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愛上閱讀?聽聽教“閱讀與寫作”課程十餘年的她,怎麼說

本文轉載自:外灘教育(TBEducation)*本文摘自《閱讀的無限想象》

小多推薦語:


親子共讀是維繫家庭情感的重要紐帶,在度過這些親子時光的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很多自身知識的盲點,並在不知不覺中和孩子一起成長。


不過,親子閱讀具體要怎麼操作?其作用原理、適用的年齡又是什麼?卻並不為大家所熟知。


在下文中,教授“閱讀與寫作”課程十餘年的作者許玲瑋,將與我們分享幾點提升親子閱讀效果的關鍵因素,讓孩子愛上閱讀。


我教授“閱讀與寫作”相關課程十餘年,歷經自己孩子的成長和無數來來去去的學生,我始終認為讓孩子愛上閱讀一點兒都不困難。

重點只有三個:

1. 識字以後仍要共讀。

2. 選擇一本對胃的好書。

3. 養成隨時閱讀的習慣。

01 用陪伴,養成閱讀習慣

親子共讀是這兩年很流行的教養守則之一,有很多家長都知道,要跟孩子培養親密的情感、培養孩子閱讀習慣,親子共讀是很好的方法。

只可惜,很多家長的親子共讀都只停留在學齡前,等孩子上小學、識字之後,家長便不再繼續陪讀了。這實在是一個極大的錯誤──因為陪伴學齡後的孩子閱讀,才是養成閱讀習慣最重要的關鍵!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聽聽教“閱讀與寫作”課程十餘年的她,怎麼說

每回演講,總有家長問我:為什麼幼兒園時我讀了很多故事書給孩子聽,他現在仍然不喜歡閱讀?

當家長聽到我說,識字後的共讀才是關鍵時,都驚訝地張大了嘴:不會吧!都自己會看書了,還需要我一個字、一個字的講給他聽嗎?

沒錯!很需要。當然,跟大小孩的共讀方式,並不僅只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念出來,共讀還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與技巧。

但是,我要強調的是,即使是已經識字的低、中年級小孩,仍然非常需要爸爸、媽媽陪伴閱讀。

很多時候,他們仍然需要父母將書的開頭一個字、一個字的讀給他們聽。因為,唯有你的引導、陪伴,才是引領孩子跨越繪本、漫畫,邁入純文字書籍的關鍵。

我小時候,父親每天讀床邊故事給我聽。但老實說,幼兒園以前的事我根本都記不得了。

但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學三、四年級時爸爸讀的《湯姆歷險記》、《金銀島》,高年級時爸爸讀的《世說新語》、《幼學瓊林》;一直到我初中一年級,爸爸還是經常跟我討論書。

有時候他會跟我談談他覺得不錯的作品。還有一次,一見面他就丟了一本跟字典一樣厚、有著紅布封面、燙金字體的《莫泊桑短篇小說選》給我。

爸爸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這本書很好看。你先看看,不懂的地方我再給你解釋!

我跟我的兒女、學生,甚至去學校當故事媽媽,用的也是這一招。在早自習的時候,我讀《鏡花緣》、《聊齋》的短篇故事;我跟學生們一起閱讀《安妮的日記》、《西遊記》。

我介紹好看的《貓戰士》、《狼王夢》給他們,每每讀完故事的下課時間,就會看到學生們興味盎然地去翻找我剛才帶大家讀過、介紹過的書,然後興致勃勃地開始閱讀。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聽聽教“閱讀與寫作”課程十餘年的她,怎麼說

為什麼要陪伴孩子讀書?除了在他們還不識字的時候,需要把書的內容講給他們聽之外,家長的“讀”,還有推薦、引導、勾引的作用。

語言,是先由聽、說,再進展至讀、寫。因此,“聽”是最容易接受的感官。孩子的聽覺理解通常遠超過他們的閱讀能力。

因此,孩子需要跟大人共讀,讓閱讀能力比較好的成人,把內容動人的書籍讀給他們聽,他們受到吸引,產生想要閱讀的衝動,才會引發閱讀契機。

也就是說,已經會識字的孩子們,他們需要情節豐富、字彙多樣、書寫多元的書籍內容,去吸引他們閱讀,但他們自行閱讀的能力卻遠不及此。

因此,這個時候,由家長帶領,往往是吸引他們進入閱讀世界的一個重要鑰匙!

02 用長篇小說,啟迪閱讀

現在的小學課本是以識字為基礎而編寫的,內容短,上課也偏重於生詞、語法的背寫,讓孩子誤以為這類機械式的練習就是閱讀,而無法領略閱讀的快樂。

然而,小學低年級正是孩童養成閱讀習慣的黃金時期。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聽聽教“閱讀與寫作”課程十餘年的她,怎麼說

很多家長及老師認為此階段識字量少,所以多半給予繪本之類文字少、圖畫多的書籍,卻沒注意到現在的孩子早熟,七、八歲的孩子很多都在看連續劇、科幻電影了,情節不痛不癢的故事,實在缺乏吸引力。

因此,我認為這個階段最能讓孩子一頭跌進閱讀世界裡的,非情節曲折精彩的小說莫屬!因此,一本精彩的長篇少年小說,是孩子愛上閱讀的不二選擇。

我在美國旅行時,看到他們小一的課本就是長篇小說,像是《神奇樹屋》、《巧克力冒險工廠》等,雖然動輒好幾萬字,但是用字並不太深。老師只教幾個章節,回家卻要小孩自己閱讀,因此孩子很快就能養成閱讀長篇作品的習慣。

閱讀長篇小說有什麼好處?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聽聽教“閱讀與寫作”課程十餘年的她,怎麼說

曲折複雜的劇情,除了製造閱讀樂趣,還能讓孩子從中訓練邏輯、推理、歸納、演繹的能力──

從蛛絲馬跡猜測後面的故事結局;

從人物性格描寫去揣測出角色之間的關係;

從因果報應去體會是非善惡。

這都是長篇小說非常重要的訓練。

依照我的自身經驗,用小說吸引孩子閱讀,幾乎屢試不爽!喜歡動物的找動物小說、喜愛科幻的找科幻作品、愛浪漫女生給她王子公主,絕不會錯。

投其所好的選擇一本適合孩子心智年齡的作品,讀個開頭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順利做好“閱讀釣鉤”後,他們自然會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結局,愛上閱讀也就順理成章了!

我的“讀書釣鉤”往往是這樣設下的:

媽媽(老師),今天要讀什麼書?

魯賓遜漂流記。

啊!那本不好看啦,我昨天翻過了。讀別的好不好?

先讀一點試試看好不好?這本書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的一本書喔!是講一個醫師遭遇船難,流落在荒島的故事。

這類小說的第一章,通常要描述故事發生背景、或是介紹人物,因此會有一些冗長的敘述,對孩子來說,不夠刺激。因此,我通常會一口氣讀到劇情開始變得精彩的地方。

比方說,魯賓遜漂流到荒島上之後,首要事情就是要找東西吃。有一天,運氣不錯,挖到60個海龜蛋……

然後,當孩子的眼神亮起來時,我就會故做可惜地合起書:唉!時間到了,這本書真的很精彩耶!後面他會遇到……

這樣介紹書籍,效果都很好。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聽聽教“閱讀與寫作”課程十餘年的她,怎麼說

03 用閱讀,開啟主動學習

有一次,我有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媽媽一直煩惱他不愛閱讀。我第一次提議,讓他寒假試讀猶太女孩的真實故事《安妮的日記》時,他媽媽對著我頻頻搖頭嘆氣:我兒子怎麼可能看這麼多字的書!

於是,我向她建議:你試著每天抽十分鐘,和他共讀十頁。如果三天後他沒有興趣,趕快再換一本。

結果,寒假過完之後,這位媽媽驚喜地對我說:真是太神奇了!讀了大概四、五天之後,有一天我回家,居然發現我兒子自己在看書喔!兩星期不到,他就全部看完了!還告訴我那個女孩怎樣怎樣……

最後,寒假還沒過一半,這個孩子已經把整本《安妮的日記》看完了。接下來,我借了他《貓戰士》,也是一個月不到就看完了整整一大套!

他媽媽很不解:為什麼我買的書他都不看,你推薦的每一本他卻通通都看完了?

我笑著說:因為這幾本書,真的都非常緊張刺激啊!

選一本精彩的小說,只需要陪伴孩子度過閱讀前幾章的過渡期,等他進入劇情當中,自然就有動力想要看到結局。

這樣的例子,在我的寫作班上不勝枚舉。

從小說到散文,從文學到科學,孩子一旦愛上閱讀,影響的層面很大:不但頭腦變得靈光、課業進步、寫作流暢不說,連學習態度都大幅改變。

喜歡閱讀的孩子,可以說是從此開啟了主動學習之窗。因為一切學習,都可以從閱讀開始啊!

04閱讀習慣的養成

我常常開玩笑地跟家長說,要培養好的閱讀習慣,最重要的就是要製造讓孩子無聊的時光。很多朋友帶孩子到我家來,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家小孩在家從不看書,到你家來,就會坐在那裡看書?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聽聽教“閱讀與寫作”課程十餘年的她,怎麼說

我總是笑著說:因為我傢什麼都沒有,沒有電視、沒有網絡、沒有遊戲機,實在太無聊,所以他們只好在那邊翻書了啊!

1. 隨時隨地帶書

現在的孩子人手一機,幾乎沒有聊的時刻。當電子產品填滿了孩子的空檔,孩子便很難培養閱讀習慣。

因此我通常會建議家長,12歲以前的孩子,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一定要嚴格的控管,切勿讓手機、電子遊戲成為孩子的保姆。

反過來說,隨時隨地帶書,倒不失為培養閱讀習慣的好方法。

舉例來說,我出門一定帶書。包包裡有書、車後廂有書,我不但帶自己看的書,也幫孩子帶一本適合他看的書。同樣的,我也常提醒孩子隨身帶書。因此,無論是排隊、搭車、甚至吃喜酒……無聊時,一本好書,就可以任我遨遊。

這些空檔,你給他玩手機、看iPad,不如給他一本精彩好書。久而久之,閱讀的習慣便自然而然養成。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聽聽教“閱讀與寫作”課程十餘年的她,怎麼說

七年級的兒子前一陣子跟我說:媽媽,要不是那天你的記者會實在是太無聊,我可能不會知道《梅岡城故事》是如此的好看!

原來,那天我在記者會前怕他無聊順手塞給他的書,前面對他而言有一點悶,可是一頁一頁閱讀下去,後面卻看到欲罷不能,最後還連夜讀完這一本種族人權的經典小說。

2. 重複地閱讀就是精讀

閱讀,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樂趣,它讓我們樂於獨處、習慣思考、開拓眼界、吸取知識。一旦孩子領略閱讀樂趣,自然逐漸獲得閱讀的益處。

家長無需太功利、急著要看到成果。有些家長對於孩子跳躍性的看書很不理解,甚至會指責孩子根本就沒有好好看書。

其實那是因為孩子在挑選閱讀題材時,會先閱讀他最有興趣的片段,對於冗長的描述、看不太懂的部分,會暫時先跳過。

尤其是書的程度比較深時,很容易出現這種情形。

但是,細心的家長也會發現,孩子會不停地重複看一本書。

這也是另一個重要的學習模式,因為經由不斷重複地閱讀,書裡的成語、名詞、語彙,會銘印在腦海裡,不斷地閱讀可以補充之前沒看懂、或是跳過的地方,這就是更深一層的精讀。

以我來說,《格列佛遊記》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看了不下數十遍之多。每一次閱讀,體會更深,才領略到《格列佛遊記》中對於死亡的描述、人類昏昧的比喻,是多麼地諷刺而傳神。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聽聽教“閱讀與寫作”課程十餘年的她,怎麼說

格列佛遊記

書,是親子之間聊天的一個好題材。

有時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忽然想起一句書裡的話,彼此會心一笑;有時候,書也會成了我們興高采烈討論的話題;甚至,我們可以互相推薦好看的書。

有家長問我:共讀究竟要讀到幾歲?

我的認知是,要幫忙唸書的時間,至少拉長到十歲左右;但一起討論書的年齡,卻可以延長到無限期。


喜歡,就請您關注、轉發、收藏、評論~小編給各位讀者比心啦

想讓孩子愛上閱讀?聽聽教“閱讀與寫作”課程十餘年的她,怎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