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燈籠》優秀教案,可參考學習

▼點擊小程序,手機找資料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燈籠》優秀教案,可參考學習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免費下載燈籠教案

4*《燈籠》教案

教學目標:

1.積累重點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品味重點句子,瞭解文章寫作風格。

3.感受燈籠濃郁的文化內涵,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知課文內容,品味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

感受燈籠濃郁的文化內涵。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逢年過節的時候,大街小巷都掛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你知道燈籠都有哪些象徵意義嗎?(學生自由發言)在如今人們的心中,燈籠或許只是孩童的玩具和節日喜慶的象徵,但在電燈尚未出現和普及的時代,卻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並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內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吳伯簫的《燈籠》,瞭解其中蘊含的文化韻味。

二、明確學習目標

大屏幕顯示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品味重點句子,瞭解文章寫作風格。

3.感受燈籠濃郁的文化內涵,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走進作者

學生介紹自己瞭解的作者情況,師補充、明確。

吳伯蕭(1906-1982),原名熙成,山東萊蕪人,散文家,教育家。他的散文以質樸美著稱,他善於將普通平凡的事物放在歷史與現實較硬的背景下,捕捉其蘊藉深厚的詩情畫意。

其作品的創作基調單純簡練,峭拔明朗,具有強烈的真實感和鮮明的時代特色。主要作品有《羽書》《北極星》《忘年》等。

三、檢查預習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爭訟(sòng ) 斡旋(wò) 靜穆(mù)悵惘(chàng wǎng)

鏘然(qiāng) 褪色(tuì)燎原(liáo)熙熙然(xī)

2.根據拼音寫出相對應的漢字。

輝huáng____ 春xiāo____領yù_____

垂珠聯lóng____ 夜深星lán____

3.解釋下面詞語。

焚身:焚燒身體。

爭訟:因爭論而訴訟。

恐嚇:威脅人,使害怕;嚇唬。

斡旋:調解周旋。

悵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熙熙然:指一副溫和歡樂的樣子。

不甚瞭然:不是非常清楚即明白一點,但是不完全。

燎原:火延燒原野,比喻氣勢旺盛。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燈籠》優秀教案,可參考學習

四、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文章以“燈籠”為題,有何妙處?

學生回答、補充明確:

①作為線索,貫穿文章始終;②揭示文章的主要內容。

2.作者回憶了與燈籠有關的哪幾件往事?

學生回答、補充明確:

①挑著燈籠,接祖父回家;②挑著燈籠上下燈學,母親對自己的照顧;③鄉俗還願掛紅燈,為夜行人指路;④元宵節觀燈、猜燈謎;⑤族姊遠嫁,官銜燈記錄、傳承著家族興衰;⑥燈籠引發作者聯想起古代將領挑燈看劍,抗擊敵人的情景。

五、品讀賞析

同學們,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文章的關鍵語段、句子進行推敲賞析,是我們走進作者心靈深處的有效途徑,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細細的品讀課文。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跳讀課文,勾畫出文中的優美句子和段落,並試著進行簡要賞析,在組內交流分享。

難點釋疑:

1.段落賞析:

(1)第一段敘寫了小孩子喜歡火、亮光的情景,請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①內容:豐富了文章內容,增添了情趣,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②結構:引出下文,為下文敘述喜愛燈籠做鋪墊。

(2)第四段單獨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在結構上,起過渡作用,提示讀者有一敘事,另有調整文章節奏的作用,是讀者從上文打斷的文字敘述中跳出來。

在內容上,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閱讀興趣,引起下文對母親的回憶。

2.字詞、句子賞析:

根據提示,任選角度賞析下列句子:(小組交流討論)

(提示:可以從用詞、修辭、手法、句式、情感等方面進行賞析,先獨立思考,再交流討論)

(1)真的,燈籠的緣結得太多了,記憶的網裡擠著的就都是。

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許多鄉情民俗與燈籠結下太多的緣分,給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戀。

(2)母親給留著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親手接過了燈籠去後遞給自己的。為自己特別預備的那支小的紗燈,樣子也還清清楚楚記在心裡。雖然人已經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親的頭髮也全白了。

運用動作、外貌描寫。“親手接過了燈籠去後遞給自己的”,表現出母親對我的細心周到的關愛;“母親的頭髮也全白了”,寫出歲月的無情以及我對母親變老的傷感。

雪夜入蔡,與胡人不敢南下牧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樣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將以智慧和勇氣抗擊敵寇,保家衛國,其英雄事蹟與日月同輝,激勵著後人,表達了作者對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為下文表現家國情懷作鋪墊。

最壯的是塞外點兵,吹角連營,夜深星闌時候,將軍在挑燈看劍。

化用典故,化用了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狀詞以寄之》裡的詩句,既讚頌了古代將軍塞外點兵、挑燈看劍、英勇殺敵的氣概,也使得文章的文學色彩更加濃厚。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六、明確主旨,體會情感

一篇文章中蘊含著的是一位作家情感的皈依,吳伯蕭先生運用了大量的筆墨來寫燈籠的背後,一定有耐人尋味的感情寄託,接下來讓我們再讀課文,瞭解寫作背景,去探尋吳伯蕭先生的心路歷程!

小組交流討論:

1.結合全文、小組交流並簡析作者喜愛燈籠的原因?

交流討論後明確:

①燈籠寄託著作者對祖父、母親等親人的牽掛,也寄託著作者對親人的感激之情。

②許多鄉情民俗與燈籠結下太多的緣分,給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③燈籠能為夜行人指路,溫暖他人。

④記錄、傳承家族歷史。

⑤引發作者聯想起古代將領挑燈看劍,抗擊敵人的情景,激發愛國熱情。

燈籠之所以能夠使作者聯想起沙場征戰的情景,更進一步激發了作者的愛國熱情,跟當時的時代背景有密切關聯:

背景回放: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九一八”的炮火不僅震碎了壯麗的祖國河山,也擊破無數文士的美好幻想,這其中就包括吳伯簫。然而,國民黨政府竟然採取“不抵抗”政策,這讓他十分憤懣,憂心如焚,怒火中燒,骨鯁在喉,不吐不快。於是,他在從事教育工作的同時,堅持業餘寫作,舒解一腔積鬱。他在這一時期的散文,常常回蕩著愛國主義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憶童年生活的篇章裡,這一旋律也時常跳躍而出。《燈籠》正是這個時期回憶主題的文章。

2.小組交流:作者在文中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

交流討論後明確:

由兒時對祖父、母親的懷念轉入對時光流逝的慨嘆,最後昇華為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家國情懷。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燈籠》優秀教案,可參考學習

七、小結

本文作者以“燈籠”為線索,順著自己的思緒,具體記敘了記憶中一些和燈籠有關的事情。包括燈籠所承載的對祖父、母親的情感,與燈籠相關的鄉情民俗,以及現實社會中自己的一些感慨等,層層遞進,使燈籠在文章中所承載的作者賦予其的含義一層層地展示出來。

八、作業佈置:

1.摘抄好詞好句,積累優美句子、段落。

2. 完成【達標檢測】訓練題。


板書設計: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燈籠》優秀教案,可參考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