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补好的路,过年又变“大坑小坑”,为啥农村水泥路,寿命总不长

交通发达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道路的四通八达,以前农民常说“要想富,先修路”,由此可见道路就是农村发展的“血液”,道路不通,农村的发展也难以有活力,经济也会受阻。

以前农村道路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民集资修建的,大家一起出钱出力,将道路修缮好,方便农民的出行,也加强了农村和外界的联系。

刚补好的路,过年又变“大坑小坑”,为啥农村水泥路,寿命总不长

早在几年前,国家已经下发了新修订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根据新办法,农村修路的主体是政府,也就是说村民集资修路将成为历史,《办法》中还提出,不得要求农民集资修路,如果农民做工,需要按照正常劳务费标准,支付给农民工资。

也就是说农民再也不需要集资修路了,修路资金全部由国家统一发放。国家实施村村通之后,每个村子都通了水泥路,2019年国家对于一些质量不合格,道路严重损坏,或者宽度不达标的村道也进行了维修和重建。

刚补好的路,过年又变“大坑小坑”,为啥农村水泥路,寿命总不长

但到了过年期间,想必回乡的农民也发现了,才刚刚修好修补好的路,又出现了“大坑小坑”,很多人调侃道:农村道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不由得让人想问,为啥农村水泥路,寿命总不长?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农民是心知肚明的,首先,农村的村道维修,多半负责修建的都是一些小的施工队,施工队多半又是由一些本村或者附近村子的村民组成,他们的机器相比于大公司来说比较落后。另外,施工队的农民多半受到的文化程度并不高,没有专业的工程师,上述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道路本身质量较差。

刚补好的路,过年又变“大坑小坑”,为啥农村水泥路,寿命总不长

其次,农村的道路质量不过关是导致道路寿命不长的一大愿意,另一个原因则是农村水泥道路固有的一些缺陷。农村村道基本上都是用水泥作为修路的主要材料,水泥路和柏油路,本身在造价上就存在差异,造价更加昂贵的柏油路,路面自然更加光滑,且对于地面沉降的适应性很好。

刚补好的路,过年又变“大坑小坑”,为啥农村水泥路,寿命总不长

但是水泥路就不一样了,水泥路虽然与柏油路相比有一定的优点,但是水泥在路基、地基变形或不均匀沉降条件下,易形成脱空,附加应力很大,极易产生断裂破坏。因此农村道路的大坑小坑有时候并不是质量问题,而是由于路面沉降,导致水泥脱空,形成断裂。

刚补好的路,过年又变“大坑小坑”,为啥农村水泥路,寿命总不长

最后,农村的水泥路由于经常会有一些载重较多的大卡车经过,使得路面被压坏。农村道路的维修养护没有城市那么严格,因此一些不允许进程的重型卡车,在农村却没人阻止,这样的大卡车如果经常在农村水泥路上跑,水泥路被压坏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刚补好的路,过年又变“大坑小坑”,为啥农村水泥路,寿命总不长

那么各位农民朋友,你们村上的水泥路出现“大坑小坑”了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欢迎交流、分享,获取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右上角蓝色关注按钮,精彩期待与您共享。

​土地改革催生农村赚钱新项目,点击“了解更多”抢占家乡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