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步驟讓你穩妥應對侵權投訴

收到侵權投訴怎麼辦,三個步驟讓你穩妥應對侵權投訴

侵權案件時時有,最近好像特別多。有關注侵權信息的賣家應該也注意到了,3月才剛開始不久,侵權案件便如流水般向大家湧來,8案連發、4大品牌強勢發案、6大知名公司結盟發起維權訴訟……

三個步驟讓你穩妥應對侵權投訴

樁樁件件都來勢洶洶,讓人心生畏懼。古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避免被捲進侵權的漩渦,就得對侵權有足夠的掌握,才能從容應對。

商標侵權:未得到產品品牌官方的正規授權,擅自使用對方的商標或LOGO,便會存在商標侵權風險。

① 發明專利侵權:如果產品的結構、工藝等方法與別人的發明專利一樣,而賣家未經專利權人允許擅自生產銷售,則侵權風險高。

② 外觀專利侵權:相較於發明專利侵權,外觀專利侵權是一種更普遍更易被察覺的侵權類型,如一些產品的外觀設計或者包裝有類似之處,都有可能會存在侵權風險。

版權侵權:一般是指侵犯著作權,一般是和影視作品周邊等產品有關。注意:盜圖是常見的版權侵權。

1. 權利人向平臺投訴,輕則下架Listing,重則直接關店,凍結資金。

其實不管是輕還是重,一旦被訴侵權,就會導致大量庫存積壓,眼睜睜的看著貨物“爛”在倉庫中,損失慘重。此外,店鋪也有可能會留有侵權記錄,影響權重,一不小心就讓多年的苦心經營打水漂。

2. 被起訴侵權,法院下發TRO凍結資金或支付品牌方高額賠償金的風險。

此前,有報道稱賣家因為版權侵權,被罰4.5萬美金。據個別侵權賣家反饋,圖片是在某寶上搬運的。一張圖片便要付出如此昂貴的代價,可見一旦被起訴侵權,金錢損失便是最直接的代價。

侵權案件高發,後果又讓人難以承受,那我們該如何規避呢?積小特給大家獻上幾點建議,雖不能說可以絕對規避,但大概率能將侵權風險扼殺在搖籃中。

①選品注意自查

進行選品時,賣家應該調查和了解清楚自己選擇的產品,在上架前要進行知識產權預警分析,以規避侵權風險。

②瞭解產品的供應信息

賣家最好向工廠或供應商諮詢清楚產品是自主研發的,還是仿照別人的產品,或是在別人產品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升級的產品,更重要的是產品都供給了哪些賣家。

③注意貨源細節

供應商可能同時供貨給不同的賣家,導致在平臺上銷售不同牌子的同種產品十分常見。對於這類供應商,賣家應該一開始就溝通清楚貨源細節,並確認供應商是否是真正的專利權人。

④關注Listing的圖文

Listing圖文是侵權重災區中,要確保Listing裡的內容都是原創或者已經獲得了知識產權方的許可,不要隨意在產品圖片中添加非原創的Logo,也不要在Listing的文字裡填寫非自家品牌的品牌名。

如果不幸已經被訴侵權,賣家該如何應對呢?針對被訴侵權的不同方式,積小特分別給大家整理了不同的建議,供有需要的賣家自行選擇。

若是在平臺上收到侵權小紅旗,建議如下:

1. 通過平臺通知獲取侵權產品信息和投訴方具體的商標專利權或版權,分析產品是否真的侵權;

2. 若經專業代理人或律師分析,不構成侵權,可以進行申訴或者請律師介入處理;若確實侵權了,應迅速下架侵權產品;

3. 若店鋪被暫停銷售權,一樣可以根據平臺規則進行申訴來恢復;即使申訴不成功,還可以聯繫權利人和解撤回投訴或者聘請律師介入代理和解談判。

1. 通過平臺通知或律師郵件獲取侵權產品和案件信息;

2. 將平臺通知或郵件發給律師評估,對是否侵權、是否存在不侵權抗辯、案件進程、和解金標準等情況進行評估;

3. 綜合店鋪運營情況、店鋪凍結資金、和解或應訴成本、與其他正常店鋪的關聯可能性等情況,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和解、應訴或放棄。

侵權分析及判定具備一定的難度,建議賣家找專業代理人幫忙,再結合代理人的專業意見進行應對,會更有把握。

市場競爭激烈,千防萬防不如自己掌握主動權。想要遠離侵權風險,最好的辦法還是註冊商標、申請專利、登記版權,做好知識產權佈局,銷售自有品牌,才最穩妥!

怎麼樣,今天的知識你GET到了嗎

我是老白,一個深耕行業多年的專利人,希望帶給你優質的行業內容,解答未來創新世界的專利密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