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補習班的老師,最近我們幾個人合夥湊了60萬,想自己做個輔導班,夠嗎?有什麼建議?

魔方數學


首先資金是沒問題的,我們當時合夥開了一個560平米的教育公司,投資了40多萬,剛開始的一年內沒掙上錢,賠本賺吆喝,第二年以後慢慢開始盈利,一年能掙個30萬的樣子。

我們當時有兩個店,一個是專門負責託管,另一個是教育機構,教育機構是在託管的基礎上發展來的,相當於是有一定的生源的,如果你沒有任何經驗和人脈的話,這一行還是比較難做的。我們第一年只收了50多個學生,我們一共有13間教室,空了一大半,房租加物業費一年是16萬多,第一年也就剛好把房租掙夠,第二年才有了起色。



辦證

現在的證還是比較難辦的,要求也比較高,我當時辦證的時候,規定房屋面積要200平米以上,要有兩個以上的安全通道,要有完善的消防系統,必須要註冊成公司,最麻煩的就是辦證了,這還是在找了人的情況下,足足用了三個月才辦下來,準備的材料都快能出一本書了包括章程、董事第一次會議、教學計劃、公司申請、存款證明、環境檢測報告、教職工花名冊、教師資格證、董事會成員明細、租房合同、抗震證明還有一系列要填的表,各種身份證複印件。

教師

隨便招幾個教師不難,但是要招優秀的教師還是很有難度的,有名氣的退休教師要價太高,一節課300起步,還不算提成,錢基本上全進了人家的口袋了,但是招一個年輕教師又吸引不來學生,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好這個問題。

我們一開始用的是退休名師,這些人雖然能吸引來學生,但是也能帶走學生,這些人一走,原有的和新來的學生都跟著人家走了,這些教師一般不服從管理,不喜歡被條條框框約束,因為請他們的機構比較多。這些老師的要價也比較高,而且容易坐地起價,有一次我們第二天開課,然後人家老師嫌工資低,不幹了,但給他們的價格已經是業內很高的了,沒辦法只能向他們妥協,把人家留住。

最後我們全部換成了自己的老師,全部用的大學畢業生,我們是從我們的母校直接招聘來的,一步步培養自己的隊伍。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教師隊伍,這樣才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招生

這應該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了,無論是低價課引流,還是搞什麼活動,最重要的是要留住學生,我們一開始就走了很多彎路,只顧著做低價課,是吸引來了很多學生,但後續服務沒跟上,導致課上完留住的學生寥寥無幾,費力不討好。

所以一定要抓課後,不僅僅是上完課就可以了。比如定期給家長反饋一下學習情況,在群裡發一些相關的知識點,要讓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來這個輔導班是能把成績提高的,這裡的老師是認真負責的。

質量

坑蒙拐騙做不大,糊弄家長做不強。

狠抓質量是真理,依靠口碑去吸引。

說實話倒閉的輔導機構也不少,他們只圖一時掙錢,用不專業的老師糊弄家長,讓學生抄答案……這些行為都是他們倒閉的導火索。

所以在平時的管理中,一定要注重質量,管理者是什麼樣,帶出的老師就是什麼樣。

我們最開始有53個學生,第一學期結束有106個,到第二年已經有150多個了,再往後就已經坐不下了,我們基本上不用出去招生,全是家長介紹的,我記得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教育是個良心活”

核心優勢

開一個輔導班,肯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不然太容易被別人替代了。

我們當時的王牌就是作業輔導,在其它輔導班剛開始施行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分班教學了,他們分班教學的時候,我們又摸索出了上課+輔導這種模式,總是領先他們的。

但我們也走過很多的彎路,比如一開始決心發展劍橋英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搞了很多活動,最終也沒能發展起來,原因就在於專業性,當時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專門做英語的教育機構了,我們用我們的短處去和人家的長處去競爭,是必敗無疑的,最後我們另闢蹊徑,發展了語文輔導,這個市面上幾乎沒有,所以才吸引來了學生。

因地制宜

這是我這麼多年以來總結的經驗教訓。別人成功的經驗是不能完全複製的,也不能完全按著別人的模式走,要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

我見過太多的大城市裡的連鎖店在小縣城裡完全開不下去的,好多人加盟了以後,因為完全按照人家的經驗,不符合本地的行情,導致招不來學生,最終無可奈何的倒閉。

一定要去摸索,去創新,現在社會發展太快了,好多原有的理論已經不適用了,好多原有的管理方法已經被淘汰了,切忌不要完全模仿別人,一來學不到精髓,二來容易被替代。



最後,做個總結,想辦好一個輔導班,真的不是有錢就可以了,要付出特別多的心血,在開輔導班的日子裡沒有休息、沒有假期、每天熬夜,這才小有成就。所以一定要審時度勢,做好市場分析再決定要不要辦,要有自己的核心優勢,先保證質量,再想著掙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