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全家感染的老人,在微博上发出第一句"你好"后,还是走了

2020年2月5日,一位来自武汉的77岁的老人刘立,摸索着在微博上发出了第一条消息:"你好"。他不是来向这个对他而言的全新网络世界打招呼,而是无奈之下不得不上来求救——他们全家都染上了新冠病毒。

那个全家感染的老人,在微博上发出第一句

刘立跟老伴儿付琳莉共有一子一女,女儿离婚后带着外孙女一直跟二老居住,儿子则因为工作原因,一直在加班焚烧这次冠状病毒产生的医用垃圾,无法顾及家里。2020年1月22日,刘立的女儿刘莺开始发病,去医院诊断后确诊为冠状肺炎。

那个全家感染的老人,在微博上发出第一句

可由于前期试剂盒紧缺,刘莺一直排队等不到试剂盒无法得到救治,医院也因为床位紧缺无法接收,刘莺只能在家隔离,并于1月30号在家中去世。

我不知道年迈的刘立夫妻以及年幼的仅13岁的外孙女陈韵秋在目睹女儿/母亲就在自己身边去世时,内心会有多惶恐,有多悲怆;我只知道病魔并没有就此放过这老老小小的一家,跟刘莺密切接触的这3个人全部都被感染了,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那个全家感染的老人,在微博上发出第一句

一个在武汉兵荒马乱之时,到处求助无果的老人,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去接触他之前从未触碰过的网络世界,小心摸索打开了微博,发出了他对网络新世界的第一声探索:"你好"。在这句带着时代烙印的礼貌问候之下,是老人那颗无措又焦急的心。

后来经过一个亲戚的帮助,老人终于将一家人的情况发布到了微博上,也引起了无数网友的重视。讲真的虽然网络社会放大了很多负面情绪,也有很多键盘侠,但是每次出现这种事情事,绝大部分网友都能让人感受到温暖以及爱的力量。

那个全家感染的老人,在微博上发出第一句

网友们安慰他:"你们一定要没事,外孙女才会没事";鼓励他:"老伯一定要坚持啊,一定别放弃";甚至还有直接希望老伯放出银行卡号,让自己近一点微薄之力的。在各方网友的努力下,刘立一家终于迎来了好消息。

先是第二天最为严重的外婆被医院收治了,第三天刘立本人跟外孙女陈韵秋也入了院,事情似乎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不是吗?可病魔太过狡猾也太过无情,并不愿意放过这可怜的一家人。

那个全家感染的老人,在微博上发出第一句

刘立的血氧在2月10日一度掉到了60几。虽然第二天血氧含量就恢复到了95,但是我们都知道,在疾病面前最先扛不住的就是身体抵抗力已经不是那么强的老人,更何况新冠病毒的一大特点就是反复无常。

就在2月17日刘立本人已经能够坐起来进食,看似度过了危险期的时候,不过短短两天,他的病情又恶化了,直接进入ICU,并且插上了管。插管治疗可以说是这次疫病治疗的最后一步,相当于无可奈何之时迫不得已采取的手段。

那个全家感染的老人,在微博上发出第一句

因为本来新冠病毒就是属于肺部感染,插管也会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更别说这种治疗手段会增加机体刺激,使病人更加痛苦,更别说刘立已经是一位77岁的老人家。

2月24日,外婆付琳莉已经转阴了,外孙女陈韵秋更是已经进入酒店进行隔离,可是那个在微博上发布"你好"的老人,却踩在了生死线上。4天后,2月28日中午,刘立在光谷同济医院离世,这一天距他女儿去世仅28天,距他在微博上发出第一条消息不过23天,一个月不到啊。"你好,可是......再见!"从刘立微博下的这条评论中我看到了对死亡的无奈。

那个全家感染的老人,在微博上发出第一句

在中国防治新冠病毒节节胜利的时候,在鼓舞人心的好消息不断传来的时候,希望大家不要忘却那些离开的人,不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患者。对生命常怀敬畏之心,是我在这次疫情中学到的事情。

不断从了解到的事情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或者想法,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人与动物之间最主要的区别之一。人每时每刻都能够从外界中获取讯息,但是这些讯息太杂,无法保证自己学习的质量。既然人离不开学习,为何不主动学习一些精品知识呢?

那个全家感染的老人,在微博上发出第一句

第2导师论文辅导,在线1对1的论文写作教育培训,强化论文写作技巧性教学,只要你有手机,有电脑,有ipad,就可以利用网络在线学习论文。第2导师论文辅导,你的论文学习好帮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