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金殿的前世今生

說起金殿,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昆明鳴鳳山的金殿,而且還知道是吳三桂於康熙年間建築。

但這只是表面認識,昆明金殿並非來源於吳三桂,而是來源於明朝統治雲南的黔國公沐氏家族。

雲南金殿的前世今生

(圖為昆明鳴鳳山金殿)

首先是沐昕奉旨督建武當山宮觀

沐英第五子沐昕,生於洪武十九年(1386),卒於景泰四年(1453)夏四月甲午,享年六十七歲。生母顏氏。沐昕一直生活在首都金陵,永樂十八(1420)年遷都北京後,南京成為留守都城,稱為南都。

沐昕最大功勞,當屬修建武當山道院宮觀,時間在永樂十年(1412)至永樂二十一年(1423),歷時十二年。可見此次修建規模之大。

如此巨大規模的修建,沒有國家之力不可想象,而發出命令的人,就是皇帝——永樂帝朱棣,沐昕的岳父。

永樂元年(1403),沐昕被朱棣選中,成為自己第五女也是小女兒常寧公主的駙馬,職務是駙馬都尉。《明太宗實錄》記載:“戊申,沐昕為駙馬都尉,尚常寧公主。”具體時間是六月初二。同年七月,沐昕獲得“歲給祿米二千石”待遇。“尚”就是“娶”,意思就是沐昕娶了常寧公主,因為娶的是公主,有“高攀”之意,所以用“尚”不用“娶”。《正字通·小部》:“尚,娶公主謂之尚,言帝王之女尊而尚之,不敢言娶。”

常寧公主生於洪武十九年(1386),母不詳,永樂元年受封常寧公主,不久嫁給沐昕。公主賢淑聰明、謙恭謹慎、動止有禮,通曉《孝經》、《女則》、《烈女傳》。永樂七年(1409)薨逝,時年二十三歲。父親明成祖永樂帝對這個小女兒很喜愛,此時女兒英年早逝,不勝悲痛。沐昕也是沐英小兒子,而且女兒女婿同歲,朱棣把對女兒的愛,加到女婿沐昕身上。

雲南金殿的前世今生

(圖為武當山金殿)

永樂十年(1412)七月十一日,永樂帝朱棣下旨,讓駙馬都尉沐昕等督造武當山宮觀——

為此永樂皇帝專門下旨——《諭官員軍民夫匠人等:“黃榜”》。

永樂十年九月秋正式在玉虛宮大殿奠基開工。施工管理人員411名,其中工種19類,分派92個工頭直接負責施工,徵調各省工匠民夫三十萬人(其中十萬在外運輸),到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元代的基礎上大規模的營建十二年之久,共計營造了33處宮觀建築群,殿宇房屋8000間,使武當山成為集建築、宗教、文化於一體的“天下第一名山”。

由此武當山留下了沐昕多處題字,和有關詩歌,如南巖宮皇經堂前的“南巖”題刻,正楷,落款“駙馬都尉沐昕書”,其下刻篆印三方,分別是“公餘清興”,“光風霽月”,“駙馬都尉圖書”,方正圓潤端莊秀麗。此外還有“太子坡”、“大聖南巖宮”、“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朝聖門”、“大嶽太和宮”、“南天門”等處宮觀牌坊都是沐昕題字。

其中,永樂十四年(1416)新建於天柱峰頂的金殿,是其中最重要的工程之一,原建於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的小銅殿,被遷移至小蓮峰。

據史料記載,武當山金殿構建,全部在北京鑄成,由京杭大運河運至南京,再逆長江而上,至天柱峰後,拼接榫卯而成。坐西朝東,面寬三間5.8米,進深三間4.2米,高5,54米。通體鎏金,結構嚴謹,氣象莊嚴。供奉真武大帝坐像。

雲南金殿的前世今生


雲南金殿的前世今生

(圖為沐昕題字)

其次是沐昌祚、沐睿父子倡建昆明金殿

清朝光緒十六年(1890)舒藻撰《重修太和宮記》:

“滇南苴蘭(昆明)會垣東關外,距城十五里許,有山鳴鳳,又俗名鸚鵡山。前明萬曆壬寅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請雲南巡撫陳公用賓,會同黔國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劉公會於是山之巔,仿照湖廣武當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築紫禁城,冶銅為殿,鑄供真武祖師金身。名其宮曰‘太和’,亦仿照武當山中峰宮名也。其時並建三元、環翠二宮,所供聖神仙佛,各有專司,瞻拜者歷歷可溯。而其殿宇,概以‘太和宮’統之。其地左挹華山之秀,金馬騰輝;右臨昆海之濱,碧雞煥彩,洵為滇南一勝境也。鄉人稱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頂,任其信口而出耳。

《重修太和宮記》碑位於昆明金殿鳴鳳山。

沐昌祚是沐英九世孫,沐睿是沐英十世孫,父子二人之所以“仿照湖廣武當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築紫禁城,冶銅為殿”修建昆明金殿,肯定是受到二世祖沐昕洪武十一年到二十二年,在武當山修建8000間宮觀道院的影響,一是供奉真武大帝,祈求神仙保佑一方平安,二是增加一處民眾遊玩登山之所,讓民眾再有一個心靈寄託,三是為了政績。也有對沐昕二世祖的懷念之情隱含其中。


雲南金殿的前世今生

(沐昌祚、沐睿倡建昆明鳴鳳山金殿碑文)

三是沐天波遷移鳴鳳山金殿至大理雞足山

沐天波是最後一任黔國公,沐英十二世孫。沐天波承襲黔國公時,沐氏家族已經到了衰落的邊緣,認為“銅乃西方之物,金克木,”對沐氏統治不利,於是沐天波於崇禎九年(1637),委託巡撫張鳳翮把金殿從昆明鳴鳳山遷移到大理賓川雞足山,而賓川雞足山金殿又毀於文化大革命,蕩然無存。

吳三桂進兵雲南後,為了顯示自己的“文治”“武功”,在原先黔國公、沐天波曾祖沐昌祚,黔國公、沐天波祖父沐睿,當時雲南巡撫陳用賓建立金殿的昆明北郊鳴鳳山地址,重建金殿,並且把自己使用過的一把大刀放在金殿,因此世人只知吳三桂建造了金殿,還與陳圓圓在此留下“佳話“。由此,人們只記住了吳三桂,陳圓圓,甚至還有人建議為這倆人建紀念館。

這是沐氏家族的悲哀。由於昆明沐氏家族的重量級的歷史遺蹟或者被改建,如黔國公府,清朝改建為雲貴總督府,民國改建為勝利堂。或者被遷移,如金殿。或者被埋於地下,如呈貢龍山家族墓地,七娘墳墓地,還被嚴重破壞,阻礙了民眾對沐氏家族的直觀認識,民間不能夠像流傳楊升庵一樣傳說沐氏家族。

雲南金殿的前世今生

(沐天波劇照)

四是雲南省、大理州重建雞足山金殿

2007年6月14日,雞足山金頂寺金殿落成,在雲南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雲南省撥款900萬元、大理州配套300萬元,在雲南省佛教界的共同努力下,順利重修了金頂寺金殿,使得金頂寺以全新姿態展現於世人面前。

雲南金殿的前世今生


雲南金殿的前世今生

(圖為大理賓川雞足山金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