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錢生錢是不是很簡單,很輕鬆?

在管理學有一個馬太效應,這個馬太效應應用到很多領域都可以行得通,用來解釋財富差距也是很適合的。

所謂馬太效應用來解釋財富差距,簡單來說就是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沒錢的人越來越沒錢,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因為有錢的人他們可以用錢生錢,而沒錢的人即便有很好的機會也會錯失,結果導致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沒錢的人越來越窮,說白了就是錢生錢很容易。

用錢生錢是不是很簡單,很輕鬆?

那錢生錢到底有多容易呢?我們來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大家的錢足夠多,很多事情都可以輕易的解決,而且財富可以迅速的增加,只需要通過合理的投資就可以實現財富的增值,我們來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1、存款。

即便大家有錢啥事也不做,把這錢放在銀行裡面吃利息,只要大家的錢足夠多,那也可以帶來很多財富。比如你有一個億放在銀行裡面,存個三年期以上銀行給到5%以上的利率應該是不成問題的,相當於一年的利息就有500萬以上,平均到每天的利息就是1.37萬左右。

試問一下,目前在全國8億就業人口當中有幾個人一個月的月薪能夠達到1.37萬以上的?又有幾個人年薪能夠達到500萬以上的?

可以肯定一個億放在銀行裡面存款,光靠利息就可以打敗全國99%以上的人的收入,很多人一年辛辛苦苦工作,累死累活,不要說500萬,攢下5萬塊錢都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但對於有錢人來說,獲得這500萬的利息,啥事也不用做,只需要去和銀行見個面,銀行還會客客氣氣的給你提供各種VIP服務,錢來得是如此的簡單。

用錢生錢是不是很簡單,很輕鬆?

2、股權投資。

現在社會上非常流行創業,很多人都希望通過創業能夠實現財務自由,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但是在創業的時候,很多人可能不會想到,未來某一天,可能自己辛辛苦苦創下的企業會成為別人的嫁衣。

對於那些風險投資機構來說,他們根本不會用辛辛苦苦的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當中,只需要花錢給創始人讓他們最折騰,但是股權卻控制在風險投資機構的手裡,如果控制不好,說不定企業做大之後創始人還會失去企業的控制權。

對於那些風險投資機構的人來說,他們只需要花錢就可以擺平很多事情,然後實現資金幾倍甚至幾十倍上百倍的回報。

我們舉一個最著名的例子,當初孫正義投資馬雲2000萬美元,後來又追加了6000萬,前後共計投資8000萬美金,最高峰的時候,孫正義持有的阿里巴巴股權接近40%,雖然之後孫正義的股權被稀釋,再加上最近幾年孫正義套現了不少錢,目前持有的阿里巴巴股權有所下降,但是他仍然持有阿里巴巴26%的股權。而按照當前阿里巴巴5200億美元的市值計算,孫正義旗下軟銀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價值達到1350億美元,光這個市值就超過很多國家一年的GDP。

20年時間8000萬美元變成1350億美元,這個只能用奇蹟來形容,但這又不是奇蹟,而是真實的存在,這就是錢生錢的魅力。

用錢生錢是不是很簡單,很輕鬆?

當然大家同時也需要明白一個道理,用錢生錢很簡單,但是風險也很大

雖然錢生錢很容易,但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也看到很多人擁有大量的資金,他們非但沒有實現錢生錢,反而出現了鉅額虧損的情況。

我們還是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A股。A股是一個錢生錢的地方,很多人都希望通過把錢投入到A股之後,能夠實現財富的倍增,但是過去10年A股一直處於徘徊停滯不前的狀態,很多股民非但沒有賺到錢,反而虧損了不少,比如2018年A股戶均虧損達到10萬元以上。

再比如過去幾年比較火爆的p2p,有些平臺年化收益可以達到15%,甚至20%以上,剛開始的時候投個10萬一年就可以獲得一兩萬塊錢的收益,投個100萬,一年就可以獲得一二十萬的收益,光這個收益就超過了很多人一年的工資收入。

但是最近兩年隨著監管部門的監管加強,p2p行業迎來了整頓潮,很多平臺都出現了跑路或者資金鍊斷裂的情況,結果導致很多沒有及時退場的用戶出現了大額資金虧損,之前所得到的收益全部都賠進去了。

所以大家不要光看別人活的風光,錢生錢也是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的,如果大家光有錢沒有技術,沒有投資的眼光,糊里糊塗的到處撒錢,那不要說錢生錢,沒有把本金虧完就算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