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只招985.211大学的毕业生,属不属于招聘歧视,能去劳动局告吗?

湘辣丸子


企业只招985,211毕业生,不违法。企业只招40周岁以下的,不违法。企业只招男生,不违法。考公务员年龄要求35周岁以下,不违法。马上又要搞延迟退休到65岁,难道40岁到65岁之间的人就只能当保安或清吉工吗?我也想告状,可以吗?


558adys


我读的是一所非985.211的学校,毕业之后也是颇多的受到歧视,我来说一说我的经历吧。上大学的时候,没有感觉到自己有什么歧视的,因为兰州就一所985.211,兰州大学,而兰州大学确实离的比较远,所以也感受不到什么歧视,但是考研的时候就受到歧视了。

当时,我考了兰州大学的研究生,因为面试比较晚,就想着给其他985学校发一发调剂信息,结果看到只接受本科是985.211的学生,这条路就算完了。好在我顺利的通过了面试,考上了兰大的研究生。接下来的事情,让我们当时的学生才气愤,有一个还退学了。当时涉及到发奖学金的事情,先给保送生发,这个没什么问题,接下来是给985.211的学生发,发完之后才是给我们这些非985.211的学生按着成绩发奖学金。关键是那些985.211的学生里面有很多的是调剂生,这些人本应该放在最后的,结果比我们这些第一志愿的还要优先,就是因为他们是985.211的学生。结果我们这些第一志愿的考生,有一半没有拿到奖学金。

硕士毕业之后,扛了一个985硕士的皮,找工作容易了很多,结果在一次申请博士的时候,以为哈工大的老师和一位南方科技大学的老师,给我的回复是,你本科不是985.211,就算你申请也是过不了的,虽然他们的招生简章上面没有这样写,但是确是这样干的。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企业招人这一块吧,很多好企业确是只招收985.211的学生,这是一种歧视,你也可以去告,但是这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因为他们一般招人的时候会写985.211的优先,或者不写,而是等初步筛选的时候,把你刷掉。这些大公司都是有着很厉害的法务,不可能犯这样的问题。

企业为什么更愿意招收那些985.211的学生,首先可以降低成本,公司招人肯定都希望找到好的人才,而在中国只有高考是最公平的,也是最能反映人真实水平的。招985.211,他们收十个,可能有六七个符合要求。而其他的,招十个可能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这无疑中增加了成本。

其次,是在我去了兰大以后,有深切的感受。当时实验室有两个本科生,因为是生物专业,而且他们还是非师范,所以就业不好,那两个孩子都自学了计算机编程,有一个当时已经开始搞自媒体了。当时是2014年,自媒体刚要兴起的时候,我当时对自媒体一无所知,对互联网也不知道,我们被本科学校的教育就是每天做实验、上课,然后毕业去教书,思维僵化的不得了。我当时感觉到了我和他们在想法上的差距。他们认为互联网是潮流,他们要去干这个,然而,我身边一个班集体,六十个人没有一个人有这种想法。而且,他们在生物学教育这块更好,我们都是好多人公用一套实验器材,每个人操作的机会不多,然而,他们实验器材很丰富,本科生很多早早的就进实验室了。

其实,我们看看现在的互联网富豪们,除了马云和马化腾这两个一个杭州师范,一个深圳大学,不是985,211之外,其他的几乎全是国内和国外的名校毕业,你去看看美国,也是一样的。所以学历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但是如果你突破了这层枷锁,你的成就将会比他们更大。虽然现在实行双一流,但是985.211的影响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内还会在,我们唯有不断的提升自我的能力,才能挣脱别人给我们贴上的标签。


北望历史


不属于,只能说你要应聘的企业门槛高,门槛高的原因是企业筛选人员,毕竟毕业生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培养,他们肯定需要优秀的毕业生。


我之前去特训的时候,听到一个教官说,有个公司的老板带储备干部去特训,给他们最累最苦的项目,让他们去练,直到练不下去就是被淘汰的员工。


刚开始我是觉得老板挺变态的,还要折磨员工。但后来想了一下,老板做得是筛选,就是挑一些坚持不了的,半途而废的人挑出去,提高企业的筛选。

毕竟公司为了持久稳定的经营,肯定要需要能在公司干久的员工。


所以企业招985 211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属于筛选有培养价值的员工。

并不是说,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不好使,相对来说985 211大学的毕业生学习力和吃苦相对来说比普通大学的人好些,但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普通大学的学生不能吃苦,而是在概率上,985 211会比较吃苦些。


第二点,招聘没有歧视,是企业的要求。我之前大老远去面试,面试官没有见我,而是看到我不合适,就让我回家了,就没音信了。

我也不能说,他不录取我,我就告他,显然是不合理的。

你只是不适合他的企业罢了。


第三点,与其说,985 211大学的毕业生吃香,还不如好好努力,自学成才,找一家你认为有前途的公司,沉淀下来学习,争取成为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强的员工。

到时候你去哪里,企业都会欢迎你,毕竟你有才能,别在意一时得失,没有必要的。

加油吧!


职场人一谈


我认为第一、你这样的想法不应该有。第二、你有去劳动局告状的时间,有去这样抬杠的时间,我觉得不如好好的去学习提升一下自己,或者安心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一、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或者业务需要,会有侧重点的进行招工,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会招聘985和211的应届毕业生。一是因为这类大学的某些专业更加优秀,能培养出业务素质更高的大学生。二是招收这类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有助于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提升企业整体水平。三是招收这类大学的学生,更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有助于企业长远的人才培养和发展。企业这么做也是从长远着眼,储备后续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有助于企业潜力的提升,也体现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我觉得企业这一举措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谁不想企业越来越好,谁不希望自己的麾下有越来越多的精英人才。

不能狭隘的认为,企业只招收985,211类学生就是一种对其他非985,非211类学院的歧视,我觉得这种思想有些片面了,因为企业的招聘条件都是根据自身企业发展作为依据的,都是本着为企业负责的态度来招收人才。

你这样的思想有点偏激跟钻牛角尖了,我们都知道,去应聘某个企业从来都不是以自我意志力为转移的,应聘之路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觉得如果这家企业的应聘门槛较高的话,你就要选择一些符合你自身条件的企业作为应聘目标。

而选择去劳动局诉讼,我觉得是徒费气力,有那个时间,不如去好好的应聘一下其他企业。

二、有一些企业跟一些985、211院校有战略合作协议或者共同的课题研究,学术研究,或者产品研发,在某些领域有一些深层次的合作的话,企业会定向向这类院校招收学员。因为这样的学生在专业跟业务方面更加优秀,更加有利于企业的产品研发,或者更加符合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三、普通类高校。普通类高校的市场也很大,不是每家企业都要求招收985,211类院校的学生入职,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招聘门槛并没有那么高,据我所知,有许多企业的招聘公告都是要求招收二本以上院校,并没有特别注明985,211类院校,因此我觉得也不能一棍子打死,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问题,问题要视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视之,要分类看待,我觉得你也有自己的专业优势,有自身的特长,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这些长处,去有针对性的进行应聘,这样更有利于你的个人发展跟规划。


所以综上,我觉得你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你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宝丫


企业只想要男职工,属不属于招聘歧视,能去劳动局告吗?对于这个问题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答案,但对于企业选择982、211,属不属于歧视,好像会停顿那么一会,然后依旧给不出答案。

实际上劳动法并没有规定企业要对不同学历的人一视同仁,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歧视问题。具体以下分而述之。

劳动法不对学历高低进行非歧视保护,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个人能力,本就是选人的标准之一

劳动法对歧视的规定,仅包括“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这一条。这里面列举的内容,不包括学历和学校类别。

实际上想想就知道,如果学历和学校类别能被列入“歧视”,那企业还怎么玩?招一个人学历好点的就涉嫌歧视,求职者还上什么班,天天求职,天天去劳动局仲裁不是更过瘾?

再说了,如果会构成歧视,国家还特意弄出985、211,一本二本等等,不是公然告诉企业和广大求职者,企业可以对学历和学校类型进行就业歧视吗?这种规定,还真不可能有。

企业不是只招985、211学生,而是冲着此类型学生的能力进行必要的筛选

企业找人的标准并不是985、211,如果这样的话,面试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其他类型的学校学生,也不可能找到工作。实际上其他类型学校学生也有机会进入好的企业。

企业之所以选择985、211,是出于筛选成本的考虑。

一般来说,这些学校的学生,能够被学校选中,综合能力,至少学习能力是经过学校筛选的。准确来说是经过全民高考筛选出来的,他们已经被筛选过一次,企业再进行二次筛选,招聘效率和人才命中率无疑更高,能够极大的缩短招聘周期。

虽然一般学校学生,也有经过四年大学的学习,能力培养起来了,但整体比例偏低,企业如果直接从这些学校进行筛选,成本和时间的付出无疑很大,成功率也相对较低。这在以效率和效益为基准的企业里,是不被允许的。

当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一般大学的优秀学生也能够有机会进入好的企业。

所以不是企业一定要选985、211,而是他们普遍意义上较为优秀,企业会优先考虑。这就像企业优先选择本科,而不是专科一个道理。

个人能力强,才是王道,学校类型虽然重要,但不能决定一切

因此,学历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但也不能全部代表,企业最终选择的还是个人能力,能力强,一切好说。不强,985、211也顶不了多大的作用。

心态放平和,不要去抱怨企业为什么选择985、211,而不选择一般的学校,而应该多问问,985、211那些学生,究竟强在哪。

同时问问,如果自己不是985、211,那又应该如何努力,能达到和他们平起平坐,甚至被他们仰视的地步。



次等大叔


属于招聘歧视,但是你去告的话,基本没什么用。

歧视无处不在,你找老婆,非要找个漂亮的,那长得不好看的也喜欢你,怎么办?她可以去告你外貌歧视吗?有那个闲工夫,不如想着怎么去把自己打扮漂亮点,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

一些大型的企业,有这个实力去挑一些985、211的高校,这是很正常的,就好比,你有钱了,不会再去地摊上买衣服了吧?当然是去高档商场里买名牌衣服穿。虽然说地摊上有可能有好货,但是要精挑细选,可是,你现在有钱任性了,就不会再去浪费这个时间了吧?

那是不是非985,211毕业的大学生就没有出路了呢?肯定不是啊,你只是起点比这些名牌大学的学生低一点,但是不是真的能力一定差。如果你足够努力,不断学习进步,将来你有可能超越这些985、211毕业的人。

所以,有了那个闲工夫去抬杠,不如找到适合自己的起点,从现在开始加油干,争取把那些名校毕业生都比下去。


谭谈流程


企业只招聘985、211大学的毕业生不属于是就业歧视,常见的就业歧视主要是指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和健康歧视这三大类。

尽管我们常说英雄不论出身,但对于企业来说,招聘的时间和精力都受限制,如何更高效的找到合适的人才呢?学历就是一个很好用的标准,虽然学历并不一定代表能力,但是能在大致范围上帮助企业高效选人。

这背后的逻辑就是概率学的问题,普通本科可能10个人中有5个优秀人才,985、211学校可能10个人中有8个优秀人才,大专学校则10个人中有3个优秀人才左右。所以一些大的企业,收到的简历非常多,他们肯定是没有时间精力一个一个去通知面试和甄别,最简单高效的方法就是先从学历入手,进行一轮筛选,然后再进行后续的细致工作。

当然有的岗位专业技术性比较强,需要高科技的人才能胜任,这样对学校和学历的要求都是无可厚非的。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任何成本都要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不可能你觉得你能胜任这个工作,就会让你去做的。所以在企业招聘过程中,歧视有很多种,但是学历歧视不算在其中,主要还是性别、地域和健康这三种歧视比较严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是可以去劳动局告的。

所以题主不要太钻牛角尖了,就业本身就是双向选择的,不可能让你一厢情愿的。但是在实际之中,学历只是敲砖石,能力才是硬通货,所以如果学历不够,就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


村长谈管理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您分析、分享、分解

这个属于职称话题,本来不想回答,随便说几句吧,就当故事看看乐呵乐呵算了

211这个话题可谓历史悠久。其实这只是变相歧视的一种,社会上就是存在歧视链。



中国鄙视链

中国人最喜欢看不起别吃,大城市看不起小城市,小城市看不起县城,县城看不起乡镇,乡镇看不起农村。北京看你们都是外地人,上海看你们都是乡下人。

东城看不起海淀,海淀看不起朝阳,朝阳看不起昌平,昌平看不起顺义。。

比如大学教授,内心就是看不去高中老师,高中老师内心看不去小学老师。你让大学老师去当高中老师,基本没一个愿意的。


同样对于大学来说,清华北大毕业生内心就是看不起其他学校。可能他们嘴上说:都差不多,但是骨子里就是看不起其他学校。

同样道理,华东五校和人大自称一个团伙看不起其他高校,以此类推,强势985看不起普通211,普通211看不起非211。

为何看不起啊?

人家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高考成绩是680多,一般考上211的成绩600多,而一个二本的成绩是380多,人家怎么看得起你?



同样在清华北大,也存在鄙视链。比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是看不起其他学院的学生,为何?人家光华学生基本都是省状元。比其他学院分数高了20分以上。所以北大学生虽然平时狂的不行,但是提起光华学院,还的低下高傲的头。

就是北大的同一个专业的本科生也存在鄙视链,奥赛金牌保送的看不起国内比赛保送的,国内比赛保送的看不起一般考上额,河南湖北山东考上的看不起北京上海考上的。这些统招一批的看不起特招的,特招看不起自招的,自招看不起体育运动员。

技不如人被人鄙视,没啥可耻的。知耻而后勇。你要是二本能拿到哈佛大学的公费研究生,我相信北大清华学生肯定对你很崇拜。

企业为何要211/985,因为211,985都是最优秀的毕业生,学习好的学生,干活好的概率肯定高,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你说他们干活好,大概率没人相信。你说一个三本学生科研能力比清华北大强,那是个笑话。

我的建议

你告企业不要211毕业生,我建议你不如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高他们为啥当年不录取你,虽然你考了300多分,但是一样很优秀,告他们按照高考成绩录取学生就是歧视。

马云二本照样比绝大多数清华北大毕业生优秀,

马化腾也就二本深圳大学毕业的,照样比绝大多数清华北大毕业生优秀?


我觉得你可以好好的告清华北大他们为啥招聘老师必须要博士学位,还要海外名校博士学校,难道一个初中毕业生不能当清华大学教授?这是学历歧视,唯学理论,华罗庚不就是初中毕业嘛,干的挺好。清华大学数学家,大家就知道初中毕业的华罗庚。

各省选调生,不公平。

中国有个神奇的事情是选调生,就是不经过公务员考试直接录为公务员,尤其中 央部委机关只要清华北大,省级一般只要部分985,这是对其他高校的歧视。你去告他们中/组/部啊?告中 央啊。河南省选调生只要985和郑大,河大。不公平啊


狠狠的去告他们。另外他们为啥要本科生,不要专科生?难道中专毕业就差么?毛主席就是中专毕业,照样水平吊打来之北大的张 国 焘。

老铁们,看到这里点个关注,点个赞呗


高校专业那些事


说句很难听的话,985和211的毕业生的能力水平普遍来说确实比普通大学的要好一些,而且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直接通过学历筛选省时省力。有人总会用一些事实例子反驳,来证明普通大学毕业生也有能力出众的人,这是毫无意义的,一定要明白招聘这是一个概率问题,而不是个例问题,用人单位招聘很多毕业生,只需要要求大部分人能力不错就行,而不是找一个能力极其出众的人。

有一句话一定要知道,所有的500强企业都说学历不重要,能力更重要,但是他们招聘的时候只会去985和211大学。

最后再说一句,学历很重要!


yanhuibin2012


虽然这个问题已经提出很久了,但我看到这么多人说学历歧视不属于就业歧视就忍住还是要回答一下。

因为

原始学历歧视属于典型的就业歧视!

其中包括招聘信息中不得包括学习场所(即学校)和学习方式(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等歧视信息。

用人单位招聘自己可以有一把尺,即只招211或985,但不能说出来,也不能以此作为面试不通过的理由。

很多企业在用人时要求211或985。其原因除了部分是赶时髦的以外,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认为211和985的学生在较好的环境下接受教育,普遍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人在接受了系统的培训后能更快的胜任岗位。

看着很有道理,但其实是矛盾的!

社会中大部分岗位应用的都是通用技能。这些企业既然承认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出的好学生能快速胜任岗位,为什么不相信经受过更丰富的社会环境锻炼出的人才也能快速胜任岗位呢?

把歧视包裹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可恶至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