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涇陽這個2200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 本為拖垮秦國竟然造福後世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為了國家的生存發展,常常上演著爾虞我詐的故事,曾經就有這樣一項為了拖垮秦國的浩大工程,建成之後反而成了福澤關中百姓的民生工程,而且這一用居然2000多年,直到今天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還在使用這裡的水源灌溉土地。

陝西涇陽這個2200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 本為拖垮秦國竟然造福後世

鄭國渠是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陝西涇陽縣西北大約25公里的涇河北岸,鄭國渠從關中北山——嵯峨山——中山——涇河引水至東部的洛河,長300餘里,灌溉關中平原的三分之一,這個工程的浩大,尤其在當年可以說不亞於修建長城。

陝西涇陽這個2200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 本為拖垮秦國竟然造福後世

經過水工鄭國設計的這個水利工程,經過了歷代完善,在漢代叫白公渠,唐代叫三白渠,宋代叫豐利渠,元代叫王御史渠,到了明代叫廣惠渠,清代則叫龍洞渠,民國時又改名涇惠渠,雖然名字代代改,但是它直到現在還發揮著灌溉的作用,而且被人們加以利用又成了一個水利風景區。

陝西涇陽這個2200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 本為拖垮秦國竟然造福後世

如今的鄭國渠景區由五大區域組成:涇河地質公園區、涇河峽谷觀光遊覽區、黑溝奇峽區、文涇湖休閒度假區和北仲山後備旅遊區。 在這裡不僅能看到水光山色,更重要的是心身放鬆,感受歷史的厚重和古人的智慧。

陝西涇陽這個2200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 本為拖垮秦國竟然造福後世

河涇水是一條古老的河,附著在河底兩岸的涇河石,恆久萬年的支撐著涇河河道的身軀。河灘河岸上的奇石從泥沙塵封中奪目而出,在歲月風雨雕琢下形成了涇河特有的奇石景觀,這個是應該看的一個景觀。

陝西涇陽這個2200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 本為拖垮秦國竟然造福後世

北仲山為涇河衝向關中大地的最後一道山脈,可以說也是無峰不奇,景區內可看見北仲山秀麗挺拔、峰巒疊嶂的樣子。而涇河大峽谷最窄處僅18米,兩岸崖壁高聳,壺穴景觀令人歎為觀止。想要一睹這千百年來的自然人文景觀,不妨去看看吧。

陝西涇陽這個2200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 本為拖垮秦國竟然造福後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