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學也要講究一點“儀式感”

“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全面啟動之後,從小學到高校,老師們都忙起來了:從蒐集授課的素材,製作授課的課件或者視頻材料,嘗試並熟悉授課軟件的操作方法,並正式進入網絡授課的過程。

這種“空中課堂”與傳統的課堂上課相比,雖然教師更花力氣,感覺更累,但是他們總是感覺怪怪的。這種感覺的產生,其實就是在線教學中缺失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儀式感”,造成了教師教學充盈感的不足。

常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上下課鈴聲的提示,啟動和結束自己的授課過程。這種啟動、結束以及過程,是教師在教室的環境中,在和學生的目光交流中完成的。目光的交流,是教師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師生之間開展教學互動的一種重要載體。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目光中觀察到他們的學習專注度、對教學效果的認同感,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態度;同理,學生可以從教師的目光中,發現教師對於自己學習狀態、學習效果的認可度。

教師嚴厲的目光和慈愛的目光,對於學生來說,有著不同的意味。目光的交流,是教學得以延續的保證,可想而知,一個上課不看學生的教師以及不看教師的學生,都是不合格的。因此,目光的互動交流就是教學最基本的“儀式感”。

然而,這種目光的交流,在“空中課堂”的在線教學中很難實現。一方面,教師不開攝像頭,學生很難看得到教師的形象,教師的目光和教學表情就無從發現;另一方面,教師就很難通過目光交流,發現自己的教學對象的學習狀態。因此,這種隔著屏幕的教學,實際上是一種缺失性的教學,單就師生之間的互動而言,既不如傳統教室教學的真切,甚至也缺乏那種講座的現場感。

因此,在保證環境安全的情況下,筆者建議在線教學中,教師儘可能開展“露臉式”教學,讓學生產生現場教學的真實感。教師的教學表情變化,也能夠適當地稀釋教學中的乏味,能夠儘量把學生留在學習狀態中。

當然,這種儀式感的生成,需要教師掌握好時機,比如在上下課的過程中,在感覺到學生可能會疲乏的時候,教師可以露臉,甚至還可以讓學生都把攝像頭打開,活躍一下沉悶的學習氣氛,對於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非常有益。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維護教師的權威和教育的莊重性,教師在在線教學中,儘量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太邋遢。一方面,如果要出現自己的畫面給學生看,教師自己就必須要“發必洗、面必淨”,否則給學生的感覺就不夠職業化,上課的狀態也不認真;另一方面,如果穿著整齊,裝扮認真,教師自己也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職業莊重感,有利於快速投入到教學狀態中。

從這個意義上說,部分學校在週一舉行在線升旗儀式,要求教師和學生必須穿著整齊(學生穿校服),確實是一種很有效果的教育形式。讓教師和學生在這樣的儀式感中開始一週的學習,會讓他們在正式回到學校時,能夠很快就進入各自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