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之君孟昶: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昏君只是趙匡胤為滅他找的藉口

一、前言

乾德元年(963年),趙匡胤一箭雙鵰,不但滅了荊南,湖南兩個割據政權,還在南方兩個政權南唐和後蜀之間插入了一把尖刀,斬斷了他們之間的聯繫,讓他們只能單打獨鬥,各自為戰。後蜀因地理險要,群山環抱,易守難攻,且物產豐富,繁華安逸,被稱之為“天府之國”。而後蜀都城成都,自古就有“錦城”之稱,繁華富庶天下見。

亡國之君孟昶: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昏君只是趙匡胤為滅他找的藉口

趙匡胤下一步的目標就是滅掉後蜀。

那麼後蜀為什麼會成為趙匡胤一統天下的主要目標?後蜀皇帝孟昶又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他真的如史書上所說的那樣是一個昏君嗎?


二、後蜀的由來

後蜀當朝皇帝是孟昶,而後蜀政權是由他的父親孟知祥建立的。

一個割據政權的形成是要經過一個鍛造的過程,後蜀政權也不例外。

(1)孟知祥成為後唐的皇親

在後唐時期,孟知祥已經是小有氣候了。後唐的莊宗、明宗都很賞識孟知祥,莊宗甚至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了孟知祥,讓孟知祥一下子成為了皇親國戚。孟知祥的地位直線上升,有了政治背景基礎。這是孟知祥能建立後蜀國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2)孟知祥得到了一個做西川節度使的機會。

後唐莊宗時,想提拔孟知祥為“中門使”。

中門使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重要職官,在這個時期有很多重要得人物都擔任過此職,以至有"傾動天下"之說。

中門使這個職務有一個特點,就是天天都呆在皇帝身邊。

孟知祥不願意幹,因為他深知“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會丟掉了性命。

於是他便推薦他的朋友郭崇韜去做中門使。郭崇韜很會做人,做了中門使後,如魚得水,使得莊宗對他非常的信任。後來郭崇韜奉命去平定前蜀,在大軍出發之前,他向唐莊宗提了一個要求,在他平定前蜀後,要派一個得力的干將去鎮守蜀地,而這個人就是孟知祥。

孟知祥推薦郭崇韜做中門使,郭崇韜則推薦孟知祥做西川節度使,郭崇韜這是在報恩,他懂得知恩圖報。

郭崇韜給了孟知祥稱霸西川的一個機會。

亡國之君孟昶: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昏君只是趙匡胤為滅他找的藉口

劇照--孟知祥

而孟知祥正是因為這個機會,才掌握了蜀地的軍政大權,從而為他創建後蜀政權奠定了基礎。

可見,一個人多修路,比多壘牆要好得多。多修路 ,就會多一條路。

(3)後唐王室分崩離析

孟知祥在蜀地幹得兢兢業業,有聲有色,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封疆大吏。

  • 他很優待屬下的官員,讓他們死心塌地的跟隨他。
  • 他很愛護蜀地百姓,罷免了很多的賦稅,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讓老百姓很擁護他。
  • 他治蜀有方,把蜀地治理得井井有條。

然而,在唐明宗去世以後,後唐開始逐漸衰敗,分崩離析,後唐的王室更是矛盾重重,爭權奪利,互相傾軋。在這種國將不國的情況下,孟知祥斷然在蜀地稱帝,建立了蜀地的第二個割據政權。

為了和王建的前蜀區別開來,歷史上把孟知祥建立的政權稱之為“後蜀”。


三、孟昶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不是昏君

孟知祥有當皇帝的命,卻沒做皇帝的命,在後蜀國建立僅半年後,孟知祥就因病去世了。

孟知祥死後,十六歲的孟昶繼承了帝位。

《宋史》中記載孟昶是一個昏君,亡國之君。但是亡國之君不一定就是昏君。

亡國之君孟昶: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昏君只是趙匡胤為滅他找的藉口

劇照--孟昶

實際上,孟昶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3.1在鞏固政權上,孟昶很有手腕

十六歲的孟昶一繼位,就遭受到了他父親時的一些老臣的排擠和打壓,他一時很難駕馭這些老臣。其中,比較的厲害的有三個人。

大將軍李仁罕

李仁罕是不服孟昶一批人的帶頭大哥,並且他是素有不臣之心。

(1)在孟知祥活著的時候,他曾經聯合他的外甥張業給孟知祥擺過鴻門宴,想在吃飯的時候幹掉孟知祥,被孟知祥提前知道了,結果沒做成。

(2)在孟知祥死去的當晚,宰相告訴樞密使王處回說有一些掌兵權的人想趁機奪權,王處回便去打探李仁罕的口風,結果一到李仁罕的家裡,就發現李仁罕及其手下都是全副武裝,整戈待發。李仁罕這是要謀反奪權。王處回立即回宮擁護太子孟昶繼位,讓李仁罕偃旗息鼓。

奪權不成,李仁罕便變得越來越跋扈。

《十國春秋·李仁罕傳》:“至是漸有跋扈之志,頗恃功,求判六軍。”

李仁罕恃功傲視皇帝,要求自己來掌管天下的軍隊。

為了穩住李仁罕,孟昶將軍權交給了他,同時暗中派人秘密調查李仁罕,然後趁李仁罕不防備,召他進宮將其逮捕,緊跟著將他處死。

孟昶就這樣將李仁罕殺了,殺的非常果斷、利索。

亡國之君孟昶: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昏君只是趙匡胤為滅他找的藉口

劇照--孟昶

從這個,我們可以看出來孟昶的手段還是非常的高明的。

殺了李仁罕,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

御林軍首領張業

御林軍首領張業是李仁罕的外甥,孟昶在殺了李仁罕後,為了安穩張業,不讓他反叛,立即加封張業為宰相,將張業先捧住,然後再慢慢圖之。

後來,在廣政十一年(948年),孟昶聯合匡聖指揮使安思謙設計將張業逮捕處死。

孟昶對李仁罕是“棒殺”,而對張業是“捧殺”。

昭武軍節度使李肇

李肇自恃軍功,非常跋扈,不將十六歲的孟昶放在眼裡。新皇登基,地方節度使要入朝拜見新君,李肇拄著柺杖入宮覲見孟昶,假稱自己腿上有病,不能下跪拜禮,赤裸裸地挑釁孟昶。

孟昶當著李肇的面,告訴他李仁罕因犯數罪已經被處死了。

李肇一聽李仁罕被孟昶殺了,立馬就像補了“”一樣,扔掉柺杖,拜倒在地,高呼“吾皇萬歲”。

《新五代史·卷六十四·後蜀世家第四》:是時,李肇自鎮來朝,杖而入見,稱疾不拜,及聞仁罕死,遽釋杖而拜。

然而,李肇這個“鈣”補的有些晚了,孟昶沒有放過他,罷了他的官,將他貶到邛州【今四川邛崍】,並且永不錄用。最後,李肇就死在了邛州。

亡國之君孟昶: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昏君只是趙匡胤為滅他找的藉口

孟昶

就這樣孟昶剷除了他父親時的幾個掌握大權的舊臣,鞏固了自己的政權。

在後蜀政權交替的過程中,年少的孟昶有著驚為天人的表現,在鞏固政權的年代裡 ,他穩紮穩打,胸有成竹,一步一步將手握大權的舊臣一一剷除,從而穩固自己的政權。

我們能看出孟昶是一個很有手腕的政治家,他不是一個昏君。

3.2在治理國家上,孟昶很有幾把刷子

在鞏固政權方面,孟昶很能幹,很有手腕。在治理國家方面,孟昶同樣是很有手段,而且是很有幾把刷子的。

(1)撰寫《官箴》

箴,在古時候是一種規勸、告誡的文體。《官箴》就是告訴當官的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做什麼光榮,做什麼可恥。孟昶親筆寫了一個二十四句的《官箴》,頒佈到後蜀的各郡縣。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託之令長,撫養安綏。政在三異,道在七絲。驅雞為理,留犢為規。寬猛所得,風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輿是切,軍國是資。朕之爵賞,固不逾時。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為爾戒,體朕深思。

宋太宗趙光義將孟昶的《官箴》刪繁就簡,摘取了其中"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四句,頒發到大宋各個州縣,要求各地的官員將其刻在石頭上,樹立在衙署大堂前。

亡國之君孟昶: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昏君只是趙匡胤為滅他找的藉口

黃庭堅--戒石銘

這四句的大致意思是:官員們所有的俸祿是百姓給的,老百姓是弱勢群體,虐待他們很容易,但是不要忘了上天是很難欺騙的,會遭到報應的。

這十六字《官箴》在中國古代影響很大,它體現了上位者對老百姓的愛護。

從《官箴》中我們能看到孟昶是一個很愛護老百姓的皇帝,如此一個愛護老百姓的皇帝能是昏君嗎?

(2)設置匭函

孟昶在處理了很多官員後,發現皇帝最容易受到下屬官員的矇蔽。於是他便在朝堂上設置了一個“舉報箱”,要求所有的官吏只要老百姓有不滿意的地方都可以寫成東西將其投入到這個“匭”裡面,然後定期打開,呈報給他看。

亡國之君孟昶: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昏君只是趙匡胤為滅他找的藉口

舉報箱

孟昶此舉,給了官員和老百姓一個舉報和表達訴求的一個渠道。他是很重視老百姓的意見的。

(3)勇於納諫

孟昶做了皇帝以後,貪戀女色,在巴蜀之地蒐羅美女,結果有一個大臣進諫,給他提意見,讓他不要貪圖美色,要專心朝政。然後孟昶聽進去了,就把這些美女全放了,而且還賞賜了很多金子給這個進諫的大臣。

孟昶能接受大臣的進諫,割捨自己喜愛的,這一點來說,他還是比較清明的。

(4)勸農興教

孟昶在位期間,大力發展後蜀的經濟。組織後蜀百姓發展農桑紡織事業;興辦學校,發展教育事業;雕刻石經,刊刻了“十一經”,即在唐朝時的“九經”加上《論語》和《孟子》【首次將《孟子》躋入諸經之列】,此舉為儒家“十三經”奠定了基礎。現在我們熟知的《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在孟昶時期就有兩部。

在其統治期間,巴蜀之地的經濟文化得到迅速發展,在五代十國中處於領先地位。

3.3孟昶在位期間,後蜀富得流油

在孟昶的治理之下,整個巴蜀地區是非常的繁榮昌盛,可以說是富得流油。

(1)國家相當有錢

趙匡胤滅蜀以後,派人用蜀地的木材造了兩百多艘船隻,然後用這些船隻裝載後蜀宮中的金銀器物運送到京城開封,前前後後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將後蜀宮中的珍寶運完。

亡國之君孟昶: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昏君只是趙匡胤為滅他找的藉口

金銀

(2)百姓相當富庶

看老百姓是否富庶,從最基礎的大米的價格看起。唐代最富庶的貞觀時期,一斗米四五文錢,是相當的便宜。後蜀時期,在孟昶的治理下,蜀地的一斗米僅賣三文錢,比貞觀時期還要便宜。這說明老百姓很富有,不缺衣少糧,生活很豐實。

(3)城市繁榮,燦若錦繡

孟昶喜歡芙蓉,所以他在成都城廣泛地種植芙蓉,等待芙蓉開花之時,整個成都城都被芙蓉簇擁著。

《蜀檮杌》:“自古以蜀地為錦城,今日觀之,真錦城也。”

過去說成都是錦城,是因為它出錦,現在說它是錦城,是因為它繁華似錦。

蜀地在孟昶的治理下,經濟繁榮發展,物盛民豐,國家富裕,百姓富裕。

3.4孟昶深受老百姓愛戴

孟昶投降趙匡胤以後,趙匡胤要孟昶到京城開封去居住,在孟昶走的時候,後蜀的老百姓自發地跑到江邊上為孟昶送行,沿途幾百裡地都有老百姓哭著來送,有很多的老百姓甚至哭到昏倒在地,很是不捨孟昶的離開。

由此可知,孟昶是深受後蜀百姓的愛戴的,一個很受老百姓愛戴的皇帝,不應當是一個昏君。真要是昏君的話,他要離開了,老百姓還不得放鞭炮慶祝啊,而不應當是哭著去送行。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孟昶並不是一個壞皇帝,昏君。相反,他將後蜀治理得非常的好,不管是國家還是老百姓都非常的富庶,並且深受後蜀百姓的愛戴。

這樣的一個皇帝是壞皇帝嗎?

顯然不是。

那麼這樣的一個皇帝趙匡胤為什麼一定要把他滅了呢?

四、趙匡胤為什麼要滅了孟昶?

《東都事略》載:“中國自五代以來,兵連禍結,帑藏空虛,必先取巴蜀,次及廣南,江南,則國用富饒矣。”

中原從五代以來,由於戰亂頻繁,導致國家很窮,只有把巴蜀,廣南,江南這些國家滅了,把他們的財富拿到中原來,這樣國家才有錢,才能有物質基礎,才能去完成統一的大業。

亡國之君孟昶: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昏君只是趙匡胤為滅他找的藉口

趙匡胤

趙匡胤看中了後蜀的富饒,只要滅了它,將它的錢財搶過來,充實大宋的國庫,他才有本錢去收復其他地方割據政權。這是趙匡胤滅後蜀的最重要的原因。

滅孟昶不是因為孟昶是昏君,而是因為孟昶的財富太多了。趙匡胤要“殺富濟貧”,為將來統一天下做好物質準備。

所以不管孟昶是明君還是昏君,趙匡胤都要滅了他。說他是昏君,只是趙匡胤為滅了他找的一個理由罷了。

五、結言

後蜀政權在建立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其創建者孟知祥便撒手人寰,將後蜀這個嶄新的政權留給了他年少的兒子孟昶,同時也給他遺留了很多的問題。

孟昶即位後,利用精明的手腕剷除父親時的舊臣,鞏固政權。在政權大握後,勵精圖治,採取一系列的治國策略,發展後蜀的經濟,經過十幾年的蓬勃發展,後蜀已然成為了五代十國中最富庶的國家。

國庫充盈,百姓富裕。

後蜀的老百姓對孟昶這個皇帝是非常的愛戴。

他愛後蜀的百姓,更是讓後蜀的百姓豐衣足食,家家有錢。

他不是昏君,而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

將孟昶說成是昏君,趙匡胤滅他的理由就更加的充分,所以宋代以來絕大多數的文獻都把孟昶說成是昏君。

以史為據,可以明得失。讀史不能只看表象,要聯想當時的歷史背景去分析思考,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收穫與明悟。

我是點點文史,歡迎點評,建議,關注,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宋史》《十國春秋》《東都事略》《蜀檮杌》《官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