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的黃帝陵紀念和河南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哪個更具有意義?

用戶3765188326


河南吧。陝西黃帝陵國祭才幾千年嘛,河南發明“黃帝故里”都十幾年了,塑像的水泥也快乾透了呀。只是請河南人如實告訴國人:“三月三”到底是黃帝的出生日,還是他的登基日,或是黃帝的其它什麼日子?最好一次說清楚,不要自己心裡都沒數,老變來變去的,令人啼笑皆非,忍俊不禁。還有,如下圖所示,國務院2006年核定公佈的是”明清 新鄭軒轅廟”,在你們手裡怎麼就變成“黃帝故里”了?有點法律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可不是一般的造假,是明目張膽的篡改偽造國家文書,屬於違法犯罪行為,你們知道不?[大笑][大笑][大笑]



漢風唐韻828


這種事,問的越多錯的越多,最後不過互相拆臺而已。

關於陝西黃帝陵,我以前也相信2000年來祭祀不絕;但是翻過史書後,卻有一點失落,因為歷史上祭祀黃帝之所根本就不在一個地方,今日黃帝陵的歷史也沒有說的那麼古老。現存的幾個黃帝陵都是後世紀念性質的事物,沒有一個兩千年未變的,而歷代祭祀黃帝之所實際上都是不同的。

歷史上最早秦靈公作吳陽上畔祀黃帝,在雍城(也就是今日鳳翔血池遺址);司馬遷《史記》載漢武帝還祭黃帝冢橋山,根據後世《地理志》和《水經注》記載是在上郡陽周縣,也就是今日的靖邊縣東南(非南邊的延安市黃陵縣)。

北魏時在甘肅設陽周縣,又有黃帝陵在甘肅正寧一說(即《括地誌》上的說法)。

同時期或更早,歷代帝王也在河北涿鹿橋山祭拜;至於今日黃陵縣黃帝陵,則是唐宋時期才出現的(最早唐代宗),歷史還沒上面三個早。

唐代宗時,鄜坊節度使臧希讓上奏:“坊州有軒轅黃帝陵闕,請置廟,四時享祭,列於祀典(見《黃陵縣誌》)”得到了唐代宗李豫的批准(770年),並在橋陵大興土木,從而修建了黃帝廟,黃陵縣橋山黃帝陵自唐代宗而始。

宋朝趙匡胤又將軒轅廟從橋山西麓遷到東麓,才有今日之橋山。

而《史記·封禪書》 、《漢書·郊祀志》 、《水經注》等記載的軒轅黃帝鑄鼎與登仙處,則在省靈寶市黃帝鑄鼎塬上,即荊山黃帝陵。唐德宗貞元十七年在此立《軒轅黃帝鑄鼎原碑銘並序》,此碑為現今國內發現的專為記述軒轅黃帝事蹟的最早碑銘。

荊山黃帝陵所在地有大量的仰韶文化遺址,鑄鼎塬聚落遺址包括北陽平、西坡、東常、軒轅臺等50多處仰韶時期的文化遺址,總面積4.36平方公里,是國務院公佈的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被國家文物局、國家發改委列入“十一五”期間全國100處重點大遺址保護專項,並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都城遺址首選(傳說中的黃帝地望位於豫西一帶,和考古學中仰韶文化中後期的廟底溝二期文化類型相合)。

至於其他,我也不好說太多,畢竟陝西黃帝陵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所在,我們對祭祀先祖之地應懷有敬畏之心。

關於新鄭為黃帝故里。新鄭古為有熊之墟,又為祝融之墟,這些在古代典籍中都有記載,後世史書記錄也比較完備。

有熊國,為黃帝時期的方國,位於新鄭姬水(今河南新鄭),是上古時期居住在有熊地區(今河南新鄭)的華夏集團建立的氏族部落,後世稱有熊國。有熊開國始於少典,傳至黃帝,相繼打敗蚩尤與炎帝,遂成為華夏共祖,史載黃帝元年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

新鄭周邊關於黃帝的傳說有很多

上古歷史主要敘述華夏、東夷、苗蠻三者之間的關係,而三者交匯之地正是魯西、豫東一帶,也就是歷史傳說中的空桑之地

黃帝地望在豫西一帶,蚩尤九黎(或九夷)所屬的東夷地望在魯西、蘇皖北部;苗蠻地望在南方到淮河中下游一帶(與炎帝神農氏地望有重合);

神農氏地望有二,一在山西太行山東南兩側(高平、長治傳說為其出生地,周邊關於炎帝神農氏的傳說也最多,河南西北也是炎帝神農氏後裔共工氏的所在地),二在淮河中下游地區或南方(神農氏初都陳(淮陽),後遷魯(曲阜);又說湖南或湖北隨州為炎帝神農氏出生地、河南拓城為炎帝朱襄氏所在,另言炎帝神農氏與蚩尤“牛首人身”,與南方少數民族圖騰一致;或雲蚩尤為姜姓、炎帝,二者亦有關聯,因此後世多把炎帝神農氏地望歸於中原東南或南方一帶)。

《歸藏•啟筮》雲:“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於青丘。”古時空桑、青丘、蚩尤冢,皆在魯西豫東,涿鹿之戰應該發生在蘇皖沿魯西、豫東到山西東南一帶;與蚩尤興起於魯西、蘇皖北部,向西擴張與興起於豫西一帶的黃帝發生戰爭相合。

考古學中與黃帝部族有關的則是廟底溝二期文化;約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逐漸走向衰落(神農氏世衰),大汶口文化(東夷)和屈家嶺文化(三苗)興起,開始進入中原一帶;約公元前2900年~前2700年,(龍山文化的前身)廟底溝二期文化(黃帝部族)興起於豫西一帶,後向東發展與西進的大汶口文化(東夷)和北上的屈家嶺文化(三苗)發生碰撞,最早開啟中原龍山文化的到來,即為傳說中的涿鹿之戰。上面敘述的內容可以與炎黃、蚩尤九黎、三苗三方關係,發生戰爭的地點,考古學中的文化類型對應、興起與消亡關係互相參照。

另附新鄭周邊關於黃帝的典籍記載:

歷史上最早關於黃帝的記載是《莊子·徐無鬼》: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宇驂乘,張若、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於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塗。

傳說中的有熊在新鄭一帶,具茨山位於新鄭西南,與新密、禹州交界,襄城(之野)位於禹州東南,距新鄭不過幾十公里。另襄城有首山,為天下八大名山之一,亦為傳說中的黃帝採銅(鑄鼎)之地。

東漢王充《論衡·道虛篇》:“黃帝採首山銅,鑄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鬚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龍,群臣後宮從七十餘人。……。”明萬曆四十六年《襄城縣誌》:“首山,在縣治南五里,橫亙九里 。《史記》申公曰:‘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國,首山其一也。’又云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湖。莊周曰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見童子而問道焉,即此山也。”清,蔣廷錫編《(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首山,在襄城南五里,橫亙九里。《史記》稱天下名山八,五在中國,皆黃帝所嘗遊,首山其一也。”

漢,焦延壽《焦氏易林》:“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鄭是也。”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黃帝)授國於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縣也。”

《帝王世紀》:“(黃帝)有聖德,授國於有熊。鄭也,古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

或曰:黃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御覽》百五十五),或言故有熊氏之墟,黃帝之所都也。鄭氏徙居之,故曰新鄭矣。(《水經・洧水》注)

晉,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河南尹新鄭縣,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

魏,酈道元《水經注》:“或言新鄭縣,故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也。”

唐,李泰《括地誌》:“黃帝征戰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唐·杜佑《通典·州郡七》:“新鄭,漢舊縣,春秋鄭國,至韓哀侯滅鄭,自平陽徙都之。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黃帝都於有熊,亦在此地,本鄭國之地。

宋,《路史·國名記》:“少典,有熊之開國,今鄭之新鄭。

從以上文獻來看,史傳的有熊地望大致在今河南新鄭的周邊,這裡也曾經是祝融之墟。

新鄭雖然佔了典籍記錄完備的光,但是現實中文物存留並不多。黃帝拜祖大典也是近些年興起的新事物,新鄭缺少的是隻是歷史的沉澱和積累。


青陽帝君


此題不宜出,容易挑起地域之爭。實際上,黃帝是一家族,河南之黃帝是陝西黃帝之後裔。《辭海》稱,黃帝,軒轅氏,居具茨山,建有熊國。《辭海》是依據眾多古籍才這樣說的。河南有十幾個炎黃族號,其中五六個是黃帝部族的。還有“三皇五帝"中的二帝,即顓頊與帝嚳,顓頊是黃帝之孫,在河南濮陽建都。黃帝曾孫帝嚳繼位。這都是古今權威工具書認定的。

所以,河南之黃帝大典是有根有據的。當然,陝西黃陵的大典自古就有。正確的態度是,應互相支持、鼓勵,起碼是各搞各的,不能拆臺。

上述只是通常說法。近日鄙人又有新的認識。據燧人氏世系以及少典世系和黃帝世系關係,燧人氏之後是伏羲,伏義77代孫是少典。據古今史料,少典居於今河南新鄭西北具茨山,號有熊氏,其嫡子有熊氏黃帝在有熊建國。少典與黃帝皆部族,而陝西黃帝十之八九是早期少典之分支後代。雖然陝西與河南的黃帝,都是少典之後,但可能不是一支之直系。

若是這樣,少典是河南新鄭人,陝西黃帝理應是其兒子或孫輩。

敬請網友查閱鄙人前一向,所發的《少典是部族稱謂》一文。


齊聲喚賢


陝西黃帝陵,是衣冠冢!河南黃帝陵,不知道何時建的,但是,存在就有合理地方,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祭祖的習俗,中國這塊地方過去分裂成多個國家的事實。陝西河南都是幾個朝代的都城,沒有先後之分,都是對黃帝的認同。真正的黃帝陵在《山海經》裡的——西山經的西四山經中的橋山。不在中國現有國土面積之內,總有一天會被人們發現的。祭祖自然就會修祖墳。民族的嚮往,人心的聚集,文明的傳承,國家的強盛,思想意識的高尚,不就是通過祭祀,學習祖先實現的嗎?祭祀先祖,更應該熟讀秦漢唐三朝之前的諸子百家的經史子集,把無聊的爭論用在瞭解遠古歷史,文化和科技上,繼承發揚遠古優秀傳統文明文化上。祭祖只是一種儀式,黃帝時代的“針灸”治病,養生,預防疾病技術得到現代人的普遍運用,遠古醫療技術,遠古天文觀測技術的傳承,才是最重要的。中國人對遠古歷史的自信,遠古文化的自信,遠古科技的自信!炎黃子孫後裔們,你們知道嗎?一個高度文明的歷史時代不要被近代專家教授,西方人抹殺、否定了!

祭了黃帝陵,更應該知道黃帝的都城在“涿州”的涿鹿,黃帝執政100年的歷史,現存於世的“黃帝四經”和“黃帝內經”!黃帝統治地球人類的五帝時代,是遠古最輝宏的一個時代,高度文明的一個時代,周朝社會里的九大理論體系來自於黃帝統治地球人類的五帝時代,堯舜禹帝王和夏商周朝的歷史,只是傳承延續了遠古人類文明,不容歪曲,不容否定!

黃帝統治地球人類的五帝時代之前,還有天地人皇三個時代和盤古時代。人皇時代就是因為兄弟九人,劃分天下為九州(梁兗青徐荊雍冀豫楊)!現代人為什麼要否定大禹的九州歷史和納貢制度的建立呢?!你知道中國遠古歷朝歷代的宮廷文字歷史嗎?!商朝甲骨文之前,還有很多文字的,你認識嗎?!

這就是我寫這篇短文的出發點。

搞歷史,考古,社會管理,自然學科,科技研究的現代人,讀一讀唐朝杜佑寫的《通典》和杜環寫的《經行記》吧,中國一萬二千年以上歷史不容否定質疑!唯一中國延續了地球人類,三次大洪災之前的人類文明文化和科技!唯獨中國才是地球人類文明的中心!秦始皇說的“中國”,就是遠古中央之國!——黃帝的東南西北中的五個帝國!山海經就是遠古地球地圖的百科全書!

遠古天文,醫學技術超越來自西方近代才有的科學技術沒有人知曉,學習應用!而偏偏去糾結一座墳墓的真假!實屬罕見!學會黃帝時代的科學技術才是最重要的!讓來自西方近代才有的所有單一錯誤理論不要再欺騙世界!


jincan1248


河南吧。起碼徑專家考證,故里確切;陝西只是傳說,雖時年長、也曾有王候祭往,未必真實。並且,陝西只是一個衣冠冢,假如說是一隻鞋、一個褲衩……也要祭拜?


錢寬體胖


陝西黃帝陵古稱“橋陵”,是歷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橋山黃帝陵,第一次有記載的祭拜是公元前756年,秦文公祭拜黃帝。自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以來,橋山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之地,保存著漢代至今的各類文物。

黃陵山門內西側有一棵高大的古柏,即著名的“黃帝手植柏”,距今已有5000餘年,相傳此樹為軒轅黃帝所植,故稱“黃帝手植柏”,又稱“軒轅柏”。!

陝西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是《史記》記載的唯一一座黃帝陵,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1961年國務院頒佈的古墓葬001號。

另一個2006年由養雞場顯龍宮搖身一變而成的某故里無非就是經濟搭臺,文化唱戲!


淇瓜固蓋


陝西的黃帝陵是國家祭拜。不一個層次!這個不便多說,我是河南人。看看柏樹就全知道了,新和舊,古和今不是硬拉的,不沾邊。


乾坤盛世


首先要說的是,陝西的黃帝陵叫衣冠冢,是在黃帝死後兩千多年以後造的假墳。陝西可以拜,但是得說明這個是假墳。不能忽悠人民。新鄭黃帝故里這個雖然發現時間晚,但是依據非常充分且全面。所以還是會去新鄭黃帝故里。


西安神偷


這問題還是留給歷史學家回答吧。知道炎黃子孫都是華夏族,知道都是中華民族就可以了。什麼都爭一下正統,未必是好事!現在還有人爭西門慶故里的。說明啥,國人的道德觀沒了。中國人自古爭嫡系,爭正統?為啥,那是因為當時皇權之爭,嫡長子以繼承。所以才有了今天誰是他親兒子之爭!


河南律師胡獻剛


等河南人給長城貼上磁磚的時候,可能河南的黃帝故里才會有點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