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愛到入骨,沒有什麼不可能

《梁祝》是天成的愛情,正所謂“若無緣,六道三千大千世界,菩提百萬眾生,為何與我笑顏獨展,惟獨與汝相見?”

可偏偏如此磐石繞藤的愛情卻又被那般無情的折斷,又可嘆“若有緣,待到燈花百結之後,三尺之雪,一夜白髮,至此無語,卻只有灰燼,沒有復燃?”

“生不同衾,死同穴”的誓言,是淚與血的產物,也是時代的產物。

若上天能將馬文才的權勢地位統統給了梁山伯,那麼便不會有化蝶飛的靈魂,那又會是怎麼樣的結局呢?是否還會成為千古絕唱呢?


《梁祝》: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愛到入骨,沒有什麼不可能



祝英臺對愛情的呼籲,也正是對時代的呼籲,對於婚姻自由的呼籲。所以,有了“十八相送”的名段,祝英臺的暗示表白已然是明瞭徹底,甚至嫁接小妹之名,將身許了梁山伯。

可是木訥的梁山伯卻不知其中緣故,只罵自己的兄弟混言亂說。乃至他發現祝英臺的耳環痕的時候仍然是不知其故,可見他對於異性,著實是木訥了些。

但是當他得知自己的未婚妻和祝英臺是同一個人時,他的愛猶如破雲而出的太陽,一下子噴薄欲出,一開始便是熱烈而激昂的。

不得不說,他給祝英臺的愛來的太猛烈,太滿,滿的只要輕輕一碰,就會溢出來,或者會瞬間爆裂。“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我想,這場悲劇,便是從這兒,就已經是開始了的。

梁山伯對祝英臺的愛情來得猛烈,然消散的更是猛烈。

一顆平常的心,猛地被一種叫做“愛情”的空氣頃刻間就充滿了,可是又是那麼猛地的一箭,心被刺穿,頃刻間便又裂的粉碎。


《梁祝》: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愛到入骨,沒有什麼不可能



所以,在樓臺會中,梁山伯胸中的愛正燃燒著熊熊烈焰時,等到的卻是祝英臺手舉杯盞的分手告白,她說:“祝英臺今做了負心的釵裙,實指望許終身,侍奉巾櫛結良緣,父母主婚配路人,灑淚難消疚。”

這樣的話就是一把劍,深深的刺入了梁山伯的胸膛。用京劇裡的唱詞說,就是“沉雷震頂,眼昏花天旋轉斷魄失魂,頃刻間滿懷深情成泡影,你錯將玉佩贈撩我痴情。”

正所謂“情脈脈意茫茫,雨打浮萍人斷腸,蘆花月夜啼孤雁,竹葉風霜叩小窗,生離死別憑誰吊,水逝雲飛感自傷,樓臺會後音塵絕,別有多情淚滿裳。”

她的訣別酒便成了劇毒的毒藥,不需要太多,只需一滴足矣!

梁山伯吐血的那一剎那,我想,他的心定已碎成齏粉。

那麼,當他蹣跚著轉身而去時,他的靈魂已然飛逝了,生命的存在,或許只是一個熄滅的過程而已,那時的梁山伯已經死了。


《梁祝》: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愛到入骨,沒有什麼不可能



面對梁山伯的吐血之痛,祝英臺則只是平靜目送,盈盈淚流,甚至連他的名字,也少了呼喚。

所以,起初以為,比起梁山伯的痛苦,祝英臺卻顯得輕鬆多了,似乎只需幾把淚,便還了這段腸情,而後就可以嫁入豪門,位居高,千金散。

如若這般,還談何千古絕唱?

祝英臺之所以能將這突然而至的痛苦黯然長流,都源於她對於山伯的愛不是突發而至,而是從點滴所起,從一朝一夕而起。

三載同窗,足以讓一個女子將愛的種子培育成小樹苗,而後長成參天大樹。

如若山伯不死,或許她也就那樣從父,嫁與馬文才,生兒育女,相夫教子了卻一生了吧!

但是祝英臺對於梁山伯的愛是不容的我們去褻瀆和猜測的,是不容置疑的。只是她一個弱質女流,面對整個時代潮流,這個熔爐太銳化,她的反叛似滄海一粟也不夠,他們的愛更不比一隻螞蟻行走的安全。

那麼她又怎麼敢保證自己對於梁山伯的那份痴愛定能安靜的綻放呢?

所以,對於梁山伯的愛,對於那個時代,對於命運,祝英臺最終選擇了放棄,放棄了她心中的愛,放棄了梁山伯,也放棄了對於自由的呼籲與追求,她只希望這場註定要被熄滅的愛情能保得愛人平安一生,甚至希望梁山伯可以另娶她人,幸福終生。


《梁祝》: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愛到入骨,沒有什麼不可能



可是命運的篡奪讓她最後的希冀成為泡影,他們就那樣一任時代的大熔爐將他們的稜角都熔化掉,將他們的愛情都熔成灰燼。當祝英臺咬破手指在絲帕上寫下 “生不同衾,死同穴”的那一刻,祝英臺就知道,梁山伯不會活著了。

所以,當她得知梁山伯死去的消息,她異常安靜,只留下了一串血淚。我想,她的靈魂早已去追隨愛人去了,只剩下軀殼,眼淚失去了晶瑩,流出的才都是血。

這便是祝英臺的愛,來得安靜而冗長,散的也是安靜冗長。看似減了痛苦的分量,卻有如千刀萬剮,撕心裂肺。

她不哭不鬧,安靜的上馬文才的花轎,全身素縞。

天公做了美,而又壞了美。梁祝二人以兩顆相愛之心深深地抵制過世俗的約束,可失敗了,他們成了時代的犧牲品。

現在,他們又以一縷無形的靈魂狠狠的對抗著頭頂上的莽莽乾坤,毫不畏懼。

天公投降了,亦或者是被他們的愛所感動了,就又破格做起美來。可如今,他們只能將一縷不屈現狀的靈魂,超然那個殘酷的世俗,化作一雙蝴蝶,愛在花間罷了。


《梁祝》: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愛到入骨,沒有什麼不可能



梁祝的故事,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漢族民間傳說。

除了故事情節帶給我們心靈上的震撼以外,還有就是他們對於婚姻愛情的自由嚮往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如果說,“梁祝”的愛情被殘酷葬送,凸顯了悲劇色彩,那麼他們“化蝶”脫離俗世紛擾,便富有積極向上的意義——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