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比賽時,為什麼人要靠近繩子用勁?

大家好,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聊關於拔河比賽那些事兒。眾所周知,拔河比賽是一項很受歡迎的群眾體育運動,相傳在春秋戰國時它就產生了。那時它不叫拔河,而叫牽鉤。據歷史記載,當時的楚國為了攻打吳國,訓練兵士使用一種牽鉤,即一根長索上裝一隻鉤子,作戰時用來鉤住敵人的戰船,把它們拖過來予以殲滅。後來把這種在河上戰鬥時的情況搬到了陸上,用一根長繩代替牽鉤分二隊人馬進行競技,就變成拔河比賽了。


拔河比賽時,為什麼人要靠近繩子用勁?

可見拔河原來還是一項軍事體育,在階級鬥爭的風雨中誕生的呢。拔河是--項檠體競賽項目。拔河的勝負不僅取決於雙方每個隊員的體重大小、力量強弱,而且往往取決於雙方隊員的統一號令、統一意志、統一步調的程度。比賽時,經常出現周圍觀眾他們所傾向的一方發出有節奏的“加油”聲,某些隊還有專門的指揮員,在旁邊喊著口令:“一、二、用力!”場面非常熱烈。這不只是在為隊員鼓勁,更重要的是在叫他們統一行動,一致用力去奪取勝利。

拔河比賽時,為什麼人要靠近繩子用勁?


另外,從力學角度看,要取得拔河的勝利,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全隊總的拉力要大,全隊總的體重要大;全隊穿紋路明顯的鞋子使地面與鞋之間的摩擦增大。在這些條件的基礎上,一系列所謂拔河的訣竅就形成了。如全隊人員都要靠近繩子向後用力,繩子要拉直,腳底要牢牢地蹬住地面,不能打滑和蹬空,重心要稍降低,等等。

拔河比賽時,為什麼人要靠近繩子用勁?


其中,全隊人員都要靠近繩子向後用力就是為了使全隊總的拉力變大的技術。我們對兩隊人的拉力進行分析。因為許多人同時拉一根繩子,所以,各人的拉力都不會與繩子重合(最後人除外)。這樣,每個人的拉力都與繩子成一角度,全隊總拉力就是所有個人拉力的合力。例如甲隊人員都靠近繩子用力,因此,他們的拉力與繩子的夾角變小,根據平行四邊形法則,他們對繩子的合力也就大。


拔河比賽時,為什麼人要靠近繩子用勁?

而乙隊隊員離開了繩子用力,他們的拉力與繩子的夾角變大,合力就小。對於每一個隊員來說,他的力有較大一部分實際上是垂直於繩子向左(或向右)拉的,在自己隊員中相互抵消了。越是向側用力,這部分互相被抵消的分力就越大,拉對方的力就越小,然後就會離界限越來越近,慢慢地被拉過去。

拔河比賽時,為什麼人要靠近繩子用勁?


總的來說,全隊不是集中全力在拉對方,而是互相之間在拉來拉去。乙隊由於內部的“不團結”,當然就要輸給甲隊了。除了大家都要靠近繩子向後用力以增拉力外,各隊總要選出一名大力士來作最後的拉手,讓他用力拉直本隊的繩子,起到調節全隊集中拉對方的作用,所以,最後那名選手對拔河勝負也是很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