統生意裡常說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面對商業機會,有時候減法更重要,要懂得選擇。交易中的誘惑很多,太多似是而非的機會,這需要交易者做個選擇,不要貪多,要選擇更有把握的,確定的交易,避免意外情況發生。

  四、需要修煉心法

  交易的技法是容易學習的,但是交易的心法就一定訓練才能把握。舉個例子,一名箭手站在崖壁上,挽弓搭箭,百步穿楊。在這個特定時空,箭術已經是次要了,如何立於千仞之巔仍能心若止水才是重點。箭術,師傅可以教會;但是安立絕壁的心法,惟有靠箭手自己透過日復一日地站在崖壁上慢慢領悟。交易也不例外,交易者長時間的實踐是必不可少的。

  五、懂得堅持

  交易和傳統生意差別不大,我的交易策略和模式也有很多是從傳統生意中汲取的營養,他們都不特殊,說出來都很平淡無奇,但是這些很平常的方法經過了我這麼多年的不斷驗證,沒有被淘汰掉,我用這些方法從多年的交易中存活下來,讓我更加堅信這些策略有存在的理由,他們就是值得我寶貴的沙金。例如,國內有很多餐飲業的老字號,名頭很響,但是你去他們那裡吃飯,總會覺得並沒有我們預期那般的與眾不同。他們的一些特色菜品,特色服務甚至在很多新興的餐飲企業也都能做到。但為什麼他們成為了老字號呢,其實就是很簡單的一個事實"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