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上海自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開展以來,各個社區在疫情防控中,都想出了各種各樣的防控辦法,提高社區疫情防控效率。


樂民平臺【社區防疫】專題持續更新,歡迎各社區街道工作人員和熱心居民投稿,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共同打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擊戰。


上海的各個社區為了讓居民少出門、多便利都想出了招呢?本期,小樂帶看看各個社區的便民服務。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這幾天,在曹家渡街道達安花園小區居民中,流傳著一張特殊的地圖。

一張由業委會自制的

《小區內部臨時快遞自提點分佈示意圖》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達安花園小區是個

擁有2937戶居民的大型居住型小區,

小區日均進出人次將近5000人次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面對新冠病毒的威脅,在居民區黨總支的引領下,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公司“三駕馬車”同心協力對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4個出入口只保留長壽路1號門1個出入口,所有快遞、外賣全部不準進入小區。為了方便居民生活,在1號門口按3期分區安放並整合各方資源安裝了多層置物架和防雨頂棚。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 但由於小區居民眾多,快遞和外賣數量隨著人員的返滬復工不斷增加,使得居民在取件時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人員聚集


▶ 而且由於取貨點在小區大門外,業主必須先出門-取件-再重新測量體溫並出示小區出入證後才能進入


對於手提重物的居民非常不便,

也無形中給工作已超負荷的

物業保安人員增加了工作量


面對這種情況,

居委會和業委會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他們在收集居民不同意見的基礎上,多方學習其他大型小區的做法,結合達安自身特點


提出了

8家固定送件人員的快遞公司

從小區門外移入小區內部公共通風區域,

分開設固定取件點的方案,

並由物業負責進一步細化和落實到位,

最終形成了

沿小區中軸休閒步道

間隔設置快遞取件點的格局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小區居民沈阿姨說:“現在取快遞不用再出小區門兜一圈了,而且因為分散放置,居民可以分散錯時來取,也更安全了。”


物業汪經理也表示,實行點位搬移後的第一天,小區進出人次就減少了近1000人次,對減緩物業門崗壓力起到一定作用,她也代表這些保安師傅對小區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謝。


從門外到門內,

小小的一個變化

卻凝聚和體現了達安花園

居民區、業委會和物業

“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儘自己所能”

的為民服務思想。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近日,周家橋街道的虹橋萬博居民區秉承“科學防疫+便民利民”的原則,恢復了每週三、週六上午的蔬菜直供進小區,得到了居民們的一致好評。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為小區供菜的商戶是由居委會精心對比、挑選出來的,已與虹橋萬博居民區合作3年,在居民中有著良好的口碑。在特殊時期,為了能夠創造安全、安心的賣菜環境,居委會要求合作商戶固定服務人員、簽訂健康安全協議書,併為服務人員製作了專用的出入證,在服務人員進入小區前進行嚴格的消毒、測溫等防控工作。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在小區的景觀大道上,記者看到,幾十筐蔬菜、水果、蛋、肉等整齊地羅列在地上,居民們使用購物籃選購菜品,在居委會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有序排隊結賬、彼此保持距離。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進小區的菜有近百種,由來自郊區的合作農場供貨,不僅新鮮直達,價格也有一定的優勢,不少品種都比市面價格低一些。這段時間居民買菜的需求較之前有很大的提升,供貨商及時增加了供應量。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如若遇到雨天,小區會搭起遮雨棚,保障居民們買菜不受天氣影響。為方便小區內腿腳不便的老人,居委會和物業還會派出工作人員,幫他們把採購好的菜送上門。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結束後,商戶會按照居委會的要求,將場地清掃、消毒,徹底恢復原樣。正是因為居委的嚴要求、抓細節,才能讓小區的“菜籃子”便民、惠民。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自疫情爆發以來,

江浦路街道社區志願服務中心

發佈了一條志願者招募令後,

大量青年學生、白領員工、退休長者

馬上熱情報名,

想為抗“疫”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截止3月3日,江浦路街道社區志願服務中心及各社區志願服務站共發佈各類志願服務項目35個,招募到692名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總計服務時長18579.5小時人均服務近27小時,而這個數字每天都在不斷地刷新。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當好“守門人”,用雙腳走出一張疫情防控安全網


社區志願者蔡勁松、李明芳、張麗斌被安排在遼三、陳三、遼二(2)居民區出入口值勤,進行小區封閉管理的門崗值守“三必”工作。


“阿姨,您留步,我先幫您測個溫!”“爺叔,麻煩您的出入證給我看一下。”“阿姨,您這大包小包的,是外地剛回來嗎?請問您是從哪個地區來滬的?”每回值守幾個小時下來,三個人都不由感嘆這“守門人”真是不好當。“平時自家的小區進進出出,有時人多了,影響了進出速度,還覺得門衛‘多事’。現如今自己值勤,頓覺責任重大,自己值守的這扇門就是一道疫情‘防線’。”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每次輪崗站在寒風中,週而復始地完成問詢、登記、測溫的三步驟工作,瑣碎又重複,碰到“直衝”小區的居民,三人還需要耐心地解釋。可正是這一日日地堅守,一次次地攔阻,守住了身後居民的健康和平安。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此時,在附近的遼二(1)居民區,社區志願者林韋龍正跟隨著居委幹部,在居民區的各出入口、宣傳欄、樓道口張貼口罩預約的公告。跟著熟門熟路的居委幹部在七彎八繞的小巷子裡轉來轉去,一路上碰到居民還不忘關照幾句疫情防控知識,經過一個下午的走街串巷之後,林韋龍的微信步數在朋友圈排行榜登頂。“驅動著居委幹部日行萬步的是他們責任心,是他們用雙腳織出了一張社區疫情防控安全網。”林韋龍感嘆道。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在這次抗“疫”志願者的報名單中,

還出現了不少年輕大學生的身影,

這些“00”後們正以實際行動,

投身到社區抗“疫”的第一線,

為社區、為上海貢獻自己年輕的力量。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謝謝你,小李,真是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了!”

“別客氣,這是小事情,笑笑學校要是還有關於網絡上課的通知儘管告訴我!我會提前安排好,過來陪她上課的。”


這是發生在援鄂醫護人員家屬黃老伯家的一段對話。志願者李成琦剛剛輔導好黃老伯的孫女笑笑上網課,李成琦是一名大三的學生,在這非常時期,也誕生了特別的志願服務。


3月2日,上海市中小學統一開展在線教育。網絡教學作為疫情期間的非常措施,保證了孩子們“停課不停學”,但是恆陽居民區裡的黃老伯卻是發了愁。原來,黃老伯的媳婦是上海第八批援鄂醫療隊的隊員,已奔赴武漢抗“疫”前線,兒子是第一人民醫院的醫務工作者,也已報名了援鄂醫療隊,隨時準備支援前方。對於一年級的小孫女即將開始的網絡直播互動教學,留守的老兩口實在感到有些犯難。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於是,李成琦接了下這個特別的志願任務,在她的陪護下,笑笑已順利的完成了幾次學校網絡上課和互動調試,她將繼續參與陪護笑笑的後續正式課程。這位耐心又溫柔的志願者小老師的到來,受到了爺爺奶奶的一致稱讚,也讓遠在武漢抗“疫”前線的笑笑媽媽安心了不少。


年輕的身影同樣活躍在社區。

20歲的志願者徐思源支援的遼昆居民區是一個敞開式的老舊弄堂小區,通道四通八達,8個小區共有13個弄堂口。結合居民區實際情況,區、街道相關職能部門利用圍擋建築垃圾的圍欄完成了小區封閉工作。但因為無門禁無物管,仍需要大批志願者不間斷進行巡邏,對圍欄進行及時修復更新,同時對進出人員進行管控。徐思源等志願者及時加入,簡易的圍欄成了堅實的防線,他成了遼昆居民區一名年輕“守門人”。學習之餘,只要一有空,徐思源就過來幫忙值勤,哪裡活重,他就出現在哪裡,毫無怨言。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陳一居民區也是老式居民小區,6個無門禁無物管的小區進出口同樣需要志願者的把守。18歲的馬世新是一名高三的學生,她在網上看到招募令之後,就立馬填報了報名表。媽媽得知後勸說了女兒半天,但是看著女兒義無反顧的決心,最終選擇用實際行動支持女兒,第二天便堅持陪著女兒一同前來。於是,雙遼路200弄38號的門口多了一對值勤的志願者母女。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第一輪口罩預約登記日結束後的3天,第二輪口罩預約登記和購買工作又再次啟動。核對第一批登記過的居民,錄入第二批新登記的居民信息,操作網上預約登記系統,及時通知居民區藥房購買口罩,居民來電解釋答疑……大量的文書和通知工作又再次落在了居民區。支援遼四居民區的志願者服務楊欣彥,是一名19歲的大一學生,幾天的居民登記口罩預約信息謄寫,抄得她脖子、手都很痠痛,但她表示:“看著這厚厚一沓留存券,想著這也是我為居民區抗‘疫’出了一份力,我心中充滿了自豪。”


抗“疫”志願者招募

還在持續進行中,

更多居民不斷加入到

志願者的行列中來,

大家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一起等待春天的到來。


抗擊新冠,上海社區在行動(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