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柑橘芥壳虫用什么农药效果最好?

用户1239057861847


种植柑橘的人都知道在3--5月之间,芥壳虫只是需要重点防治的一种害虫,以免芥壳虫危害柑橘的叶片、嫩枝和果子。在柑橘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的今天,市场上可以防治芥壳虫的农药种类也多得数不过来,若要说哪几类农药防治芥壳虫的效果最好,荔浦青山在这里明确的说,没有防治效果最好的农药,只要根据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农药,采取交替用药的方法来防治芥壳虫,合格的农药都会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一、交替用药,混用要合理

如今防治柑橘病虫害不会单独针对某一类病虫害,在喷洒农药时往往会同时防治几种病虫害,这种情况下要想发挥出各种农药的药效,在购买农药时就要看清楚类型,要是酸性农药与碱性农药混用,不要说充分发挥药效,不失效就不错了。因此,在混配农药时,不清楚药性的农药,一定要看说明,不要将防治芥壳虫的吡虫啉、毒死蜱、噻嗪酮、氟啶虫胺腈、奥司劲、稳特等农药(单一农药的药效不明显时,可采取两种杀虫药混合的方法)与药性相反的农药混配在一起。

二、综合防治

芥壳虫喜欢隐蔽、温暖和潮湿的环境,那些树冠相对郁闭、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受到芥壳虫危害更加严重,清园时要改善果园通风透光的条件,再用石硫合剂或矿物油清园来降低芥壳虫虫口数量。

总之,芥壳虫是柑橘行业当中的一种常虫害,每年要想有效地防治芥壳虫,就要降低虫口数量,尽量采用交替用药方法降低芥壳虫的抗药性,这样在防治芥壳虫时才能充分发挥每一种杀虫药的药效。


荔浦青山


你好,我来给你详细解答关于你的防治柑橘蚧壳虫用什么药效果最好的问题。柑橘蚧壳虫是柑橘类水果种植中常见的一种害虫,根据柑橘品种不同,种植地域不同,出现的蚧壳虫种类不同。蚧壳虫种类大致分为矢尖蚧、红腊蚧、康氏粉蚧、吹绵蚧、桑白蚧、褐圆蚧、红圆蚧、草履蚧、龟蜡蚧、长白蚧等!蚧壳虫每年高发季节分别是在4、5、7、9、10月份,具有爆发快,危害大,难防控的特点。由于蚧壳虫繁殖速度快,有虫卵共存,一次防治是很难彻底清除,要多次用药才能虫卵兼杀,正常用药是第一次用药杀虫卵药剂同用,8到10天以后专杀一次成虫!常用的药有毒死蜱加噻嗪酮或者螺虫乙酯。如果温度低的情况下可以用毒死蜱加矿物油。





橙哥大力


您好!我是华哥的乡村生活创作者,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柑橘芥壳虫相信很多种植果树的朋友都比较清楚,芥壳虫一般的农药杀不了它,这就让很多的农民朋友特别的头痛,它们会全部寄生在树枝的树叶上面,这样就会导致树叶发黄,树枝也会出现枯萎的情况,甚至整棵树都会遭到芥壳虫的影响,那么柑橘树芥壳虫用什么农药来防治最有效呢?

一、杀扑磷

这种药物是专门杀这种芥壳虫的药剂,而且这种药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有效的,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这种药物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在喷洒药物的时候,味道会比较大感觉有点刺激。

二、有机硅渗透剂

这是一种很低表面张力的药物,只要兑入到农药中喷洒在果树的表面,渗透性是非常强的,而且能够渗透到植物的毛孔里面,让药效发挥得更持久一些,下雨或者是浇地的雨水冲刷也不会让药效失去作用,反而会一直长久。

如果柑橘树上出现芥壳虫就可以使用这两种农药来进行喷洒防治,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







华哥的乡村生活


防治柑橘芥壳虫用什么药最好?

1.柑橘芥壳虫用矿物油比较好。

2.柑橘芥壳虫可以用杀虫药。

3.柑橘芥壳虫比较难分清楚它的药效性。

4.柑橘芥壳虫它如果壳脱离叶面,它是真的有药效性了。

5.柑橘芥壳虫多的话会影响光合作用。

6.柑橘芥壳虫会导致树的生长。











新农人阿生哥


网友你好,防治柑橘介壳虫用什么农药好,很高兴来回答你,我就是一个二十年的桔农,钱是没赚到,但这个经验还是有的,每年的下半年六月份以后,就是防治柑桔介壳虫的时期,碰柑果实在拇指头大,用杀扑磷一千倍喷雾,一个月或一个月半,再喷雾防治一次,效果就扛扛的。


乡村微辣哥


柑橘蚧壳虫又名“介壳虫”,是柑橘生长期间出现的一类虫害,主要包括吹绵蚧、矢尖蚧及红圆蚧等。这些害虫常常导致树叶枯萎、枝条凋萎,甚至全株死亡。为了帮助农户们更好的防治柑橘蚧壳虫,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供农户们参考。

柑橘吹绵蚧:

生活习性:1年发生2~3代,以成虫、卵和各龄若虫在主干和枝叶上过冬。吹绵蚧发生时期因地而异。吹绵蚧常以孤雌生殖方式繁殖。温暖高湿为其适宜的气候条件。气温在20℃左右,湿度又高,为产卵的适宜条件,15℃以下产卵量显著减少。此外,霜冻、干热、大雨也不利于它的发生繁殖。吹绵蚧虫体小,它的传播主要是借助风力或随苗木接穗和农事活动。

防治方法:以生物防治为主,人工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1)修剪时注意剪除虫枝,集中烧毁。(2)吹绵蚧危害严重,面积较大时,应引种饲放澳洲瓢虫或大红瓢虫。释放时间:澳洲瓢虫以4-6月和9-10月为最好。大红瓢虫为4-9月,放虫树最好选择吹绵蚧危害严重、枝叶茂密、生长旺盛的树。放瓢虫的果园。在放虫后和吹绵蚧被消灭前,不宜喷药,以免杀死瓢虫。放虫数量,根据虫口密度大小而定,一般一个园区300-500株的果园,放虫量以50~200头为宜,各种虫态都可以投放,愈多愈好。一般放虫后1-2月,便可将吹绵蚧消灭。(3)在吹绵蚧发生面积不大,仅个别植株受害严重,若虫数量多又无瓢虫时,应进行人工处理或喷药防治。可用40%杀扑磷(速扑杀)乳油、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高氯啶虫脒1000倍;各药剂可混加95%机油乳剂300倍液防效更佳。

柑橘矢尖蚧:

矢尖介在南方柑橘产区1年发生3代。主要以未受精产卵的雌成虫和2龄雄成虫越冬。雌介不经交配不产卵,且越冬雌介在至产卵前发育成熟度一致,所以第1代幼介发生量集中,每年4―5月初当平均气温达到19℃,越冬雌成虫开始产卵,10月下旬日平均气温为17℃以下时停止产卵。一般在5月上旬、7月中旬、10月上旬出现3个高峰。矢尖介虫体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因此3年生以上柑橘长得较大,枝叶繁茂,田间已封行,湿度较大,尤其适合矢尖介的大量发生。

矢尖介是一种较难防治的害虫。因其发生量大,而且成虫体背有蜡质,常规药剂不易防治。常用的防治方法有:

1、生物防治

矢尖介等柑橘介壳虫的天敌多种多样,主要有瓢虫(俗称花大姐)、寄生蜂、寄生菌等。如瓢虫中的红绿黑瓢虫一生可以捕食2000头左右介虫,当介虫体软时,可以把介虫全部吃掉,当介虫体壁尖硬时,红绿黑瓢虫把介虫咬一个孔,头伸进壳内,吃尽壳内全部肉质,对控制介虫作用较大。黑绿红瓢虫的幼虫、成虫均能捕食介虫。能捕食介虫的瓢虫还有红环瓢虫、红点唇瓢虫、澳洲瓢虫、大红瓢虫等,这些瓢虫1年发生1~2代,大部分成虫在落叶、土石缝或树穴内越冬,翌年3―4月出蛰活动。介壳上常见到的寄生蜂有金黄蚜小蜂、软介蚜小蜂等。利用天敌昆虫消灭介虫的效果是一般用化学药剂很难达到的,故要保护这些天敌昆虫,使之防治害虫。

2、药剂防治

据多年的观察,对柑橘矢尖介防效较高的农药有以下几种:一是杀扑磷。40%杀扑磷1000~1500倍液对幼介的防效可达98%,并能杀死成介。但此药毒性较高,不可作大面积和多次使用,最好进行挑治,并注意严格控制浓度和次数,以免产生药害。二是松碱合剂。用3份松香、2份烧碱和10份水混合在一起熬制而成,呈强碱性。渗透力强,对矢尖介的介壳具有腐蚀作用。使用浓度为20-30倍液。注意不能和其他任何农药混用,不在某一部位过量喷药。三是乙酰甲胺磷。90%乙酰甲胺磷1500~2000倍液,喷用后1个月对矢尖介的防效在90%以上,主要用于防治低龄幼介,对成介防效较差。四是矿物油。机油乳剂用50-100倍液,防治低龄幼介,防效可在95%以上:用30倍的机油乳剂防治成介和高龄若介,防效也在95%以上。五是混合药剂。有机磷农药与机油乳剂混用后单独使用可增效2~5倍。用低浓度的机油乳剂(2%)与低浓度的有机磷农药2500~3000倍或100~200倍的苦楝乳剂混用,对矢尖介雌成介可取得90%以上的防治效果。这种混合剂不仅增效显著,而且对树体非常安全,并能减少对天敌的伤害,还可兼治其它介类、螨类、粉虱、蚜虫等多种害虫。混配方法是:将有机磷农药1份,机油乳剂50份,水2500份混配在一起,或将有机磷农药1份、机油乳剂70份、水3500份混配。可与机油乳剂混配的有机磷农药品种有:乐果、水胺硫磷、乙酰甲胺磷、敌敌畏、马拉硫磷等,但不能用高毒的有机磷农药如1605、甲胺磷等有机油乳剂使用。

柑橘红蜡蚧:

生活习性:红蜡蚧每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附着在枝条及叶背上越冬。越冬雌成虫于次年5~6月间产卵、孵化,繁殖量大,每个雌成虫一生产卵150~1137粒,卵期1~2天。在湖南隆回,5月中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产卵、孵化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末期。初孵出的若虫多在晴天下午爬出母体,迁移至新梢上,以当年生春梢上最多,二年生以上枝梢次之,当年生夏梢上的虫口较少。孵出的若虫大约活动半小时即固定下来,刺吸寄主组织内的汁液,不久便开始分泌蜡质,覆盖体背,此时嫩梢、新叶上布满若虫,犹如白色星点。以后随虫龄的增大,抗药性增强,蜡壳逐渐加厚加大,直至雌若虫老熟或雄若虫化为前蛹时为止。雌若虫为3龄,若虫期1龄20~25天、2龄23~25天、3龄30~35天,共计73~85天,于9月上中旬变成雌成虫,受精后开始越冬;雄若虫只有2龄,若虫期1龄20~25天、2龄40~45天,前蛹期1~3天,蛹期2~6天,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雄成虫寿命仅1~2天,交尾后即死亡,因此雄成虫在园中较难发现。调查发现,红蜡蚧刚开始仅局部发生,以后就迅速扩展,其发生为害程度与栽培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管理粗放,树势差,特别是树冠郁闭,有利于红蜡蚧的发生与为害。

防治对策:红蜡蚧具有分布广、食性杂、繁殖力强、抗逆性强的特点,防治上应采用药剂防治为主,结合天敌寄生蜂保护利用、剪除虫枝、加强肥水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①冬季清园,减少虫源。将树上的干枯枝及虫口过多的枝叶剪除,虫口少时可用手剥除越冬虫体,集中烧毁,然后对树冠枝叶周密地喷施松碱合剂8~10倍液或30%松脂酸钠水乳剂300~500倍液1~2次,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抓住关键时期,择药防治。红蜡蚧于5月中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进入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基本结束,产卵期长达四十余天,过早停止喷药或过晚开始喷药,都会影响防治效果。红蜡蚧初孵出的若虫抗药性差,到2龄以后及其雌成虫由于虫体包被厚厚的蜡质,抗药性增强,化学防治相当困难。根据红蜡蚧形态结构上的特点,5~6月间要经常观察虫情,抓住若虫盛孵期这个关键时期进行喷药防治。5月下旬至6月中旬若虫盛孵、上梢盛期,要及时喷施第一次药,此时可观察到嫩梢、新叶上布满星点状若虫。6月下旬至7月上旬若虫盛孵、上梢末期再加喷1次。喷药时务必做到均匀周到,枝梢、叶面、叶背、叶柄、果梗都要喷到喷匀,以提高防治效果。生产上可选用下述药剂之一进行喷雾防治:40%乐果乳油500~1000倍液,合成洗衣粉150~200倍液,松碱合剂20~30倍液,25%喹硫磷乳油600~800倍液,50%杀螟硫磷(杀螟松)乳油500倍液,50%乙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500~800倍液,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99%矿物油绿颖200~250倍液,0.5%苦参碱800~1000倍液,30%松脂酸钠水乳剂500~800倍液。③改善栽培环境,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一是增强树势,提高抗虫力。生产上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同时进行合理修剪,打开“天窗”,增加树冠内光照,以增强树势,提高抗虫力。二是推行生草栽培。在柑橘园内外种植绿肥等作物,实现生物多样性,为自然天敌生存与繁殖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控制后期用药。红蜡蚧的天敌有跳小蜂、蚜小蜂、金小蜂等多种寄生蜂。这些寄生蜂在秋季发生量大,因此秋季应不施或少施农药,注意选择高效低毒杀虫剂,并尽可能减少


王弘宇


大家好,我是农药与肥料方向的产品经理,欢迎关注,共同探讨有关植保和种植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说一下我的看法。


发生特点:


种类多、繁殖快,世代重叠危害性大。



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此外,分泌物还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


雌虫有发达的口器、无翅、体壁坚韧或柔软,体外披有蜡粉或坚硬的蜡质介壳保护身体。一般喜阴湿,大多数寄生在叶背或枝叶茂密、空气不流通处。蚧类虫体小、密度高、危害十分严重。



被害后的枝梢枯萎、叶片卷曲干枯易脱落,造成树势衰退,果实受害停留于绿色状态,品质变劣,产量下降。



药剂选择:


  • 冬季清园:

可采用用矿物油300倍+48%毒死蜱1000倍喷雾。


  • 虫害发生期:

主要使用48%毒死蜱800倍+噻嗪酮1000倍喷雾或螺虫乙酯4000倍喷雾。


  • 发生盛期:

需要加大剂量,或者使用螺虫乙酯+噻嗪酮;或螺虫乙酯+呋虫胺喷雾。


其他有效药剂为: 藜芦碱,噻虫嗪,噻嗪酮,吡蚜酮,呋虫胺等杀虫等,可以加农用有机硅10天喷施一次连打2-3次防治,多打水打透。


提早防治:


惊蛰期是介壳虫防治最佳时期。

因为,蚧壳虫一般1年发生1~3代,少数4~5代,在若虫转变为成虫前,往往有1个中间期,这一阶段外形呆滞,有的甚至停止取食,每年的惊蛰前后和五月底~六月初就成为关键防治时期。此时大多数若虫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更未形成,用药仍易杀死。



注意事项:


① 使用矿物油,主要是依靠矿物质油乳剂直接接触虫体,使蜡质层腐蚀溶解,便于有机磷农药渗入虫体内,从而杀死介壳虫。

因此,在施药时,必须树冠内外、上下、叶片正反两面均要喷到。

但是在柑橘花芽分化后期、现蕾开花期、高温干旱和果实成熟后期均不要使用矿物油乳剂,也不要降低浓度使用,以免产生药害或延期成熟,降低品质。


② 树势严重衰弱或虫害特别严重的橘园,喷药后易出现轻微的落叶现象,应适当降低使用浓度。


③ 喷药后48小时内若遇雨,须及时补喷。




药肥引领未来


蚧壳虫。我们芒果树用的药有,毒死蜱,噻嗪酮,螺虫乙酯,效果的不错,如果严重可以加有机硅。千万不要用杀朴磷。国家规定了禁止用在果树上。





哲熙果园


矿物油加阿维菌素!!!




tan558


蚧壳虫

清园可以用碱性农药,效果很好。

我们柑橘类的:单剂药一般用毒死蜱、噻虫嗪、噻虫胺、螺虫乙酯

复配剂用阿维.噻虫胺、阿维.螺虫乙酯

我建议用矿物油,安排好间隔期,效果很好。但要注意气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