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風雨同舟 郯城縣第一書記戰“疫”群像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2020年初原本寧靜祥和的生活。疫情爆發以來,郯城縣省、市、縣派第一書記和鄉村振興服務隊全體隊員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衝在戰“疫”一線。他們當中有身經百戰的60後,有勇於擔當的70後,還有朝氣蓬勃的80後。在這場戰役面前,三代人攜手同行共迎風雨,彰顯著共產黨員的力量。

老驥伏櫪的60後

毛慶東,是山東科技大學選派郯城縣泉源鄉第一書記工作組的組長。面對形勢嚴峻的疫情,他在第一書記微信群裡發起了“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捐款倡議,並帶頭捐款3000元。倡議發出後,第一書記們積極響應,一份捐贈一份情,僅3天時間,19名第一書記捐款29800元,捐贈物資價值7000餘元。

徐波,是臨沂市畜牧發展促進中心選派郯城縣掛職副書記、幹部下基層服務隊隊長。他從正月初三一直到現在,持續堅守工作崗位四十多天,一天都沒有休息。他每天到聯繫的兩個重點防控鄉鎮督導工作,120多個村都有他查看人員進出臺賬、協調隔離人員生活物資的身影。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他還積極協調縣內企業復工復產,幫助縣內唯一一家口罩生產廠家轉改投產,指導規模以上企業全部復工復產。在他的努力下,積壓在港口多日的大豆被運回臨沂,從根本上緩解了全市飼料廠豆粕原料短缺、養殖場供應短缺問題,70多萬隻雞鴨被屠宰廠復工收購,最大程度降低養殖戶損失。

中流擊水的70後

張領軍,是山東省信訪局選派郯城縣泉源鄉第一書記工作組的組長。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他帶領隊員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任職村房莊村的村委舊址已經破損閒置多年,他們瞭解情況後,制定了整合資金、建設扶貧車間,規範村內汽車腳墊生產企業、促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工作目標。3月3日,面積20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奠基儀式如期舉行。建成後,能夠解決就業崗位30多個,為村集體實現年增收12萬元以上。

董德慈,是臨沂市公安局選派紅花鎮大院子村的第一書記。疫情的到來,沒有攔住他入村的腳步。防控期間,他購置口罩、消毒液,和村幹部一起走街串巷宣傳防疫,協調無人機進行飛防消毒,更是親自駕駛霧炮車進行村莊環境消毒殺菌。

不甘落後的80後

李真,楊芳,朱天彥,是郯城縣直機關選派到村任職的第一書記。

李真,是團縣委選派勝利鎮的第一書記大組長。疫情防控期間,她將2個年幼的孩子放在公婆家中,每天穿梭在任職鄉鎮和幫包村之間,協調防疫物資、組織防控宣傳、督導企業復工復產。每每有人對她讚揚,她都笑著說道:“組織需要,咱就得上。更感謝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讓我能安心在村裡開展工作。”

縣供銷社選派馬頭鎮科技村的第一書記楊芳,老家在市外,她獨自在郯城。一直忙到除夕那天,她才返回老家過年。看著戰友們都返回了工作崗位,她也開始收拾行囊準備返回郯城。可是一出家門,就被社區工作人員勸回了。隔離在家的她,轉賬交納大額黨費,想著只有這樣,才能彌補自己不能堅守一線的遺憾。正月十五那天,吃著媽媽包的湯圓,她流淚了,說:“爸,媽,我參加工作十年了,這是第一次陪您過元宵節。明天我就該回去上班了,你們一定保重身體。”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返回郯城之後的第三天,楊芳的父親因腦梗住院了。她給家裡打電話的時候,感覺到了異樣,但是家人怕她分心而沒有如實告知她。直到父親轉到普通病房,她才知道自己又一次在家人最需要她的時候卻沒有出現在親人身邊。投入工作後,她還如以往那樣激情滿滿。

朱天彥,是縣委黨史研究中心選派馬頭鎮科技村的第一書記。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她早早取消了假期,從臨沂返回郯城。得知隊友不能提早返回一線時,她一個人扛起了兩個人的工作。她的奶奶家離任職村不遠,她卻一直沒能抽出時間去看望奶奶,始終堅守在“戰疫”最前線。

面對疫情,這三名“女將”巾幗不讓鬚眉,都選擇了舍小家為大家,不畏艱難,英勇向前。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所有的付出,猶如撒在春天的花種,將把郯城縣鄉村振興的道路點綴得芬芳瀰漫。 (高元 呂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