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的悲劇:一人之力定清朝大局,卻被拋棄落下千古罵名

在明朝末年,曾經湧現過太多的高手,先不說當年大名鼎鼎的吳三桂,就說那個時代隕落的明朝將領袁崇煥,孫承宗,洪承疇,還有袁崇煥。這些人都是能夠影響一個時代的大人物,雖然比不過衛青和霍去病這些高手,但至少在明朝也算得上是排名前8的存在。但可惜的是這些名將們註定了沒法度過末日的危機,因為沒有人能夠像于謙一樣力挽狂瀾,他們要麼戰死沙場,要麼選擇了投降變節,例如歷史上的吳三桂洪承疇就選擇了投降。不過這裡也讓人覺得有些奇怪,當他們在明朝的那個舊有的體制之下,打了半天沒能扭轉乾坤,反倒是他們投降以後,卻展現了驚人的安撫能力和破壞力。吳三桂直接從山海關打到昆明湖,而洪承疇也由原先的楞頭青,直接變成了五省總督,安撫了整個江南江北,奠定了清朝一統天下的根基。

洪承疇的悲劇:一人之力定清朝大局,卻被拋棄落下千古罵名

吳三桂的下場我們已經知道了,被罵為漢奸叛徒,但也成為了王。可惜的是,這位洪承疇的人生經歷可能大部分人就不知道了,他雖然同樣被列為漢奸,但卻被自己的主人給拋棄了。他不僅在漢奸的泥淖裡面爬不出來,更是被乾隆皇帝定為貮臣傳裡面的甲等叛徒,為清朝打了一輩子,卻換來了一個內外不討好的下場。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下當年洪承疇的悲劇人生,來反思一下這位漢奸的人生教訓。

洪承疇的悲劇:一人之力定清朝大局,卻被拋棄落下千古罵名

在舊有體制裡面不得翻身的大臣

早在崇禎年間,洪承疇就表現出了驚人的能力,他以一個讀書人的身份參與了北方平定亂黨的大戰,雖說他手無縛雞之力,但對於戰場的適應能力卻極強,三下兩下就掌握了亂兵的禍亂之源,他直接上書朝廷,認為應該以5省總督的名義對亂民進行圍剿,讓他們逃無可逃,只能撞向槍口。結果皇帝聽取了他的建議,於是讓他和盧象升分別總督當時北方的所有的區域,讓他們一個往東一個往西拼命的圍剿農民軍。果不其然,洪承疇的確是有一套,他通過一系列的配合運作戰術,結果先是幹掉了李自成的前任老大高迎祥,讓他全軍覆沒,隨後又在潼關地區設立了埋伏圈,又把李自成的十幾萬大軍給幹掉,把他打的只剩18個人逃跑。

洪承疇的悲劇:一人之力定清朝大局,卻被拋棄落下千古罵名

但可惜的是,就算他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也難以突破崇禎王朝的困局,那些亂黨們先被滅了,後腳又崛起了,朝廷不斷加重的賦稅讓老百姓不堪重負,而洪承疇不斷也無法應對越來越壞的格局。最終他前往松錦大戰的時候,因為手底下人不聽指揮,吳三桂等人率先逃跑,讓他只能1萬人守錦州小城,最終被迫俘虜。一代名臣在舊有的框架之下,左支右絀難以殺出。

洪承疇的悲劇:一人之力定清朝大局,卻被拋棄落下千古罵名

變節之後的力挽狂瀾

在投降的清朝以後,歷經了眾多的磨合過程,洪承疇最終融入到了清朝的體系之中,但可惜的是,清朝政府只知道一股腦的往前面衝殺,而且皇太極在位期間一直對洪承疇保持著極大的戒心,洪承疇依舊在局外。不過在歷史記載中,洪承疇為皇太極指明瞭攻打北京城的方向,那就是先讓李治成等人打入北京城,然後藉著國內反李的那種情緒,再以幫助崇禎皇帝復仇的名義打入。這樣的做法既可以化解原先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衝突,又能夠以最大的力量削弱李自成的統治根基。在這樣的指導之下,皇太極迅速的找準了入主中原的出路,但他只是把洪承疇當成了一個高級顧問,用完就扔,並不給予他太多的權利。

洪承疇的悲劇:一人之力定清朝大局,卻被拋棄落下千古罵名

但洪承疇的計策是非常不錯的,八旗軍很快殺入了京城,並且聯合了吳三桂以為幫助崇禎皇帝報仇為由出征,在攻打李自成的過程中獲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可以說,雖然洪承疇並沒有得到重用,但是他的計策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皇太極去世以後多爾袞上臺,但多爾袞在政治上的謀略遠不如洪承疇,所以在拿下北京城以後,他自以為乾坤大定,開始搞了留髮不留頭的殘暴政策。果不其然,漢族老百姓雖然被征服了,但是要想來一個移風易俗的,那麼百姓肯定是不同意的,於是當時以江陰為代表的南方地區全部站起來反抗當年清朝的政策,清朝又陷入到了大海一般的戰鬥。這時候洪承疇又站了出來,提出廢除留髮不留頭的政策,並且大規模的推行穩定老百姓的治安,給老百姓土地輕徭薄賦的政策。在這一系列的政策的運作下,入主的八旗軍有了嚴格的治安秩序,而底層的老百姓沒有再遭到慘烈的襲擊,他們開始過上了有土地耕種,並且沒有了崇禎時期的那種不斷的苛捐雜稅的痛苦的生活

洪承疇的悲劇:一人之力定清朝大局,卻被拋棄落下千古罵名

按理來說,清朝的歷史已經算是穩定了下來,但緊接著,多爾袞在國家安定不久以後,再一次搞了所謂的留髮不留頭的運動,結果又來了一個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使得南方人心再次不穩定,於是又展開了一輪新的大戰衝突。又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洪承疇再一次出山穩定天下,結果又靠著他高超的運作能力,再加上恩威並用的安撫手段,結果使得南方再一次平息了下來,天下從此歸於一統。

洪承疇的悲劇:一人之力定清朝大局,卻被拋棄落下千古罵名

悲劇的結局

按理來說清朝能夠穩定下來,能夠入主中原,除了吳三桂的從龍之功以外,洪承疇的定鼎天下的運籌帷幄的功勞可謂是絕對不能被掩蓋。但可惜的是,歷史記載中,多爾袞並不怎麼認可洪承疇的人生,因此在分封天下諸侯的時候,他讓吳三桂成為了王,而且洪承疇的手下大部分都獲得了三等的侯爵或者是二等的男爵,但洪承疇卻只得了一個四等輕車都尉,更為悲劇性的是,他們還規定了這個爵位只能世襲四代。為了清朝,他殫精竭慮,安定天下,結果換來了一個連男爵的爵位都比不上的最低一等爵位,清朝算是把他用完徹底給扔掉了。

洪承疇的悲劇:一人之力定清朝大局,卻被拋棄落下千古罵名

歷史學家對此評價,洪承疇是一個亂世之中的大才,但可惜的是他沒有堅定的氣節,所以他雖然創造了巨大的功勞,但卻沒有得到雙方的認可,老百姓心目中把洪承疇當成了清朝的走狗,而清朝把洪承疇當成了沒有氣節的人物。再加上當時清朝始終不認可洪承疇的這種政治的軟化手段,雖然這樣能取得很大功效,但武將集團從來都看不起洪承疇。再加上滿清自入關以來都始終保持著傳統的習俗,那就是尊重英雄,英雄就是像吳三桂這種在戰場上從北殺到南,而不是像洪承疇這種,老是以一種看不懂的手段服軟天下,所以統治集團不愛洪承疇。除此以外,乾隆皇帝曾經給洪承疇定下了最後的定義,那就是奸臣,因為在乾隆皇帝看來,每一代朝代更迭的時候,人才固然重要,但是人們的氣節更重要,所以無論是對於本朝的安定還是對於前朝的認可,他們都不可能允許洪承疇的功勞的存在。就這樣,洪承疇立下千古大功卻成為了歷史的悲劇,這也是當時沒有氣節人的典型案例。因此總的來說,一個人無論多麼有才能,當失去氣節的時候,不僅老百姓看不起他,就連自己的主子也會否認他,洪承疇就在這樣的悲劇之中留下千古罵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