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 年黄河夺大清河从济南北郊流向渤海


1855 年黄河夺大清河从济南北郊流向渤海


自 1855 年黄河夺大清河从济南北郊流向渤海以来 ,黄河水患一直制约着济南市的发展 。由于河沙淤积、河床抬高,黄河济南段是不折不扣的地上悬河。现在,黄河济南段从平阴经长清、槐荫、天桥、济阳全长183公里。

1971年,为解决黄河济南、垦利两个卡口河段的防凌、防洪问题,水电部下达了水电综字【1971】42号文件,决定在齐河县南坦一济南盖家沟窄河段修建黄河北岸展宽工程。就是在齐河一侧黄河大堤北侧再修建一道滞洪大堤。齐河县城被迫由祝阿老城搬迁至现在的晏城。1971年10月开工,1972年5月竣工,聊城、德州、泰安、济南4地市的9县21万人参加施工。北展宽区总面积106平方公里。

1985年国务院批转水利电力部《关于黄河、长江、淮河、永定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报告》的通知(国发〔1985〕79号):“一、黄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花园口站发生三万秒立米以上至四万六千秒立米特大洪水时,除充分运用三门峡、陆浑、北金堤和东平湖拦洪滞洪外,再运用豆腐窝和李家岸两座分洪闸,向山东省齐河北展宽区分洪二千秒立米,再由北展宽区的大吴闸向徒骇河分洪七百秒立米”。北展宽区自建成至取消从未投入分洪运用。

1989年12月2日,为解决济南市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将德州地区的济阳、商河两县划归济南市领导,齐河县的靳家乡、大王乡和桑梓店镇划归济南市历城区领导。桑梓店园林场地段,齐河县与历城区以李家岸干渠东坝顶中心线向东100米为界。自此,北展区一分为二,其中齐河境内63平方公里,济南境内43平方公里。

1855 年黄河夺大清河从济南北郊流向渤海


2005年1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给济南市田庄等36位代表回复:您提出的关于调整行政区划,将齐河县划归济南的议案,经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决定,改作第182号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现答复如下:您提出将齐河县划归济南市的问题,2004年10月11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在向省政府呈报的《关于请求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的请示》(济政[2004]117号)中也曾提出:“建议跨黄河向北适当扩大济南市行政辖区,可考虑将济南毗邻的县调归济南”。省和厅领导对这件事都非常重视,立即责成省民政厅与济南市民政部门进行了沟通,省政府朱茂民副秘书长也代表省领导与德州市领导就划齐河问题进行了通气。济南市现辖6区1市3县,总面积8177平方公里,总人口574.3万人。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当时的发展需要,济南曾做过几次大的区划调整,如1986年,对市区、郊区和历城县之间的调整;1989年,将德州的济阳、商河两县划归济南市管辖等。这些调整都对济南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之后,除2001年6月长清撤县设区外,没有做过大的调整。您提出的区划调整方案,对于扩大济南城市规模,加快省会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要做好这件事还有个过程,还要做很多工作:齐河县位于济南北部,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总人口60.8万人,县城距济南市区仅10多公里,与济南市隔河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将齐河县划归济南市管辖,对于加快济南的发展,尽快实现济南北跨的目标意义重大。历史上也曾多次动议将该县划归济南市,但主要因为水利问题没有划成。齐河县境内有两个大的引黄干渠——潘庄干渠和李家岸干渠,是德州市农业灌溉的主要渠首,对德州农业引黄灌溉意义十分重大。1989年,济南市提出将齐河、济阳两县划归济南时,德州市以两个干渠对德州农业用水关系重大为由,坚决不同意调整,为适应济南市扩大市区的要求,省里最后只好将德州市的济阳、商河两县划给了济南。鉴于以上情况和分析,我们认为,济南市提出的区划调整的要求,对两市的经济发展关系重大。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我们将按省领导的意图积极搞好配合,争取早日解决好这个问题。

1855 年黄河夺大清河从济南北郊流向渤海


随着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黄河下游的防洪、防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2008年,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明确指出:“ 从防凌角度来看,可不使用齐河、垦利展宽区分凌;从防洪角度来看,也不需要齐河展宽区分洪运用;综合考虑,取消齐河、垦利展宽区”。黄河北展宽滞洪区由此得以解放,齐河的63平方公里做成了生态城,济南的43平方公里做成了北部先行区。

看看济南现在的地图,除了天桥那一点,你还认为黄河自西向东流过济南吗?在大济南的版图上,黄河是由西南向东北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