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濟水,後有濟南

濟水河清清,遙向滄海注”,濟南位於濟水之南,得名於濟水。但翻開地圖,卻發現濟南並不是位於濟水之南,而是黃河之南,為什麼?

先有濟水,後有濟南


原來黃河是一條十分任性霸道的河流,從古至今,黃河數次氾濫成災,在中華大地任意改變流向,佔據其他河道。請看下圖

先有濟水,後有濟南

從圖上可知,黃河的流向大概有二條。

第一,北宋之前,黃河基本上斜向上,從渤海灣入海。

第二,從南宋開始直到清朝中葉,黃河卻佔據了淮河河道,從淮河流入大海。


直到清朝咸豐的1855年,黃河又決口成災,改變流向,斜向上走山東,最後流入渤海。這次黃河改道,就佔據了當時的濟水河道,而濟水則淪為黃河的支流。在大清朝,濟南已是山東首府,響噹噹的大城市,不可能因為濟水被黃河佔據而再改名了。

先有濟水,後有濟南


上圖便是明朝時期的山東濟南府地圖,那時濟南就位於濟水之南。濟水,流經濟南,濟陽,齊東等地,最後流入渤海。


所以濟南得名於古濟水,古濟水河道在1855年,被黃河佔據,成為了黃河河道。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