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愛,所有的恨,最後都化成呼嘯的狂風——品讀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呼嘯山莊》

名著故事:

來歷不明的流浪兒希斯克利夫從小就被"呼嘯山莊"的主人恩肖收養,他與恩肖的女兒凱瑟琳兩小無猜,長大後對她產生了愛情。而恩肖的兒子辛德雷卻忌恨父親對希斯克利夫的偏愛,在他死後,把希斯克利夫降格為奴,百般凌辱。凱瑟琳嫁給"畫眉莊園"的公子埃德加·林頓之後,希斯克利夫終於憤而出走。

幾年後,暴富歸來的希斯克利夫帶著強烈的恨開始了他殘酷無情的報仇陰謀。他通過賭博奪走了辛德雷的家財。辛德雷本人酒醉而死,兒子哈里頓成了奴僕。他還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貝拉,對她進行迫害。內心痛苦不堪的凱瑟琳在生產中死去。十年後,希斯克利夫又施計使埃德加的女兒小凱瑟琳,嫁給了自己即將死去的兒子小林頓。埃德加和小林頓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終把埃德加的財產據為己有。復仇得逞了,但是他無法從對死去的凱瑟琳的戀情中解脫出來,最終不吃不喝苦戀而死。小凱瑟琳和哈里頓繼承了山莊和田莊的產業,兩人終於相愛,去畫眉莊園安了家。

所有的愛,所有的恨,最後都化成呼嘯的狂風,掠過孤寂的墳頭,吹過荒涼的原野……  

所有的愛,所有的恨,最後都化成呼嘯的狂風——品讀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呼嘯山莊》

藝術特色:

英國天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出版後一直被人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說",是一部"奧秘莫測"的"怪書"。原因在於它一反同時代作品普遍存在的傷感主義情調,而以強烈的愛、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無情的報復,取代了低沉的傷感和憂鬱。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詩,字裡行間充滿著豐富的想象和狂飆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被認為是在維多利亞時代"唯一的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遮沒了光輝"的作品。讀這部作品時,心靈會激盪著急流奔騰,雷聲轟鳴的巨響,還有荒原上的呼呼北風;眼前會呈現粗野、狂暴、兇猛、神秘的希斯克利夫和生硬、任性、倔強、瘋狂的凱瑟琳……會感到它有一種強烈的、不可阻擋的精神,用美學的話說,這種精神就是粗獷的美。

所有的愛,所有的恨,最後都化成呼嘯的狂風——品讀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呼嘯山莊》

名家解讀:

我不知道還有哪一部小說其中愛情的痛苦、迷戀、殘酷、執著,曾經如此令人吃驚地描述出來。《呼嘯山莊》使我想起埃爾·格里科的那些偉大的繪畫中的一幅,在那幅畫上是一片烏雲下的昏暗的荒瘠土地的景色,雷聲隆隆拖長了的憔悴的人影東歪西倒,被一種不是屬於塵世間的情緒弄得恍恍惚惚,他們屏息著。鉛色的天空掠過一道閃電,給這一情景加上最後一筆,增添了神秘的恐怖之感。

——毛姆(英國著名小說家)

所有的愛,所有的恨,最後都化成呼嘯的狂風——品讀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呼嘯山莊》

《呼嘯山莊》是一部比《簡·愛》更為難懂的書,因為艾米莉乃是一個比夏洛蒂更加偉大的詩人。夏洛蒂寫作的時候,總是帶著雄辯、光彩和激情說道:我愛,我恨,我受苦。她的感受雖是非常強烈,卻和我們的感受處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嘯山莊》裡既沒有"我",也沒有家庭女教師,又沒有僱主。那裡面有的是愛,但不是男女之間的那種愛。艾米莉的靈感來自某種更為廣闊的構思。促使她創作的動力並不是她自己所受到的痛苦,也不是她自己所受到的傷害。她放眼身外,但見世界四分五裂,陷入極大的混亂,自覺有力量在一部書裡將它團在一起。

——弗吉尼亞·伍爾芙(英國著名女作家、文學批評家)

所有的愛,所有的恨,最後都化成呼嘯的狂風——品讀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呼嘯山莊》

使《呼嘯山莊》成為不朽之作,成為"人間情愛最宏偉的史詩"的,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激情,以及把主題提高到哲理高度的才華。希斯克利夫的愛畢竟還是戰勝了自己的恨,當他的復仇計劃一一實現時,他並沒有勝利的喜悅,還是在茫茫荒原上漫遊,最後不吃不喝,安然死去。這樣一個飽受苦難和屈辱的人物,對愛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對命運不屈不撓的抗爭,真是一生追求、死而無悔,儘管復仇手段顯得殘忍,但讀來還是讓人感到蒼涼和悲壯。為了擺脫生存的困境、保持人性的尊嚴、獲得心靈的自由,人們面臨著多麼嚴峻的挑戰,經受著多麼殘酷的考驗,面對著多麼艱難的抉擇啊!

——宋兆霖(著名翻譯家)

凱瑟琳對林頓婚後的兩句話說得好:"我愛他(指希斯克利夫)並不是因為他長得漂亮,而是因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這種整個靈魂的合二為一,愛與恨交織,歡樂與痛苦並存,卻屢遭摧殘與阻撓而不熄滅,原因正在於此。艾米莉對這段戀情主要是以散文詩的筆觸描述,以風景畫的背景襯托,以奇幻的夢境渲染。這也就是這部小說的主要藝術特色。

——張玲(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編審)

所有的愛,所有的恨,最後都化成呼嘯的狂風——品讀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呼嘯山莊》

少年品讀:

牆的那邊有海——品讀《呼嘯山莊》

◎山東省高密一中 陳達

牆的那邊有海,牆的裡面是荒蕪。多少人終其一生,也沒能翻過去……

正如希斯克利夫,這個一生碌碌、毀在了童年上的人。可能我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冷血、麻木,但若是走近他,摘除他周身的堅冰,我們對他的看法,或許又會變些模樣。

最初的老山莊,他的心在鞭笞中成長。因為家人的偏見,他屢遭暴打,屢次錯過夢寐以求的舞會,屢次忍受難以下嚥的的食物,痛苦難抑,卻無處傾訴。凱瑟琳離開,辛德雷橫行之時,他只能沉默。他還太小啊,翻不過高峻的,代表了威嚴、罪惡的牆。於是他的人生就被奠定了感情基調,他要打破這牆,進行報復,報復自己所受的不公和委屈!

他離家幾年後神秘歸來,放肆地將對凱瑟琳的愛演繹到了極限,最終害死了她;他猙獰地笑著,把一個又一個與自己作對的人送進墳墓。然而就在大功告成之時,他卻停住了腳步。

他平生第一次猶豫了,是因為看見了小凱瑟琳與哈里頓朦朦朧朧的愛情。在溫暖的陽光下,她,長髮如絲、酥手微紅,臉上、眼睛裡透著少女獨有的羞澀,正如當年自己朝思暮想的凱瑟琳;他,說話不靈便、不拘小節,但卻有著極好的天賦和思想,恰似當年的自己。兩個孩子依偎在一起的畫面,像給希斯克利夫淋了一場安靜的雨,給他觸動,或是悲涼。記憶中的流光片段衝擊著大腦,他開始急促地喘息。是暢快地呼吸到純真、善良地芬芳了嗎?他呆住了。他不想再讓自己的後代繼續自己的痛苦,碌碌一生、掙扎一生;他不想讓後代為了看海而像自己一樣終生搞破壞,到容顏不再、年華逝去也難以得到幸福。

那麼,放手吧!別為孩子看海途中添一堵通天的牆!

人性,在此刻熠熠閃光。不再驚奇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其實一直沒變,還是當年在曠野上奔跑的少年。他讓孩子們飛過了這堵牆,抵達了海邊那幸福的地方。

  如果你也讀了一本好書,歡迎留言分享你的閱讀感受。


所有的愛,所有的恨,最後都化成呼嘯的狂風——品讀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呼嘯山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