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趣的現象:國內在看衰經濟,外資卻在買買買!

01

前不久,人民網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市場對外資吸引力不斷增強》。有位朋友就過來問我:“這不睜大眼說瞎話嘛,我都沒感覺的到”。

我特意把文章找出來,意思就是標題說的,外資不斷湧入中國。而且數據和邏輯也很詳實,例子也很充分:

1月7日,特斯拉超級工廠在上海開工建設,這是第一個獲批在中國獨資建廠的外資車企。

美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計劃在廣東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建設化工綜合體;

英國電信成為首個獲得全國性電信牌照的國際電信公司……新年伊始,外資紛紛加碼中國市場,折射出對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

.....

隨著中國石油、電信、金融、醫療領域的深度開放,外資紛紛加碼中國市場,折射出對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而且文章還配了副圖:


一個有趣的現象:國內在看衰經濟,外資卻在買買買!


踏踏實實的數據擺在這,我能說什麼。回覆“不要用宏觀套自己的微觀。中石油說今年多賺了1000億,你不也體會不明顯”。

不過話雖這麼說,但是這位朋友卻引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每當國內紛紛看衰經濟時,外資們卻總是勇敢的買買買。

02

前一段時間,我也在反思,國內的媒體,為何看衰永遠比看多有市場?為什麼都在強調國家危亡?

人民幣大跌就是國運藥丸?那人民幣大漲時怎麼不見說國運昌盛?

過度渲染人口老齡化?意思是難道我們永遠靠廉價勞動力?

過度強調債務危機?可是翻開全球資產包,發達國家都是高槓杆、高債務。

看好不看好,用錢投票。

當我們還在渲染消費降級,還在害怕國內崩盤,或者在想著拋貨走人,想著未來會如何時,讓我們來看看外資們是怎麼幹的。

敏感度最強烈的股市裡,給出的答案是:看多,買買買!

可能很多人還在好奇,不可能,我們小韭菜還沒入場,我們也沒錢入場,他們進場賺誰的錢?

但是外資的態度已經表明,他們已經不在乎國內韭菜的態度了。擦肩而過,互道sb。

2019年一開年,全球資金顯著流入到新興市場,資金流入量為過去48周以來新高。在2018年四季度,中國股票型基金流入資金量最多,貢獻了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淨流入的主要部分。

預計今年全年外資還將加速流入A股市場,保守估計是4000多億,樂觀估計有望達到6000億左右。

到年底,外資持有A股的資金量將達到1.8萬億左右,超越公募基金成為A股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我們國內的優質上市公司,未來會高度和外資相關,因為到時候恐怕能買到的籌碼,都已經被外資買完了。

當然,外資瘋狂入場並不代表就一定賺錢,還有一個很大的可能,就是外資目前也是被套的,只能不斷加倉。

外資不一定就比內資聰明,也不一定比內資優秀,但是敢用錢下注,本身已經表明了立場。

看衰和看多者,擦肩而過,留下無數經典臺詞。過去外資對的次數多,這一次又會如何?

03

在宏觀分析上,有句話叫做:看空者越來越精明,看多者越來越富有。

其實講的就是,悲觀者總是分析的頭頭是道,各種模型、邏輯、數據,紮實又嚴謹。但是絕大多數的時候,傻頭傻腦的多頭,反而吃了肉。我們賺錢,靠的都是國運。我們賺的錢,都是國運紅利的一部分。

這其實是個概率問題,縱觀歷史長河,每一年都是重要的一年,每個問題似乎都是轉折性事件,但是如果可以站在未來做回測,那麼絕大多數的擔憂,都是杞人憂天,自作聰明。

比如,改革開放時,有一批聰明人認為這是災難,趕緊跑。

比如,國企改革時,有一批人認為完蛋了,國之根本動搖了。

...


一個有趣的現象:國內在看衰經濟,外資卻在買買買!


重大歷史問題前,我們看到很多“聰明人”,然而小聰明,吃了大虧。

比如特殊的國際形勢,堪稱輿論氛圍災難的09-13年, 那些有目的的文章,言論,如果你恰巧是一名網絡活躍分子,想必也憂心忡忡。然而回頭再看,那些言論真是可笑。可能當初散播這些言論的,都已經徹底人設翻轉了。

投資中有句話叫順勢而為。可是我們普通人哪裡懂什麼是勢。

幾十年來,恰恰可能是不懂,或許是沒有實力,結果“傻乎乎”的,被動乘上了這運勢。因“傻乎乎”乘勢跟富發了點財。往往開始自我機靈時,卻是個人財富的轉折點。

因為你即將用自己的認知、侷限、渺小,對抗趨勢,對抗大概率。勝率幾何?

絕大多數人的努力,是在創富,但是站在更高格局看,我們其實都是跟富。自我的努力是有限的,更多是時代賦予的。馬雲說,一切都是時代給的,然也。

中國經濟的前景,還遠不能用悲觀來定義,最好的態度是樂觀偏謹慎。

從概率上講,運勢的慣性依然強大。

我們要不斷反思自己,從下注的資金來定義趨勢,不要靠自己的情緒來判斷未來。

你我都是渺小的,14億人的能量才是無比強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