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學習社區”呼之欲出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春季開學一再延期,不少教師進行在線教學時照搬課堂教學模式,逐漸暴露出各學科作業集中量大、學習效果檢測難、學生自律性差等諸多問題。一些專家呼籲廣大教師要將這次疫情危機轉化為撬動課堂教學改革的契機,積極探索以“學為中心”的居家學習模式。由此筆者想到,構建“學習社區”或許應該是後疫情時期在線教學常態化下的可行舉措。

所謂學習社區是指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師依據教材單元和章節內容,通過在線平臺建立若干對應學習社區,每個學習社區配有按章節內容分解的若干學習專題、自學資源包(包括每個學習專題的學習目標、導學案、指導短視頻、自動考評系統等)。進入同一個學習社區的學生自動組成學習共同體,學生之間、學生與指導教師之間可以單獨交流也可以集體討論,每個學生在線學習情況會被系統記入個人學習檔案袋,方便學生回看,及時反思改進。學生完成學習社區內所有任務後可進入新的學習社區。學習社區對家長開放,家長可以查看自己孩子的學習檔案袋瞭解在線學習情況。

學習社區的組成要素包括:學習平臺、學習專題、自學資源包、學生、指導教師和家長等。

這樣的學習社區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現有班級逐漸淡出,新的學習生態逐漸形成。學習社區的組建不是按照原班級的形式,而是按照選擇同一學習內容的學生自動結合成學習夥伴;學習形式是自主學習與合作相結合,大家相互勉勵、相互支持,學習社區看似鬆散,實則緊密。

二是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差異化教學和因材施教提供選擇。每個學生學習基礎、認知特點、技能儲備不同,甚至每個學生學習時空不同和流程安排不同等個性需求都可以在此模式下得到實現。學生在線交流討論、學員分享成果、教師指導等情況,在線平臺自動記錄並生成回放,適合學生查漏補缺;學生完成專題學習進入達標考核系統,以客觀題為主,提交答案後學習系統立刻自動評價,教師參考評價數據結合學生在線學習情況給出建議,建立學習成長記錄袋記錄學生社區整個學習過程,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逐步養成。

三是教師和學生分工更加合理,家長適度參與。教師設計自學資源包、挖掘數據、研究學情、推薦資源、引領討論、個性化輔導等;學生則選擇學習社區,自主查詢資料、挖掘需求、提出問題、討論解惑、差異練習、自我檢測等;家長可以進入學習社區,查看學生成長檔案袋,瞭解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與教師交流提出建議等。

目前,一些在線學習平臺可以實現學習社區的部分功能。我們相信,技術不是問題,更關鍵的是廣大教師要形成“社區學習”的觀念,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能在探索個性化“社區學習”上有所建樹。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滕州市北辛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04月29日第6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