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為什麼叫成都?

陳坐光


查閱了一些資料。

根據現有的資料顯示,早在10000年以前成都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可以考察的歷史也有4500年左右,著名的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都可以證明他悠久的歷史。

距今3000年前,成都很可能就已經是古蜀國的都邑了,而且這個獨一的名字,就是“成都”。目前可見到的最早的成都地名是出現在戰國晚期的出土文物上,四川滎經出土的銅矛,青川出土 的銅戈都有茶“成都“的字樣。而最早的文獻記載”成都“則是在西漢的《史記》和《蜀王本紀》中。

自從得名“成都”,這座城市就再沒更名過,這是我國所有大城市中的唯一記錄,當然成都在歷史上也有一些別稱的出現,如“龜城”、“錦城”、“蓉城”。

那“成都”之名是怎麼來的呢?目前有很多種說法,最常見的是宋代《太平寰宇記》中:“成都縣,漢舊縣也。蜀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這種解釋雖然是歷史上最早的一種解釋。

但其正確與否還存在很大爭議,因為存在套用古代帝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故事之嫌,這個故事裡的成都並不指成都,而且按這種說法,很多大城市都可以稱“成都”了,更重要的是,秦以前的古蜀國是有自己的文化語言體系的,他們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古人稱“蜀左言”,與當時的中原“莫同書軌”,成都又怎會用中原人的語言來命名自己的都城呢。

比較可信的說法是“成都”出自古蜀人的語言,古蜀人是氐羌的後代,古氐羌語言中,地方、地區都被稱為“都”,古籍中古蜀地名也有很多以“都”作為地名的,如邛都、新都、武都、徙都等,“成都”之都很有可能就是古蜀語言中“地方”的意思,而“成”古蜀語讀音相當於現代漢語的“du”,而蜀族的“蜀”字古代也讀如現代漢語的“du”音,所以成都之“成”很可能就是“蜀”,“成都”指的應該就是“蜀族人居住的地方”。


三花茶業


成都為什麼叫成都?

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雙流)遷往成都,構築城池;但依據現實挖掘的金沙遺址看來,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

蓉城這樣來的

蓉城,是四川省會成都的別稱芙蓉城的簡稱。相傳五代後蜀孟昶於宮苑城上遍植木芙蓉,因名成都為芙蓉城,後簡稱蓉城或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而芙蓉花也是成都的市花。

漢代,成都的織錦業發達,成為朝廷重要貢賦來源,朝廷遂設置錦官管理,並在城西南筑“錦官城”,後世因此把錦官城作為成都的別稱,簡稱“錦城”。漢代的成都,經濟已相當繁榮,晉人左思在所著《蜀都賦》中稱“既麗且崇,實號成都”,是西漢時期的著名五都會之一。五代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遍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秀”,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


微成都


民間有這樣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剛開始建立這個城市的時候,因為地基不穩,每次建好之後沒多久就坍塌了,這時候就出現了一隻神龜,神龜指引這人們建成了這個城市,而神龜指引的路線就是一朵芙蓉花,因此芙蓉城因此而產生。

第二種說法是:一千多年以前,五代後蜀主孟昶喜賞名花,偏愛芙蓉,在都城成都的城牆上遍植芙蓉樹,每到秋季,芙蓉花開,滿城錦繡,花香四溢,百姓因襲成例,延續至今,成都也因此有了一個風華千年的名字-“芙蓉城”。作為今天成都的市花,芙蓉花成為展現成都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這是目前流傳最廣的一個說法。

想知道更多關於旅遊景點的經典故事,請關注民族使者美美(shizhemeimei56)!

56民族行旅遊網,帶你遊遍56個民族!


56民族行旅遊網


成都是一座好城市,是一座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但是一個城市的名字就和人的名字一樣,肯定是有來由的,那麼成都為什麼叫成都呢?可能有很多朋友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是可能也有很多朋友一直都很疑惑這個問題,當然肯定也有一部分朋友自己去查閱過資料什麼之類的,瞭解了成都這個地名的由來,那麼接下來我就給大家簡單的解釋一下成都為什麼叫成都。

自古以來有句古話叫做: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其實這句話便是成都這個名稱的由來,具體來說呢,在春秋末期的時候,古蜀五世開明帝自夢郭移然後徙治成都,成都也因此得名成都,而且還成為了蜀國的都城,而且張儀和郡守張若在公園前311年對成都展開了較大規模的修建,然後成都城的範圍也就基本上確定了下來,再加上商業的繁榮,一段時間之後成都也就成為了當時十分有名的商業都市,人口也越來越多,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後來也就一直沿用了成都這個名稱了。


螞蟻精品課


成都:煙火人間3000年

(△ 成都)

成都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為什麼會擁有如此大的魅力?

這也許要歸因於,它對三教九流、各個階層的容納。

3000年以來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升斗小民,他們逐一登臨這個眾生的舞臺,共同營建出了中國最具人間煙火氣的城市。

李白: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距今約3000年前,一座規模龐大的都城,出現在成都市區的西北部,古蜀王坐鎮其中、統轄四方。

2300年前,古蜀國被秦國所滅。新上任的蜀郡太守李冰,帶來了一個更為宏大的使命。

成都不但要成為治理蜀地的中心,還要擔當統一中國的大後方。一個史無前例的超級工程啟動了,即

都江堰。

都江堰的成功建設,大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成都平原從此沃野千里、不知饑饉。原本屬於關中平原的“天府”美譽,也很快被成都平原取而代之。


成都:文人雅士之城

先秦及秦漢時期,成都經濟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文化上仍較中原落後許多。

蜀人自己便說:蜀本無學士。

到了唐宋時期,成都經濟達到鼎盛,人稱揚一益二。

政局安定之時,文人雅士以遊歷成都為風尚,例如王勃、盧照鄰、李白、陸游等。

自古詩人例到蜀。中原板蕩之際,文人雅士又紛紛以成都為避難所,尤其以安史之亂、唐末五代戰亂時為最。

(△杜甫草堂)

隨著文人雅士的增多,成都逐漸變為一個藝術氛圍極為濃郁的城市,滿城的人們都在談論詩文、繪畫、音樂。杜甫寫道: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今日成都:一面滄桑,一面現代

今日的成都,走過3000年的滄桑。一面滄桑,一面現代。

(△ 摩天大樓和傳統建築比鄰而居)


本文參考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什麼是成都?》


財經知識局


在我國,最早的其實是先出現成都然後才會再換名字最後確定為成都的。

公元前四世紀,蜀國開明王朝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遷岐“一年成邑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錦官城”,為秦並巴、蜀為蜀郡並建城,漢因織錦業發達專設錦官管理,故有“錦官城”之稱,五代蜀時


遍種芙蓉,故別稱“芙蓉城”,簡稱“蓉”。


柯基入職記


成都為什麼叫成都!漢字無法解釋!彝族就能解釋!彝族人取的地名!成都是彝族人發源地!彝漢發出來的腔調不一樣,有些彝語發出來的字音,漢字就沒有,也寫不出來,只能用斜同音代替,所以就寫成都!解釋就是“出穀子”的意思!“成”字用彝語翻譯就是“穀子或米”的意思,而“都”字用彝語翻譯就是“出”的意思!


用戶6062348764742


又是一年花謝花開的日子,這個季節,這座城市,依然每天都有人在不斷的忙碌著,我是本地資訊領域創作者,我喜歡關注當地發生的一些奇聞異事,以下是我的分享:\r

成國都市的構成和鼓起,閱歷了綿長的進程。大約在春秋晚期,古蜀五世開明帝“自夢郭移”“徙治成都”,成都由此得名併成為蜀國國都。\r

其時建有一個最早的“少城”,它位於今將軍衙門一帶,呈長方形,較為規整。城表裡以“幹欄”式建築為主,罕見土牆。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後置蜀郡。在公元前311年,張儀和郡守張若對成都進行了大規模建築。按秦都咸陽建制興築了成都、郫城和臨邛三城的城垣。\r

以上的內容就是我的分享,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本地的特色,其實每個地方的人文習慣都不一樣,因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最後祝大家新年好!謝謝大家!\r


每日四川


成都用彝族語言說是出米的地方,成都是漢意彝意的叫法,用彝族語講成是米的意思,都是出的意思,成都兩個字用彝語講是出大米的意思。包括現在大涼山各個縣的名字都彝族音調成漢族取的漢族名稱,美姑縣,甘洛縣,雷波縣,等都是彝語音寫成漢文字。包括三星堆出土文字符號很多漢族學家看不懂,漢族專家看著很神秘,有人認為是外來文化,有人認為古蜀文明,反正說法很多,彝語學者可以用彝族文字,破譯三星堆很多出土文字符號,三星堆出土印有鷹頭像章的四個字,是鷹眼守四方的意思,而鷹是彝族的圖騰物,彝族文字破譯了西安半坡出土文字符號,彝族文字破譯了北京博物館龜馱玉板文和,三星堆出土文字符號。彝族文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


手機用戶21799615338


成都=簡單的解釋就是,公元前200年,在全國最早成為一個大城市,都市。四川有個地方都成了大城市了,先成了都市,就叫成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