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级的小孩,才接触写作文,总不愿写作文,怎么办?

红彤珂


不愿意写作文肯定是不会写,三四年级的孩子刚接触作文,本身孩子词汇量积累的少,语言组织能力不强,不会写也很正比。

我认为首先要让孩子有生活体验,不管是写人还是写物,让孩子多见实物,仔细观察其特征,引导孩子慢慢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次,让孩子多读书,可以先读图画书,有图片,文字才生动,孩子的形象思维,想象能力才可以得到培养。再让孩子接触故事童话书,了解人物关系,增加词汇量,紧接着多读作文书,各类各样的题材的孩子有兴趣读下去。

最后,再引导孩子根据所见所闻,结合积累的词汇量,用间断的话语描述出来,添加自己的情感,一遍作文就完成了!试试吧!陪伴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写作!加油^0^~


齐齐的一家


说作文写不好是因为阅读量不够的,我反对,我闺女就是典型的超大阅读量,作文却是一年级水平的人,那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在我闺女身上体现出来[流泪]。每次写作文跟要她命似的,为了不写作文连学校组织的出游都忍着不去。

这不,趁着疫情期间,学业不忙,她爸逼着她写小说[捂脸],每天憋300字左右,好像稍稍有点兴趣了,我们不管她的内容,随便写,只帮她修改词或语句,每天到时间自己就去写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喜欢,还是得培养他的兴趣,可以先让他抄写自己喜欢的文字,也可以培养写写日记,还可以了解下作文培训班。

希望能帮到你




春天里的小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文难写成了一个社会现象。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写作文好像没有这么费劲啊!

现在不光是三四年级的孩子,基本上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写作文,我感觉最主要的首要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孩子们基本上都不写日记了。

记得小的时候学校老师经常让我们写日记,我感觉写日记对提高写作是一个很好的帮助,那时候的我们,也不像现在的孩子有那么多书可看,那时候顶多哪个同学有本武侠或者什么小人书之类的,我们没有书的同学都是自己拿点好吃的东西给人家,或者拿自己的玩具和别人交换,然后然后自己才能获得一个看书的机会,然后大家轮着看,你看完了,然后给我,我看完了再给他。

虽然只是看看武侠小说,但是我感觉对做写作文肯定也是有提高的,是有帮助的。

现在的家庭条件都好了,每个家长在对待给孩子买书的这个事情是毫不吝啬的,只要你想要,我就给你买,即使你不想要,我感觉你需要,我也给你买。

不管是什么东西,你给他的越多,他就越不会珍惜,这是人类的通病!

每个人都一样!

所以我们要多从人性上去考虑问题!

一:不要给他买太多的书,

二:我认为孩子要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

三:就是也要让他养成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习惯。

四:我们家长在家也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尽量不玩手机。





七九年的八零后


首先每个人都是从三四年级过来的,相信那时候对作文也都是没有认知的,当年我压根不知都作文是什么东西,一点感觉也没有,没有喜欢不喜欢,刚一接触新的东西,接受起来本来就有困难,而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接触的新鲜事物永远都超过当时年龄的接受能力的,否则就不会叫“学习”了。小孩子没有自主学习,逼自己吸收的意志,所以引导就很关键了,就得需要慢慢来,毕竟都存在一个过程。


雨中慢步


你好!我是阿彩老师。很高兴能回答你的提问。你提问中,三四年级的小孩“才”接触写作文,说明你对孩子的写话基础了解得少,对低段前期孩子的写话习惯培养得少。

1.不知历程。小学生习作的发展历程是:从低年级的写一句话、一段话开始的,再到写一篇文章。其实一二年级早已有看图写话训练,说明这个过程孩子没练扎实。

2.缺少习惯。孩子不愿意写也是有原因的,不主动积累素材,生活中见到的人也好,事也好,仿佛都跟他没关系。这样的孩子有很多。比如有一次,老师布置写一处景色。孩子没交作业,说:“老师,我昨天没有出去。所以我不知道写什么。”他认为要写话了,才让父母带他去看,然后才好写。甚至有的父母也这样认为。孩子平时缺少观察的习惯。

3.不够勤奋。平时在学习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孩子,让他把这个事情前后经过说给你听一下,他说的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可是你让他写下来,他就嫌很麻烦,只写一两句。

那么,应该怎么让孩子愿意写?我提几点建议。

1.说话。以说促写。一种方法是挑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来说。比如说选一些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取一个场景让他复述场景或情节。要求不要太高,只要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就可以了。这样容易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另一种方法是看图说话训练。可以选取孩子比较熟悉的一些画面,父母与孩子一起互动看图说话,父母主要是引导孩子多观察图画中哪里有间隙,进行想象。这样降低难度说话,孩子就比较感兴趣。而后再把这些话记录下来,就是写话。

2.听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必须要有素材。所以生活中必须要训练孩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很多家长肯定要说,我们平时也带他们出去的呀!是的,你们那又花钱又花时,带孩子出去真不容易。可那是走马观花,并未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就像我们大人去旅游一样,没有故事的地方,就好像没去过一样。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孩子边走边看,边看边说。说看到什么?哪儿最好看?有没听到什么?有何感受等。让孩子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平时还可以用三言两语的日记形式,把素材记下来,以备习作之用。

3.训练。平时可以训练,将一个字写具体,或一个词写具体,还可以将一句话写具体。如“生气”一词,可以说成:“妈妈冤枉我,这件事明明不是我干的,还偏说是我干的。我听完她的话之后,就跑回房间,关上门,就趴在桌子上,哇哇地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拿脚踹凳子腿,两只小手握着拳头,捶得桌子咚咚响。直到爸爸来帮妈妈打圆场,安慰我了,我才停止哭声。”要把生活中生气的真实样子详细地表述出来。当然,我这是陋辞举例,是想说像这样短辞长说,才有话说,孩子才写得出,写得具体文章。经常训练,孩子掌握方法了,语言就会丰富起来。然后几段相关的话放在一起,加上开头和结尾,就是一篇文章了。习作就变得容易了。

【结束语】除了训练,还有阅读的沉淀累积,也是写作的营养液。总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寒。”孩子习作要从低年级写话抓起,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才能有进步,有收获。最后,欢迎 ,我很愿意与你一起探讨教育方面的事。


阿彩老师


最近,很多家长反映说孩子升上三年级,刚接触作文,不太会写作文,说怎么办?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没有过多的生活经验,要写出一片完整的作文是非常困难的。今天,就给各位家长支招:如何教孩子写作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建立作文的素材库

写作素材仓库的建立,要靠平时的观察积累,所以孩子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阅读笔记,把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随时记录下来,时间一长,自然就形成了孩子的“素材库”。有空闲时拿出来一读,加强记忆,以便日后写作需要时能很快找出来。

同时,家长还可以要求孩子每天摘抄词语、格言、警句、优美句段等。同时还应从生活中,从人们的口头语言中吸收生动有趣的词汇,久而久之,语言就会丰富起来,写作能力就会随之提高。

问题提示法

写作文的时候,孩子经常会感觉到不知道从哪里下笔,这时候问题提示法就显得格外有用。首先引导孩子根据图画或作文题目,提出若干个相关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等于找到了“写话”的内容,然后将内容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写作思路。

比如,描写人的提纲:↓

标题:《我的妈妈》

(1)她是谁?

(2)她长得怎样?

(3)她干什么工作?

(4)她最关心的是谁?

(5)你喜欢她吗?

词语联接法

为了让孩子说起话来有条有理,写起话来具有连贯性,我们要根据“写话”内容适当提供一些联接词,

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有的——有的——还有的——”,“有时——有时——”等等。孩子可选择合适的联接词,将单个的“零件”串起来,很自然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话”说起来才通顺,读起来才合理。

语句扩充法

只搭好骨架,而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作血肉,读起来就会涩涩的不生动。如何引导孩子将“话”中的重点句子写得更详细更具体更有文采呢?我们运用“语句扩充法”逐步让孩子在分析和思考中把“话”写得更丰满些。

例如:孩子写《小闹钟》有关作用只写了一句话“它每天六点半钟叫我起床。”针对这句话,向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1)六点半是清早还是傍晚呢?(2)它用怎样的声音叫你呢?(3)它为什么这么早就叫你起床?(4)把它当成会说话的小伙伴,它会怎样说呢?

孩子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最终能够扩充写成一段话:每天清早,一到六点半钟,“铃——”小闹钟就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好像在说:“喂,快起来,快起来,早起身体好,上学不迟到。”

多点激励孩子

不管我们使用哪种方法来引导孩子学习“写话”,但我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积极鼓励法”。对于处在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写话”就如同幼儿“丫丫学语”一样艰难。

鼓励的方法有多样:或用喜悦的神情大声朗读孩子的“佳作”;或让孩子邀请家里的其他成员、邻里的叔叔、阿姨,来听一听,评一评“自己的佳作”;

只要让孩子在精神上能够获得成功的愉悦,使他对于“写话”产生浓厚兴趣,由爱说、爱写到能想着说,能认真写,这就说明孩子真的“入门”了。


董誓言


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才接触作文,总不愿意写作文,怎么办?

三四年级的小孩,写作文是爬坡的时候,不会写,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两节课的作文时间,他坐在那里,手拿着笔,眼望着天花板,苦思瞑想,最后草草写几句交差。

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三年级刚学写作文,孩子们觉得很神秘。没有写作方法。

其实说为话,写为文。

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没有学习好。孩子们没有观察习惯;观察方法;没有素材。

孩子们没有读书习惯。能买一堆《小学生作文选》,也不认真地学习课本上的名人名篇,学以致用。不会开头结尾,老虎吃天不知道从哪里下笔。

怎么办呢?

一,家长和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要博览群书,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记好读书笔记;记住好词佳句;记住好的篇段。作文时,想一想,这个作文题目跟自己读过的哪篇文章类似?可以学写,但不能抄袭!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老师要教给孩子观察方法,观察顺序。要求学生写日记,把观察到的事物随时记在日记本上,积累写作素材。有的孩子面对《我的妈妈》作文题目无话可写,和朝夕相处的妈妈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知道妈妈关心他;爱护他。他非常爱妈妈,但是要写作文时什么也写不出来,妈妈做的事,妈妈说的话他都没有记住。写《我的妈妈》要通过动作、语言来写。否则你喊一百句妈妈真好;妈妈关心我;妈妈爱我;妈妈很孝顺等。读者也不知道你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你明白了不等于读者明白了。要让读者发出感叹:妈妈真好!口号式的话不能出现在作文里。

提高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周围的人和事,

为自己作文积累素材。

三,教给孩子写作方法。

小学作文大多是记叙文。记人记事,人离不开事,事离不开人。

记叙文必须交待清楚六大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和事件经过。事件经过是全文的重点,要详细地写。

这六大要素,惯串全文,不是回答问题。

1.先立意,确定中心。

如:《我的妈妈》。面对这个题目,首先想一想,写什么?写妈妈关心我呢还是写妈妈对工作认真负责呢?确定写妈妈非常关心我的学习。

2.围绕“妈妈非常关心我的学习”这个中心从日记中选材。从生活中选材。

如果你选了“妈妈天天早晨给我做鸡蛋饼,打豆浆”的事就跑题了,因为这不能突出妈妈关心我的学习”这个中心,这是妈妈关心我的生活!

3.列一个简单的题纲。

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

三年级是段的训练,用总分法。

如题目是《我的妈妈》,中心思想是“妈妈关心我的学习”,写两个自然段。

第一段:总述。

一句话:妈妈对我的学习非常关心。

第二段:分述。(重点段,详细地写)。选一件有意义的事、难忘的事、能打动读者的事来写。写作过程中交待清六大要素。通过妈妈的语言、动作、心里活动写出妈妈非常关心你的学习。

这叫总分法。反过来分总法也可以。

4.反复修改,去掉与中心无关的词语和句子。

小孩有个特点,写完了草稿不愿意修改;不舍得去掉文中任何词语,哪怕与文章一点关系没有。

要记住:多么优美的词语,多么好的一段景物描写,与妈妈关心我的学习这个中心一点关系也没有,费话!就像你漂亮的脸蛋上长了一颗黑痣。

四,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熟悉生活,作文时才有东西可写没有经历,是写不出好作文的。

如:《游八达岭长城》孩子没有游,让他写什么?他只能胡编乱造!

五,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在学习生活中,同是一个老师教的同一个班级,有的孩子作文写得非常好,有的孩子写作水平一般或者写的不好,这与兴趣爱好有很大关系。有名的文学家莫言曾经说过,他只所以喜欢写作,是因为在小学时,老师把他的一篇作文当范文给全班同学读过。老师的鼓励,使他有了成就感,对作文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孩子没有兴趣,挖空深思、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结束语:

培养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生活的主人;多观察,积累素材;多动笔,多写多练。孩子一定会爱上作文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语文萍


关于三四年级的小孩不愿意写作文的探讨:

个人建议先慢慢从写一段话开始,从学到写有一个过程,切勿操之过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1.文章=字+词+句+段+篇,这是一篇文章形成的基础,同样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写出一篇结构严密,逻辑关系缜密而能引起他人共鸣的文章。通篇研究一篇文章都是汉字的集合,同样的一个问题100个人会有100种回答方式,这是因为每个人所接触的人事物是决然不同的,主要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等一系列的影响。

2.内容=思维+网格+填充,一篇好的作文一定是某些新颖的观点引起了你的兴趣和思考,从而会有为什么别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发问。

3.一篇好的作文需要长时间的模仿然后创新出自己的文章或者叫体系。

以上为有限认知范围内的解读和探讨,如有收获,欢迎点赞加评论!





阡陌交通001


其实几乎没人愿意写作文,大部分是老师和家长的评价方式导致的。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看到孩子的作文,都会挑一大堆的问题和毛病,甚至可能会让孩子重新好几遍,直接打击了孩子的写作兴趣。

要知道,写作本来就不应该有特别统一的标准。更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不同的特质、不同的写作风格及写作能力来评价和指导。

当然了,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可以改变自己。作为家长,我们面对孩子的作文,一定要记住“三一原则”,先说三个优点,再说一个缺点。说缺点的时候,一定要这样说——“如果描写再生动些,就会更好啦!”千万不要这样批评指责——“你写的是作文吗?简直就是流水账!”

接下来,要了解孩子不愿写作文的真实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可能原因是以下几点,或者兼而有之。(1)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小,不爱读书。导致词汇量小,表达能力偏差。

办法:家长陪伴孩子开始阅读,逐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孩子的词汇量就会增加,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很大提升。大量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好处,非常多,不仅仅是孩子会写作文。

(2)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批评指责多过表扬鼓励,因此不愿意写作文。

办法:家长老师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这一招非常管用,屡试不爽。

(3)不会写作文的方法。

办法:除了学校老师会讲方法,家长也要陪伴孩子去寻找各种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不要贪多,每次教一种方法,多次练习,直到孩子熟练运用。可以从孩子喜欢的小说或者童话寓言故事中寻找方法。

其实大多数孩子写作文,会叙述,能把事情说清楚。只是不会描写。家长帮助孩子一点点学习各种描写方法,孩子学会了,也就能写好作文了。

希望能对家长有帮助!


楼台深翠微


第一,可以从阅读开始。现在很多亲子阅读馆了,家长可以给孩子报名这个亲子阅读哦,半年缴费,或者年缴都比较优惠,而且周末会有手工活动,孩子接触多了,看到也有其他同龄孩子或者比他更年幼的弟弟妹妹也读书,自己也会认真去读了的。

第二,一边亲子阅读,一边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看书,新华书店氛围很好,人多,坐地上的到处是,都是爸爸妈妈低声给孩子读书讲故事。孩子受氛围影响,自然会投入书的世界去。

第三,以前面两点作为基础,现在家里可以购买一些短篇中篇的作文书籍,这些书籍最好是有注音版的,方便孩子自行查字典阅读。还要购买一些经典又热门的漫画书,比如《父与子》,增加孩子对书的乐趣。慢慢的可增加其他方面的书籍了,孩子对打战,恐龙方面等比较感兴趣,那针对这方面,可以购买相对应的书籍介绍。孩子融进去了,对作文也对慢慢有了新的认识和写作文的积累。

当然,爸爸是个榜样,妈妈是镜子。所以,家长需要付出浇灌,才能静待花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