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隔窗喊假事件,中央黨校這位教授點出了該問題關鍵

關於隔窗喊假事件,中央黨校這位教授點出了該問題關鍵

撰文丨墨黑紙白

一、民眾的呼聲是指導組存在的價值

這兩天關於武漢某小區民眾隔窗對有關指導組喊假事件成為網絡熱門事件,組黨組立即要求省、市領導深入調查,不迴避矛盾,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在紙白君看來,群眾敢於喊出假的,是不容易的,畢竟總說自己沒有困難,很容易就讓全國人放鬆警惕,同時也難再獲取全國人的同情心。

所以說出真話,並且得到指導組的立即響應,這是我們面對疫情需要擁有更為重要的態度和成功關鍵所在。


關於隔窗喊假事件,中央黨校這位教授點出了該問題關鍵


根據後續新聞,紙白君希望當地相關部門不要對敢於喊出假的的民眾有任何不滿心理,他們是在替武漢排憂解難,而不是製造麻煩。

要看到指導組去的意義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形式主義走過場,正如指導組當即研究進一步做好群眾生活保障工作。


關於隔窗喊假事件,中央黨校這位教授點出了該問題關鍵


強調要打通生活物資供應和社區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做好社區群眾的心理疏導工作,讓他們居家生活更加安心。

這才是指導組存在且前往武漢的價值所在,如果都是沒有困難,我們全國人也不用到現在還沒有恢復秩序,武漢方面必須全面正視所存在的問題。

二、群眾隔窗喊假事件為什麼會存在?

那麼關於群眾隔窗喊假的事件,到底為什麼會存在?中央黨校教授韓慶祥認為:武漢疫情是一面鏡子。

它把整個中國社會的本真狀況、真實狀態在一定意義上呈現出來。這個認知在紙白君看來是非常正確的,尤其他提到充分肯定成績同時,也要切實反思教訓。

就像我們河南前段時間學生沒有手機上不了網輕生,昨天河南就推出了為家庭條件較差的家庭提供免費流量、升級網絡等措施,正視問題的存在不可怕。


關於隔窗喊假事件,中央黨校這位教授點出了該問題關鍵


根據紙白君對我們社會的瞭解,我們根本不缺乏金錢和資源,只是缺乏把這些金錢和資源用到刀刃上的點滴執行,也就是說我們更需注重國人優先。

而韓教授提到的一個善於反思的民族,是具有高度理性自覺從而能不斷獲得進步動力的民族,因為它能使我們增強對災難的歷史記憶,不再重犯歷史性錯誤。

這是尤為重要的觀點,在此次疫情依然還在的時候,就需要我們做出這樣的反思,即治理效能建設、制度建設。


關於隔窗喊假事件,中央黨校這位教授點出了該問題關鍵


為什麼武漢民眾會隔窗喊假呢?可聚焦“真與假”、“管制與治理”、“苛求他人與反省自身”、“事前思維與事後思維”、“人民中心與官僚主義”等方方面面。

韓教授的這句話基本上做了最為全面的詮釋,而在我們社會和普通人看來,必須時刻注意求真思維、共理思維、反省思維、事前思維、人民中心等理念。

唯有這些理念時刻存在於我們社會和民眾心中,我們才能徹底排除假、非良性治理、事後思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有損社會的事件發生。

三、問題的關鍵在哪裡?我們知道並應積極解決

韓教授重點提到:“官僚主義是我們黨堅決反對的一種思想作風、領導作風和工作作風。”

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嚴重呢?韓教授認為:它在實質上就是顛覆權力的本質,造成權力異化,導致主客關係扭曲。

其危害嚴重程度已經點清楚了,那麼如果不能全面制度化解決這個危害,那麼其後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想象得到,而我們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關於隔窗喊假事件,中央黨校這位教授點出了該問題關鍵


然後就是惡性循環,即會產生偽忠誠、形式主義、缺乏擔當、治理效能低下、違背實事求是、脫離群眾、敗壞社會風氣和喪失底線。

韓教授基本已經把此次疫情之所以如此嚴重定位在了這個問題已經嚴重到了一定地步後所折射出來的重大社會事件,那麼拾遺補缺、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講真話、做實事的環境和氛圍也又一次體現出了其質樸與效力,對我們社會只有這兩個砝碼是最佳的推動機制,如何營造?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決心。

四、大多數普通人還是傾向於相信社會的自我修復能力

當然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仍然需要我們的社會有極佳的自我修復能力,來維護大多數人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關於隔窗喊假事件,中央黨校這位教授點出了該問題關鍵


也就是說我們並不缺乏自我修復的民眾基礎,剩下來的就是社會與民眾一同扛起共同修復的職責,不再讓這樣危害社會的重大事件捲土重來。

問題可能是極為嚴重的,但解決的方法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何將問題和解決的方法處於同一緯度,目前來說並不難,但要看執行的決心和勇氣。

最後還是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儘快恢復正常秩序,不僅僅是減少普通人的生活壓力,同時也是儘早挽回我們此次在國際上損失的聲譽。


關於隔窗喊假事件,中央黨校這位教授點出了該問題關鍵


然後全力解決問題,將反思時刻牢記心頭,以絕對的積極態度,來防止此類重大事件的重來,並時刻反覆研究此類重大問題所帶來的重大損失。

其實我們有不少人知道問題的關鍵所在,但能夠說出來的已經不多了,我們需要珍惜還敢於說的人,同時也需要我們的社會擁有更好的自我環境。

2020—3—7落筆於墨辯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