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隔窗喊假事件,中央党校这位教授点出了该问题关键

关于隔窗喊假事件,中央党校这位教授点出了该问题关键

撰文丨墨黑纸白

一、民众的呼声是指导组存在的价值

这两天关于武汉某小区民众隔窗对有关指导组喊假事件成为网络热门事件,组党组立即要求省、市领导深入调查,不回避矛盾,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在纸白君看来,群众敢于喊出假的,是不容易的,毕竟总说自己没有困难,很容易就让全国人放松警惕,同时也难再获取全国人的同情心。

所以说出真话,并且得到指导组的立即响应,这是我们面对疫情需要拥有更为重要的态度和成功关键所在。


关于隔窗喊假事件,中央党校这位教授点出了该问题关键


根据后续新闻,纸白君希望当地相关部门不要对敢于喊出假的的民众有任何不满心理,他们是在替武汉排忧解难,而不是制造麻烦。

要看到指导组去的意义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形式主义走过场,正如指导组当即研究进一步做好群众生活保障工作。


关于隔窗喊假事件,中央党校这位教授点出了该问题关键


强调要打通生活物资供应和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做好社区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让他们居家生活更加安心。

这才是指导组存在且前往武汉的价值所在,如果都是没有困难,我们全国人也不用到现在还没有恢复秩序,武汉方面必须全面正视所存在的问题。

二、群众隔窗喊假事件为什么会存在?

那么关于群众隔窗喊假的事件,到底为什么会存在?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认为:武汉疫情是一面镜子。

它把整个中国社会的本真状况、真实状态在一定意义上呈现出来。这个认知在纸白君看来是非常正确的,尤其他提到充分肯定成绩同时,也要切实反思教训。

就像我们河南前段时间学生没有手机上不了网轻生,昨天河南就推出了为家庭条件较差的家庭提供免费流量、升级网络等措施,正视问题的存在不可怕。


关于隔窗喊假事件,中央党校这位教授点出了该问题关键


根据纸白君对我们社会的了解,我们根本不缺乏金钱和资源,只是缺乏把这些金钱和资源用到刀刃上的点滴执行,也就是说我们更需注重国人优先。

而韩教授提到的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是具有高度理性自觉从而能不断获得进步动力的民族,因为它能使我们增强对灾难的历史记忆,不再重犯历史性错误。

这是尤为重要的观点,在此次疫情依然还在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做出这样的反思,即治理效能建设、制度建设。


关于隔窗喊假事件,中央党校这位教授点出了该问题关键


为什么武汉民众会隔窗喊假呢?可聚焦“真与假”、“管制与治理”、“苛求他人与反省自身”、“事前思维与事后思维”、“人民中心与官僚主义”等方方面面。

韩教授的这句话基本上做了最为全面的诠释,而在我们社会和普通人看来,必须时刻注意求真思维、共理思维、反省思维、事前思维、人民中心等理念。

唯有这些理念时刻存在于我们社会和民众心中,我们才能彻底排除假、非良性治理、事后思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有损社会的事件发生。

三、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我们知道并应积极解决

韩教授重点提到:“官僚主义是我们党坚决反对的一种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

它的危害到底有多严重呢?韩教授认为:它在实质上就是颠覆权力的本质,造成权力异化,导致主客关系扭曲。

其危害严重程度已经点清楚了,那么如果不能全面制度化解决这个危害,那么其后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想象得到,而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关于隔窗喊假事件,中央党校这位教授点出了该问题关键


然后就是恶性循环,即会产生伪忠诚、形式主义、缺乏担当、治理效能低下、违背实事求是、脱离群众、败坏社会风气和丧失底线。

韩教授基本已经把此次疫情之所以如此严重定位在了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一定地步后所折射出来的重大社会事件,那么拾遗补缺、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讲真话、做实事的环境和氛围也又一次体现出了其质朴与效力,对我们社会只有这两个砝码是最佳的推动机制,如何营造?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决心。

四、大多数普通人还是倾向于相信社会的自我修复能力

当然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仍然需要我们的社会有极佳的自我修复能力,来维护大多数人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于隔窗喊假事件,中央党校这位教授点出了该问题关键


也就是说我们并不缺乏自我修复的民众基础,剩下来的就是社会与民众一同扛起共同修复的职责,不再让这样危害社会的重大事件卷土重来。

问题可能是极为严重的,但解决的方法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将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处于同一纬度,目前来说并不难,但要看执行的决心和勇气。

最后还是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不仅仅是减少普通人的生活压力,同时也是尽早挽回我们此次在国际上损失的声誉。


关于隔窗喊假事件,中央党校这位教授点出了该问题关键


然后全力解决问题,将反思时刻牢记心头,以绝对的积极态度,来防止此类重大事件的重来,并时刻反复研究此类重大问题所带来的重大损失。

其实我们有不少人知道问题的关键所在,但能够说出来的已经不多了,我们需要珍惜还敢于说的人,同时也需要我们的社会拥有更好的自我环境。

2020—3—7落笔于墨辩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