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張藝謀電影中的“紅”,不同的“紅”,體現導演的匠心運用

張藝謀是中國最為著名的導演之一,他的作品有著鮮明的個人特色,多以中國舊社會、古代時期為背景。他的作品有著很明顯的個人特徵——色彩,色彩可以說是張藝謀電影很重要的符號特徵,他善於用色彩語言向觀眾闡述其內涵。

電影和小說其實都是在向觀眾描述故事,一個擅用畫面直觀的講故事,一個擅用語言描述故事,兩者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縱觀張藝謀的大部分作品,我發現他比較喜歡用紅色,可是每一部作品中的紅色表達的意義卻不一樣。

張藝謀則是用畫面中的色彩向觀眾描述著他所要講述的故事,在他的電影對於紅色的運用,也可以用文學描寫的視角來解釋,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著力於烘托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的“紅”

1、《一個都不能少》裡的“紅色”——質樸、執著

這是張藝謀的早期作品,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一個代課老師魏敏芝,因為50塊錢接下了看管水泉小學孩子們的任務。高老師囑咐她這些孩子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身為小小老師,自此擔負起了責任。

在這部電影中出現的“紅色”並不是大面積的紅色,只有魏敏芝的衣服,從頭到尾都是紅色。這裡的“紅色”代表魏敏芝的性格,一條路走到底的精神,為了看管班裡的孩子,為了踐行當初的承諾——一個都不能少,她用自己執著的精神感動著大家,正是她的執著帶著她找到了學生張惠科。

看張藝謀電影中的“紅”,不同的“紅”,體現導演的匠心運用

魏敏芝

同時,魏老師紅色的執著精神,也體現出了老師的責任感,她用自己的純粹最後感動了人們,體現了她身上難得的素質,看完電影后給予了人們思考和提示,也被人性身上的真善美深深感動。

2、《秋菊打官司》裡的“紅”——執著、探求

《秋菊打官司》裡主角是秋菊,她是一個農村的婦女,為了給自己的丈夫討說法一路上訪。她同樣是個執著的女性,面對心中的真理,一直努力的追尋。

她不管別人怎麼看她,不管村裡人的說法,也不管丈夫的勸阻,只為心裡的那種信念。最後,她的執著精神終於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重視,她丈夫的案子得以重審,村長被拘留。儘管這個結果並不是她想要的,也和她最初的需求有所不同。

電影中出現的“紅色”——秋菊的衣服、家裡的紅辣椒。導演運用這些紅色的寓意,同樣也是為了襯托秋菊執著的性格,她是單純的,她不是為了村長的錢,她是執著的,就為了心裡的一個道理,也可以說是在探求心裡的道德觀。

看張藝謀電影中的“紅”,不同的“紅”,體現導演的匠心運用

秋菊

這兩部電影裡的“紅色”,其實都在著力於塑造人物的性格,將性格中的質樸和執著發揮到極致。同樣體現了底層女性身上的執著精神,對美好生活、真理的探求,是一種正面、向上的積極作用。

二、象徵封建的糟粕,舊思想的“紅”

《大紅燈籠高高掛》裡的“紅色”——封建、傳統、壓制、無聲反抗

《大紅燈籠高高掛》也是張藝謀早期的電影,這部電影以鞏俐飾演的四太太嫁進高門大戶——陳府為開端。講述了陳府的幾房太太之間的爭風吃醋、為了得到老爺的恩寵耍盡手段。

陳府裡的女人幾乎都沒有得到善終,大太太沉默背後,我想是年輕時候經歷了血雨腥風,現在已經看淡;二太太的兩面三刀,背地裡使壞,是劇中的反轉人物,四太太年輕氣盛間接害死了三太太。

影片中出現了多次的“紅色”,燈籠的紅色、被老爺點燈後房間裡佈置的紅色,新娘的紅蓋頭,紅鞋子。影片之所以用這麼多的紅色來展現, 主要烘托了封建思想的糟粕,傳統的禮教和規矩對人性的壓制和扼殺。

就連最後的頌蓮,為了悼念三太太,去了三太太的房裡,將房間都佈置成了“紅色”。這裡的紅色不再是封建和壓制,而是對封建和壓制的無聲反抗。

看張藝謀電影中的“紅”,不同的“紅”,體現導演的匠心運用

陳府點燈

頌蓮在經過前面一系列的打壓、作鬧,最後得以成長,頌蓮的精神覺醒了,前面和後面的紅色形成的是對比,起到的是首尾呼應的作用。電影最後的紅色,其實也是留下了讓觀眾回味的空間。

2、《菊豆》裡的“紅——反叛精神,貫穿整部電影的始終

《菊豆》這部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在國外各大電影節獲得過不少的殊榮,但是在當年播出的時候爭議非常大,以至於被國內廣電禁播——從表面看這是一個亂倫的故事。

鞏俐飾演的女人菊豆是一個沒有人權的人,她是被迫賣給染坊坊主楊金山的。楊金山對她總是施以暴行,她的處境十分悲慘。後來她發現侄子楊天青偷看她,在遭遇困境的時候楊天青就是她的救命稻草。後來她主動向侄子楊天青哭訴,這時候顯現出了菊豆的求生意識和反抗精神。

影片中菊豆穿的衣服都是鮮豔的顏色,亦象徵著她的反叛精神,到後來的紅色衣服——這時候已經和楊天青發生了感情,也預示著她內心的火苗已經燃燒。開頭9分鐘的時候出現一次染坊裡的紅色,這是他們發生不倫戀的開始,也是反叛精神的開始。

中間1小時06分的時候楊金山是死在紅色的染坊裡,楊金山死後天青和菊豆需要攔轎,棺材的顏色都是紅色,象徵著他們始終被這封建壓制,最後在1小時28分的時候楊天青亦是死在紅色的染坊裡。

看張藝謀電影中的“紅”,不同的“紅”,體現導演的匠心運用

菊豆和楊天青

可謂起始於紅色,終結於紅色,紅色是貫穿始終的線索,雖然有著反抗精神,但這就是他們的命運。他們在因果循環裡終究沒有自由,沒有逃脫那封建的壓制,最後菊豆一把火燒了染坊,電影由此終結。

三、推動情節發發展,增強電影敘事的“紅”,體現人物內心的變化

1、《我的父親母親》裡的“紅”——吉利和愛情的象徵,體現人物內心的變化

這部電影捧紅了章子怡,這是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章子怡飾演的村姑招娣,對城裡來的支教老師一見鍾情,自此她的衣服都變成了“紅色。”

他們的愛情是坎坷的,因為各種原因他們經歷了很多,最終才走到一起,這種愛情的偉大和內心的純真,對愛情的執著體現的淋漓盡致。

所以這部影片裡的“紅色”體現的是招娣這個人物內心的變化,是她對於愛情的解讀,對於愛情的表現,體現了她內心的變化,象徵著愛情和吉利。

看張藝謀電影中的“紅”,不同的“紅”,體現導演的匠心運用

招娣

從招娣剛開始遇見支教老師,再到她穿著紅衣服等待老師歸來,這個紅色其實貫穿了電影的始終,由此來推動情節的發展。

2、《英雄》裡的“紅”——增強電影的敘事,體現人物內心變化,引發戲劇的衝突

《英雄》這部電影上映於2002年,當年上映一舉奪得全年的票房冠軍,在國外也得到了很多國際電影大獎的認可。

在這部電影裡色彩運用可謂達到了極致,其中紅色出現在無名找殘劍和飛雪的敘述中,這裡面的紅色被大面積的渲染,殘劍、飛雪、如月的衣服,書館裡其他人的衣服,包括裡面的建築,幾乎這個場景裡都被紅色覆蓋。

飛雪和殘劍因為誤會誤傷了對方,如月因為想替殘劍報仇因而和飛雪對戰。這裡面的紅色和英雄裡其他場景根本不同,這裡的紅色起到的是增強電影的敘事。也體現了無名內心的情緒變化,從而引發出戲劇的衝突。

看張藝謀電影中的“紅”,不同的“紅”,體現導演的匠心運用

如月和飛雪

這是張藝謀高明的地方,在《英雄》播出以後,很多導演紛紛效仿張藝謀的拍攝手法,張藝謀最早是學攝影,他對於色彩的把控力很強,因此大部分導演對於色彩的運用都不如他。

四、體現名族氣節,推動情節的發展,是名族精神象徵的“紅”

《紅高粱》裡的“紅色”——名族節氣、信仰、氣概

《紅高粱》這部電影改編自莫言的小說,豆瓣打分8.4,該影片獲得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大獎,這部電影和其他兩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一同被收入中國電影史。

故事的開頭裡,鞏俐飾演的九兒身穿紅色的衣服,鞋子,坐著紅色的轎子嫁給了燒酒作坊的掌櫃李大頭,在黃土高原裡這紅色的轎子很顯眼,紅黃的對比烘托出了電影前奏的畫面氛圍,由此引發影片下半部分的內容。

姜文飾演的餘佔鰲和九兒在高粱地裡的畫面是碰撞,紅與綠是對比色,同樣亦是襯托電影的畫面感,烘托《紅高粱》的主題,是綠色為紅色做點綴。

九兒的性格很爽快,李大頭死後她一人撐起了酒坊,和大家平起平坐,體現小女子也有著大情懷。他們在酒坊裡一起喝著紅色的高粱酒,透露出黃土高原的人物性格氣概,豪放、爽朗、大氣。

隨後日本人打到了中國,被掛在空中的人鮮血直流,這時候的紅色代表人民遭受的苦難,顯眼的紅色象徵著中國這段血的歷史。

最後,姜文飾演餘佔鰲,帶著酒坊裡的漢子,為了救羅漢這條漢子,為了體現自己的民族精神,他們再次大碗喝著紅高粱酒,再用酒去炸死日本人,那場戰役他們贏了。這次的紅色代表中國人的氣概,為了正義,為了民族節氣的紅色精神。

看張藝謀電影中的“紅”,不同的“紅”,體現導演的匠心運用

影片結束在一片紅色的氛圍裡,後面是太陽的照射,預示著中華民族要記住這血的教訓,預示著新中國的開始。

張藝謀將大量的紅色帶入了電影的拍攝,在他的匠心運用下紅色在電影裡的作用各不相同,這位色彩大師帶給我們無與倫比的色彩體驗,而在這背後可以窺探他對於電影的理解,看出他對於電影的表述。

至少到現在為止,我還沒見過哪一位導演能真正地自編自導而同文學界徹底‘斷交’的,相反,無數出色的影片和電視劇莫不是從小說改編而來。我們幹導演和演員的,常常站在金字塔的頂端面對掌聲和歡呼,那是命好。其實誰都清楚,塔頂底下是多麼大而寬的一個堅實整體。而鋪在最底部也是最闊大厚實的一層,依我看,那就是我們的文學了。文學馱著電影走,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讓世界瞭解了我們中國。——張藝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