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谁都知道十五年前买的房子都增值数倍,为什么当时没多少人买?

双和


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关键是首付款不够罢了,谁都想去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屋的,对打工一族来说,普遍的工资就不算高,除了日常开支就所剩无几了,要借钱来交首付款,压力比较大,十五年前买房首付款是百分之三十,这个比例是相对比较高的,而现在首付比例就低很多,工资也有所提高,兄弟姐妹们,亲戚朋友们都帮点,首付款就够了,因此大部分人都是这几年才敢买房屋。


莫一舟


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15年前的房价,在当时也是属于天价,只是你在今天看感觉地板价,15年前我想经济学家也不会想着涨到今天的价格。拿深圳为例子,2009年西丽才一万出头,那会也是天价了啊,之前任何时候都没有这么高过,西丽属于南山区的后花园,离腾讯中兴等大企业坐公交20多分钟,现在5.6万以上,2011年我开始看房子,西丽已到近2万以上,我转战龙华新区,那会我印象很深刻,我看了,世纪春城以及锦绣江南基本也在1.6,1.7左右,最终2011年我在龙岗中心城买了,那会才1.2,我买的赠送面积多,单价贵一点,同小区其他栋9000多一万左右就可以了。但那会还是有点冒着下跌的风险买的,不过刚需,一套房,所以就买了,根本想不到他会涨到今天4万左右,那会你要跟我说这房子可以到四万,你就打死我,我也不信啊。





瑄爸的深圳生活


那时候的人们相对保守,很多职工还住的单位的房子,根本意识不到更想不到再买套房子,有点钱就赶紧攒起来,看着存款数字一点点增长心满意足,想着这一生也就这样了。相比较我算比较超前了。

那时候我开了两年公司挣了些钱,住的单位的房,孩子还小一时半会还用不上钱。当时要最后一笔款时对方给我抵债了一套房,130平米,3楼一平按1600抵的,一下子抵了20多万。当时我很心疼,但也没办法,账难要吗。没想到仅仅几年我就笑琢颜开,房子己经翻了一倍了,租金也涨了200。我一看形势大好,就想着把家里的钱再入手一套房子,结果买二套不够,买一套钱又用不完。和媳妇一合计,贷款买二套,胆子够正吧。

房子到手简单收拾了下又租出去了,租金还货款,基本不影响家里的生活水平,心里那个美呀,一不小心成小地主了。没想到以后的房价噌噌地往上涨。到现在己经涨到一万多一平了。

粗略算一下我的房子成本都快收回了。而房子有翻5倍的,还有番3倍的稳赚不赔。那天碰见我第一套房子的邻居,一聊他早都把房子卖了,多卖了3万。我问他你缺钱?他说不缺,那钱呢,钱在银行存了十年多了。而房子的市价己经到一百万不止了。我还有个哥们这些年做生意赚了不下500万,因为保守胆子又小只买了一套房自主,余下的都在银行存着。哥们一看现在这形势真是悔不当初。

总之十几年前的人们,要么没钱一次性买房,要么没有买房的意识,不懂理财。更没有人想到投资房产,大部分人的想法有房住就行了。欢迎点评,欢迎关注。


江湖上人1980


十五年前啊,说个真实案例:坐标哈尔滨,当年南直路信恒现代城开发商没有资金,预售楼花,两万一套,有个大哥拿十万买了五个,然后三年后房子盖完,需要交首付了,由于是已经现房,可贷款,就拿出两个楼花卖了,付完首付(当时首付低),还有余额还贷款(加租金),等到再三年后,再拿一套房卖了(房价已经涨上来了),把贷款结清,结果就是十万元投入,净剩两套房子!这两套如果现在房价来看,大概市值300多万!

那么问题来了,第一,当年谁有那个眼光?知道楼价可以升值这么多?第二,当年的收入水平,谁有十万元可投入?当时平均工资才一千左右!第三,谁有这操作?即使有钱,能够想到这么来做么?

所以,为什么现在很多网上重生文多了,因为随便弄弄就和开了挂似的啊!

第一桶金、眼光、勇气都是缺一不可的!



David李77


为什么15年前没人愿意买房,这跟现在人不愿意买房是一个道理,这部分人固执的认为房价泡沫严重,要崩盘了,最主要不愿意吃还贷款的苦。我通过几点来阐述未来5到10年房价仍然会上涨的观点。

1.城镇化的发展,随着大批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定居,为了解决孩子上学,户口,医疗等基本需求购买一套房产就成为刚需。

2.日益上涨的物价和通货膨胀,不管你相不相信全国平均房价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通货膨胀率达到8%,物价不断上涨,货币不断超发,这些钱总有一个去处,不是股市就是楼市,基于人们对房子的朴素情感,这些钱大多会流向楼市,助推房价上升。

3.二胎甚至三胎家庭的刚需,如今房屋刚需结构发生变化,以前是两室小户型紧俏,现在改善型的三居或者四居才是主力。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房子除了承载居住功能以外,还是值得尝试持有的金融资产,未来的5-10年,房价仍然会上涨,那些不愿意买房的人,不愿每月还贷款乐在当下,将来就会像今天一样后悔10年前没买房,但是悔之晚矣。








我是海霞姐姐


外国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给甲乙两个人同样一笔钱,甲用这笔钱从摆地摊,卖早点,赚差价,最后开了个连锁水果店,而乙不想工作,将这笔钱存在银行里靠吃利息生活,开始的时候还好,可随着货币增加,乙的钱越来越被稀释,最后不得不出去工作。

十五年前我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当年有些人还在等待明年房价一定会暴跌的时候,另外一些人已经懂得国家发展,经济上升必然带动货币增加,货币增加导致现金贬值,必然要找到一种保值增值的资产来抵抗通胀--财富没有资本的积累只能贬值。

当年有些人能买得起又大又好的房子,但他们被多姿多彩的生活所吸引,旅游,美食,奢华,高品质的生活是常态,就犹如月光族的经典口号,会花钱才会赚钱,年轻时不疯狂,老了一定会后悔,享受人生,享受当下。当年课堂上老师教给我们,劳动最光荣,勤俭节约早已被他们抛诸脑后---岁月渐增绵远情,衣冠不改好家风,

当年有些人开始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一步慢步步慢,越落越远,当前面的人想拉他一把的时候,他却说不用你们帮我,反正我已经落在后面了,干脆我就不跑了,太累,以后我就走着走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当年有些人总是笑着说,以后没房我可以租房结婚,可真当要结婚的时候,却发现没房很难讨得丈母娘的欢心,后来发现相亲的时候没房,连谈恋爱的机会都没有了---现在已经连面都不用见了,有房有车再见面谈。

当年有些人面对是否买房的难题,总是和自己的亲戚、朋友、熟人商量,这种情况的结果就是谁符合自己的观点,谁就是真理,谁说了我愿意听的话,爱听的话谁就是权威,房价下跌是真理,涨了就是违背规律。就像当年有人说,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可人们宁愿相信那些一套房都没有的人,也不愿意相信他---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当年有些人啃着泡面还着房贷,因为他们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而有些人天南海北的几年游荡下来后,发现该结婚了,可买不起房子,就开始怨天尤人,怼天怼地怼一切,想着法的让政府帮着降房价帮着自己买房,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不厚道?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路是自己走的,清咬牙走下去。

现在和十五年前一样,大多数时候不是买不买得起的问题,而是你根本不想买。


属狗的水瓶座


哈喽,大家好,我是大江,很高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房子值钱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为什么15年前不知道买呢?因为很少人有那些超前的意识,当时人们工资普遍不高,维持生活已经不易,哪还有多余的钱投资理财呢?更何况当时房价都很便宜,有些地方房价几年都没有涨过。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的收入普遍增加了,逐渐有了投资意识,而且现金贬值很快,股票风险太大,只有房子是一种稳定的投资渠道。当大多数人都意识到后,房就像坐了火箭一样,蹭蹭的飞起来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丈母娘助推,当时还没有孩子结婚必须买房的习惯,自己家的老房简单装修一下就办了,所以说没有需求买来做啥?现在的小姑娘一张嘴就是有车有房有存款,搞的所有的年轻人压力山大,沦为房奴。

总结一下,现在有钱的已经买过了,没有钱的刚需买不起了,在国家“房住不炒”的政策方针下,房价一定会回到一个合理区间的。





大江上善若水


我觉得这主要就是个眼光问题。

15年前的自己能否预测到现今房子的价值。做个假设,今天的你回到了15年前。你会买房子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你已经确认了这个结果。但那时,经济条件不好,购买能力不足,又或者来自家人朋友的干扰,这诸多因素能否阻挡你?答案还是否定的。你当时没有经济条件,你会想尽办法筹钱。来自他人的干扰,你相信你也不会听取。因为你已经确信一个事实,你现在做的,将来会得到千百倍的回报。

当然,上面所说的小问题也影响因素。

但这主要是眼光问题。





工程人在线


现在不能当事后诸葛亮,十五年前 房改刚走过几年的时间,当时人们的工资水平比较低 ,以现在的收入看当时的房价 谁都会觉得便宜,但是房价跟工资是对等的,工资涨房价也涨,以当时人们的收入买一套都很吃力 更别说买几套了,再着说谁也没有预测能力,谁也不敢肯定房价以后会涨还是跌。


石门房市


这个问题有一点点浅见

第一:只能说大部分都是事后诸葛亮,没有人在当时会知道房价会这么暴涨。

第二,在那个年代,其实商品房买卖也没多长时间,之前还多是分房。大多数估计还没买房投资这个远见。

第三,对于房产来说很多人又爱又恨,有房的希望涨,没房的希望跌,还有很多人在唱衰,看的多了,失去主见,那么不买也就不买了。

第四,不说十五年前,说今天十五年后,你在看今天,你说你还是不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